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方案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区域环境的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今天听了专家的讲座,针对在小班区域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梳理反思如下。
一、情景再现
情景一:区域活动开始,音乐区里就一两个小朋友,娃娃家人数一下就满了,李梦涵小朋友还是非常执着的要进去,把自己的名片插在了马子涵的名片上面,马子涵大声的向老师告状:“老师,是我先来的,她把名片插在我这里了!”老师过来安抚李梦涵说:“你看,这儿人满了,我们去别的区玩吧!”“我就喜欢玩这个嘛!”一脸委屈的孩子被老师带到了音乐区……
情景二:区域活动一开始,喜欢车的王睿宸就跑进“汽车城”兴致勃勃的玩了起来。
没过5分钟,这家伙就“开”着大卡车跑出了“汽车城”,先来到图书区捣鼓了一会,又来到构建区碰撞了孩子刚搭起来的“楼房”,引起孩子的一阵骚乱,随之老师接到无数孩子的“诉状”,于是在老师和孩子的规劝下,孩子又“开”着卡车兴趣索然的回到了“汽车城”。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问题一: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横向分布不均,有的区域出现冷场,有的区域出现拥挤现象。
问题二:个别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行为自由,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活动。
原因分析:通过今天的深入学习,感觉以往在区域环境设置的规模、设施、布局以及各个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区域活动的独特价值很难实现。
三、改进方案
1.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合理调整区域环境创设的规模
“我就喜欢玩这个嘛!”一句话道出了真谛。
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特征,从而也有不同的发展需求。
结合出现的问题,根据小班幼儿平行游戏的一大特点,适当扩大娃娃家的规模,相应的增加娃娃家平行材料的投放。
如,筷子、勺子、梳子、化妆瓶等,让幼儿给娃娃喂喂饭、梳梳头、搓香香等。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积极愉快的参与区域活动,进而使幼儿的情感经验得到满足和提升,避免了不必要的争抢和拥挤。
2.根据小班幼儿的需求和发展目标创设相应的区域设施
情景一中,李梦涵不愿从娃娃家转移到音乐区,是因为老师在该区只投入了少量乐器以及一些动物的头饰,材料从数量上相对较少,从操作性方面来说也比较单一。
再加上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对贫乏,
在孩子没有相关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的情况下,教师如果只是根据手头现有的材料设置区域,区域活动中部分或某个区域出现冷场的现象,就可想而知了。
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在小班适合开展娃娃家、建构区、表演区、生活自理区域等等。
作为老师,要根据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活动经验,在音乐区投放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歌曲、舞曲的图谱,孩子喜欢当做话筒的小饮料瓶,这样单纯的音乐区融入多种元素,相信冷场的现象就会得到缓解。
3.帮幼儿有效建立区域之间的纵向联系,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情景二中幼儿出现的看似表面上的盲目捣乱行为,其实是幼儿不满足单单在“汽车城”的简单操作,在活动中自主的将“汽车城”、图书区、构建区三个区域联系起来。
作为教师此时要读懂幼儿游戏的行为,根据幼儿的需要适当调整区域空间的布局,如,将“汽车城”与构建区较闹的区域安排在活动室,将图书区相对较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寝室。
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由自主的想象和操作需要,丰富了情感体验,又避免了区域之间的干扰,有效实现了各个区域的交叉联系和多元互动,经验得到提升。
希望通过以上的改进方案,使我们小班的区域环境创设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幼儿可以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自由选择、自由探索,使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取其所欲,玩其所欢,真正体现区域活动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