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高职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OBE理念高职专业课程融入
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卢凤伟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如何推进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是当今高校面临的重大任务。
要切实推行课程思政,提升思
政育人成效,应关注以下4个着力点:教师队伍是关键,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课程
内容是基础,要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修订教学资料;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要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评量方式;
组织监督是保障,要改革和完善教学监督评价机制。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19-0138-02
一、专业课教学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高职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需要专业课教学开展思政教育
我国的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就必须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如果仅仅通过思政课程的思想教育,势必是势单力薄的,这需要高校构建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高校专业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引领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专业课教学开展思政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中国的教育提出了目标和方向。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育人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价值的引领、品德的塑造,这样才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对党、对国家更有意义。
(三)高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专业课教学开展思政教育
高职要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过硬技术技能的一线工作者,更要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发展潜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需要高职院校所有课程教学中都要充分挖掘思政育人资源,专业课、通识课与思政课形成合力,使思政教育贯穿全课程、全过程,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现状
对于课程思政内涵与实施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在课程思政建设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不落地、不深刻、无实效的现象,对
于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追求某种程度上存在形式主义。
由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深刻,不能正确把握知识传授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观念,认为“讲好专业知识、教好专业技能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所在,至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是思政课教师应该完成的任务”,使得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平行推进,似乎永远不应该有交叉点;使得高职专业课教师未能在专业课教学中真正自主、深入、广泛地开展思政教育,推行“课程思政”。
(一)高职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不足
专业课教师自身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和重要性认知度不足,加之个人政治理论知识储备少,教学过程不能有效渗透德育,甚至个人言论不规范。
(二)高职思政课程在思政教育中“孤立无助”
由于专业课教师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把学生思想教育任务完全交给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德育中,不能对思政课程进行有效补充和完善,未能形成合力、协同育人。
(三)课程思政推行过程中缺少宏观的监督和奖励机制
由于缺少监督和奖励机制,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真正去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致使专业课思政教育收效甚微,甚至未见实效。
三、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如何开展思政教育
(一)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与传统的思政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协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中。
在思政教育中,以思政课为主阵地,专业课融合思政教育,对思政课形成有力、有效补充,二者互为支撑、相互完善,构建“大思政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知识文化层面打好根基,同时也要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作者简介:卢凤伟,硕士,黑龙江职业学院副教授。
138--
. All Rights Reserved.
(二)充分挖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资源
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知识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内容相结合,构建融入思政内容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的课程大纲、教学设计以及评价考核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更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
(三)要建立课程思政的监督和奖励机制
将专业课教学主动融入课程思政纳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根据专业课教学中是否恰当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多少思政教育内容,作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激励专业课教师主动、深入推行思政课程,强化立德树人的思想引领,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四、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君子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乎?”专业课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践行立德树人,必须先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
主要通过教学党支部组织教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政治理论知识储备量,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在教学中规范个人言行,为教学过程中推行课程思政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课程思政的宣传,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以教学支部党员学习活动为载体,加强对课程思政内涵的学习和宣传,使党员教师能够全面、充分和正确地认识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重大意义,使得课程思政在每一位教师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得专业课教师切实自觉在教学中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得专业课在学生德育中成为思政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完善,二者同向而行、协同育人。
(三)对专业课教学融入课程思政进行监督和评价
修订学校及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增加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评量要素,对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准确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和课程,给予奖励和表彰,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提高评价等级,从而激发专业课教师推行课程思政的热情。
(四)确立试点专业和试点课程
学校牵头组织各二级学院择优确定1个试点专业,每个试点专业确定3~5门校级试点课程。
试点专业、试点课程先行先试,探索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专业和课程逐步推进课程思政。
(五)组建课程思政建设团队
对于每门课程思政的试点课程,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具有良好师德师风、具有课程教学经验、具有创新学术思想、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的教师2~4人,组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梯队型课程建设团队。
(六)修订课程教学材料
以Java核心技术课程为具体研究和实践对象,本课程基于成果导向教学改革,已经开发了课程的OBE课程大纲和单元教
学设计,并已经在软件技术专业2015级到2018级四个年级开展了完整的OBE教学实践。
在OBE课程资源和教学实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本课程的教学材料,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单元设计、评量方式等,严选教材、严谨授课。
(七)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
按照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单元设计和评量方式,基于OBE 教学理念,组织实施教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既要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弘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伟大情怀。
五、高职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保障条件
(一)党支部作为战斗堡垒保障课程思政稳步推进
充分发挥教学党支部这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内容纳入支部学习计划中,提升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并在党员教师中加强对课程思政的宣传,扩大党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横向认识和纵向认识。
充分发挥广大党员教师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加快课程思政在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中广泛推行的过程。
(二)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引领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
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引领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思维,确立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修订与重构,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保证课程思政内涵建设
一是强化学生思政学习成效评价。
在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中,不仅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融入学生思政收获的评价,例如讨论的贡献度、思维、逻辑、观点输出等。
二是加强教师思政教育成效评价。
在原有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突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通过评价机制,激励和保证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的落细、落实。
六、结语
高职院校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即“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关键所在。
在高职院校,只有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才能切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远俊红,林波.课程思政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J].智库时代,2019(21):153-154.
[2]罗晓琴,李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3):192-193.
[3]周月.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关键环节及价值[J].法制与社会,2019(19):191-192.
[4]刘奕琳.推进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81-83.
因编辑栗国花
139--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