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附子药对(4)——黄芪配附子之方剂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C头条:附子药对(4)——黄芪配附子之方剂介绍
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点击加载图片
附子药对(4)——黄芪配附子之方剂介绍
麻黄——附子;附子——肉桂;附子——细辛;附子——甘草;附子——白术;附子——熟地;附子——当归;附子——桂枝;附子——花椒;附子——茯苓;黄连——附子;大黄——附子;茵陈——附子;黄芪——附子;干姜——附子。

黄芪配附子的意义
黄芪:“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温胸中大气下陷”。

亦能益气生血、活血、摄血,益气生津,益气助阳,益气除热。

凡中土不振,脾胃虚弱,清气下陷,气虚发热,以及气虚失血,气虚血滞偏枯,津亏消渴者最宜。

又脾胃气虚,肺气先绝,脾胃和缓,则肺气旺而肌表固实,故能益卫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证。

脾主肌肉,补脾益气,气血充足,而能托疮生肌,则为治气血不足之疮痈内陷,脓成不溃,溃后不敛的圣药。

脾得甘补则健运,肺得温化而肃降,脾肺气旺,水湿得化,自无内蓄外泛之患,故又为气虚水肿,小便不利常用药。

附子:辛,甘,大热,入心、肾、脾经。

辛热以散寒,味甘以助阳,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中温脾阳以健运,尤善追复散失之元阳,为回阳救逆之圣药。

且其性善走,通行十二经,外达皮毛而散在表之寒,里达下焦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总之,温一身之阳气,散周身之寒邪。

对心阳暴脱,脉微欲绝;肾阳衰微,阴寒内盛;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及风湿寒痹,疼痛麻木尤为要药。

二药配伍:其功效有二:其一,黄芪行外而实卫固表,附子温阳益气,回阳救逆,固表止汗益彰;其二,黄芪补脾肺而利水消肿,附子补元阳而化阴水。

[临床应用]1.阳虚卫弱,虚寒倦怠,汗出之阳虚自汗证。

2.阳虚之心悸,胸闷,甚至脉微欲绝,四肢厥冷,大汗如洗。

3.虚寒之水肿,
小便不利。

4.亦可用于久泻虚实夹杂者。

现代临床用于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力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慢性结肠炎等。

黄芪配附子的方剂
附子黄芪汤《伤寒总病论》卷三
组成服法:白术半两,当归半两,桂枝半两,附子半两,甘草半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黄耆3分,生姜1两半。

上(口父)咀。

水4升,煮至1升半,去滓,通口服1盏,食久再服。

温覆取小汗。

功能主治:妇人病未平复,因夫所动,小腹阴中急痛,腰胯疼,四肢不任举动,无热证者。

温经丸(标准WS3-B-0157-89)
组成服法:党参500g黄芪200g茯苓300g白术(麸炒)500g 附子(制)100g肉桂300g干姜200g吴茱萸(制)200g沉香100g 郁金200g厚朴(姜制)100g。

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功能主治:养血温经,散寒止痛。

用于妇女血寒,经期腹痛,腰膝无力,湿寒白带,血色暗淡,子宫虚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