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验1、2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验1、2参考答案
第一篇:测验1、2参考答案
测验(1)
一、1、C/
2、B/
3、D/
4、C/
5、C/
6、C/
7、C/
8、D/
9、C/
10、B/
11、D/
12、C
二、答题要点:
该材料题①阐述原理
该题正确阐述了社会发展是两大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着能动的反作用;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要求的规律。

②联系实际
三、答题要点:
该案例题①阐述原理:该案例题阐释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普遍联系的这一基本原理。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
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的联系)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的联系)
②联系实际进一步说明这一案例。

测验(2)
一、1、C/
2、C/
3、A/
4、B/
5、C/
6、D/
7、C/
8、C/
9、B/
10、A/
11、B/
12、C
二、1、ABCD/
2、ABC/
3、AD/
4、ABC/
5、AD
(一)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2、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的利用 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3、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5、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8、利润本质上是()A)、成本价格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0、商品是:()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11、劳动者是指()A)、一切人
B)、青年人和老年人
C)、从事活动的人 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生产机能,并从事
劳动的人
1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二、材料分析题(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梗桔。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问题:请结合所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从这段材料中得出哪些结论?
2、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必然性。

三、案例分析题(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二:连年大旱逼走村民
最近五六年,甘肃靖远县连年发生大旱,由于恶劣的生态环境,村民无法维持生计,有些被迫迁移到其他村镇,有些则去外出务工。

这些既丧失了原有耕地和住宅,又没有什么科学技术的村民,可想而知他们面对新生活的艰辛。

若笠乡曾经有4万多人,可随着气候的变化,生计的艰难,许多人无奈地选择了背井离乡,现在全乡不到8千人。

极端天气让村民颗粒无收
村支书赵百平说,升阳村虽是自古便气候干燥,但因为地广人稀,所以收成还是可以的。

每户人家有将近40亩地,种豌豆、扁豆,大多每亩可以收上100多斤,玉米每亩有600多斤。

可近六七年来,灾害天气不断增多。

干旱、冰雹等极端天气,常常导致农作物绝收。

赵百平说:“96年左右吧,我记得那时候收成很
好,豌豆一亩收上了300多斤。

”“这个地方,也是经常干旱,以前也有,但没这么多;就是近六七年吧,旱得越来越严重,还经常下冰雹,那冰雹,砸下来庄稼的叶子都被打掉了。


村干部说,大多数村里人很苦,因为收不上庄稼,便外出打工养活家里人。

可他们也不敢把土地舍掉,每年仍要投入两千多元买化肥,铺地膜。

可常常旱得就连着两千块也赚不回来。

如果孩子去上学或是考上大学,家里便更加拮据,只有去借钱贷款,负债累累。

问题:结合所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理解气候变化与贫困的关系?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看法。

(二)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B)、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D)、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
3、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静止的绝对性
4、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5、感觉、知觉、表象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6、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依据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辨证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7、哲学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践 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
9、“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
B)、质与量的统一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1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绝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和相对性决定的
1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二.多选题(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多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2、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不需要认识的指导
3、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国家政治制度
5、商品是()
A 用于交换的满足人类需要的劳动产品
B 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C 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第一章
哲学及其哲学基本问题☛物质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三大规律第一章
1、哲学:哲学定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内核、划分唯心唯物的标
准)
2、物质:物质特性、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3、意识:本质、意识能动作用(表现、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和途径)
4、唯物辩证法:(1)基本观点
万事万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内涵、特性、现实意义)
万事万物处于永恒发展之中(实质、新生事物必然替代旧事物)
(2)矛盾规律:矛盾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
(3)质量互变规律:度、质变与量变(区分标准和关系)
(4)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的否定观基本内容、现实意义
5、实践:实践内涵、形式和特征,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和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第二章☛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真理观第二章
1、认识的本质:
主体与客体(内涵及其关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识的本质
2、认识过程:认识的两次飞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形式及其关系)
3、真理观:真理内涵、真理的客观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章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第三章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内涵、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社会存在的内涵、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构成要素)、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
基础)(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辨证关系及其规律
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政权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四章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
1、劳动价值论:
商品(内涵、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劳动二重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货币、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内涵、来源)、两种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剩余价值率、资本(内涵、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
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根源第五章
1、垄断:概念、金融寡头与金融资本、垄断资本的生产目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内涵、实质
考试题型及分值
1、单选题:10道,每题1分,共10分;
2、多选题:10道,每题2分,共20分;
3、材料分析题:4道,每题10分,共40分;
4、案例分析题:2道,每题15分,共30分怎样复习?
1、根据每章重点内容扩展、据每次讲课所记的笔记来提炼主体内容
3、通过关键词认识本质: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认识的两个要素:主体与客体☛认识的发生过程?第二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案1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案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选词填空
1.A。

2.C。

3.A。

4.A。

5.C。

6.B。

7.C。

8.C。

9.B。

A。

11A。

12D。

13. C 14. B。

15. D。

16. B。

17. C。

18. A
19 C。

20. C。

21.B。

22.A。

23.D。

24. D。

25. B。

C。

27.C。

28.D。

29.A。

30.A.。

31.C。

32.A.。

A。

C。

35.D。

36.B。

37.D。

38.D。

39.C。

40.B。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一、数字推理。

41题-45题:B A D C D
二、数学运算。

46题—55题:A A D D A A C D B C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共35题,参考时限40分钟)
一、图形推理。

请按每道题的答题要求作答。

请开始答题:1.解析:本题答案A。

62.解析:本题答案为C。

63.解析:本题答案为C。

64.解析:本题答案为A。

65.解析:本题答案为A。

二、定义判断。

66.解析:本题答案为B。

67.解析:本题答案为A。

68.解析:本题答案为为D。

69.解析:本题答案为D。

70.解析:本题答案为C。

71.解析:本题答案为B。

72.解析:本题答案为D。

73.解析:本题答案为D。

74.解析:本题答案为D。

75.解析:本题答案为C。

三、类比推理
76题---85题:B B B D A D C B A B
四、逻辑判断。

86题—95题:B C B C D C D B B C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96.解析:本题答案为A。

97.解析:本题答案为B。

98.解析:本题答案为D。

99.解析:本题答案为C。

100.解析:本题答案为B。

101.解析:正确答案为C。

102.解析:正确答案为C。

103.解析:正确答案为A。

104.解析:正确答案为C。

105.解析:正确答案为C。

106、解析:本题答案为B。

107、解析:本题答案为C。

108、解析:本题答案为B。

109、解析:本题答案为D。

110.解析:本题答案为A。

111.解析:本题答案为B。

112.解析:本题答案为C。

113.解析:本题答案为D。

114.解析:本题答案为D。

115.解析:本题答案为B。

第五部分常识判断(共25题,参考时限10分钟)
116.解析:本题答案为C。

117.解析:本题答案为D。

118.解析:本题答案为B。

119.解析:本题答案为A。

120.解析:本题答案为C。

121.解析:本题答案为A。

122.解析:本题答案为C。

123.解析:本题答案为D。

124.解析:本题答案为D。

125.解析:本题答案为B。

126.解析:本题答案为D。

127.解析:本题答案为C。

128.解析:本题答案为A。

129.解析:本题答案为C。

130.解析:本题答案为B。

131.解析:本题答案为B。

132.解析:本题答案为A。

135.解析:本题答案为B。

136.解析:本题答案为D。

137.解析:本题答案为D。

138.解析:本题答案为C。

139.解析:本题答案为B。

140.解析:本题答案为D。

第三篇:翻转课堂单元测验答案2。

5 我们使用摄影机对教师进行拍摄并以此作为教学视频内容的时候,应该让
正确答案: B、教师尽可能在拍摄正式进行前对着镜子排演一次。

C、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手部动作和肢体语言。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问题,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A、可以从学生观看视频的意见中获取反馈,从而改进自己日后的教学视频制作。

B、要对学生观看视频的行为进行反馈,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知道老师对自己是否看视频始终保持着关注。

C、要从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中获取反馈,以调整自己的课上活动设计。

D、由于教师需要从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中获取反馈以调整课上活
动,所以必须给老师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在课前收集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这就对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发布的时间有了一些要求。

在我们的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中,不止一次的强调要让学习者产生“一对一”、“老师就在自己身边”、“老师是在给自己讲课”的感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
正确答案:A、在教学视频中尽可能用“我们”而不是“同学们”,对一个人说而不是对一群人说。

B、带入一些个人的因素,或者采用一些讲故事等的形式。

C、可以选择在工作场景或家中录制视频,增加整体场景的亲和度。

D、邀请学生一起拍摄。

8 制作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视频里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庄重严肃,突出“教师”的身份。

正确答案: B、×。

在每一段教学视频中,教师提供的教学信息或者教学内容都应该

适量的,而判定是否适量,则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年龄年级、学习习惯、时间等得安排和分析。

(判断 0.5 分)正确答案: A、√。

在制作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的时候,必须要学会的一点是把一节课
变成若干个时间不长的小视频,这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很有帮助。

在我们制作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有一些经验性的建议能够帮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下面的经验中,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正确答案:D、为了让教学视频看起来向对着某个人进行讲解,所以在录制的时候要紧盯住某人或某物,如提词器、镜头等。

在制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些原则、策略和经验。

在下面关于这些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D、可以采用幽默的话语或多样的展现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解析:D、要提前设计好视频内容的难易程度,既不可以太难,也不可以太简单。

我们建议,老师们在制作打算多次使用的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时候,应该有一份详尽的制作脚本。

下面,关于脚本的表述中,你认为不准确的是
正确答案:C、一旦脚本确定,就必须按照脚本进行视频的制作而不可以更改。

下列有关自己制作教学视频和网络资源之间关系的表述中,正确地有:
(多选 0.5 分)正确答案: A、在使用网络上的资源的时候应该把其中的冗余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如裁剪和删除),不要让这些冗余信息影响学生的学习。

B、有时候,网络上的视频资源能够为教师制作教学视频提供很好的思路和借鉴。

C、使用网络上的资源应该注意教师的个性化处理,而不是简单地
直接拿过来就使用,要让其与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做到契合和一致。

D、使用网络上的资源要注意版权的引用,对下载的内容标明出处,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在“五步完成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分析这一步骤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有助于帮助我们确定教学视频的形式与风格。

正确答案:A、哪种教学视频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取得的效果最好。

B、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C、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时间等基本要素。

在我们的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中,不止一次的强调要让学习者产生“一对一”、“老师就在自己身边”、“老师是在给自己讲课”的感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
正确答案:A、尽可能地增加一些眼神、神态、表情的交流和沟通。

B、在教学视频中尽可能用“我们”而不是“同学们”,对一个人
说而不是对一群人说。

C、可以选择在工作场景或家中录制视频,增加整体场景的亲和度。

D、邀请学生一起拍摄。

当我们采用计算机录屏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的时候,应该注意
正确答案: A、尽可能的采用勾画、书写等突出重点。

B、单页画面尽可能不要停留太长时间。

8 制作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视频里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庄重严肃,突出“教师”的身份。

正确答案: B、×。

教师在制作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时候,要尽可能把所有问题解释
清楚,做到让所有学生都没有疑问为止。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高等教育等内容。

三亿文库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翻转课堂面授活动中,有时教师需要进行精讲,精讲的内容可以通过下列哪些方式确
定?
D 分析学生完成的任务,找出其中有趣的观点,有意思的故事等
2.周老师在和其他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老师经常回面临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尴尬,如果你
是周老师,你有什么建议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B
营造宽松的回答问题的气氛,让学生觉得自己回答错了问题也没有关系
C 可以引用学生之前的回答,明确表现对学生发言的重视。

3.老师是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想尝试做翻转课堂,但是怕学生年龄太小不合适,下面哪些建议你觉得可以给王老师作为参考?
A.给学生一个课前任务清单,让学生每完成一个就打一个勾。

B.和家长建立联系,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4.对于翻转课堂面授活动,下列认识准确的有
A.更容易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B 容易关注到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C 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更容易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D 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和时间都增多了
5.在设计小组活动时,下列做法能促进小组内有效合作发生的有
A
制定合作规则,并帮助各个小组形成自己的合作规则
B 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评价机制,从小组合作成果和合作表现两个角度综合评价
C 调整教室内的座位摆放方式,使得小组成员可以围坐在一起,彼此都能看到
D 事先培训学生一些沟通交流的技巧
1.下面哪个活动,不分组也可以开展?
A.用提问推进讨论
C.集体头脑风暴
D .一分钟纸上陈述
2.对于翻转课堂面授活动,下列认识准确的有
c 容易关注到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d 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更容易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3.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以作为教学问题设计的模型。

那么,下列对“评价”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
评价层次类的问题中,常用的动词有: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3测验2答案
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
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
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C.振巩昌、临洮饥民.
D.勒石纪之而还.录:记载。

振:救济。

勒:铭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