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纺织机械控制系统的实现
纺织厂自控系统技术方案

纺织厂自控系统技术方案引言纺织厂作为一个生产工厂,需要高效、稳定、自动化的生产过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引入自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提出纺织厂自控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系统的架构、主要功能和实施计划。
系统架构纺织厂自控系统的架构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 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纺织生产线的各项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2. 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控制相关设备的运行。
3.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相关设备的开关、调节等操作。
4. 数据存储与管理:用于存储生产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主要功能纺织厂自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 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线的各项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自动控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器对执行器进行控制,实现自动化的设备操作。
3. 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分析和诊断设备故障,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及时维修。
4. 数据分析:系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管理人员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5. 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便于管理人员随时随地监控和管理生产过程。
实施计划为了成功实施纺织厂自控系统,以下是一个简要的实施计划:1. 需求分析:与纺织厂管理人员合作,确定系统的具体功能和需求。
2. 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硬件设备。
3. 系统开发:根据需求和技术选型,进行自控系统的软件开发和硬件集成。
4. 测试与调试: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系统部署:将自控系统部署到纺织厂的生产线上,并进行培训和知识转移。
6. 运行与维护:定期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时处理故障和优化系统性能。
结论纺织厂自控系统的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
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和实施计划,纺织厂可以成功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竞争力。
生产执行管理解决方案(MES)

3
奖惩机制
建立与KPI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奖惩机制,激励员 工积极改进工作表现。
基于数据的持续改进策略
问题诊断
通过分析MES系统中的数据,发现生产过程中 的问题和瓶颈。
改进措施制定
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计划。
持续改进
不断跟踪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 持续改进。
库存情况
201 4
04
通过智能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 进一步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降
低了物流成本
06
设备管理与预防性维护
设备台账管理
设备信息录入与更新
确保设备基础信息、技术参数、使用状态等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设备分类与编码
按照设备类型、功能、重要性等因素对设备进行分类和编码,方便 后续管理。
设备档案建立
02
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优化配送路线和运输方式,降低 物流成本
03
提供灵活的配送服务,满足客户 的个性化需求
04
案例分析:减少库存成本
01
某企业通过实施先进的库存控制 策略,成功降低了库存成本20%
03
同时,该企业实现了与供应商的 协同管理,减少了库存积压和浪
费
02
该企业采用ABC分类法对物料进 行分类管理,重点监控A类物料的
库存控制策略设计
设定合理的库存水平,避 免库存积压和浪费
实施定期盘点和循环盘点, 确保库存数据准确性
ABCD
采用先进的库存控制方法, 如ABC分类法、实时库存 更新等
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 系,实现库存信息的共享 和协同管理
智能物流配送系统建设
自动纺织机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及控制理论的发展,电气控制系统在工程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剑杆织机作为一种适应性最强的无梭织机,其发展方向为电子选纬、电子送经、电子卷取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本论文采用DSP2407作为剑杆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
并对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包括送经卷取系统,引纬系统及其电机的驱动控制,故障检测做出具体的分析,同时对剑杆织机的经纱力做出检测并及时反映给单片机。
送经卷取电机采用无刷直流电机来完成,并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实现送经卷取的同步运行,保持力恒定。
引纬电机采用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本文首先对纺织机和其电控部分的总体设计做出概述,然后是设计的主体部分,首先是对三相电的整流,滤波做出设计并进行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容的选择。
本文对送经卷取电机和引纬电机都使用双极性PWM控制,选取MOSFET作为桥式逆变的开关器件。
送经电机部分选用驱动芯片IR2113来驱动开关器件。
同时对电路进行检测,本文对整流输出母线电压和送经电机定子短接电流进行检测经A/D转换将信号传给控制芯片。
引纬部分对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驱动和检测做了详细设计。
设计中采用"S"型力传感器对经纱力进行检测,将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芯片进行处理,若力超过限定值则发出停车信号。
再次是软件设计部分对织机控制主程序,力调节子程序和送经电机启动子程序做出设计。
在文章的最后应用MATLAB对PWM逆变和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部分进行仿真。
关键词剑杆织机无刷直流电机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Abstract. .With the power electronics, microelectronics and control theoryof the development,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increasingly widely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As a most adaptable rapier in loom, its direction for the electronic weft, electronic let-off, e-coiling contro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In this thesis, DSP 2407as control chip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of rapier chip. And the main component of a more systematic exposition, including the delivery by the take-up system, the weft insertion system and its motor drive control, fault detection and make specific analysis, while the tension on the loom to make detection of the warp and promptly reflected to the microcontroller. Sent by the take-up motor with brushless DC motor to complete, an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icroprocessor to achieve synchronous operation sent by the take-up, maintain constant tension. Weft chioce three-phase hybrid stepping motor motor.Firstly, the textile machine and electric control part of its overall design made to make an overview, and then the main part of the design, the first of the three-phase rectifier, the filter was designed and calculated to make the selection of rectifier diodes and filter capacitor selection . In this paper, sent by the take-up motor and weft are using bipolar PWM motor control, select the MOSFET as a bridge inverter switching devices. Sent by the motor part of the IR2113 driver chip used to drive the switching devices. While testing the circuit, the rectifier output paper sent by the bus voltage and short circuit stator current was detected by the A/D conversion signals to control chip. Weft part of a three-phase hybrid stepping motor drive design and testing in detail. Design by "S" Type Tension road warp tension sensor detection, will detect the signals to control chip DSP processing, if the tension exceeds the limit value of the stop signal is issued. For the software design part on the main loom control, tension adjustment and let-off motor starters subroutine subroutine to make the design.Application of MATLAB to the PWM inverter and. .brushless DC motor control part of the simulation.Keywords rapier brushless DC motor hybrid stepping mo tor driver 目录摘要IAbstractI第1章绪论71.1 纺织机的概述71.1.1 纺织业的发展71.1.2 纺织机的概念及分类81.2 剑杆织机发展趋势91.3 纺织机中自动控制的应用10第2章自动纺织机电控系统设计方案112.1 织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织造原理112.2 织机电控系统设计13第3章硬件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动化技术在纺织机械应用发展趋势

2 0 1 3年 第 2期
・ 综述 ・ 3
自动 化 技 术 在 纺 织 机 械 应 用 发 展 趋 势
段 风 丽
( 中国纺 织机械器材 工业协会 1 0 0 0 2 8 )
纺织机 械是 传统 产业 , 横跨 纺 织 和 机械 二 个行 业, 与纺 织工 艺紧 密结合 在一 起 , 品种 繁多 。纺 织机 械 自动化 更是 一 个 跨 行业 、 多学 科 的技 术 领 域 。近
US 、 D e v i c e Ne t 等 这 几 种 现 场 总线 目前 在 电气 控 制
系统 中应用 地相 对 比较多 。 以太 网技 术 已经 在综合
会 主办各 方 特别 提 醒广 大 拟 参 展 企 业 , 中 国纺 织机 械 器材 工业 协会 是本 展览会 接 受 中国大 陆地 区企业 参展 报 名 申请 的 唯 一 机构 , 本 展会 在 中 国大 陆 地 区 没 有其 他任 何形 式 的销售 代理 商或 渠道 。
2 伺 服 系统 的 应 用
由于 伺 服 系统 具有 更 短 的 调节 周期 、 更 高 的过 载能力 、 更精 确 的定位 精度 , 因此 能满足 纺织 机械 自 动化 、 高 速 化 以 及 纺 织 机 械 多轴 化 、 往 复 运 动 的特 点, 应用 也 E l 趋广 泛 , 目前 纺织机 械应用 伺服 系统 的 主机 有并 条 机 、 细纱机 、 倍捻机 、 喷气 织 机 、 剑 杆织
驱 动系 统 中显得 更 加 突 出 、 更 加 广 泛 。不 管 棉 纺设 备还 是化 纤设备 , 像 P r o f i b u s—DP 、 C A N、 MOD B —
新: J WF 1 5 6 2 E细纱机 前 、 中后罗 拉 分别 由原来 的机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数控机床网络控制系统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数控机床网络控制系统将创造车间的数控设备与计算机联网构成DNC(DistributedNumericalContro1)系统,已成为实现CAD/CAM一体化及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集成化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之一。
而通信网络的实现又是构建集成DNC系统的最关键的技术,它普通包括两个层次,上层是DNC主机与CAD/CAM/CAPP、 MRPII系统币睥间服务器的通信,下层是DNC主机与车间各种数控设备的通信数控机床联网的办法无数引,如串行通信办法口、MAP通信技术、现场、以太网等。
这些通信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控机床的联网,但在应用中它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联网控制系统的可集成性和满足实时调度功能,笔者提出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数控机床联网控制系统。
1 系统结构系统的结构主要按照实际需要而选定,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车间的环境、工厂的程度与管理层的信息集成等。
系统采纳工业以太网作为网络平台,工业以太网的抗干扰设计保证了在车间恶劣劣环境下的通信畅通及实时性,且易于与管理层集成。
系统采纳总线+星型的拓扑结构。
主干网采纳总线结构,易于组成冗余环网。
局部采纳星型结构,避开了某一台设备的故障影响其他设备。
系统的拓扑结构1如示。
实现数控机床和工业以太网衔接的协议转换器实质就是工业以太网数据包与RS232数据包的转换器。
它向上接人工业以太网,采纳工业级RJ45接口形式,向下衔接带有RS232串口的数控机床。
协议转换器可以作为数控机床的一个部件安装在机床上。
2 系统功能2.1通讯功能(1)NC程序的双向传输全部数控设备实施联网集中管理,利用网络举行NC程序(包括机床参数,刀补文件,宏程序等)的双向传输,从第1页共4页。
CPS构建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CPS构建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摘要:定制化、柔性化、智能化是现代生产制造业发展的趋势,而CPS则为这一发展方向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CPS构建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成为了工业4.0时代关注与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CPS构建的需求分析,确定了CPS生产线生产管理、数据传输、生产监控、智能制造的功能要求,相应的构建了四个功能层,主要包括了管理层、网络层、信息转换层、智能感知层,以实现CPS生产线在生产管理、网络互联、模块化服务以及个性化产品定制中的应用。
关键词:CPS;生产线;智能控制CPS(Cyber-Physical Systems)是指信息物理系统,运用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构建了一个大型的工程系统,其可对生产过程进行动态控制,并可实时感知生产信息,整个系统高度协同,为企业的柔性化生产提供了支撑,其实时性、动态性与柔性化的特点,使其在生产制造行业具备良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1.CPS构建需求分析依据企业的生产需求与生产特点构建CPS生产线,可以实现柔性化生产。
在用户功能设计方面,其可使用CPS批次管理模块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下单,像所需产品的数量等,使企业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生产服务,并且CPS生产信息实时更新,用户通过批次查询可获知企业的生产进度。
在企业方面,CPS需具有传递生产数据功能模块、生产监控模块与智能制造模块,以此来打造企业定制化、柔性化生产模式。
1.1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的开始,用户在CPS中下单,企业接收批次后,确定用户定制产品的各项信息,进行排单生产操作,用户使用批次管理功能,跟踪查看批次情况,以实现组织生产流程的优化,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
1.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主要是指CPS生产线的通信机制,需要确保生产数据信息的准确实时传递,通过CPS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比如生产部门查阅进度安排,需要CPS通信机制作为数据信息传递的渠道,生产调度、生产线控制等,都需要一个畅通、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作保障。
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论文

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论文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论文一、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特点以太网技术具有价格低廉、稳定可靠、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广泛以及支持技术成熟等优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通信网络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太网进入了控制领域,形成了新型的以太网控制网络技术。
这主要是由于工业自动化系统向分布化、智能化控制方面发展,开放的、透明的通讯协议是必然的要求。
以太网技术引入工业控制领域,其技术优势非常明显:(一)Ethernet是全开放、全数字化的网络,遵照网络协议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很容易实现互联。
(二)以太网能实现工业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形成企业级管控一体化的全开放网络。
(三)软硬件成本低廉,由于以太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支持以太网的软硬件受到厂商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有多种软件开发环境和硬件设备供用户选择。
(四)通信速率高,随着企业信息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对信息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时甚至需要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目前以太网的通信速率为10M、100M的快速以太网开始广泛应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也逐渐成熟,10G以太网也正在研究,其速率比目前的现场总线快很多。
(五)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在这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快速而有效的通信管理网络,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也更加成熟,由此保证了以太网技术不断地持续向前发展。
二、工业以太网在控制领域应用现状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相比,它能提供一个开放的标准,是企业从现场控制到管理层实现全面的无缝的信息集成,解决了由于协议上的不同导致的“自动化孤岛”问题,但从目前的发展看,工业以太网在控制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形式。
(一)混合Ethernet/Fieldbus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实际上就是信息网络和控制网络的一种典型的集成形式。
以太网正在逐步向现场设备级深入发展,并尽可能的'和其他网络形式走向融合,但以太网和TCP/IP原本不是面向控制领域的,在体系结构、协议规则、物理介质、数据、软件、实验环境等诸多方面并不成熟,而现场总线能完全满足现代企业对底层控制网络的基本要求,实现真正的全分布式系统。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纺织机械控制系统的实现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纺织机械控制系统的实现【摘要】本文以工业以太网控制纺织机械的实现过程为主线,首先阐述网络节点即STM32为核心与ENC28J60为网络通信芯片的网络控制板的硬件与软件的实现内容中的关键问题,然后以协议栈为基础概括了系统中网络的通信协议内容和实现方式。
最后以纺织机械中的粗纱机实例说明纺织设备的控制过程,证明该理论是可行且优于其他控制方法。
【关键词】STM32;工业以太网;纺织设备工业以太网是基于IEEE 802.3(Ethernet)的强大的区域和单元网络。
它是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以太网技术,在技术上与商用以太网(即IEEE 802.3标准)兼容,但是实际产品和应用却又完全不同。
这主要表现普通商用以太网的产品设计时,在材质的选用、产品的强度、适用性以及实时性、可互操作性、可靠性、抗干扰性、本质安全性等方面不能满足工业现场的需要。
故在工业现场控制应用的是与商用以太网不同的工业以太网。
传统的纺织机械一般由人工进行换纱、放入原料等操作,有的虽然已经采用普通的单片机或PLC进行伺服控制,但这些设备对操作人员依赖型较强,必须通过人工监控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为了减少传统纺织机械各种设备带来的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纺织机械控制系统。
纺织机械的控制终端采用STM32单片机与ENC28J60网络芯片搭建以太网“客户端”,接受总控上位机发出的控制指令数据包,并通过PWM波对纺织机械的各路电机进行控制。
同时系统采用D-S数据融合技术收集纺织机械各个传感器的信息,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利用模糊PID控制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调节,实现纺织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系统采用.NET技术编写上位机服务器站点,操作人员可以利用Windows系统中的浏览器对纺织机械进行监控与控制。
整个纺织机械的控制系统都是以STM32网络节点为过渡单元,其将总控上位机提供的网络数据包进行解析,取得电机控制指令并转化为电机控制信号,整个纺织系统的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方案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方案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1.1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 (2)1.2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重要性 (2)第二章工业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3)2.1 工业的技术原理 (3)2.2 工业在纺织行业的应用范围 (3)2.3 工业的选型与配置 (4)第三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3.1 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 (4)3.2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模块 (5)3.3 系统集成与优化 (5)第四章智能纺纱解决方案 (5)4.1 纺纱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5)4.2 纺纱设备智能化升级 (6)4.3 纺纱生产过程监控与优化 (6)第五章智能织造解决方案 (7)5.1 织造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7)5.2 织造设备智能化升级 (7)5.3 织造生产过程监控与优化 (7)第六章智能染整解决方案 (8)6.1 染整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8)6.2 染整设备智能化升级 (8)6.3 染整生产过程监控与优化 (8)第七章智能仓储与物流解决方案 (9)7.1 仓储管理与智能化改造 (9)7.1.1 仓储信息化建设 (9)7.1.2 仓库自动化设备应用 (9)7.1.3 智能仓储系统 (10)7.2 物流自动化系统 (10)7.3 仓储与物流系统集成 (10)第八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 (11)8.1 系统集成技术概述 (11)8.2 系统互联互通解决方案 (11)8.3 系统集成案例解析 (11)第九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安全与环保 (12)9.1 安全生产与智能制造 (12)9.2 环保生产与智能制造 (12)9.3 安全与环保技术的应用 (13)第十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3)10.1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13)10.2 智能制造在纺织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14)10.3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未来展望 (14)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加剧,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纺织厂自动化纺机网络信息集成工程综述

从而 大大 提高 了 电气 控 制器 空 问 净 洁度 , 长 期保 能
持 电气触 点清 洁状态 , 不受 外界混 浊气 流影 响 , 保证
输纱装 置 张 力 控 制 杆 能 灵 敏 反 应 外 界 纱 线 张力 变 化, 当出现 断 纱 、 空纱 以 及 纱 扭 结 等 现 象 时 反 应 灵
展 体现 了控 制领域 对降低成本 , 提高 可靠性 、 增加 可 维 护性和提 高数据采 集 的智 能化要求 。 目前 , 场 中 主 流 现 场 总 线 包 括 D vcNe、 市 ei e t F. 、 A pn C nrl tP oiu 等等 , 场总 线 F C No e 、 o t Ne、 rf s o b 现
敏 , 时 切断机 器 电路 , 及 显示 停机 信号 。由于 控制器 内密 封度好 , 大降低 接触 元件金 属运 动疲劳 度 , 大 进
一
步 提高 电触点 使用 寿命 。
会 造成 圆纬机 面料 的停 车 横路 , 尤其 是 高 机 号 织机 织 制高 密度织 物 、 薄织 物时更 易产 生停 车横 路 , 轻 这
绍 台 达 全 系列 网 络 产 品 。 关 键 词 纺 织 纺 机 信 息 集 成 以 太 网 G M 无 线 通 讯 S
1 引 言
在2 0世 纪早 期 以传 统 的继 电器 控制 方 式 逐 步 过渡到 以 电子 装 置 和 自动 化 仪表 为 主 的控制 系统 , 称 为 电子 工业 时代 , 了 2 到 0世 纪 末 , 随着 生产 规模 的不断扩 大和 复杂 程 度 的 提 高 , 际应 用 对控 制 系 实 统 的要求越 来越 高 , 时计 算 机信 息 技 术 有 了 突飞 同
一种纺织行业工业以太网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纺织行业工业以太网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241a4018f705cc17542709b7.png)
专利名称:一种纺织行业工业以太网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章国政,刘兰生,安莉,姜彬,陈兵
申请号:CN201210114759.3
申请日:20120418
公开号:CN102684943A
公开日:
201209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多种协议相互转换监控整个纺织工业现场的纺织行业工业以太网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本发明的纺织行业工业以太网监控系统,包括用于发送数据采集命令并接收、解析、存储显示设备信息的数据采集控制服务器,所述数据采集控制服务器通过光纤环网连接至少一个监控模块,所述监控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交互模块、电源模块、文件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实时时钟、复位电路、网口芯片。
本发明的纺织行业工业以太网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兼容了纺织设备上所使用的绝大部分类型的PLC和人机界面,并且实现了RS485协议、CAN协议以及以太网协议的相互转换,使得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无缝连接。
申请人: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永昌中路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徐江华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与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与产品质量提升方案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1.1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 (2)1.2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必要性 (3)1.3 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3)第二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体系架构 (4)2.1 纺织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2.3 网络通信与集成 (4)2.4 智能决策与优化 (5)第三章设备智能化升级 (5)3.1 设备智能化改造 (5)3.1.1 设备硬件升级 (5)3.1.2 设备软件升级 (5)3.2 传感器与执行器应用 (6)3.2.1 传感器应用 (6)3.2.2 执行器应用 (6)3.3 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 (6)3.3.1 故障诊断技术 (6)3.3.2 预测性维护策略 (6)3.4 设备互联互通 (6)3.4.1 设备网络架构 (7)3.4.2 设备通信协议 (7)第四章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 (7)4.1 生产调度与优化 (7)4.2 能源管理与节能 (7)4.3 质量监控与追溯 (8)4.4 生产安全管理 (8)第五章产品设计智能化 (8)5.1 设计数据管理 (8)5.2 虚拟仿真与优化 (8)5.3 设计创新与协同 (9)5.4 个性化定制 (9)第六章智能检测与质量提升 (9)6.1 检测技术概述 (9)6.2 在线检测与实时监控 (9)6.2.1 在线检测技术 (9)6.2.2 实时监控系统 (10)6.3 质量数据分析与优化 (10)6.3.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0)6.3.2 数据分析模型 (10)6.3.3 优化策略 (10)6.4 质量追溯与改进 (10)6.4.1 质量追溯系统 (10)6.4.2 改进措施 (10)6.4.3 持续改进 (10)第七章供应链智能化管理 (11)7.1 供应链协同 (11)7.2 物流智能化 (11)7.3 库存管理与优化 (11)7.4 供应链风险管理 (12)第八章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12)8.1 企业信息化建设 (12)8.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2)8.3 企业资源规划(ERP) (13)8.4 商业智能(BI) (13)第九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组织变革 (13)9.1 人才培养策略 (13)9.2 组织结构调整 (14)9.3 企业文化建设 (14)9.4 产学研合作 (14)第十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政策与产业趋势 (15)10.1 国家政策与产业规划 (15)10.2 行业发展趋势 (15)10.3 国际合作与竞争 (15)10.4 智能制造投资与风险分析 (16)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车间方案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车间方案第1章智能制造车间概述 (4)1.1 车间现状分析 (4)1.1.1 生产效率分析 (4)1.1.2 质量控制分析 (4)1.1.3 能耗与成本分析 (4)1.2 智能制造车间建设目标 (4)1.2.1 提高生产效率 (4)1.2.2 优化质量控制 (4)1.2.3 降低能耗与成本 (5)1.2.4 提升车间管理水平 (5)1.3 智能制造车间建设原则 (5)1.3.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5)1.3.2 系统集成、协同优化 (5)1.3.3 技术先进、经济实用 (5)1.3.4 安全可靠、绿色环保 (5)1.3.5 人才培养、知识更新 (5)第2章智能制造车间总体规划 (5)2.1 车间布局设计 (5)2.1.1 布局设计原则 (5)2.1.2 功能区域划分 (5)2.1.3 设备布局 (6)2.2 设备选型与配置 (6)2.2.1 设备选型原则 (6)2.2.2 设备配置 (6)2.3 信息化系统规划 (6)2.3.1 系统架构 (6)2.3.2 系统功能 (7)2.3.3 系统集成 (7)第3章智能制造设备与工艺 (7)3.1 纺织设备智能化改造 (7)3.1.1 设备选型与布局 (7)3.1.2 智能控制系统 (7)3.1.3 信息化管理 (7)3.2 工艺流程优化 (7)3.2.1 工艺参数优化 (7)3.2.2 智能调度与排程 (8)3.2.3 生产过程监控与调整 (8)3.3 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 (8)3.3.1 在线检测技术 (8)3.3.2 质量控制体系 (8)3.3.3 智能优化与改进 (8)第4章数据采集与分析 (8)4.1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8)4.1.1 采集对象 (8)4.1.2 采集方法 (8)4.1.3 传感器选型与布局 (9)4.1.4 数据传输与接口 (9)4.2 数据存储与管理 (9)4.2.1 数据存储架构 (9)4.2.2 数据存储格式 (9)4.2.3 数据备份与恢复 (9)4.2.4 数据管理策略 (9)4.3 数据分析与挖掘 (9)4.3.1 生产过程监控与分析 (9)4.3.2 设备故障预测与维护 (9)4.3.3 质量分析与优化 (10)4.3.4 能源消耗分析与节能 (10)4.3.5 数据可视化 (10)第5章智能调度与优化 (10)5.1 生产计划管理 (10)5.1.1 生产排程 (10)5.1.2 物料需求计划 (10)5.1.3 生产进度跟踪 (10)5.2 车间调度算法 (11)5.2.1 基于遗传算法的车间调度 (11)5.2.2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车间调度 (11)5.3 能耗优化策略 (11)5.3.1 设备运行优化 (11)5.3.2 生产计划优化 (12)5.3.3 企业能源管理优化 (12)第6章仓储与物流系统 (12)6.1 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12)6.1.1 仓储管理需求分析 (12)6.1.2 仓储管理系统架构 (12)6.1.3 仓储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2)6.2 智能物流设备选型 (13)6.2.1 智能物流设备需求分析 (13)6.2.2 智能物流设备选型原则 (13)6.2.3 智能物流设备选型 (13)6.3 物流路径优化 (13)6.3.1 物流路径优化原则 (13)6.3.2 物流路径优化方法 (13)6.3.3 物流路径优化实施 (14)第7章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14)7.1.1 网络架构概述 (14)7.1.2 网络架构设计原则 (14)7.1.3 网络架构设计方案 (14)7.2 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4)7.2.1 防护策略概述 (14)7.2.2 防护措施 (15)7.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5)7.3.1 数据备份策略 (15)7.3.2 数据恢复方案 (15)第8章人员培训与管理 (15)8.1 培训体系构建 (15)8.1.1 培训目标 (15)8.1.2 培训内容 (16)8.1.3 培训方法 (16)8.1.4 培训评估 (16)8.2 操作技能培训 (16)8.2.1 设备操作培训 (16)8.2.2 工艺流程培训 (16)8.3 管理人员培训 (17)8.3.1 管理体系培训 (17)8.3.2 领导力与团队建设培训 (17)第9章项目实施与验收 (17)9.1 项目实施步骤 (17)9.1.1 前期筹备 (17)9.1.2 设备选型与采购 (17)9.1.3 系统集成与调试 (17)9.1.4 人员培训与试运行 (18)9.1.5 正式运行与持续改进 (18)9.2 项目进度管理 (18)9.2.1 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目标及完成时间; (18)9.2.2 设立项目进度监控机制,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对滞后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及调整; (18)9.2.3 加强项目团队沟通协作,保证各环节紧密衔接; (18)9.2.4 定期召开项目进度汇报会议,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纺织机械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A.智能监控
B.大数据分析
C.机器视觉
D.云计算
5.以下哪种传感器在纺织机械中用于检测纺织品张力?()
A.光电传感器
B.压力传感器
C.红外传感器
D.超声波传感器
6.在纺织机械的数字化技术中,以下哪个环节是采用CAD技术的?()
A.纺织品设计
B.纺织品生产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C
4. C
5. B
6. A
7. A
8. C
9. D
10. B
11. B
12. B
13. C
14. A
15. D
16. B
17. C
18. D
19. A
20. D
二、多选题
1. ABC
2. ABCD
3. ABC
4. ABCD
5. ABCD
6. BCD
7. ABCD
8.在纺织机械中,以下哪些设备可以用于实现精细化管理?()
A.工业机器人
B.自动化仓库
C.数控机床
D.传感器
9.以下哪些技术有助于提升纺织品的品质?()
A.机器视觉
B.人工智能
C.传感器技术
D.云计算
10.纺织机械数字化技术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能源管理?()
A. PLC
B.变频器
C.智能监控
D.云计算
A.传感器
B.变频器
C.电机
D. PLC
10.以下哪种技术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生产速度?()
A.机器视觉
B.机器人技术
C.数控技术
新型网络化喷气织机控制系统设计

新型网络化喷气织机控制系统设计李子军;王全【摘要】针对现阶段对纺织行业高速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要求,设计了基于EtherM AC总线的新型网络化喷气织机控制系统.系统采用完全的模块化设计,模块之间通过EtherM AC总线通信,使系统更加灵活,易于维护和升级.系统增加了联网子系统,通过联网模块实现远程服务器与喷气织机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实现了织机生产车间的网络化,便于高效快捷的进行远程故障诊断和生产统计,降低了人工维护成本.经现场运行反馈,该系统满足对高速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控制要求,运行稳定,可维护性好.%A new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 of air-jet loom based on EtherMAC bus is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speed , intelligence and network for textile industry .The system adopts module design method .Each module communicates with each other via EtherM AC bus so that the system is more flexible and easy to maintain and upgrade .Networked sub-system is added in the system .The data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mote server and control system of air-jet loom is achieved through networked module , which achieves the networking of loom production workshop ,brings convenience for efficient and fast remote fault diagnosis and production statistics and reduces manual maintenance cost .T he field operation feedbacks show that the system meets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high speed ,intelligence andnetwork .And it's stable and maintainable .【期刊名称】《现代纺织技术》【年(卷),期】2018(026)001【总页数】5页(P73-76,80)【关键词】控制系统;网络化;EtherMAC总线;喷气织机【作者】李子军;王全【作者单位】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山东聊城 252000;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济南 25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4.2目前,国产纺织行业发展迅速,各种新型织机被先后推出。
基于CAN总线和以太网的转杯纺纱机控制系统的研发的开题报告

基于CAN总线和以太网的转杯纺纱机控制系统的研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纺织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现在的纺纱机控制系统一般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单一控制方式,虽然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但是在系统安全性、弹性、可扩展性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而CAN总线和以太网作为一种新型的控制方式,在数据传输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成为当前工业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CAN总线和以太网技术,研发一套转杯纺纱机控制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完成纺纱机的实时控制功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本方案采用CAN总线和以太网相结合的方式,其中CAN总线负责控制机箱内和机箱外的可编程控制器(PLC),以太网负责连接人机界面和上位机。
2. 系统硬件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CAN总线和以太网通信的控制器,并与转杯纺纱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实现转杯纺纱机的实时控制。
3. 系统软件设计:通过CAN总线和以太网通信实现纺纱机控制信息的传递,开发相应的控制算法,实现纺纱机的自动化控制。
4. 系统测试和验证:通过实际测试和验证,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并优化系统性能。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转杯纺纱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系统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基于CAN总线和以太网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能够为转杯纺纱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预期结果是开发出一套稳定、实用的基于CAN总线和以太网的转杯纺纱机控制系统,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类纺纱机厂家的生产制造中,为转杯纺纱行业提供帮助和推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纺织机械控制系统的实现【摘要】本文以工业以太网控制纺织机械的实现过程为主线,首先阐述网络节点即STM32为核心与ENC28J60为网络通信芯片的网络控制板的硬件与软件的实现内容中的关键问题,然后以协议栈为基础概括了系统中网络的通信协议内容和实现方式。
最后以纺织机械中的粗纱机实例说明纺织设备的控制过程,证明该理论是可行且优于其他控制方法。
【关键词】STM32;工业以太网;纺织设备工业以太网是基于IEEE 802.3(Ethernet)的强大的区域和单元网络。
它是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以太网技术,在技术上与商用以太网(即IEEE 802.3标准)兼容,但是实际产品和应用却又完全不同。
这主要表现普通商用以太网的产品设计时,在材质的选用、产品的强度、适用性以及实时性、可互操作性、可靠性、抗干扰性、本质安全性等方面不能满足工业现场的需要。
故在工业现场控制应用的是与商用以太网不同的工业以太网。
传统的纺织机械一般由人工进行换纱、放入原料等操作,有的虽然已经采用普通的单片机或PLC进行伺服控制,但这些设备对操作人员依赖型较强,必须通过人工监控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为了减少传统纺织机械各种设备带来的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纺织机械控制系统。
纺织机械的控制终端采用STM32单片机与ENC28J60网络芯片搭建以太网“客户端”,接受总控上位机发出的控制指令数据包,并通过PWM波对纺织机械的各路电机进行控制。
同时系统采用D-S数据融合技术收集纺织机械各个传感器的信息,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利用模糊PID控制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调节,实现纺织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系统采用.NET技术编写上位机服务器站点,操作人员可以利用Windows系统中的浏览器对纺织机械进行监控与控制。
整个纺织机械的控制系统都是以STM32网络节点为过渡单元,其将总控上位机提供的网络数据包进行解析,取得电机控制指令并转化为电机控制信号,整个纺织系统的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纺织系统控制流程图uIP协议栈是STM32中间节点网络通信的主要程序代码之一,在整个嵌入式程序结构中,系统都是利用其进行网络数据交换与通信对接。
整个程序代码的编写与调试都是利用ARM公司的Keil软件中进行。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共分为六个模块。
(1)系统初始化模块,为使系统能正常工作,需要对全局变量和一些必要的寄存器进行初始化,该模块是整个软件系统的工作基础。
(2)中断接收模块,当上位机发送数据指令到单片机时就会产生接收中断,单片机进入中断服务程序,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指令。
(3)通信协议解析模块,该模块主要对上位机发送指令进行解析,针对不同的指令做相应处理,如,首先判断接收到的第一个字符是否为‘$’,若为‘$’,则继续接收下面的12个字符否则结束中断服务程序,若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字符为‘;’,则将这13 个字符存起来,接着判断下一个字符是否为‘#’,若为‘#’则接收成功,数据可用,跳出中断,否则清除结束数据,等待下次接收并跳出中断。
(4)特效控制模块,本模块的功能是根据上位机发送的指令,实现对特效电路的控制,如果协议解析指令为“$M0xE10xEC,0xE1,0xE2,0xE3,0xE4;”,M表示管理模式即特效的指令,第二个0xE1是第一个特效的控制指令,若为0xE1则特效输出,否则特效关闭。
第二个特效由0xE2控制,与第一个特效控制一样若为0xE2则开启特效,否则关闭特效,0xE3,0xE4分别指第三个,第四个特效的控制命令若为上述数据则特效开启,否则特效关闭。
(5)电机运行控制模块,该模块主要时根据上位机指令的要求产生3路PWM控制信号和3路电平信号发送给伺服驱动器,实现对电机动作的控制,如,协议解析出指令为“$P200,3000,2000,1000;”,P是为正常模式,该指令是作用是在200ms内产生3路脉冲数分别为3000,2000,1000的PWM信号,然后和上一次电机运行的值GMLvalue比较,若大于上次的值则发送脉冲信号到PORTC0、PORTC2和PORTC4,发送低电平到PORTC1、PORTC3和PORTC5,从而达到对电机的控制。
(6)限位信号处理模块,本模块主要是对限位传感器的状态进行相应的处理,首先定义缸的最高位和最低位分别为4200和400,单片机的PB0~PB5是限位信号的输入口,其中PB0、PB2、PB4为上限位,PB1、PB3、PB5为下限位,由于限位开关到限位时输出高电平,因此当单片机检测到PB0~PB5中有高电平时就对相应位进行处理,如PB0为高电平时,则说明第一个电机已到上下位因此赋予当前位置变量GMCvalue 最高位值4200,从而达到限位的目的。
工业控制应用软件的开发,主要是基于B/S网络架构,控制底层通过建立智能节点模块实现现场数据信息的收集并建立Web资源服务器,客户端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即可实时读取到其中的数据,并可将控制命令传达。
纺织设备节点中,各个节点处于客户端状态,接受总控上位机这台服务器发送而来的控制信号。
将程序通过JTAG下载到STM32F107开发板上以后,将JTAG调试器取下,用双绞线将PC机与开发板相连,之后将开发板复位,在PC机的网关设置为192.168.0.1,将PC机的IP地址与开发板的IP地址设置在同一个网段内。
路由节点与终端器节点有时指同一类节点,它们都是网络中最多的一类节点,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们的任务会不断转换。
终端节点主要负责收集机房内的各种信息,包括供电电压、电流值等,有些终端节点也会完成核心板下达的命令,如:利用外设中的红外线发射头指示空调工作等。
路由节点主要是接受协调器发送来的消息,这与终端节点相一致,此外,路由节点也会转发其他节点的信息,丰富路由路径,在本监控网络中,为了防止“拜占庭现象”的发生,也会在路由节点中增加判断是否有节点损坏的功能。
如下是路由节点的启动程序,可以看出路由节点与协调器节点在启动过程中有相似之处。
void ZDO_StartDevice(byte logicalType,devStartModes_t startMode,byte beaconOrder,byte superframeOrder){devState=DEV_NWK_DISC;ret=NLME_NetworkDiscoveryRequest(jfDefaultChannelList,jfDefaultStartingScanDuration);……}终端节点对机房提供的电压、电流数值采集与发送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终端节点电压、电流采集流程图在传感器获取电压、电流数值时,在外设中必须有一套转换电路与保护电路,防止强电对终端节点造成破坏。
读取数据的部分程序,如下所示:PRIV ATE void vReadSupply_V oltage(void){uintl6 ul6AdcReading;switch(sSupply_Sensor.estate){case E_STATE_READ_SUPPL Y_IDLE:vAHI_AdcStartSamp1e();//启动AD转换sSupply_Sensor.estate=E_STATE_READ_SUPPLY_ADC_CONVERTING;break;ease E_STATE_READ_SUPPL Y_ADC_CONVERTING:if(!bAHI_AdcPoll())//判断AD转换是否结束{sSupply_Sensor.eState=E_STATE_READ_SUPPLY_ADC_COMPLETE;}break;ease E_STATE_READ_SUPPL Y_ADC_COMPLETE:ul6AdcReading=ul6AHI_AdcRead//读取AD转换的数字量sSupply_Sensor.u16Reading=((uint32)((uint32)(u16AdcReading*986)+((uint32)(ul6AdeReading*586)>>1)))/1000;//数值运算sSupply_Sensor.estate=E_STATE_READ_SUPPLY_ADC_READY;break;}}下面以纺织设备中的粗纱为例说明工业以太网控制的过程。
目前使用的粗纱设备大多依靠RS485串口通信方式与一台上位机进行通信,每台设备都必须配备一台计算机并由控制人员看守。
这样的工业控制方式不仅通信数据量低,同时有较高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因此,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的控制架构对粗纱机组及每台粗纱机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控制,如图3所示为工业以太网的粗纱机控制架构模型。
图3 粗纱机控制架构模型粗纱设备由四台电机进行传动,为了避免细节的产生、提高纱线的质量和强度,要求同步控制多路电机,并且具有自动诊断和显示的功能以保证纺纱的质量。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整个控制系统分为控制模块和监控模块两大部分:(1)控制模块,利用STM32作为中间网络节点,将总控上位机发送的网络控制指令数据包转换为电机驱动指令或伺服器及变频器的控制指令,对纺织设备中的各路电机进行精准控制,满足纺织设备的工作需求;(2)监控模块,主要是将纺织机械上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监控信息及时反馈给总控上位机,总控上位机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同时设备的操作人员。
同时,总控上位机也可以通过D-S数据融合算法和PID控制技术,对纺织设备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初步判断,供操作人员参考。
监控模块对控制模块起到反馈作用,整个粗纱设备构成一个有效的闭环控制系统,而系统中高速的数据传输与实时性均有工业以太网及通信协议解决。
整台设备可以根据STM32网络节点的数目设定IP地址,如:电动机M1的IP可以设定为192.168.10.1,同理,一台设备的所有网络节点都可以设定在同一个网段上,即192.168.10.1-192.168.10.254,并将其中一些特殊数字的IP地址分配给网络中的传感器,如:192.168.10.110和192.168.10.119等分别分配给连接张力传感器的网络节点和连接温湿度的网络节点,以便于后续的调试与设备的维护。
实验运行结果表明,本系统无线传输稳定、测量值准确、误差低、可对机房环境进行合理控制与监控。
同时,系统性价比较高,可在各大中型纺织企业进行推广使用,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1]凌好,刘荣忠,郭锐,王宇波.基于STM32 的太阳自动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02).[2]习博方,彦军.工业以太网中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5(2).[3]吉顺平.工业以太网与物联网互联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