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进餐活动中教师的组织现状研究
小班进餐习惯的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我园开展了关于小班进餐习惯的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的进餐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讨提高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3. 制定切实可行的进餐习惯培养方案。
4. 提高教师对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的认识和能力。
三、教研过程1. 问题提出在教研活动中,首先由各班教师汇报了本班幼儿的进餐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小班幼儿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挑食、偏食现象严重,部分幼儿不愿意尝试新食物。
(2)进餐速度慢,浪费粮食现象普遍。
(3)进餐时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
(4)进餐时缺乏礼貌,互相推让、抢夺食物。
2. 问题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教研组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家庭教育的影响。
部分家长对幼儿的饮食过于溺爱,导致幼儿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
(2)幼儿园进餐环境、氛围的影响。
部分幼儿园进餐环境嘈杂,教师对进餐环节的管理不够细致,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3)教师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教师对进餐环节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指导。
3. 策略与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教研组提出了以下策略和方法:(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喂养知识,引导家长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
(2)优化进餐环境。
营造安静、舒适的进餐氛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餐。
(3)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对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的认识,掌握有效的引导和指导方法。
(4)制定进餐习惯培养方案。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进餐习惯培养方案,包括进餐礼仪、进餐速度、食物搭配等方面。
4. 实施与反馈(1)实施阶段。
根据教研组制定的进餐习惯培养方案,各班教师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包括:①开展进餐礼仪教育,引导幼儿学会礼貌进餐。
小班幼儿午餐活动组织现状及对策研究

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II)一、绪论 (1)(一)问题提出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研究背景 (1)(二)研究设计 (2)1、研究思路 (2)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3、研究过程 (4)(三)核心概念界定 (5)小班 (5)午餐活动 (5)组织 (5)江苏第二师范学院17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二、小班午餐活动组织现状与问题分析 (5)(一)餐前餐后活动的组织现状与问题分析 (5)1、餐前活动多,但是类型一 (5)2、餐后活动类型较丰富,但是活动效果不理想 (6)(二)幼儿进餐活动组织现状与问题分析 (7)1、幼儿用餐技能娴熟,但是不良进餐习惯比较明显 (7)2、教师重视进餐的引导作用,但是引导方式不合理 (8)(三)用餐环境的创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10)1、重视物质环境 (10)2、忽视精神环境 (10)三、小班午餐活动组织现状中的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11)(一)教师的影响 (11)(二)家庭的影响 (11)(三)幼儿自理能力水平的影响 (12)(四)幼儿园的相关因素 (12)四、小班午餐活动组织的对策思考 (13)致谢 (15)参考文献 (16)附录 (17)摘要午餐,是三餐中的重要一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午餐组织良好,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小班的幼儿,也就是3-4岁的儿童,由于其身心发展特点,可塑性极强,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
正因为如此,小班幼儿午餐活动的组织,比中大班更为重要。
本研究选取了南京市某一家幼儿园的五个小班作为样本,在对小班午餐活动组织现状的问题具体描述的基础上,笔者探讨了问题发生可能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班幼儿;教师;午餐活动Ⅰ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ree meals a day, lunch forms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It is not only a vital link during kids’daily activities, but also a significant constituent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And a well organized lunch is good for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Primary class in a kindergarten, which includes the children from 3 to 4, is a crucial period to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life. Because of this, the group of young children's lunch activitie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middle class.This study chooses five small classes of a kindergarten in Nanjing as a sample. On the basis of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mall group lunch activitie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children in bottom class;teacher;dining activityII一、绪论(一)问题提出午餐作为三餐中重要的一环,对幼儿能量的补充以及下午游戏活动的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班幼儿自主取餐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主取餐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开展了此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讨有效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自主取餐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过程1. 问题提出(1)观察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情况,发现以下问题:①部分幼儿取餐时不会使用勺子,导致饭菜洒落;②部分幼儿取餐速度较慢,影响整体进餐时间;③幼儿在取餐过程中存在抢夺、推搡等不文明现象。
(2)教师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缺乏取餐经验;②教师对幼儿自主取餐的指导不够明确;③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2. 探讨解决策略(1)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①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课程,如穿衣服、洗手、整理玩具等;②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取餐的步骤和注意事项;③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尝试自主取餐,给予适当的指导。
(2)明确教师指导策略①制定明确的取餐规则,如排队、有序取餐等;②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取餐方法;③关注幼儿取餐过程中的细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加强家园合作①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自主取餐的意义和方法;②鼓励家长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取餐能力,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③建立家园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取餐情况。
3. 实施策略(1)制定详细的自主取餐方案,包括取餐流程、注意事项等;(2)开展丰富多样的取餐活动,如角色扮演、比赛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3)定期检查幼儿自主取餐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4)收集家长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自主取餐方案。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提高幼儿自主取餐能力的有效策略。
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进餐环节是保育园的日常活动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幼儿
生理和社交需求,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的重要机会。
然而,在小班进餐环节中,有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改进。
比如,有些幼儿可能对食物挑剔,导致浪费;有些幼儿可能吃得过快
或过慢,导致进餐时间无法掌控;有些幼儿可能会争抢食物或者打闹,导致环境混乱等。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来提高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
1. 制定进餐规则,明确幼儿的行为规范,如不挑食、文明用餐等,并通过游戏、歌谣等方式向幼儿灌输,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
习惯和文明行为。
2. 优化进餐环境,让进餐环境更加温馨、舒适,如清洁、通风、安全等,并适当装饰场所,如餐桌、墙壁等,丰富进餐氛围。
3. 建立幼儿协作机制,鼓励幼儿相互尊重、分享食物、互帮互
助等,减少争抢食物以及打闹等现象。
4. 加强教师的监管和引导,及时发现和处理幼儿的问题行为,
以确保进餐环节的秩序和安全。
通过以上改进策略,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组织小班进餐环节,让
幼儿更好地享受进餐的乐趣,并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
的团队协作精神。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研究摘要:小班是很多幼儿习惯养成期,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习惯。
它对幼儿生长发育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们加强幼儿教育管理,首先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方法前言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好的卫生习惯培养,最重要就是要从小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习惯。
我们发现,幼儿园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会出现进食过慢、剩饭的问题,有些幼儿还会出现边吃边玩,严重偏食、挑食的问题。
长此以往,不良的进餐习惯问题,会造成幼儿的身体缺乏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
作为小班幼儿教师,我们要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路径,纠正幼儿的不良用餐习惯问题,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依托多媒体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用餐习惯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我们要使幼儿对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正确的理解,例如,餐前一定要洗手,洗手后要静静等待;就餐开始要正确使用餐具,进餐当中尽量不要让餐具产生过大的碰撞声,要左手扶住碗,右手使用饭勺,细嚼慢咽,保持良好的用餐坐姿,不要无故触碰打扰其他同学[1]。
对于餐前洗手,幼儿园不仅让幼儿通过多媒体观看正确的洗手视频,同时教师还设计制作了洗手步骤图,并张贴到洗漱台附近,供幼儿随时能看到,不仅如此,幼儿还会将洗手步骤编成儿歌让学生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洗漱加强训练,加上教师的监督管理与纠正,幼儿形成了餐前洗手的良好习惯。
二、用赞美激励法和榜样示范法纠正幼儿偏食的习惯我们知道人们都是有被赞美与被赏识的需求。
教师要通过赞美激励的形式来纠正小班幼儿偏食的习惯,进而激发幼儿进餐的积极性。
对于改正偏食习惯的幼儿,教师可采用卡片奖励、小红花奖励、五角星奖励的形式鼓励幼儿。
对于一些进餐前积极主动洗手,餐后可以主动漱口的幼儿,教师要用赞美的方式激励幼儿。
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作为小班幼儿来讲,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所以,教师可为幼儿在班级树立一个榜样,这个榜样不仅可来自班级表现好的同学,同样还可以来自多媒体课件中的榜样,通过榜样的熏陶与感染,可以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挑食习惯。
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一、小班自主进餐实施的现状(一)餐前活动:活动类型较为单调,教师对于餐前活动不重视笔者对小班6 个班级的教师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1.对于餐前活动普遍认为是营造安静的氛围,维持进餐活动的秩序。
如以下教师的访谈:教师a:“进餐活动一般会组织一些安静的活动,介绍一下今天要吃的菜、带着幼儿一起做做手指游戏,但有时候因为时间的原因来不及进行餐前活动。
”教师b:“我觉得吃饭前首先要让孩子们保持安静,心要静下来。
以此从上一个活动过渡到进餐活动中。
”2.只有个别教师认为餐前活动要引起幼儿对于进餐的兴趣,同时考虑到了小班幼儿分离焦虑。
如以下教师访谈:教师c:“餐前活动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要安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对吃饭感兴趣,对于小班幼儿还要考虑让她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可能还存在着分离焦虑。
”(二)自主进餐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不深入、不全面“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过程中,焦点在幼儿,关键在于教师,幼儿行为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2]。
”笔者通过观察6 个小班教师组织自主进餐的情况,普遍发现:1.幼儿进餐时,教师重在营造安静的氛围,忽视了幼儿的内心情绪。
幼儿在进餐过程中,教师语言提醒的次数较多,主要提醒的内容是“不要讲话”和“不要发呆,快一点”,教师力求营造一种安静的氛围以及进餐的速度。
2.幼儿进餐时,教师忽视了幼儿兴趣和需求中的教育价值。
幼儿在吃饭时会讨论有关饭菜的话题,如:幼儿a:“这个红红的菜是什么呀?”幼儿b:“这个菜是小兔子吃的,小兔子最喜欢吃。
”这时,教师会提醒幼儿保持安静,认真吃饭。
说明当幼儿对饭菜展开讨论时,教师忽视了其中的教育价值,没有及时地引导,促进幼儿对于饭菜的认识、接受能力和喜爱。
(三)幼儿工具的使用:能控制自己的饭量,但存在困难在自主盛饭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够把握饭菜的量,教师会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盛饭工具。
但笔者发现,幼儿园提供的盛饭勺较深,并且有一定的厚度,较难将饭菜勺起。
小班进餐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的进餐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幼儿的进餐质量,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我园特开展了小班进餐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提高幼儿的进餐效率和饮食健康。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主题研讨: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解决策略2. 经验分享:教师进餐指导经验交流3. 观摩实践:小班幼儿进餐环节模拟4. 总结反思:提升小班幼儿进餐质量策略六、活动内容1. 主题研讨(1)主持人介绍研讨主题,明确研讨目标。
(2)教师们围绕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如:进餐速度慢、挑食、不专心等。
(3)针对问题,教师们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调整进餐时间、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开展进餐游戏等。
2. 经验分享(1)教师们分享自己在进餐指导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如:如何引导幼儿专心进餐、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2)教师们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观摩实践(1)教师分组进行小班幼儿进餐环节模拟,包括:餐前准备、进餐环节、餐后整理等。
(2)模拟过程中,教师们关注幼儿的进餐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4. 总结反思(1)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提高小班幼儿进餐质量的重要性。
(2)教师们就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以下策略:①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②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③创设丰富的进餐环境,激发幼儿进餐兴趣。
④开展进餐游戏,提高幼儿进餐效率。
七、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小班幼儿进餐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提高进餐质量的目标。
2. 教师们分享了进餐指导经验,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3. 通过观摩实践,教师们对幼儿进餐环节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4. 教师们形成了共识,将共同努力,提高小班幼儿的进餐质量。
中班幼儿午餐活动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研究

1.2.2 教师教育行为:教师教育行为是指幼儿良好教育习惯的形成和表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教育行为。
社会生活中所有自觉引起的身心变化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教育行为,是确定具体实施特定的目标,方法、内容、计划、和组织形式的教育。
1.2.3 中班幼儿进餐活动教师教育行为:
中班幼儿进餐活动教师教育行为是指在幼儿教育的中期阶段,幼儿教师对四至五岁中班儿童在午餐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切相关举止、行为习惯并基于幼儿行为规律和心理状态所进行的良性合理干涉和引导行为,并且教师所教育指导幼儿在卫生习惯、进餐礼仪、自理能力以及自觉性有较好的行为规范,采用询问、建议、评价等方式教育培养幼儿,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在园进餐规范。
2.2幼儿教师进行进餐行为教育的重要性
史艳丽(2017)认为教师进行进餐教育对幼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的一日在园生活蕴含着无穷的教育价值,无论短暂长否,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并且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不论是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还是游戏活动,都是幼儿园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生活活动的频繁重复性、单调简单性,容易使教师忽略其中的教育价值,而疏于经营与管理,进餐环节的教育价值是非常全面的;进餐活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行为习惯,教师则有必要教育幼儿树立好营养意识,学会生活,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还要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擦嘴的良好的卫生习惯”。[1]另外,史艳丽提出培养幼儿在进餐活动前对进餐区域的卫生打扫和进餐活动后幼儿的自我清洁行为还有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小班进餐培养研究实施方案

小班进餐培养研究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小班进餐培养的目标。
小班进餐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孩子良
好的进餐习惯,包括正确使用餐具、自主取餐、自主就餐、自主清洁等能力。
此外,还要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让他们在进餐过程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进餐培养方案。
针对小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良好的进餐环境,包括整洁的餐具、干净的餐桌和舒适的就餐氛围。
其次,制定进餐规则,明确孩子们在就餐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比如不挑食、不乱扔食物等。
再次,进行进餐礼仪教育,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正确使用餐具、如何有礼貌地与同伴交流等。
最后,进行进餐技能培养,教会孩子们如何自主取餐、自主就餐、自主清洁等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进餐培养的实施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激
发孩子们的兴趣,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进餐技能和进餐礼仪。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榜样示范,老师和家长要成为孩子们的良好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进餐态度和行为习惯。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进餐培养效果的评估。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及时了
解孩子们的进餐情况,包括他们的进餐态度、进餐技能等方面,以便及时调整进餐培养方案,提高进餐培养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班进餐培养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
习惯和社交能力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小班学生的进餐培养工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小班幼儿自主进餐实践研究

教研管理浅谈小班幼儿自主进餐实践研究江苏省靖江市御水湾幼儿园李琦蒋雨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进餐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早点、午餐、午点三个环节。
3~6岁幼儿正处于身体各方面不断发育的阶段,顺利愉快地进餐,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小班幼儿的“学习目标”也强调,3~4岁幼儿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
小班幼儿刚刚接触幼儿园集体生活,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可塑性强,正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关注和引导幼儿自主进餐,发展其生活自理能力。
一、自主进餐的价值“自主”就是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即行为主体按自己的意愿做事的行为、特性。
幼儿自主进餐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出于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自主进行的进餐活动。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广,让广大幼儿教师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一日生活皆课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并逐渐意识到进餐环节也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建构的重要资源和抓手。
(一)促进精细动作发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自主进餐的过程中,幼儿的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等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例如,点心时间,幼儿自主撕开饼干外包装袋,自己喝饮料;午餐时,幼儿自己动手拿碗,用饭勺盛饭菜,把食物端到桌子上,用勺子进餐……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手臂大肌肉、手部精细动作以及平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进餐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吃饭,自己喝汤。
进餐结束后,教师提醒幼儿将桌面清理干净,将垃圾倒进垃圾桶,并检查地面是否干净,养成饭后主动清理的好习惯。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安康成长的保证。
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成心将饭菜呕吐在碗。
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
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
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
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根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安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
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开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展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安康和谐的开展。
这是因为:〔一〕良好的进餐行为是幼儿安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行为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根本物质必须通过进食各类食物并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来取得。
长时间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将会造成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病症,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安康成长的根本物质条件。
〔二〕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语言的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研究说明,幼儿进餐时肌肉的运动、舌头的运动、口腔的动作及吞咽等进餐技能,对口头言语清晰度的开展有直接的影响。
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幼儿口头言语的开展,影响其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并进一步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开展。
小班幼儿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研究发表时间:2019-06-04T09:50:42.58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2月作者:关鑫[导读] 结合对小班幼儿就餐习惯的现状调察与文献分析,我从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就餐习惯的意义、小班幼儿就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入手展开研究,着重就培养小班幼儿养成良好就餐习惯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一、研究背景目前,大部分中国的幼儿,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生活卫生习惯、饭菜口味、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
我对我们幼儿园开学时幼儿进餐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除了个别幼儿能独立进餐外,其余都或多或少需要老师喂;部分幼儿面对饭菜束手无策,只会坐等;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和进餐时应保持“四净”且餐后整理的常规;还有一些幼儿偏食、挑食现象较严重。
二、良好就餐习惯的意义在幼儿园的诸多环节中,幼儿进餐环节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的组织管理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直接关系。
科学运用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的方式方法来科学组织幼儿进餐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还有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
三、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我对幼儿进餐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虽然幼儿在饮食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如果教育者能够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幼儿就能够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经问卷调查,我发现餐前洗手习惯的幼儿占总人数的41%,独立进餐习惯的占总人数的77%,进餐定量的占总人数的48%,进餐时挑食的幼儿占总人数的59%,吃饭注意桌面卫生的占总人数的68%,饭后漱口的幼儿占总人数的18%,45%的幼儿吃饭剩菜剩饭,41%的幼儿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玩餐具,81%的幼儿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与人交谈。
可见,幼儿在进餐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餐前不洗手,挑食厌食,剩饭剩菜,进餐不能定时定量,进餐后不能漱口,与人交谈或自言自语,发呆或玩餐具等等。
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

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特点和影响。
幼儿园小班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活活动作为幼儿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不仅影响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发展,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小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其互动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为优化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文献综述师幼互动的定义和重要性:我们需要明确师幼互动的定义,并强调其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
这部分可以引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如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成人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将概述国内外关于幼儿园小班师幼互动的研究现状。
这包括各种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主要发现。
例如,可以探讨美国和欧洲的研究如何强调游戏在师幼互动中的作用,以及中国的研究如何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的类型和模式:本部分将分析不同的师幼互动类型和模式,如指令型、支持型、合作型等。
这里可以引用具体的案例研究,说明不同互动模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我们将探讨影响师幼互动的各种因素,如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幼儿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
这需要引用相关的研究,以证明这些因素如何具体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师幼互动与幼儿发展的关系:这部分将讨论师幼互动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交、情感和认知发展。
可以引用长期追踪研究,展示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如何对幼儿的长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 研究方法为了深入理解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本质和特点,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观察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者对幼儿园小班的生活活动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
小班进餐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问题及策略

小班进餐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问题及策略小班进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进餐活动中,师幼互动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小班进餐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问题及策略,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策略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师幼互动问题1、沟通不畅,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
2、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3、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师生互动显得有些生疏。
二、师幼互动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改善师幼互动:1、营造宽松轻松的氛围,拉近师生关系。
在进餐时,可以适当放松幼儿的约束,让他们自由选择座位,可以和不同的小伙伴坐在一起,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2、师幼互动中增加趣味性师幼之间的对话可以增加趣味性,比如师生一起合唱一些简单的歌曲,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玩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师幼之间的交流更有趣味性。
3、师生之间增加情感交流在进餐时,老师可以适当关心和询问幼儿一天的生活,关心他们的饮食和休息情况,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怀和爱护,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通过以上的师幼互动策略,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通过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进餐时,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多说一些话,进行简单的对话,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进餐时,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吃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在进餐时,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与其他小伙伴交流,促进幼儿之间的社交能力发展,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让幼儿懂得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互动。
通过以上的师幼互动策略,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进餐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四、结语师幼互动是小班进餐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可以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小班进餐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问题及策略

小班进餐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问题及策略进餐是幼儿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师幼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进餐活动中,老师需要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同时也要和幼儿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班进餐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问题及策略。
1.问题:幼儿不愿意进食幼儿不愿意吃饭是进餐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食物不感兴趣,或者因为他们有其他的身体或心理原因导致食欲不振。
策略:a.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权,增加他们对食物的兴趣。
b.和幼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吃饭,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c.鼓励幼儿多尝试新的食物,让他们慢慢接受新的口味和食物。
d.建立良好的进餐氛围,让幼儿觉得进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要强迫他们吃饭。
2.问题:幼儿进食行为不文明有些幼儿在进餐的时候会出现嘴巴大开、大声吵闹、吃东西半途咬开放在桌子上等不文明的行为,这给进餐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策略:a.提前做好进餐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足够的餐具和饭菜,为幼儿提供一个整洁、有序的进餐环境。
b.师幼共同制定进餐规则,让幼儿知道进餐时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比如小声说话、不大声吵闹等。
c.鼓励幼儿礼貌用餐,可以通过示范、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d.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己控制进食的态度和行为。
3.问题:幼儿饭量问题有些幼儿可能吃得比较少,而有些幼儿可能吃得比较多,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一些干预和引导。
策略:a.了解幼儿的进食习惯和胃口,可以通过观察和询问的方式了解他们的饭量情况。
b.根据幼儿的饭量情况,调整食物的分量和种类,让每个幼儿都能吃得饱饱的。
c.避免给幼儿太多的食物,以免造成浪费,也可以通过适量食物的分配让幼儿慢慢控制自己的饮食量。
d.鼓励幼儿慢慢享用食物,不要催促他们吃得太快或者吃得太多。
4.问题:幼儿吃饭慢有些幼儿吃饭的速度比较慢,这可能会影响整个进餐活动的进行,也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幼儿的进餐心情。
小班“关于吃饭”班级教研

教研主题:“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小班幼儿关于吃饭”研讨
教研形式:班级教研
教研时间:2023年12月
教研背景:幼儿期是儿童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无论是模仿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格外敏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影响是一生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身体健康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帮助幼儿改正挑食、偏食的习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开展此次研讨活动。
1.教研网络图:
3.教研实录:
薛老师:幼儿在用餐存在哪些问题或者需要帮助的地方呢?
朱老师:挑食现象严重。
薄老师:小朋友们不太愿意自己动手吃饭,经常需要喂并且吃饭的时候情绪并不轻松愉悦。
教研活动情况记载
主题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关于吃饭”研讨活动记载
时间2023年12月19日下午地点小三班
出席对象班级教师及幼儿
研训目的1.知道要好好吃饭,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保持愉快积极的进餐情绪。
研训内容一、知道要好好吃饭,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张老师:
幼儿园班级教研活动评价表。
小班工作计划教师现状分析

小班工作计划教师现状分析
教师现状分析如下:
在小班工作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二是语言能力较弱,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三是对教师的指导和要求缺乏耐心和自控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一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二是采用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巩固学生的语言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以上分析和改进措施,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小班工作中的教学挑战,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幼儿餐后组织工作总结

幼儿餐后组织工作总结
幼儿餐后组织工作是幼儿园教师们每天都要面对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幼儿餐后
组织工作中,教师们需要确保幼儿们在用餐后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行休息和活动,同时也要保证幼儿们的安全和健康。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幼儿餐后组织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希望能够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为幼儿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首先,我们意识到幼儿餐后组织工作需要更多的细致和耐心。
在幼儿用餐后,
他们通常会有一些活跃的需求,需要教师们耐心地引导和疏导。
因此,我们决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更加耐心地和幼儿们交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段时间。
其次,我们也意识到幼儿餐后组织工作需要更多的协作和团队精神。
在幼儿园中,幼儿餐后组织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全体教师的协作和团队精神。
因此,我们决定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们的协作能力,共同为幼儿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我们也意识到幼儿餐后组织工作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在幼儿用餐后,他们需要得到教师们的关注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决定加强对幼儿的关注和关爱,让他们在幼儿园中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总之,幼儿餐后组织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改进。
我们
将继续努力,为幼儿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为幼儿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幼儿膳食现状的调查研究

幼儿膳食现状的调查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幼儿膳食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幼儿膳食的现状如何,是否符合营养需求以及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幼儿膳食的现状,本文将进行一项关于幼儿膳食现状的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我们对北京市某幼儿园的100名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了幼儿的日常饮食习惯、主要膳食来源、喜好食物、蔬菜水果摄入情况以及饮食习惯等。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大部分幼儿每天都能吃到正餐,但也有少部分幼儿存在着饮食不规律的情况。
有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偏好吃零食和高糖食品,对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
接着我们对幼儿所吃的主食进行了营养成分的检测。
结果显示,主食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处于正常水平,但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相对较低。
这说明幼儿所吃的主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热量和宏量营养素的需求,但对微量元素的摄入有待提高。
在食物种类的摄取方面,调查显示,幼儿在日常饮食中主要摄取米饭、面食、蔬菜、水果、肉类、鸡蛋、奶制品等食物,经常摄入的食物主要集中在米饭、面食和肉类上。
而对于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则相对较低。
这也再次印证了幼儿在膳食结构上的不均衡,存在着蛋白质过剩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情况。
我们还对幼儿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了探讨。
结果显示,大部分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爱吃早餐、晚餐吃得太晚等习惯存在。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喜欢吃零食和高糖食品,缺乏对于健康饮食的意识。
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健康。
为了改善幼儿膳食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对于幼儿膳食的宣传教育。
幼儿的饮食习惯多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饮食情况,给予宣传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加强对于膳食结构的合理搭配。
应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激发幼儿对于蔬菜水果的兴趣,增加其摄入量,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中教师的组织现状研究
——以北师大实验幼儿园望京分园为例
摘要
本研究选取北师大实验幼儿园望京分园的3个小班的9名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观察法和访谈法为主、文献法为辅,深入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活动中教师的组织现状,主要研究教师有无组织小班幼儿的餐前、餐后活动,活动类型有哪些,活动效果如何,以及教师组织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的具体方式,通过对教师组织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的观察,发现教师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组织策略。
研究发现:1.教师对小班幼儿的餐前、餐后组织活动的实际操作频率太低,活动效果也有待提高。
2.教师对进餐的幼儿缺乏耐心。
3.教师在幼儿进餐过程中的施压、催促现象较为严重。
最后,研究者根据观察到的问题,对于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的教师的组织提出可操作性的策略,分别是1.进一步增强教师组织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的责任心和提高教师教育组织能力。
2.创设宽松愉快的进餐环境,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
3.丰富餐前和餐后的组织形式,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4.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进餐活动,教师组织
A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 in the Activities of Small Class Children
Abstract
In this study, nine teachers of three small classes in Wangjing Normal Schoo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urvey were as follows: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supplemented by literature law,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 of small class of children's pre-dinner, postprandial activities, activities, what type of activities, how the activities, as well as teachers organize small classes of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eating a specific way, through the small group of children's eating activities observ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ut forward targeted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strategy. The study found that: 1. Teachers on the small class of children's pre-dinner, postprandial activities, the actual frequency of operation is too low, the effect of activities to be improved. 2. The teacher is impatient with the children who eat. 3.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child care pressure, urging the phenomenon is more seriou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observed problems, the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the oper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achers of small children's eating activities, namely, to further enhanc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achers to organize small children's meal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2. Create a relaxed and happy dining environ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teacher interaction. 3. rich pre-dinner and post-meal organization,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activities. 4. Homeland education, co-training children good eating hab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