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练习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练习题2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转轴拨弦三两声……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是音乐的开始,琵琶女通过自己的演奏替诗人诉说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
B.“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成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
C.“幽咽泉流冰下难……此时无声胜有声。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暂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
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D.“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公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C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3.下列对描写琵琶女形象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琶琶女的神态,还暗示出她此时幽愁暗恨复杂的心理。
B.“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也表现了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C.“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写了琵琶女当年高贵的身份,道出歌女不甘沦落天涯的心态。
D.“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叙其身价之高、色艺之绝,展现了琵琶女曾红极一时、轰动京城的辉煌。
4、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C )
A. 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 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 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 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5、选出对别时茫茫江浸月理解正确的一项(B )
A.告别友人时,心中一片茫然,江水中月影迷离,似弥漫着诗人的陶醉之情。
B.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弥散着的是诗人挥洒不去的离愁别绪。
C.情景交融,点洒出哀伤之别的幽愁怨恨像茫茫江水。
D.诗人的心情已被融化在这一片迷离的月色之中。
6.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 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身世悲凉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迫害者的形象。
B. 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的形象。
C. 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在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 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7、诗中有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其意象不同,内涵各异,试分别分析之。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是茫茫江浸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车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白居易《琵
琶行》中“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呕哑嘲哳难为听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轻轴拨动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
有情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以声写声)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4)《琵琶行》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
是:“,。
”
(5)《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
(6)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
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
交代了听筝的环境。
B.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全神贯注于筝乐
的神态。
C.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
藉,给人以遐想。
D.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以哀景写哀情”的正衬手法,
借景物传达情思。
(2).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