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163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百舸( gě)争流挥斥方遒( qiú)夜缒(zhuì)而出彳亍
( xíng)
B.瞋(chēn)目而视越俎(zǔ)代庖长歌当(dāng)哭桀骜(jiéào)
C.殒身不恤(xù) 四处游说(shuì) 叱咤(zhà)风云绯(fēi)红
D.看(kān)守内阁一叶扁(biǎn)舟撰(zùan)写稿件舔舐(sh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荫功浸渍词藻永保生机
B、繁芜国萃喋血黯然失色
C、斟酌索然拖沓不盈不溢
D、班驳蓊郁敝帚要言不繁
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⑴、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⑵、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__在我的周围。
⑶、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弥漫违反
B、创立弥留违反
C、创新弥留违犯
D、创立弥漫违犯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韩寒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便引起极大的反响,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B、我们认为,作为全校同学的代表,必须由全校同学推选产生。
C、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这种不爱惜人民币的违法行为,社会上许多人至今还没有予以足够的认识。
D、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巴金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
它们原先全是乐歌,按照乐曲的不同来编排,分为“风”、“雅”、“颂”三类。
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摊牌咏叹的
特点,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C.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吉普赛少女艾丝美拉达这两个形象,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D.韩愈倡导发起的“古文运动”,得到了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的响应。
后人将它们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二、科技文阅读(每题3分,共12分)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
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
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
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
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
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
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
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
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
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
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
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
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
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
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
《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
”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
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
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
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
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
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
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
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年第七期,有删改)
6.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当属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7.下列对“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棋局小世界,围棋和象棋的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来对垒拼杀。
B.下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联成一片,而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这折射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
C.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D.围棋表明中华文化体系存在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
象棋则表现出来先人的爱国情操和忠君行动,反映先人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
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胜负。
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
因而下围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B.围棋的产生比象棋早很多,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
C.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
象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
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棋子下得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而象棋则用减法,棋子不断减少,直到将死对方为止,因而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每题3分,共12分)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
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
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
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晏子方食方:正
B 终再拜而辞曰再拜:拜两次
C 进取于君进:前进
D 以振百姓振:同“赈”,救济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分食食之②食之不以其道a
B 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 ①寡人不知②孰谓汝多知乎
D ①忠臣不为也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2.文中加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B 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C 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D 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13.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使者反,言之公—使者回去后,把这些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B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的家庭要是真的那样贫穷的话
C 请以奉宾客—请求让他用(千金和市租)来供奉宾客
D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愚蠢的人考虑多了,必定也会有可取之处
第Ⅱ卷 111分
三、文言文赏析(共28分)
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共8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
子谓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分)
译:
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3分)
译: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子的治国理想。
(2分)
答:
2、断句(3分)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
圄空虚。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世自悠悠。
(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
(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4分)
3、名句默写(9分)
(1)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
(2)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3)越陌度阡,。
,心念旧恩.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四、现代文阅读(共12分)
走出书斋的阅读
凸凹
依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我感到,生活本身比书籍的世界要丰富多了,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
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
人的心灵,是开在路口的客栈,谁愿进来谁进来。
这种对事物的多样性追求,才使生命绚烂激越起来。
所以,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而这种敏感却在有些读书人那里悄然丢失了。
何以至此盖因在长期的读书生活中,过于眷恋一种思想,导致思维方式的固化。
把书籍伦理当成了现实的生活伦理。
私塾的书斋环境,培植了阅读者的生活惯性和生命惰性。
读书的功利性追求,使读书人根本地忽视了阅读过程中应享有的乐趣。
于是,在这暗淡的读书生活面前,根本的选择,就是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倾听风声。
纪德在《地粮》一书中说:“抛掉我的书吧,不要在这书中寻求满足;也不要以为别人能帮你找到——这种念头正是你的奇耻大辱:假如我为你找到食品,你会反而不饿了;假如我为你铺好床铺,你会反而不困了……抛掉我这本书吧,须知对待生活有千姿百态,这只是其中的一种。
去寻找你独特的生活方式吧,别人能做得跟你同样好的事情,你就不必去做;别人能写得跟你同样好的文章,你就不必去写。
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
要急切而又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
这里的含义是深刻的,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对一种思想的眷恋,就意味着对其他的一切的放弃。
而这其他一切却是大量的,往往比所眷恋的更有价值、更可取。
因此,智性的读书人,应该像智慧的爱者不贪恋对美色的占有一样,对思想也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占有。
同时,对已有思想的迷执,正是独立思考能力丧失的前提,也正是独创价值消亡的深层根源。
如果这还不能让读书人醒悟,那么,反对思想多元、主张文化霸权的人,往往是读书人这一事实,也应让偏执的阅读者警醒了。
不用讳言,读书人是对书籍伦理有过分嗜好的人。
所谓书籍伦理,就是书本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
所以,读书人与市井人的分野,就在于读书人对事物的判断,有形而上的既定判断;而在市井人那里,除了生存的智慧,不再有别的智慧。
因此,在突发的生活事件面前,普通人往往有比读书人更灵活的“变通”能力,他们生活得更灵动、更有生气,也更有力量。
有人问纪德:“伦理能增加你的乐趣吗?”
“不能,”纪德回答说,“只会证明我的乐趣是正当的。
”
那么,书籍伦理的直接作用,就是使人长期处在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考虑之中,犹豫踯躅,弄得筋疲力尽,最后确信,只有干脆一动不动,才不会犯错误。
在生存原则是首要的原则、甚至是唯一的原则的现实面前,在不容分说的生活洪流面前,书籍伦理显得多么苍白,书生的面孔显得多么柔弱。
读书人生命最美好的部分被幽禁于书本。
也正像家庭把伟岸的丈夫奴役为庸夫,书本也把智者奴役成腐儒。
腐儒是什么是与自然、社会和生气格格不入的边缘人,是离开书本就不
能发出生命之音的人。
他疏离了社稷民生的所在,非但倾听不到生命因受到生活的创击而发出的人性的呐喊,更不会听到正义的讼辞。
走出书斋吧。
美的东西一旦超过了我们的渴求,就弱化了在我们心中的价值;过于魇饱的阅读,会淡化读书的生命乐趣。
我们应该时常到市井上走走,不仅是因为,生活的给予与教化大于书本,也因为对书本的暂时疏离,会找回久已不尝的对阅读的“饥饿感”——因为饥饿,才有渴望,才有被满足之后的酣畅醉意。
到了这般天地,书才真正融入读书人的生命之中;读书生活已远离了功利,成为一种天伦之乐。
(选自《书摘》)15.选出下列对本文中心观点理解恰当的一项。
(2分)
A.智性的读书人,应该像智慧的爱者不贪恋对美色的占有一样,对思想也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占有。
B.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
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
C.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D.因为生活的给予与教化大于书本,我们应该走出书斋,离开书本,走入市井,这才是读书的一种天伦之乐。
16.作者认为,读书人如果长期在书斋生活,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4分)
17.根据作者的观点,正确的读书方法是什么?请概括说明作者这样认识的理由。
(6分)
五、表达与创新(11分)
1、有人戏送几何老师一副上联:课堂活跃求三角(3分)
请为其斟酌一下联:
2、将下面句子缩写成顺口好记的两个短句(不超过16个字,4分)
逆耳的忠言好比配有黄连的中药,虽然难以下咽,却是对症下药,治病救人,使听者在行为
上不犯错误。
3、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两句,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4分)
希望是冷冷冰雪中灿然开放的梅花,让你在严冬中感觉到春的气息;希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60分)
以“那目光令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选文体。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④不得抄袭
试卷答案
第一卷
1—5 BCACA 6—9BADC 10—13 :CAAB
6.B (象棋中将帅地位最高,车本领最大。
)
7.A (是围棋和象棋本身的特点,不属于对文化载体的理解。
)
8.D (A、体现人类早期的目标而非终极目标;B、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C、说下象棋没有主观能动性无依据。
)
9.C(A、下围棋占领地盘,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B、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不可信;D、围棋不能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象棋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的说法也不对。
)
晏子辞千金参考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
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
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惊叹
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于是)派
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
晏子没有接受。
多次相送,最终(晏
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
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
第二卷
三、文言文阅读
1、1)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2)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断句: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3、(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
(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
(每点2分)
五、现代文阅读
15.C
16.读书人如果长期在书斋生活,容易眷恋一种思想,导致思维方式的固化,并把书籍伦理当成了现实的生活伦理。
(每点3分)
17.答案:读书但不要眷恋书,被书所束缚。
(2分)思想、文化是多元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眷恋书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生存的智慧。
(4分)
六、表达创新
1、学习快乐有几何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希望是茫茫大海上明亮耀眼的灯塔,让你在暗夜中找到航行的方向;希望是漫漫
沙漠中水草丰美的绿洲,让你在绝望中获得生命的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