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

合集下载

福建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福建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虫害增 多 ,落花落果严 重。这类老残 油茶低产林 ,即使加
强管理 ,其产量也难 以提高 。
14 产业政策扶持 力度不够 ,资金投 入不足 ,生产 .
基础落后,科技服 务缺少
油茶新 品种 造林和老林 更新改造 的前期一次性投 入较
大 ,一般 农户无 力承受 ,而地方政 府对油茶产业 发展的扶 持政 策没有连续性 ,资金投入严 重不足 ;科学技 术支撑体 系 尚未健 全 ,科学指导 无法到位 ,油茶技术骨干 和林农的
成 因,并总结归 纳改善林 分结构 、改善土壤 条件 、改 良品种特 性、加强病 虫害防 治以及放蜂授粉等低产综合 改造 技术措 施,以期达 到油茶丰产 高产的 目的。
关 键 词 :福 建 ; 油 茶 ;低 产 林 ;改 造技 术
油茶( a li oefr Ab 1,别名 茶籽树 ,属 山 C mel a liea e) 茶 科 山茶属 常绿 小 乔木 ,是 我 国特 有的 木本 食 用油料 树 种 ,与油棕 、油橄榄 、椰子并称 为世界四大木 本食用油料 植 物 ,主要 分布 在 湖南 、江 西 、广 西 、浙江 、福建 等省 ( 。全 国现有 油茶林种植面积 约3 3 3 m 区) 3 .万h ,年产茶籽
种( 类型) 混杂生长 。据调查 ,同一片林中甚至 同一标准地内 就有5 / 花期 、成 熟期 不一致 的类 型。品种混杂 ,花期 ~6i "
悬殊 ,植株 抗性 差异大 ,容易造成严 重的落花落果 和病 虫 害 ,不但给 管理带来难 度 ,而且采摘 的果实成熟度 不一 , 严重影 响茶籽的 出油率 。
史悠久 ,综合利用附加 值高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 值。
福建地处 亚热带 ,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温 和 ,雨量 充 沛 ,光照充足 ,土壤 肥沃 ,是 油茶生长适宜 区 ,也是油 茶 的 自然 分布 区,油茶种质资源较 为丰富 ,拥有 普通油茶 , 小果 油茶 、浙江 红花油茶等油 茶树种 。据调查 ,全省适 宜 种植油 茶的山地 面积超过 13 3j m 3 .7' ,是我 国油茶生产 的 h 重 点产 区之一 。而现 有油茶林 只有 1 .万h ,且大 多数 3 1 m

油茶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措施

油茶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措施

油茶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措施发布时间:2021-07-28T09:25:38.59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作者:张忠平[导读] 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它全身是宝,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份。

梅县区石坑镇人民政府广东梅州 514000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它全身是宝,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份。

但由于经营管理粗放、种植条件差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油茶林产量低下、效益变差。

为提高种植户的收入,提高油茶产量,推进油茶产业化发展,有必要针对油茶林的低产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技术改造措施。

关键词:油茶林;低产原因;改造技术油茶属于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广泛栽培于中国从长江流域到华南各地,在油茶、油橄榄、油棕、椰子这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中,油茶的含油量最高,其果仁含油率约达55%,因此还被称为“绿色油库”。

山茶果全身是宝,含有丰富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十七种氨基酸和六种维生素,被人们称为“东方橄榄油、油中珍品、长寿油”等[1]。

此外,油茶还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能凉血解毒、延缓衰老、清胃润肠、抑制和预防冠心病,此外,油茶树还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作用,是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妆品、生物医药、生物饲料、生物农药、轻工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2]。

油茶喜温暖,怕寒冷,非常适合在山区种植。

笔者在广东梅县区石坑镇(山区)工作二十多年,石坑镇素有“两茶一柿”(油茶、绿茶、柿花)种植传统,由于历史原因,石坑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放弃了油茶、柿子树的种植,大面积改种了沙田柚、蜜柚。

但是,2010年前后出现沙田柚、甘橙黄化病,梅县县委县政府、石坑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提出重新发展种植油茶项目倡议,并通过种苗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引进长荣公司、天草公司在石坑镇种植了3000多亩连片油茶基地,带动了我镇2000多农户种植油茶。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提质增效技术要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提质增效技术要点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年第3期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提质增效技术要点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提质增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重视,对于传统油茶种植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油茶林产量和效益,实现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和提质增效。

本文将探讨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提质增效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指导。

1油茶低产低效林的主要影响因素1.1品种及遗传因素油茶是当前必不可少的食用油料作物,其品种优劣会直接决定油茶产量和质量。

中国油茶品种丰富多样,然而其中一些品种因为遗传特性不佳、生长缓慢、产量少且抗病虫害能力低下,导致产生低产低效林,对国内油茶产业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繁殖和无序选育的原因,油茶品种混杂,基因多样性遭受破坏,影响了油茶产量和品质,使得国内油茶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因此,农业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油茶品种优质性,以提升油茶产量和品质。

1.2立地条件油茶属于一种特殊的植物,其生长发育对于环境条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其中包括土壤肥力、光照、水分还有气候环境等,这些条件会对油茶发育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第一,油茶对于土壤肥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适合在有机质丰富且土壤疏松的地方生长,若土壤过于贫瘠,营养物质匮乏,那么就会致使油茶发育受到阻碍,进而影响产量。

第二,水源是油茶生长的决定性因素,油茶在生长中要有充足的水源作为支撑,从而加快其正常生长。

若水分匮乏会使油茶叶片枯萎,直至死亡。

对于油茶种植区来说,要确保年降水量大于1000mm,从而符合其生长需求。

第三,光照对于油茶生长同样起着很大影响,油茶是喜光植物,充足的阳光可以加快其进行光合作用,若光照不足会使油茶生长趋于停滞,叶面积减少,产量下降,要选择光照条件较好的区域种植油茶。

第四,气候条件也决定着油茶生长,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油茶生长带来不利影响[1]。

广西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广西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般 山地 ,坡度 在 3 0 。左右 的林地 ,要 选择带 垦。 即沿 着等高线进行带状 复垦 ,至于宽度要 根据油茶的行距 、坡 度来 决定 。带垦最好选择隔年轮垦的方式进行。

2 . 3 . 3穴 垦
如 果是坡 度大 于 3 0 。 的油茶林 ,要 选择 穴垦 。即围绕滴 水线边挖土边培土的形式复垦 , 就是将挖 出来 的土给油茶培根 , 要将杂草灌木都埋进油茶根盘里。 2 . 3 . 4鳞垦 在一些地势 陡峭 、水 土流失严 重的地方 ,要选择鳞垦 ,即 用鱼鳞形复垦 。 1 . 5 技 术缺 乏 不管采取 哪一种 复垦方式 , 都要 以搞好水 土保持 为前提 。 经 营油 茶林 离不开技术支持 ,但一些农户并 没有 相应 的技 术储备 ,良种 引进 意识 不够 ,更新改造意识欠缺 ,管 理不 讲技 油茶第 1 年要在冬季深挖 1 次, 深度 2 0 c m, 每年夏季浅锄 1 次, 般l O e m为宜。 以后每隔 3 a 深挖 1 次。 术含量 。这种掠夺式 的经营管理模式 ,当然是油茶低 产的最主 2 . 4更 新 要最直接的原因 。 所谓更新就是通过截干切枝和嫁接 的形式对老化低产油茶 2油茶低产林 改造技术 进行更 新换代 ,实现油茶 “ 脱胎换骨” 。更新 的方式有截干更 2 . 1 清 园 油茶林 内杂 草丛 生 ,其他灌木寄生植物和其他混生树种 常 新 法 、切枝 更新 法 、交替 更新 法 、嫁接更新法等 。 常夹杂其间 ,如果不 能及 时清园 ,油茶被 “ 喧宾夺主 ”的事就 2 . 4 . 1 截干更新法 会经常发生 。其他杂 草和各种 寄生藤本植物缠绕蔓延 ,油茶林 油 茶萌 蘖力很 强 ,树 干基部 很容 易萌蘖 新芽 。对 那些老 的透气性 、 透光性都会受到影 响。这些 植物还会 争夺地力肥力 , 化油茶可以采取截干方式进行更新 。就是在油茶树主干离地面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是指对油茶林地进行改造,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

下面将从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改造工程的目标、具体措施以及改造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油茶低产低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栽培管理不规范:油茶树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才能正常生长,不合理的栽培管理会导致油茶树生长不良。

2. 缺乏营养物质:油茶树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土壤贫瘠、施肥不当会导致油茶树生长缓慢。

3. 病虫害的侵袭:油茶树容易受到虫害和病菌的侵袭,造成生长受限。

4. 树龄老化:油茶树树龄过大会导致产量下降,生长疲弱。

二、改造工程的目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目标是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使其成为经济作物之一,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具体措施1. 土壤改良:对于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施肥、翻耕等方式改良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肥力,为油茶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

包括修剪树冠、疏松土壤、除草等措施,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3. 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和防治油茶树的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影响。

4. 更新树种: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树的品质和产量。

5. 合理施肥:根据油茶树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6. 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四、改造效果经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增加油茶的产量: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施肥措施,提高油茶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2. 提高油茶的品质:通过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危害程度,保证油茶树的正常生长。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常绿灌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油茶树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是制取油茶籽油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由于油茶树多生长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原始种植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导致了油茶的产量一直不高。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国家的林业政策,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一、合理培育栽培1. 土壤改良油茶树耐贫瘠,喜深砂质壤土,但也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的黄壤和紫色土中。

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2. 树龄除旧对于已经树龄老化的油茶树,需要进行适度的树龄除旧,将老树进行疏伐,留下壮年树木,有利于减少竞争,促进生长。

也可以通过移栽逐步更新优质优株。

3. 种植密度调整油茶的栽培密度对产量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栽培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油茶的产量。

一般来说,低产林改造要将栽植密度保持在1500—1700株/亩。

4. 病虫害防治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保护油茶健康成长。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5. 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在低产林改造中,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油茶生长的需求。

6. 水分管理在干旱地区,要加强油茶的水分管理,保证树木的生长需水,可以采用灌溉的方式,适时适量地给予水分。

二、促进油茶业态升级1. 推广优质品种优质品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低产林改造要重点推广高产性、高油脂含量、抗逆性强的油茶新品种,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2. 深加工利用传统的油茶主要以油茶籽油为主要产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油茶深加工利用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油茶茶叶的加工、油茶茶油皂的制作、树脂和木材的利用,都是提升油茶业态升级的方向。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一、油茶低产林成因1. 土壤贫瘠:油茶生长需要较好的土壤环境,但由于土壤质量差,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油茶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下。

2. 病虫害:油茶遭受病虫害侵扰,容易引起树木枯萎、叶子脱落等情况,严重影响油茶产量。

3. 管理不善:油茶种植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导致土壤流失,水源枯竭等问题,进而影响油茶产量和品质。

4. 品种老化:部分地区的油茶种植品种老化严重,产量下降,质量不佳。

二、改造对策1. 土壤改良:加强对油茶种植区土壤的改良工作,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调整土壤pH 值,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2. 科学管理:加强对油茶种植的科学管理,包括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提高油茶的抗病虫害能力,保证油茶的正常生长。

3. 引进新品种:引进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新品种油茶,提高油茶的抗逆性和产量,改善油茶的品质。

4. 种植结构调整:合理调整油茶种植结构,科学布局,实行轮作休耕,增加油茶种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5. 产业发展支持:政府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开展油茶种植,提供财政补贴和相关技术指导,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案例分析在湖南省某市,油茶低产林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地政府加大对油茶生产的政策扶持,指导农民开展科学的种植管理,提高原有的油茶品种,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不断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当地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并积极开展油茶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增加油茶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结语油茶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价值,但部分地区存在油茶低产林现象,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油茶低产林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引进新品种、改善土壤环境和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共同努力,推动油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希望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合作,积极探索油茶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油茶低产林改造作出更大的贡献。

油茶低产林综合改良复壮技术

油茶低产林综合改良复壮技术
南 方 园 艺
21 年 01
第2 卷 2
第3 期
油 茶低 产 林综 合 改 良复壮 技 术
周 成 李晓铁z 覃李林 赵祖辉
( . 阳县林业局黄关林业站 ,广西 灌 阳 5 1 0 ; 1灌 4 62 2 . 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3荔浦县林业局茶城林 业站) 桂林 .

要 : 油茶 成年 低 产 林 采取 综合 改 造技 术 , 实现 成年 油茶 林 高产 、 质 、 对 可 优 高效 , 加 茶 农 收 增
油茶( a la lir b1又 叫茶子树 , Cmel eea e) io f A . 为我 国特
品种 良莠不齐 , 整体处于 自 然生长状态 。
2 油 茶低 产 林形 成 的主 要原 因
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 极大的变化, 茶油成为全生态无公害绿色食品, 广受人民 的喜爱 , 茶油价格 自 然不断攀升 , 种植油茶经济效益大为 增加 , 但由于茶农缺少栽培技术 , 油茶产量还是偏低 , 质 量不高。为此 , 为了解决桂林乃至广西油茶产量低、 质量 差、 效益低的问题 , 笔者立项开展了“ 广西寒冷地区油茶 新品种引进与高效栽培示范” 研究 , 现将所取得的研究成 果“ 油茶低产林综合改良复壮技术” 进行总结。 1 桂 林 市油茶 林 经营现 状 广西 现有 油 茶林 面积 3 6万 h , m2占全 国油茶 总 面 积 30万 h 2 1 %, 6 m 的 O 常年年产茶籽油约 3 万 t占 . 5 , 全 国茶 油 总 产量 2 O万 t 1. 的 6 9%,油 茶 种 植 面 积 和 总产量列全 国第三位 , 仅次于湖南 、 江西 ; 油茶科技研 发成果 列全 国第二位 ,单位面积产量位于全 国第一 位 。全 区现 有 规模 的油茶 加工 企业 1 , 炼油 加 工 0家 精 能力 超 过 6万 t ,并 涌 现 了一 大 批 知名 的 油茶 品 牌 。 20 ~ 09 0 2 20 年广西通过 国家林木 品种审定委员会和 广 西林 木 品 种 审定 委员 会 审 ( ) 的 广 西 油茶 良种 认 定 共 2 个 , 中种子园良种 1 , 良无性系 1 个 。 O 其 个 优 9 桂林市 1 2县在 2 0世纪 7 、0年代种植 油茶林 08 近1 O万 h 2但 由于多种原因 , m, 现全市 尚保存下来 的 油茶林 面积 只有 4 万 h . 7 m ,约 占广西油茶林总面积 的 1 .%, 3 0 主要分布在龙胜 、 平乐 、 恭城 、 阳朔 、 荔浦 、 永福等县( 1。常年产油量为 60~ 0 万 k , 表 ) 0 80 g最高 年产量达 1 0 0万 k ,平 均单 位 面 积产 油量 15 0 异 5 k/ 2 20 年全市油茶总产值 2 g m , 07 h . 4亿元 。现有林分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常见的乔木植物,其种植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油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由于很多油茶林的年龄偏大,种植密度不合理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了油茶低产甚至无产的情况,给油茶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油茶低产林的问题,提高油茶生产效益,需要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重新培育优质油茶林。

下面将介绍一些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期对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油茶低产林的识别要解决油茶低产林问题,就需要对油茶林进行准确定位。

通常可以根据油茶林的长势、产量和林分结构等因素进行判断。

通过实地调查,观察油茶树的生长状况,了解林分的密度和粗细度,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出哪些油茶林属于低产林。

1. 水分管理技术水分是油茶生长的重要因素。

对于低产林而言,合理地管理水分对于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首先要对油茶林进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含水量。

合理浇水,根据油茶树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进行灌溉,防止土壤干旱和淹水,保持土壤湿润度适中。

还可以采取人工灌溉、滴灌、喷灌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油茶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土壤改良技术对于低产林,土壤质量的改善非常关键。

可以采用施肥、覆盖、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

在施肥方面,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油茶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选择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覆盖方面,可以采用秸秆、树叶等进行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增加土壤肥力。

在翻耕方面,可以采用栽培轮作、深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3. 林分结构调整技术对于低产林而言,合理的林分结构非常重要。

通常低产林的林分结构比较单一,密度过大,树冠狭窄等问题比较突出。

需要通过适当的疏伐和修剪等方式,调整林分结构,合理分布枝条,增加树冠面积,提高叶片的光照面积,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及实施要点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及实施要点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及实施要点摘要:近年来,油茶的种植活动有所增加,油茶林的面积也逐渐扩大。

为了有效提高油茶的低产量,应实施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油茶是一种小型常绿乔木,可用于提取茶油作食品。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茶叶种植的行列。

但许多茶树成活率低,导致油茶林产量低。

本文分析了茶树低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了油茶林低产改造的综合技术。

关键词:油茶低产;改造技术;实施要点油茶又称茶籽树,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常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我国南方海拔较低,多分布在丘陵地带。

丘陵地形土壤较深,有利于油茶树的生长。

茶树因其榨油而得名。

在南方的主要地区,如湖南、江西、广西等省,有大规模的种植面积。

因此,茶籽油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油茶的种植中来。

但建成后的油茶林由于面积大,品种越来越多,经营难度较大。

如此大面积的山茶花鉴定种子森林是缺乏管理,从而导致许多茶叶树老和质量差,和一些病虫害容易发生,最终导致石油茶产量的减少,这是总体经济效益很低。

为了提高油茶种子的产量,避免浪费更多的土地资源和管理资源,提高油茶种子的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油茶种子低产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了综合改造方法。

一、油茶产量低的原因(一)管理不当管理不善是导致油茶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中国油茶的种植时间较早。

许多品种严重退化。

茶树种植营养不足,油茶生理功能低下,森林面积较大,产量较低。

石油茶是一种天然授粉植物,自然杂交在自然环境很长一段时间,这将导致茶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导致色差的水果,水果的大小的形状是不同的。

此外,在小范围内仍存在色泽与形状不一致的现象,说明多品种混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油茶生产质量。

中国的农民不知道油茶种植技术,没有掌握先进的油茶种植和管理技术,没有将生态种植的理念融入油茶的种植中。

一方面是油茶种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没有采用科学的绿色种植技术。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方法有哪些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方法有哪些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方法有哪些1清理林地。

将林中的高大林木、杂灌木和有害杂草等清除。

2密度调整。

将过密的疏伐、过稀的适当以良种壮苗补植,每亩保留60-110株。

3整枝浇水。

通过修枝整形提升通风隔热条件,剪去过密的交叉枝、重合枝、过强的营养枝、病虫枝等,培育较好的树体结构。

4垦复深挖。

冬天深垦,夏天结合除草浅垦培蔸。

5蓄水保土。

坡度陡峭的林地,尽可能整土成梯,或者按环山水平开凿1-1.5m的竹节沟。

6合理施肥。

结合冬垦时施土杂肥,春季适当施以n、p为主的复合肥。

7病虫预防。

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融合树体管理,在4-7月份定期喷药波尔多液等杀菌剂。

8劣株改造。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幼龄林中,将部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采用大树换冠的方法改造成良种株,从而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

1、造林地挑选油茶是喜酸性树种,一般宜在ph值5-6.5的土壤中生长。

铁芒箕、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白茅等酸性土指示植物生长繁茂的低山丘陵,便可作为油茶的造林地。

油茶就是一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步从半阴过度至阳性的树种。

步入成年阶段10年以后,由于大量结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错展开,对直射光的须要十分紧迫,例如光照严重不足,对油茶产量影响很大。

栽种油茶以多结果、多产籽、多出油为主要目的,故造林必须挑选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

特别就是地处峰峦重迭的山区,尤其必须特别注意林地坡向挑选,宜挑选南向、东向或东南向。

油茶要经常中耕抚育,在各生育阶段需要对林地土壤进行不同程度的挖垦。

坡度越大,挖垦将加速水土的流失。

为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油茶宜选择25度以下斜坡或缓坡造林。

2、整地油茶整地方法有全垦整地、带状和块状整地三种,可根据林地条件、经营水平高低、劳力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全垦整地适用小于15度的缓坡、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造林地。

块状整地在坡度较陡,坡面破碎以及“四旁”植树均可采用。

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三、四个月进行,有利土壤风化和洞穴土壤落实。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立地要求筛选:筛选适宜建设油茶产业的立地,选择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水分和养分充足的场地。

2.更新技术:采用适宜的树种选择,引进高产高品质的油茶品种。

在育苗、移栽、疏芽、修剪等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保证油茶的良好生长发育。

3.病虫害控制:加强病虫害防治,采用微生物、有机肥料等绿色生态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施肥管理:根据油茶喜酸、喜肥的特性,选择适宜的肥料进行施用,定期进行喂水与施肥管理,保证油茶的健康生长。

5.科学种植:采用科学的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选用适宜的栽培方法,如栽培、穴式、畦式等,提高油茶的单株产量。

6.林下经济利用:充分利用油茶林下空间,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或畜牧业等林下经济,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通过以上措施,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可以实现将原本低效、低产的油茶林变成高产、高效、高品质的油茶生产基地,更好地配合当前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推动当地经济增长。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近年来,油茶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油茶林分生产潜力没有发挥充分发挥,油茶低产林的面积相当惊人的。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荒、老、残、疏、密、杂等问题,即:荒芜已久,年龄过老,残缺不全,疏密不匀,林相紊乱,品种混杂,生势衰弱,都影响了油茶的高产稳产。

而问题的焦点是管与不管或如何分别情况妥善管理的问题。

因此,对现有成林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逐步加以改造。

低产林的改造,总的做法是:综合治理,分别对待。

第一类是林龄一致,株行距相对整齐的油茶林。

这类林主要是加强土壤管理,增强树势,适当修剪,争取较大面积的增产。

在立地条件较好,林相比品种类型较优,较整齐而密度不大的成林,可以通过垦复、抚育、施肥或间作,以便发挥原有基础的优势,获得高产稳产。

第二类是株行距不均,疏密不匀、林龄不一的成林。

这类林在油茶林中情况错综复杂,占很大比重,故应分别类型,逐步改造。

本文重点就此类低产林改造作一论述。

一、改荒山为熟山大面积的荒芜,是造成油茶低产的重要原因,目前油茶林荒芜的面积,至少占总面积一半以上。

如果能及时、合理垦复,大面积增产很快见效。

但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地采取与地形、地势、土质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垦复方法。

对林相较整齐、立地条件较好、密度较稀、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的成林,除修剪、垦复外,可间作和施肥,以争取较大幅度的增产。

二、改混生林为纯林在混生林中,油茶为主的,应挖去树头,砍除乔灌木,以良种壮苗补植,改为通风透光、密度均匀的纯林。

三、改疏林、密林为密度适中林密度应根据物种地形、地势、品种、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经营方式、而定。

带梯外的油茶逐步砍除,对株行距不整齐而不过密的成林,可按预定的株行距水平环山垦复成带或梯,带或梯上的油茶保留,对带梯内的劣株有保留价值的可以进行截干换冠嫁接优良品种,无保留价值的应挖除补植良种。

对株行距整齐而过密的成林,可酌情隔行或隔株逐步间伐。

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略述

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略述

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略述
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其茶油具有高质量和高经济价值。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栽培技术和改造措施。

下面将从油茶的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略述。

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块选择:选择平坦而排水良好的土地,应避免低洼地和湿地,以免积水影响生长。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如高产、抗逆性强的油茶品种。

3. 土壤改良: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包括施入有机肥料、调节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等。

4. 母树选材:选择生长良好、健壮的母树作为种源,可以保证幼苗的质量和生长情况。

5. 过程管理: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及时除草和杂乱枝干,以促进油茶的正常生长。

6. 防病虫害: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油茶的病虫害,如喷洒杀虫剂、防止病原菌传播等。

1. 修剪整形:对低产油茶的树冠进行修剪整形,保持树冠的形状和结构,以利于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2. 补植更新:根据低产油茶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补植和更新,引进新的优良品种进行混交或者单独种植。

3. 施肥调理: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油茶的需求,合理施入有机肥料和化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4. 病虫害防治:低产油茶往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5. 种植密度调整:根据低产油茶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种植密度,以提高树木之间的光照和空气流通,促进树冠生长。

6. 水分管理:合理浇水,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保持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油茶的正常生长。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油茶是一种产量丰富、经济价值高的重要作物,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的山区地带。

在油茶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低产林的现象,给油茶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油茶低产林的成因是什么?又应该如何进行改造对策呢?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油茶低产林成因1. 土壤贫瘠油茶种植地的土壤质量直接影响着油茶的产量。

土壤贫瘠、缺乏养分导致油茶生长缓慢、果实产量低,从而形成低产林。

2. 非优种植部分地区为了追求短期效益,随意选取油茶品种,盲目种植,导致品种不适应当地环境,生长不良,产量低下。

3. 栽培技术不当部分种植户对油茶的栽培技术了解不够,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油茶生长受阻,产量减少。

4. 疏于管理部分种植户在种植油茶后,由于种植面积较大或者其他原因,疏于对油茶的管理,导致油茶生长环境恶化,产量减少。

二、油茶低产林改造对策1. 土壤改良对于土壤贫瘠的油茶种植地,可以进行土壤改良,补充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可以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矿质肥料进行施用,改善土壤质地。

2. 种植优良品种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抗逆性强的油茶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可以通过选育适合当地环境的油茶品种来提高产量。

3. 合理施肥在油茶生长过程中,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油茶的产量。

可以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和油茶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施肥。

4. 加强管理对于油茶的管理包括定期修枝、定期施肥、定期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必须加强对油茶的管理,保持油茶生长环境的良好状态。

5. 科学种植布局在油茶的种植过程中,需要科学制定种植布局,保证每株油茶的生长空间,避免拥挤影响生长。

6.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通过在油茶种植户中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油茶的栽培水平和产量。

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土壤贫瘠、非优种植、栽培技术不当、疏于管理等方面。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土壤改良、品种选择、施肥管理、加强管理、科学种植布局、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多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改造对策,提高油茶的产量,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低产油茶林改造具体实施方案

低产油茶林改造具体实施方案

低产油茶林改造具体实施方案一、背景引言油茶林作为中国重要的油料种植资源之一,其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受到广泛认可。

然而,由于种植管理不当,部分地区的油茶林出现了低产、老化、病虫害等问题,亟需进行改造与提升。

本文针对低产油茶林改造问题,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以实现油茶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改造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改造使低产油茶林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原则:依托科学种植技术,根据地方条件灵活调整,综合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改造具体措施1. 地力调查评估:对低产油茶林的土壤进行充分调查和评估,了解地力情况,为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2. 病虫害防控:针对低产油茶林普遍存在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如合理施用生物农药,培育耐病虫害的品种等。

3. 老化林木更新:对低产油茶林中老化、衰退的林木进行更新,选择适宜的苗木进行替换,使树冠状况得以改善。

4. 合理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调查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遵循不过施、不欠施的原则,提高油茶林的养分供给。

5. 细致修剪整形:通过修剪整形,使油茶林保持良好的树形结构和分枝开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产量的增加。

6. 水分管理:根据油茶的需水量和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合理调配水源,进行科学的水分管理,保证油茶生长的需要。

7. 种植密度调整:结合具体地方条件,合理调整低产油茶林的种植密度,达到最佳种植效果。

8. 引进新品种:合理引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新品种,提高油茶林的抗逆性和产量。

四、技术支持和培训1. 技术支持:建立健全技术支持体系,为油茶种植户提供科学种植技术支持和指导。

2. 培训措施:组织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向油茶种植户传授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

五、监测与评估1. 监测:建立油茶林改造后的监测系统,对改造后的油茶林生长情况、产量等指标进行周期性监测。

2. 评估: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优化改造方案,以确保改造效果的最大化。

油茶低产林改造—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油茶栽培管理课件)

油茶低产林改造—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油茶栽培管理课件)

更新劣株
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更新方法之二:萌芽更新
高、 品质好的油茶衰老树,才实施截枝更新。 ③截枝方法:要全面截除大枝,截位宜在大枝中、下部 的适当位置。截枝后要形成枝头高低错落有致,向四周开张 的丰产冠形。截枝时先用手锯在截位锯断,然后削平断面。 ④截后管理:次年早春必须在各截枝的中上部交错选留 方位好、角度适宜、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萌条3-5根,让 其构成新树冠,其余萌条应全部从基部剪除。
防治病虫害
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在防治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生物 措施和药物防治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
在防治的措施上,一是种植抗病虫品种,二是加强营林措施,改善林区环境条件,提高植株 自身抗病虫害能力;如果遇到病虫害大发生,应在林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防治。
防治中应注意林地清理要彻底,疏伐要合理,老、弱、 病、残株要除掉,将病虫枝、枯死枝全部剪掉,彻底清除 病源。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施氮肥要适度,防止施肥过量造 成营养生长过旺,引发病虫害大发生。
更新劣株
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更新方法之一:高接换冠
通过改造可以改变林分的良种化水平,提高结实能力。该方法对于林分条件、技术 水平有较高要求,可以在条件好的地区应用。同时,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建立临时采穗圃 扩繁大量穗条。
修剪树体
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对低产油茶林进行修剪,可直至改善林分和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促进 油茶健壮、防治病虫害、减少落花落果、提高油茶产量、延长树龄等作用。整形修枝方式 同新造林成林修剪方式。
耕作土壤
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1.垦复深翻
“冬挖金,夏挖银”,“油茶增产没别窍,三年两头挖一道”是群众对油茶垦复的总结。 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山,建设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山。垦复适宜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2023年第22期现代园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杨芝桃(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林业局,贵州剑河556400)摘要:油茶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在我国拥有广阔的种植面积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壤质量下降、病虫为害、缺乏有效管理等,并提出具体的改造技术措施,以期提高油茶低产林产量和质量,促进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丰富的油脂资源和广泛的用途。

然而长期以来,油茶低产林面临土壤质量下降、病虫为害严重、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油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为了实现油茶低产林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采取综合改造措施。

1油茶价值分析1.1食用价值油茶种子可榨油供食用,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

茶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优良的抗氧化功能,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

油茶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作食用坚果。

1.2经济价值油茶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其种植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1.3生态价值油茶是优良的造林树种,能够迅速形成成熟林,起到保护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等作用。

油茶林地的存在,有助于保护水源地,改善生态环境,对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小气候起到了积极作用。

1.4药用价值油茶叶和花蕾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润肺止血的功效。

1.5文化价值我国南方地区种植油茶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油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人们对油茶的情感和认同。

2油茶低产林的表现油茶低产林是指油茶树生长状况、林分结构、林相特征不良,导致油茶籽产量和品质低下的油茶林。

主要表现为:2.1品种混杂,花期不一致油茶低产林普遍存在花期、成熟期及果形、果色等差异较大的油茶品种(类型)混杂生长的情况,会影响植株授粉率和坐果率,降低油茶籽产量和品质。

2.2林相混乱,稀密不匀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及对油茶生产认识不够,缺乏资金投入,油茶林长期失管,杂灌丛生、林相混乱,较多林分处于半荒芜状态,林地光照、通风条件较差,限制了油茶树的生长发育。

油茶品种类型选择及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

油茶品种类型选择及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

油茶品种类型选择及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油茶,又名茶子树,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利用栽培历史逾2000年。

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一般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

茶油风味独特,耐贮藏,易被人体吸收。

油茶还能通过油脂深加工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

第一部分油茶良种和品种类型选择一、油茶的主要物种山茶属是山茶科中最大的属,目前已知的有238种,其中种子含油率高的种有50多种,但种子含油率高且有一定的栽培经营面积和栽培利用历史的只的10余种,以普通油茶分布最广,其它如滇山茶、浙江红花油茶、攸县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广宁红山茶、茶梨、博白大果油茶、宛田红花油茶和白果南山茶等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有很好的栽培面积。

二、普通油茶的品种资源㈠主要品种群:在悠久的栽培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后代性状分离现象普通而明显,在形态、物候和生产力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

根据果实成熟期的早晚,可分为3个基本品种群。

1、寒露籽:树冠小,多呈直立形,分枝角度小于30°。

叶小而密,果小皮薄,每果种子1-3粒,“寒露”前后果熟开花。

出油率30%,抗病力强,产量稳定。

2、霜降籽:树冠大、开张,分枝角度一般在40-60°之间。

叶大稍厚,果大皮厚,每果种子4-7粒,有时更多,“霜降”前后果熟开花。

出油率25%左右,抗病力中等,产量较高。

3、立冬籽:树冠大、开张,分枝角度大于40°。

叶大而稀, 果大,每果种子7-10粒,“立冬”前后果熟花开。

出油率22% 左右,抗病力中等。

㈡农家品种: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后代个体之间产生一些变异,在一定的地区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选育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个体群,称为农家品种。

主要农家品种有:永兴中苞红球(霜降、寒露之间类型)、巴陵籽(属寒露类型)、衡东大桃(属霜降类型)、珠山红花(属寒露类型), 此外还有安徽的板桥红花、江西石市红皮、湖北鄂东大红果、贵州望漠油茶和广西岑溪软枝油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7期改造油茶低产林,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掘生产潜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据报道,近年来,安庆市在油茶生产发展中,大力推进新造幼林,同时,将改造低产林作为扩大规模的一项实践措施来抓,改造油茶低产林面积达6666.67hm 2以上,占现有面积4.11万hm 2的16.2%。

桐城市现有油茶林面积2333.33hm 2,其中低改林逾333.33hm 2。

潜山县是国家油茶基地建设重点县,改造油茶低产林逾2000hm 2,占总面积的21.4%,效果好,成本低,见效快。

本文分析了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改造技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油茶低产林成因分析1.1品种差袁良种林分比例低安庆地区油茶低产林多是20世纪60—70年代造林的,多采用实生苗系列,表现为果小、皮厚、出籽率低、出油率低,林相参差不齐,多数林分开花较晚,结果性能差。

1.2林分密度不合理有的林分缺株严重,植株长势参差不齐,林相紊乱;有的林分密度过大,达3000株/hm 2左右,多数油茶树长成伞形树冠,林内通风透光性能差,病虫害较为严重。

1.3病虫害严重大部分林分炭疽病、蓝翅天牛、油茶象甲等病虫害危害严重,造成植株大量落花落果。

1.4管理粗放年年只收果不管理,基本上处于荒芜状态,杂草、灌木丛生,与油茶树争水、争肥、争阳光,导致油茶植株生长不良,生长势衰弱,开花结果少。

1.5林地贫瘠不合理的垦复,使土层越来越薄,土壤肥力越来越低。

有的油茶产区农民有拣籽习惯,为方便拣籽,油茶果快成熟前,将杂草铲除干净,年复一年的铲草,造成严重的水、土、肥流失,林地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层浅薄、瘠瘦。

2低产林改造技术2.1林地整理油茶是常绿树种,一年中春季抽梢生长,夏、秋季花芽和果实发育,冬季开花。

因此,在一年中需要有持续、且较均匀的水肥供应才能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

据资料报道,油茶叶片每年蒸腾总耗水量为200~230kg/m 2,油茶果实发育至成熟总耗水量为果重的30~40倍,每朵油花从开放至凋谢总耗水量为6~9g ;叶面积指数为1.6,18年油茶林产果量为4050kg/hm 2,生理耗水为3450t/hm 2以上。

可见,油茶是需水量较大的树种,水分供应不足,春梢生长、果实发育、干籽出油率和开花授粉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油茶能耐一定程度的干旱,但从生产角度看,油茶不宜受旱。

因为油茶要维持生命和生产能力,必须从林地土壤中获取更多的水分,水分供应不足,正常的生理活动受阻,产量会受到影响。

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油茶林地保水、蓄水和不积水的能力,使林地土壤能比较均匀地供应油茶生理用水。

一是开横山保水竹节沟。

在坡度10°以上的油茶林内,沿水平横山方向,开一条深、宽各30cm 的竹节沟,沟内每3~6m 留一土埂,每30~60m 开一条顺山梯级节状排水沟。

二是筑横山土埂。

在坡度5~10°的缓坡油茶林内,将垦复时的草皮土沿水平方向,每一行油茶筑一道土埂,以减轻地表径流,增加林地的渗水能力[1]。

三是全垦。

在坡度5°以下的油茶林地进行全垦,对低洼积水地段开沟排水。

实践表明,采用上述3种方式,对油茶林地进行整理,可达到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贮水能力和肥力的效果。

2.2透光整治油茶喜光,特别是在进入结果阶段需要充足的光照。

据观察,着生于油茶树冠内层枝条上的花朵只占15%,果实占1%;着生于中间层枝条上的花朵仅占27%,果实占8%;着生于外层枝条上的花朵达54%,果实占91%。

由此可见,油茶开花数同树冠枝条受光照程度有密切关系,因而要对油茶林进行透光整治。

一是隔行间伐。

沿水平方向砍1行留1行,即砍去50%左右植株,使原来2.5m×2.5m 株行距,变成2.5m×5.0m ,同时修去保留行植株的脚枝、病虫枝[2]。

二是隔行嫁接低产劣株。

用高产株的枝条嫁接低产劣株,进行品种改造;对于保留株而言,首先是透光整治。

三是选留优势株。

在丛株林内,把每一丛株中的劣种株或受压株砍去,保留优势株及优良株,砍去的植株量占20%~30%的空间。

透光整治后,油茶产量明显提高。

据调查,隔行间伐的油茶林,产果量较整治前增产4.3倍;隔行嫁接优株的油茶林,增产4.4倍;留优势单株的增长2.9倍。

2.3品种更换林分中大量低产劣株的存在,是林分低产的重要内因。

因此,在改造低产林中,改良品种是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首先对林分中低产劣株和中等及高产株进行调查标记,凡树龄在15年以上,3~4年单株平均产果量不足2kg 的为中产株,不足1kg 及常发病的为低产劣株,要进行品种更换改造。

一是全林嫁接。

对于低产劣株,采用优良品种母树上的枝条进行嫁接改造,促使更新复壮[3]。

二是分批嫁接。

在分批摘要本文根据当地实际,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包括林地整理、透光整治、品种更换、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原因分析;改造技术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17-0140-02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桂斌(安徽省桐城市殡葬管理所,安徽桐城231400)收稿日期2018-04-27140(上接第136页)了专题保护研究,保护古树4600株,面积逾40hm2,该项目科技成果被河南省林业厅与驻马店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

泌阳县高度重视植物新品种引进和原有品种保护工作,由泌阳县林业局与确山县林业局合作推广的速生优质丰产薄皮核桃栽培技术项目,被河南省林业厅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

泌阳县加强了对原有白云仙桃品种的管理,建立了基因库,该项目的科技成果被河南省林业厅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

3泌阳县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泌阳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境内分布有43种金属、非金属矿藏。

随着国家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建设的需求,对各种矿藏进行开采,对泌阳县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之农业生产上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各类养殖企业的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严重威胁了泌阳县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如何妥善处理生产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是进入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目前,泌阳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生态有机肥使用技术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禁止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养殖企业进行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对采矿企业进行绿色矿山改造,为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4生物多样性保障措施4.1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加强泌阳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以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规章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林业局抽调3名同志具体负责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3]。

领导组织的建立,形成了工作合力,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4.2提高保护能力县林业局与县森林公安局组织专业队伍,每年开展1次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活动,依法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并在全县建立网格化管理布局,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形成了空中有网、路上有监控、地域有专人管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全面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4]。

4.3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泌阳县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4个森林公园和1个湿地公园的资金投入,力争在2019年全面建成泌阳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和体系。

同时,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自觉加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

4.4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分时空和地域。

为全面加强泌阳县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需要利用各种平台,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5]。

5参考文献[1]严伟杰,阎海涛.试论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社会的发展[J].林业勘查设计,2008(1):32-34.[2]杨金凤,王玉宽.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6):11491-11493.[3]王四海,杨宇明,叶文,等.旅游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76-6579.[4]徐海根,丁晖,吴军,等.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指标与进展[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4):289-293.[5]李菁,骆有庆,石娟.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与保护[J].世界林业研究, 2011,24(3):26-31.嫁接时,先确定嫁接行和保留行,一般隔行嫁接。

第1批是对嫁接行中的低产劣株进行嫁接改造,保留高产株。

经3~4年后,再对保留行中的劣株进行嫁接改造。

用嫁接方法改造低产劣株林分,起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嫁接后第4年普遍较嫁接前增产30%~34%。

这是因为嫁接是利用了原来低劣株的庞大根系,故嫁接后生长快,嫁接当年就可形成树冠,并有少量开花,第2年大量开花,第3年产量果接近嫁接前生产水平。

2.4整形修剪对低产油茶林进行修剪,可起到减少养分消耗、改善林分和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油茶树体复壮、防治病虫害、提高油茶产果量等作用。

整形修剪方式根据品种、树龄、林相和树形等确定,如霜降时,对分枝矮而密、中心徒长枝多的低产株,应适当疏去中心过密的徒长枝和脚枝,增加光照和通风;寒露时,对树冠高、向上徒长的低产株,应采取上控下促,促其横向增宽的方法,短截冲顶枝,疏去短碎枝,以利开花结果[4]。

2.5配方施肥土壤严重缺肥是低产林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应结合垦复,增施肥料。

一般早春以施氮肥为主,适量施钾肥;夏秋以施磷肥为主,适量施氮肥;冬季多施钾肥、磷肥[5]。

2.6病虫害防治据调查,低产林中病虫害以蛀干类害虫为主,蛀干害虫有11种,其中蛀食地上部分枝干的有8种,红翅天牛和蓝翅天牛占90%。

防治方法:一是灯光诱杀,成虫趋光性强,可设黑光灯诱杀,连续3年可消灭此虫[6];二是结合修剪剪除虫枝,剪枝时间一般在7—9月;三是药剂防治,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洒90%敌百虫1000倍液、20%乐果乳剂500倍液,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防治。

油茶软腐病一般是块状发生,零星分布,雨季发病,降水量多发病重,一年中多次侵染危害。

在防治上,首先是以营林措施为主,改造过密林分,适当整枝修剪,注意清除脚枝、萌枝、下垂枝、病枝,结合冬季修剪,清除染病树上的病部,如叶、果、梢[7];其次是化学防治,喷洒50%多菌灵300~ 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50%退菌特1000~ 1500倍液、1/10波尔多液等效果均较好。

3参考文献[1]陈秀华.油茶低产林改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2]庄瑞林.油茶低产林改造[M].北京:科技普及出版社,1999.[3]汪衡,王成国,曾微,等.北部边缘区油茶低产林换冠改造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1):39-41.[4]甘晓燕.尤溪县油茶低产林原因分析及改造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15(11):102.[5]李雁鸣,苏智良,赵永丰.云南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3):12898-12899. [6]韦化堂,田大清,谢忠武,等.贵州旱坡地油茶低产林改造及抚育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0):165-167.[7]杜美,成凯,夏光旭,等.赫章县油茶低产林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5):83-85.桂斌: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