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2.掌握辽宋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内容及影响。
3.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澶渊之盟和宋夏盟约。
难点:如何评价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战争。
【导入新课】 北宋
西夏
辽(契丹)
北宋形势图
【自主学习】 1.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 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 ____临潢府。
(2)党项族: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 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 ___,史称 。
2.辽与北宋的和战
(1)战:____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________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宰相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和: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____,史称“________”。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西夏虽然屡屡获胜,但立国时间短,财力有限,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2)和: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__ ___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__ ____。
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
材料二: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栾城集》
材料三:辽国与北宋贸易的物品以羊、马为大宗,“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
北宋对辽输出的物品以茶叶、瓷器、绵帛、漆器、粮食为主。
宋辽间的贸易活动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两国财政的重要来源。
请结合以上材料,你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当堂达标】
选择题
1.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此剧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剧中主要人物萧峰是契丹人。
那么统一契丹建立契丹国的是( )
A.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阿骨打2.2011年5月,全国网络媒体记者来到宁夏,一同探究这个“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大约1000年前,在这里崛起的少数民族是()。
C.西夏王陵
A.女真族B.契丹族 C.党项族D.匈奴族
3.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期中台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4.同学们在讨论“澶渊之盟”,小华说:“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
”小强说:“是对方太强大,北宋朝廷没办法。
”同学们哄堂大笑……小强说的“对方”是指()A.西夏 B.辽 C.吐蕃 D.匈奴
5.苏澈在《栾城集》中写道: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契丹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生产技术落后 D.北宋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6.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它对北宋前期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的事迹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该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7.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与下列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A、春秋
B、战国
C、三国两晋南北朝
D、隋唐
8.北宋、西夏、辽处于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民族政权并立
D、民族和睦,友好交往
9.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
……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
……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3)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价。
答案:
合作探究:
(1)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2)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达标训练
1-5:ACBBB;6-10:ACCC
10.(1)宋真宗。
契丹族。
(2)岁币。
澶渊之盟。
(3)材料二说明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没有在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和平往来长达100多年,这为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及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提示: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