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中文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慢性基础肾脏疾病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高风险因素。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事件患者的预后情况,慢性肾脏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事件是否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2
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基础肾脏疾病患者346例,本研究中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60例,单纯慢性肾脏病的患者286例,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肾脏功能情况,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做系统的评估,SPSS21.0软件用于统计学方面的分析,卡方检验(X2)用于计数数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两组间的计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乘积极限法用于生存方面的分析,Log-rank检验用于生存率方面的分析。
结果:1.慢性肾脏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共60例,占同期入院患者的5.0%,基础肾脏疾病病史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较易发生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事件。
2.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33.7±17.8月,有效随访病人,单纯慢性肾脏疾病组254例,慢性肾脏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组59例,截止至随访时间,单纯慢性肾脏病组的死亡率为2.8%,慢性肾脏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组的死亡率为20.3%,两组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7,P=0.001)。
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合并糖尿病病史、合并高血压病史、病程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8,2.5,1.4,2.8,P值均<0.050)。
结论:1.原发病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较易发生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
2.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合并糖尿病病史、合并高血压病史、病程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3.与CKD患者相比,ACKD患者人死亡率增加,但肾脏预后与CKD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
Abstract
Objective:To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acute kidney disease in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To investigate acute-on-Chronic Kidney Disease(ACKD)patients outcomes and whether the acute-on-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affecting outcomes.
Methods:346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from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in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In this study,60case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with acute renal injury(AKI),286case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patient's renal function was recorded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 was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PSS)21.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chi-square test(X2)was used for Count data analysis, t test of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etrolog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an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acute renal injury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Surviv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and the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assessed using the Log-rank test.
Results:A total of60of patients of ACKD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which was5.0%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the same period.Basic kidney disease history of nephrotic syndrome,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diabetic nephropathy is prone to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33.7±17.8months,Follow-up of patients effectively,254case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 group of59cases.During the entire follow-up,simpl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group mortality was 2.8%,the mortality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 group was20.3%,the survival rate decreased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 group compared with non-AKI group(X2=27.7,P=0.001).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140mmHg,diastolic blood pressure≥90mmHg,history of diabetes, hypertension,prophylaxis using prophylaxi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injury(the OR values were1.1,0.8,2.5,1.4,2.8,P values were less than
0.050).
Conclusions:Basic kidney disease history of nephrotic syndrome,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prone to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Blood pressure ≥140mmHg,diastolic blood pressure≥90mmHg,History of diabetes,hypertension,prophylaxis using prophylaxi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pared with CKD patients,the mortality rate of patients with ACKD increased,but the prognosis of kidney and CKD patien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Key words:chronic kidney disease,acute kidney injury,risk factors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前言 (1)
1资料与对象 (5)
2方法 (7)
3统计学分析 (7)
研究结果 (9)
1ACKD组和CKD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比较 (9)
2ACKD组和CKD组患者慢性基础肾脏疾病情况 (12)
3对ACKD组患者临床情况分析 (14)
3.1对导致ACKD患者的诱因分析 (14)
3.2ACKD组患者治疗疗效分析 (15)
3.3ACKD组患者不同疗效结局的临床资料比较 (16)
3.4对发生ACKD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4随访结局分析 (19)
4.1ACKD组患者和CKD组患者随访结局比较 (19)
4.2针对ACKD组患者不同治疗疗效随访结局分析 (21)
参考文献 (32)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8)
致谢 (39)
前言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个常见的综合征,通俗来讲它是指肾小球滤过率(glomerc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急性下降,通常发生在数小时至数天之内,随后血清肌酐浓度开始上升,这是一个总括术语,各种各样的疾病均可导致急性肾损伤,随之发生肾功能快速下降,这种GFR突然下降常导致人体代谢废物滞留,钠水潴留,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与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的延长、加快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快速进展有关。
在过去20年里已经有报道AKI的发生率急剧上升,特别是在美国,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定义指导临床工作和研究。
从2004年起,急性透析质量倡议(acute dialysis quality initiative,ADQI)小组首先针对ARF提出了RIFLE分级诊断标准[1],凭据血清肌酐、GFR以及尿量的变化情况将ARF分为风险(risk)、损伤(injury)和衰竭(failure)、肾功能丧失(loss)和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它描述了急性肾损伤的五个阶段,其将急性肾损伤分为三个级别:风险、损伤、衰竭,将预后分为两个级别:肾功能丧失与终末期肾病,AKI被定义为血清肌酐值从其基线值增加≥50%和或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降低≥25%,和或尿量减少到<0.5ml/kg/h持续6小时以上。
AKI定义中的“急性”元素要求观察到肌值的变化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上升,RIFLE标准要求肌酐值上升≥50%是在已知或推定发展的7天之内。
到了2007年,急性肾损伤网络工作组织(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在RIFLE分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出新的成人AKI事件诊断标准[2],其将AKI定义为:肾脏功能或者结构异常不超过3个月,其中包含血肾功、尿常规、肾病理组织的活检或者影像学发现的肾结构方面的异常。
既往分期中的风险,损伤和衰竭阶段完善为阶段1,2和3,并且在48小时内血清肌酐上升≥0.3mg/ml包括在阶段1中,肾小球率过滤曾经作为诊断成人AKI事件的标志物被剔除。
RIFLE标准中的的肾功能丧失和终末期肾病类别被删除,因为他们被认为是急性肾损伤结局,而不是肾损伤进展阶段。
自从2004年以来,AKI的定义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从急性透析质量倡议(acute dialysis quality initiative,ADQI)到(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标准,以及最新的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指南(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最新的定义来自于2012年国际KDIGO组织发布的关于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它融合了RIFLE和AKIN标准,其更能代表所有导致急性肾功能障碍疾病谱,包括肾脏损伤和肾功功能障碍[3],AKI的KDIGO指南的目的是协助卫生保健工作者规范管理AKI患者,这些定义标准化了对急性肾损伤的研究,允许将患者设置为不同的亚组。
尽管在临床研究中对于用于鉴定、评价、预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风险,诊断,预后和治疗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AKI的发生率仍然较高,估计每年为每百万2147例人口,而且,AKI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
认识到AKI患者日益大量增长所导致的公共卫生负担问题,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其在CKD自然史中的作用。
CKD是指受肾脏结构和肾脏功能异常所影响的异质性疾病的总称,肾衰竭通常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最严重的结局,其他临床表现包括GFR下降所导致的并发症,并发症可发生在任何阶段,其通常在没有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之前导致死亡,并且也可以由干预措施的不良反应引起[5]。
自2002年起对该疾病的定义和分类指南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人们关于肾脏疾病的认识已经由CKD仅危及少数人生命,仅仅需要引起肾脏科医生的关注,转变成CKD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仅值得引起内科医生的关注,而且需要一个协调的公共卫生措施实施预防、早期诊断和管理工作。
CKD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据报道,全球CKD1-4期流行率高达13%,从而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病率增加,死亡率升高和社会经济负担加重[6]。
长期以来,CKD患者的肾功能下降被认为以稳定(线性)的方式进展,但是最近的研究已经挑战了这一观点,因此,能够识别哪些患者处于加速进展中和哪些患者能够从预防干预中受益是目前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7]。
最近关于AKI事件和CKD之间相关联的文献有了新的进展,首先,自从2002年,美国国家肾病基金会(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颁布的极具影响力的肾脏疾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慢性肾脏病指南,有六章专门用来讨论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相关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贫血,营养状况,骨质疏松症,钙和磷代谢紊乱,神经病变等[8],很明显,并不包括急性肾损伤事件,尽管很久以来大家都知道慢性肾脏基础疾病的存在更容易导致AKI事件的发生。
在K/DOQI指南前前后后发布的公共指南也只是关注GFR的下降以及蛋白尿如何与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相关。
然而,自2008年以来,一些文献试图更好地量化CKD的严重性是否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9]。
因流行病学方面CKD和AKI事件之间的相关联,目前CKD 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AKI事件的风险因素,由于肾脏慢性受损失去其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每当暴露于易感因素时更容易罹患AKI事件[10],而且,一些观察性研究表明,即使是轻度及短暂的AKI事件,也与之随后发展为CKD相关[11]。
最近的研究表明,AKI和CKD不是相互独立的疾病,事实上是一个更紧密相关的疾病谱的组成部分,因为,在这两个“独立的条件”之间可能存在部分概念重叠,涉及基础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风险因素,以及临床预后因素[12]。
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程的特点是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通常观察到的肾功能的暂时性恶化,
通常称为“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病变”,临床实践中,肾功能的急性丧失可能可逆或不可逆。
ACKD,即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cute-on-chronic kidney disease, ACKD),是指患者在原有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因为各种的原因所导致的短期内GFR快速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3],其管理依据AKI3级[14]。
AKI事件构成了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特殊的风险因素,是由于在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患者经常暴露于肾毒性药物、外科手术、继发感染、脓毒血症、应激反应等AKI事件的高危因素[15],由此可见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事件在临床上并不罕见。
我国也有学者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事件约占急性肾衰竭的35.5%[16],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肾功能缓慢下降,一旦发生急性肾损伤事件肾功能就会呈现急剧恶化,乃至是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早期阶段,急性肾损伤事件的发生也可能会导致肾脏疾病快速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阶段[17],虽然关于肾脏替代治疗的技术不断改善,但是严重的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事件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病死率高达25%~80%,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合并急性肾损伤事件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单纯慢性肾脏疾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8],发生急性肾损伤事件后肾功能的快速进展可能是导致终末期肾脏患者的数量显著增长的重要因素基础,由此可见,预防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事件的发生是改善这类患者预后的重中之重,美国的肾脏病学会研究报道优先开展了急性肾损伤事件方面的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19],但是,国内外关于慢性肾脏疾病础上合并急性肾损伤事件的临床预后结果,特别是长期的预后结果知之甚少[20],虽然慢性肾脏基础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和单纯慢性肾脏疾病进程和长期预后被认为是明显不同的,但目前没有研究进行比较同一队列中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和单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之间的危险因素、死亡率及长期预后方面的差别。
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事件发病率高,易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甚至较早进入终末期肾病,而又缺乏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事件的发展成终末期肾病过程中的早期预警的措施。
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事件是延缓ACKD向慢性肾衰竭阶段快速进展的关键,对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肾损伤事件的患者应给以高度的重视。
由此,本研究首先对我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全部的ACKD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通过对慢性肾脏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事件患者的发病基本情况、诱发因素、随访预后做出分析,研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事件的高风险因素,研究单纯慢性肾损疾病患者和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事件的预后情况,明确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肾损伤事件是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进一步明确慢性肾脏疾病合并
急性肾损伤事件的患者发病的基本情况,强化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事件的病情转归的认识,改善临床工作者的诊治水平,从而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提早预防并进而降低慢性肾脏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事件患者的发病率。
资料与方法
1资料与对象
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2年2
门诊或者住院部就诊,且具有完整的基线资料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在2012年发布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工作组将CKD的定义及分期标准(见表1)完善为:肾脏结构或肾脏功能异常≥3个月并且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21],具体包括:(1)肾脏损伤的标志物的出现(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表现为以下任何一条:①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albumin excretion rate,AER)≥30mg/24h;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30mg/g(≥3mg/mmo1)];②尿沉渣镜检的异常(如血尿、红细胞管型等);③由于肾小管功能异常导致的电解质或其他指标异常等;④通过肾活检证实肾脏组织结构异常;⑤通过影像学(肾脏彩超、肾脏CT等)检查发现的肾脏结构方面的异常;⑥存在肾脏移植病史。
(2)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GFR<60ml/(min·1.73m2)>3个月(GFR categories G3a-G5)。
以上任何指标异常病史≥3且对健康状况造成影响即可诊断为CKD。
CKD不是一个诊断,新的指南推荐CKD分级根据以下三个方面:基础病因、eGFR分级和尿白蛋白[22]。
表1慢性肾脏疾病分期
分期定义说明GFR(ml/min/m2)
1肾小球率过滤正常的肾脏肾损≥90
2肾脏损伤,肾小球率过滤轻度降低60-89
3A肾小球率过滤轻度至中度降低45-59
3B肾小球率过滤中度至重度降低30-44
4肾小球率过滤严重下降15-29
5终末期肾病<15或者血液净化目前关于慢性肾脏病伴发急性肾损伤由于生物学变异性差别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此篇文章参照并研究KDIGO指南的推荐的ACKD的纳入标准[14]:(1)有基础慢性肾脏病史,48h内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增高≥26.5μmol/L (0.3mg/ml);或Scr增高至≥基础值的1.5倍,并且已经明确或者经推断发现其发生在之前的7天之内;或者连续6小时尿量<0.5mL/(kg·h);(2)原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基础上,短期内出现血清肌酐较前升高50%和(或)估算肾小球率过滤
较前下降15%[16];(3)排除排除标准:①排除终末期肾病已开始行规律血液及腹膜透析的肾脏替代治疗患者;②排除因妊娠所导致的肾功能异常或肾功能急性减退的患者。
肾小球率过滤估算根据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方程(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 equation,CKD-EPI),此公式已被证明在各种群体中尤其包括亚洲群体更准确,CKD-EPI方程在计算肾功能分期较高阶段的肾功能(eGFR>60mL/min/1.73m2)时偏差较小,并且比肾脏疾病的饮食改良方程(modifi 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更准确地预测不良结果[23],CKD-EPI 公式如下(见表2):GFR=141×min(SCr/k,1)α×max(SCr/k,1)-1.209×0.993Age [×1.018if female][×1.159if black]。
SCr(mg/dl),k=0.7(女)或0.9(男)。
α=-0.329(女)或-0.411(男)。
min SCr/k或1的最小值,max SCr/k或1的最大值。
Scr 单位换算:1umol/L=88.4mg/dl。
表2估算肾小球率过滤的计算公式(EPI-GFR)
性别血清肌酐(mg/dl)计算公式
女≤0.7GFR=144×(Scr/0.7)-0.329×(0.993)Age
女>0.7GFR=144×(Scr/0.7)-1.209×(0.993)Age
男≤0.7GFR=141×(Scr/0.7)-0.411×(0.993)Age
男>0.7GFR=141×(Scr/0.7)-1.209×(0.993)Age 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和入院时的临床表现数据。
一般资料:包括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名族、住院时间、地址、电话、病史、入院时症状体征、诱发因素(严重感染,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肾毒性药物的使用等)、合并症(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用药史、诊断、治疗情况、随访情况。
辅助检查:左肾皮质厚度(left kidney cortex thickness)、右肾皮质厚度(the right renal cortical thickness)、左肾血流量(left kidney blood flow)、右肾血流量(right kidney blood flow)。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尿常规、尿肾功等各生化指标。
具体观察指标包括:血钙(Blood calcium,Ca2+)、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血磷(Serum Inorganic Phosphorus,P3-)、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 protein C, CysC)、SCr、血尿酸(Serum uric acid,UA)、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24H尿蛋白定量(Urine Protein Quantities of24hours, 24h-UPQ)等,留取患者晨尿的中段尿液5ml,用于检测晨尿尿蛋白定性,记录时辰(M),此后所有的尿液直至第2天早晨M时的尿液均留至统一的容器中,作为24小时尿液,混匀后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总尿量。
在医院的检验中心,免疫浊度法被用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常规尿蛋白定性的检测。
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次检测值为本研究纳入的指标,同一患者住院多次,取首次住院指标。
2方法
对全部患者的慢性基础肾脏疾病情况、合并症、诱发因素、治疗疗效、导致ACKD事件的危险因素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从患者出院开始计算,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监督并指导患者合理的用药,肾的结局和人的结局为本研究的随访的目标。
肾功能稳定、肌酐倍增及ESRD为本研究的肾脏结局。
肾功能稳定:如果Scr低于基线值的1.1倍或者肾脏功能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水平,称为肾功能稳定[24];肌酐倍增:未达到终末期肾病的阶段并且血清血肌酐这一指标升高值,达基线值的50%以上,称为肌酐倍增;终末期肾病即肾衰竭:肾衰竭传统上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最严重的结果,并且症状通常由肾功能降低所导致的并发症引起,当症状严重时,它们只能通过透析和移植治疗,以这种方式治疗的肾衰竭被称为终末期肾病,肾衰竭被定义为GFR<15mL/min/1.73m2,或需要透析或移植治疗。
人结局包括生存及死亡[25]。
利尿剂抵抗[26]:利尿耐抵抗被定义为不能实现治疗上所需的水肿减轻,尽管已给予用最大剂量的利尿剂(重复剂量80mg呋塞米或每天大于240mg呋塞米,或利尿剂联合治疗,包含袢利尿剂与噻嗪类或醛固酮拮抗剂),根据审查中的处方记录计算利尿剂的剂量。
合并症定义:糖尿病的定义:有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而且任意时刻血糖≥11.1mmol/L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blood glucose2hours post breakfast,P2hBG)≥11.1mmol/L或者空腹(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0mmol/或者既往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正在应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必须再测一次予以证明,诊断才能成立;高血压的定义:未服用降血压药物,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mmHg或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mmHg或者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既往被明确诊断为高血压。
治疗疗效评价包括有效和无效,有效:血清肌酐值≤133umol/L或肾功能恢复到急性加重前水平;无效:Scr指标增高达基础值的50%以上或肾功能未恢复到急性加重前水平[27]。
即时血液透析:指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并能够立即使用的血管通路,一般能够维持数小时至数月以满足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需要。
3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应用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PSS)21.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描
述:应用构成比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正态性分布检验被用于计量资料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对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采取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即[M(1/4,3/4)]表示。
并绘制三线表。
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及相应赋值后转换过来的计数资料以例数或构成比表示,相应的组间的差异采取卡方检验(X2);将ACKD组和CKD组患者的两样本的均数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用于ACKD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调整后的优势比以及95%的可信区间被用来表示;用乘积极限法(Kaplane-Meier,K-M)法分析ACKD组和CKD组的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P值。
P<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差异的,所有概率是双尾的。
研究结果
1ACKD组和CKD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比较
本研究中共收集1200例住院患者,最终入组346例(见图1),其中ACKD 患者60例,构成比17.3%,CKD患者患者286例,构成比82.7%;男性197例(ACKD组39例,CKD组158例),构成比56.9%,女性149例(ACKD组21例,CKD组128例),构成比占43.1%;汉族331例(ACKD组54例,CKD 组277例),构成比95.7%,其它名族15例(ACKD组6例,CKD组9例),构成比4.3%。
ACKD组和CKD组的名族(汉族和其它名族)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提示:名族和组别之间的卡方值(X2)为4.08,P=0.043,上述结果表明患者的名族在ACKD组和CK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KD组和CKD 组的不同性别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提示:性别和组别之间的卡方值(X2)为1.92,P=0.165,上述结果表明患者的不同性别在不同组别之间P>0.05,因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ACKD组和CKD组患者在合并症(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颈内动脉斑块)构成比、病程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构成比、收缩压、舒张压、left kidney cortex thickness、right kidney cortex thickness、24h-UPQ、PLT、Ca2+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CKD组患者住院周期、年龄、利尿剂抵抗、BUN、Scr、UA、CysC、ALB、P3-、K、WBC均高于CKD组患者(P<0.05),RBC、Hb、left kidney blood flow、right kidney blood flow均低于CKD组患者(P<0.05),见表3、4。
图1研究人口流程图
ACKD 组(n=60)CKD 组(n=286)
治疗有效(n=44)
治疗无效
(n=16)
表3
ACKD 和CKD 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临床指标)比较
表4ACKD 和CKD 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比较
实验室指标
ACKD 组(n=60例)CKD (n=286例)
P 值BUN(mmol/L)18.1±9.7
9.8±7.30.001Scr(μmol/L)316.8±251.5166.7±24.20.001UA(μmol/L)498.3±160.6360.2±104.90.001CysC (mg/L) 2.9±1.4 1.7±1.40.00124h-UPQ(g/24H) 2.6±2.4 2.3±2.20.554ALB(g/L)30.9±8.235.7±8.90.001Hb(g/L)115.8±33.5123.0±28.30.048RBC(·1012/L) 3.7±1.1 4.0±1.00.049WBC(·109/L)9.7±7.67.0±3.00.009PLT(·109/L)212.8±47.2165.6±63.60.147Ca 2+(mmol/L) 2.0±0.2 2.1±0.20.051P 3-(mmol/L) 1.8±0.6 1.3±0.40.007K(mmol/L)
4.4±0.8 4.0±0.60.001Left kidey cortex thinkness(cm)0.8±0.10.7±0.20.239right kidney cortex thickness (cm )0.8±0.10.7±0.20.996left kidney blood flow (ml/min )343.1±14
5.4429.3±184.70.044right kidney blood flow (ml/min )
337.2±156.2
427.0±192.1
0.044
临床指标ACKD 组(n=60例)
CKD (n=286例)
P 值年龄50.7±16.843.4±15.70.001性别[人数(%)]
0.165男39(65.0%)158(55.2%)-女21(35.0%)128(44.8%)-名族[人数(%)]
0.043汉族54(90.0%)277(96.9%)-其它名族6(10.0%)9(3.1%)-合并症[人数%]糖尿病病史9(15.0%)41(14.3%)0.894高血压病史13(21.7%)83(29.0%)0.397颈内动脉斑块6(9.8%)
13(4.5%)
0.118利尿剂抵抗情况[人数
(%)]0.001
未用利尿剂
48(81.4%)230(85.8%)-利尿剂抵抗11(18.6%)33(12.3%)-无利尿剂抵抗0(0.0%)5(1.9%)-收缩压(mmHg )135.3±23.5134.0±22.40.697舒张压(mmHg )79.1±13.579.8±12.50.729住院周期(月)
17.4±9.4
12.9±8.7
0.001
2ACKD组和CKD组患者慢性基础肾脏疾病情况
在346例研究的患者中,ACKD组肾病综合征占14例,构成比为23.3%,糖尿病性肾病占12例,构成比为20.0%,高血压肾病占8例,构成比为13.3%,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例,构成比为6.7%,骨髓瘤相关性肾病占2例,构成比为3.3%,狼疮性肾炎占2例,构成比为3.3%,紫癜性肾炎占3例,构成比为5.0%慢性间质性肾炎占4例,构成比为6.7%,梗阻性肾病占1例,构成比为1.7%,多囊肾占2例,构成比为3.3%,IgA肾病占2例,构成比为3.3%,乙肝相关性肾病占2例,构成比为3.3%,高尿酸相关性肾病占3例,构成比为5.0%,系统性血管炎占1例,构成比为1.7%,ACKD组慢性肾脏基础疾病构成比排在前三位的是(见图2):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
CKD组肾病综合征占91例,构成比为38.4%,糖尿病性肾病占37例,构成比为12.9%,高血压肾病占35例,构成比为12.2%,慢性肾小球肾炎占34例,构成比为11.9%,狼疮性肾炎占27例,构成比为9.4%,紫癜性肾炎占19例,构成比为6.6%,IgA 肾病占18例,构成比为6.3%,慢性间质性肾炎占9例,构成比为3.1%,梗阻性肾病占3例,构成比为1.0%,多囊肾占4例,构成比为1.4%,乙肝相关性肾病占3例,构成比为1.0%,高尿酸相关性肾病占2例,构成比为0.7%,干燥综合征相关性肾病占3例,构成比为1.0%,系统性血管炎占1例,构成比为0.3%,骨髓瘤相关性肾病占0例,构成比为0%,CKD组慢性肾脏基础疾病构成比排在前三位的是(见图3):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
ACKD组和CKD组基础慢性肾脏疾病行卡方检验的结果提示:慢性基础肾脏疾病和不同的组别之间的卡方值(X2)为28.51,P=0.028。
以上结果表明患者的慢性基础肾脏疾病在ACKD组和CKD组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