4.1.1 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 喀斯特地貌)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其特征
人地协调观
通过认识地貌与人类 活动的关系,树立正 确的环境观和人地协 调观,形成因地制宜
的发展观念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 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 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 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
1.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 2.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该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景观
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
、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
5.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D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D 6.形成图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
C.冰川侵蚀 D.流水化学溶蚀
贵州水城天生桥(由瀑流沿山谷裂隙冲蚀而成)景区位于六盘水的干河地域, 境内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水城天生桥为世界最高的可行驶汽车的公路天 生桥,是河道洞穴坍塌后残留洞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说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2)图示景观形成过程的正确排序是( ) ①洞穴向下方和两侧扩大,形成了深切的 峡谷状洞穴通道 ②洞穴顶部坍塌,残留的洞穴顶部则成 为天生桥的桥面,洞穴空洞部分变成桥洞 ③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地表水沿裂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河 ④流水不断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和侵蚀,地下岩溶洞穴发育 (3)简述喀斯特地貌广布对当地的影响。
(2)图示景观形成过程的正确排序是( ③) ④①②
①洞穴向下方和两侧扩大,形成了深切的 峡谷状洞穴通道 ②洞穴顶部坍塌,残留的洞穴顶部则成 为天生桥的桥面,洞穴空洞部分变成桥洞 ③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地表水沿裂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河 ④流水不断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和侵蚀,地下岩溶洞穴发育
贵州水城天生桥(由瀑流沿山谷裂隙冲蚀而成)景区位于六盘水的干河地域,
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
4.1.1 喀 斯 特 地 貌
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
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区域认知
认识不同区域 地貌类型和特

综合思维
结合相关材料,说 明不同地貌类型的 特征和形成过程, 分析地貌对生产生
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通过野外观察, 识别常见的地 貌类型,并说
01 喀 斯 特 地 貌
概念
➢ 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 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 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 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 异的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在我国的分布
➢ 我国的广西、贵州、 云南等西南地区地
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分布最为广泛。
形成条件
形态各异。
地下喀斯特地貌
由地下河强烈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导致岩层不断崩塌并达到地表, 称
作“天坑”。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
地表水垂直流入地下河,深度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
地下喀斯特地貌 天生桥是溶洞发展到晚期的产物,由地下水不断侵蚀溶蚀和塌陷而成
地下喀斯特地貌
活动 描述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溶 溶洞、地下暗河、漏 蚀 斗、天坑、天生桥
境内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水城天生桥为世界最高的可行驶汽车的公路天
生桥,是河道洞穴坍塌后残留洞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简述喀斯特地貌广布对当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是良好的旅游资源,有利 于发展旅游业②地下水丰富。不利影响:①地表 崎岖,地质复杂,交通不便;②岩层不稳定,不利于 水利工程建设;③耕地面积小且分散,土层薄,不利 于发展农业;④岩石裂隙发育,地表水资源短缺;⑤ 保水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⑥岩石裸露,易出现石 漠化现象,生态环境脆弱。
石柱
地下喀斯特地貌
落水洞
石帘(石幔)
石钟乳
石柱
石笋
石柱
地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面经溶
蚀及岩溶塌陷后,形成口大底小的倒 锥状的封闭洼地景观。
地表水汇流于喀斯特漏斗流入 地下,在侵蚀作用和重力作用下, 最终形成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 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
穴,即落水洞,其大小不一,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
长条形或网格状 地面高低不平
崎岖难行
石芽
溶沟间突起的石脊
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
溶沟间突起的石脊
石林 发育好的石芽群
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林 发育好的石芽群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 长条形或网格状 地面高低不平
崎岖难行
洼地 (坝子)
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 大的洼地,有的洼地面积可达 数平方公里,底部平坦,在广 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 当地主要的农耕区。
淀 石钟乳、石帘(石 积 幔)、石笋、石柱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 溶洞、地下暗河、漏 蚀 斗、天坑、天生桥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 蚀
溶沟、洼地、峰丛、 峰林、孤峰、残丘、 石林
淀 石钟乳、石帘(石 积 幔)、石笋、石柱
淀 钙华 积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 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 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 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活动
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② 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 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 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 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溶 蚀
溶沟、洼地、峰丛、 峰林、孤峰、残丘、 石林
淀 积
钙华
地表喀斯特地貌
富含Ca(HCO3)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地表时,因CO2大量溢出, 导致CaCO3沉积,形成钙华。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常形成钙华坝、 钙华湖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四川黄龙、九寨沟等地钙华现象比较典型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 誉为“瑰丽的地下艺术殿堂”
活动
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① 中间低四周高,适配望远镜形状,工程量小。 ② 四面环山,利于屏蔽人为无线电信号的干扰。 ③ 群山深处,人烟稀少,无线电信号干扰少。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 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 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 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如山间小盆地发展种植 有 业(坝子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果业和牧业; 利 地下水丰富;
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
02
课堂检测
A 1.该景观所示为( )
A.桂林山水
B.长江三峡
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D.九寨沟风光
2.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的搬运作用
D
B.流水的堆积作用
地表喀斯特地貌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
峰丛 基座相连,成簇分布
地表喀斯特地貌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
峰丛 基座相连,成簇分布
进一步侵蚀
峰林 基座不相连
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林 基座不相连
进一步侵蚀
孤峰 进一步侵蚀
残丘
地表喀斯特地貌
活动 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 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地下水沿可溶性岩体的孔隙、 缝隙进行溶蚀和侵蚀。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 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 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千姿百态 的奇异溶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帘(石幔)
石钟乳
石笋
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流水淀积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化学溶蚀和化学沉积(淀积)作用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由次生碳
酸钙组成的钙华梯田。
A 3.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化学沉积(淀积)
B.风力沉积
C.冰川沉积
D.海浪沉积
C 4.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A.峰林
B.天坑
C.“U”形谷 华湖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km。
活动
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喀斯特地貌,岩石多裂隙,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
下渗透,且与地下河相连,便于排水。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崎岖,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
不 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发展;

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
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石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根据喀斯特地貌的概念和在中国的 分布,推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岩石

可溶性 (碳酸盐)
溶蚀力 (酸性)
透水性
流动性
(多孔隙) (坡度、水量、孔隙大)
气温 较高
喀斯特地貌
类型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 漏斗、天坑 地下河 天生桥 石柱、石笋、石钟乳 石帘、石幔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 洼地(坝子) 峰丛、峰林 孤峰、残丘 石林 钙华
活动
分析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 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 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 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贵州水城天生桥(由瀑流沿山谷裂隙冲蚀而成)景区位于六盘水的干河地域, 境内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水城天生桥为世界最高的可行驶汽车的公路天 生桥,是河道洞穴坍塌后残留洞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说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岩石具有透水性和可溶性; 水具有溶蚀能力且流动性好。
贵州水城天生桥(由瀑流沿山谷裂隙冲蚀而成)景区位于六盘水的干河地域, 境内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水城天生桥为世界最高的可行驶汽车的公路天 生桥,是河道洞穴坍塌后残留洞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