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课时练+试卷第九单元检测卷2二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检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刚刚、明明、亮亮赛跑,裁判说:“明明最快,刚刚不是最后。
”第一名是( ),第二名是( ),第三名是( )。
2.小丽拿的是( )。
3.三个小朋友比身高。
请你帮他们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队:
4.丫丫、贝贝和丁丁比赛跳绳,他们分别跳了58下、82下和76下。
丫丫说:“我比贝贝跳得多。
”贝贝说:“我跳的不是最少的。
”丫丫跳了( )下,贝贝跳了( )下,丁丁跳了( )下。
5.小文、丁丁和小红参加口算比赛,他们做对的题目和名次如下表:
二、根据下面的信息,把小朋友和他们对应的玻璃球的数量连起来。
小军的玻璃球比小亮多;小芳的玻璃球比小军少;小亮的玻璃球比小芳多。
三、根据数字的排列规律,解决问题。
1.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
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B应该是几?
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
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B、C应该是几?
四、小刚、小丁、小佳在小制作组、绘画组、书法组活动,根据下面的条件,你能判断出他们分别在什么组活动吗?
小刚不在绘画组,也不在书法组;小丁不在小制作组;小佳不在绘画组。
五、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丽、小东、小平和小明的成绩是98分、100分、97分、95分,其中小平得了最高分,小丽不是得了98分,小东得了最低分。
这四个人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六、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填出空格里缺少的数。
参考答案
一、1.明明刚刚亮亮
2.铅笔
3.小军小红小明
4.82 76 58
5.二三一
二、
三、1.A应该是2,B应该是4。
2.B应该是1,C应该是3。
四、小刚在小制作组,小佳在书法组,小丁在绘画组。
五、小平100分,小明98分,小丽97分,小东95分。
六、
7、《唯一的听众》通过记叙一个被称为音乐白痴的人在老人真诚地帮助下,成长为一位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真诚、持久、热情的关怀和鼓励,会帮助一个人树立起信心,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其主要情节可概括为:家中拉琴遭冷遇——林中拉琴受鼓励——回家拉琴有信心——得知实情倍感激——舞台演奏更自信。
8、《海市》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丝路花雨、彩虹四种奇景。
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的人生感悟,告诉人们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理想。
9、《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叙述了深圳特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奇迹般地发展成世界瞩目的现代化城市,通过今昔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这就是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10、《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喜欢的景物有冬天的阳光、窄窄的山径、夏日的永昼、秋风里摇曳的芒草、梦和梦里奇异的感受、平整油亮的秧田、花、读信、看书……
11、《楼兰之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
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汉朝与匈奴争
夺楼兰之战的著名诗篇。
本文结尾巧妙地与题目和开头相照应,不但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让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已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2、《唱脸谱》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脸谱这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也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3、《一个苹果》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
14、《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赞美了古人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反复推敲的道理。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千古名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描绘出了江南春风的气韵,使情和景和谐融合。
15、《水和生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介绍了关于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6、《浪淘沙》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海上的变迁,告诉世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诗人把西湖比做西施,无论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总能令人倾倒,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