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经济学偏向应用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而区域经 济学更注重实证研究。
第10页/共50页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第11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1. 垄断竞争机制和规模报酬递 增
完全竞争机制和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无法解 释空间集聚现象。当市场实现均衡时,各个企业的 利润为0,这种0利润无法解释现实经济中某些企业 所具有的很强的市场扩张能力。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
即揭示区域经济的总体运行趋势规律,又探讨区域 各组成要素、各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
即研究在国家宏观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的地位与功 能的变动规律,也研究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区 域内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
即研究各经济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组合规律,也 研究不同区域条件对经济因素的作用与效率规律。
把运输成本看成是在运输途中一部分产品因“融解” 或 “蒸发”而造成的损失。
第13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3. 门槛效应、不连续性以及区位黏 性
产业集中在某一区域产生的聚集力有很强的惰性, 区域政策力度小时,这种政策无法改变已有的经济 格局。但这种政策力度超出某一门槛值,企业或生 产要素开始转移或企业选择新的区位。
第22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6. 历史和偶然事件
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最初原因是什么? 偶然事件的发生是造成初始集聚的决 定性原因。 收益递增使历史在决定实际经济的地 理特征时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23页/共50页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空间经济学模型有多种均衡,这个特性是与区域 经济学重要区别。
第9页/共50页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 点
空间经济学运用运输成本、收益递增和循环因果解 释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区域经济学更注 重经济差异、产业结构、区域政策的研究。
空间经济理论强调历史和偶然事件在经济活动区位 选择的重要作用。区域经济更强调要素禀赋对产业区 位选择的意义。
第24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理论 核心-外围理论内容
• 思想:在收益递增、运输成本和要素流动作用下形 成核心和外围两种空间结构。
• 思路:
人口不流动
短期均衡
人口流动
长期均衡
核
工业品需求量
心
与
产品价格
边 缘
工资
的 关
系
流动结果
流动机制
第25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理论
模型构建
• 提出一系列简化假设 • 考虑经济主体的最优化决策行为 • 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得出长期空间均衡条
传统理论认为,政策力度小,绩效就小。但空间经济学分析可知,政策 的细微变化有时会引起急剧的非线性变化,这种非线性变化加大了我们预 测政策变动效应的困难。
• 区位黏性(路径依赖)
“坏”的政策,尽管是短期的,具有长时间的后遗症,解决这种后遗症 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制定比导致这种后遗症时的政策力度更大的政策。
CM
Y P
U (1 )1 PY
U (1 )1 ( pn1/(1 ) ) Y (1 )1 ( pn1/(1 ) )Y
消费的产品种类越多,效用水平越高。消费者对 异质性产品显示出多样性偏好。
第33页/共50页
垄断竞争指一个厂商只生产一种产品,具有垄断 性,导致了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促使产业集聚。 不同产品之间又有替代性,这种替代性使得不同产 品之间有具有竞争性。
第12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2. “冰山”成本
地理因素是如何影响单个消费者和厂商的决策以及 这些决策反过来如何影响经济行为的空间分布? 杜能和萨缪尔森提出“冰山”成本
n 0
p 1/( 1) ( j)
1/
p(i)
/
1di
CM
n 0
p( j)c( j)d j
n 0
p( i )
/(
1)
di
(
1)
/
CM
价格指数:P
n 0
( 1) /
p( i )
/(
1)
di
n 0
1/(1 )
p(i
1 )
di
价格指数,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CM时的最小费用。
c( j)
空间表达
空间结构、梯度推 移、城镇体系、功 能区划、空间规划
第3页/共50页
产生与发展
历史渊源
起步阶段
空
间
经
济
学
理
论 发展阶段
研
究
历
史
脉 络
提高阶段
区位论 空间结构理论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中心地理论 市场区位论
增长极理论 倒“U”型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 空间作用理论 累积因果理论
核心-外围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
如何建立国家经济区域系统,并按照地域分工与合作
的原则来组织系统内各区域中产业的发展与布局,使之
形成一个既能顺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又能最大程度发挥
地区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一个大、中、小企业相结合,
以多层次城市为结点,由运输网、信息网、服务点分布
网等网络系统将全区域连成一体的经济有机体科学。
(周起业)
第6页/共50页
(
p( j) P
)1/(
1)
CM
p 1/( 1) ( j)
P1/( 1)
CM
(
p( j) P
)
CM
第32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短理论期均衡
1.消费者行为
c( j)
(
p( j) ) P
CM
CA (1 )Y
假设 ci c, p(i) p
P
n 0
p 1 (i)
di1/(1
)
pn1/(1 )
第2页/共50页
产生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产生
经济学
地理学
注重时间过程,区域 为一个均质地域,强 调各要素在时间轴上 的协调、反馈作用。
空间经 济学
注重空间特性,强调区 域的空间分异。即使考 虑时间,把区域设为随 时间变化的线性过程。
量化分析
收敛与发散、主导产 业选择、经济增长差 异、投入-产出分析
时间 空间
第18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4. 非线性效应
实际工资差异
B
A t E t
0
实际工资差异
(北部实际工资
减去南部实际工资)
n n 1/2
1
SH
税收的一般非线性效应
第19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4.非线性效应
在非线性模型下,分析政策效应的难度很大, 因为在不同时期,实施相同的政策干预,政 策效应是不同的,相同的政策产生的绩效是 不同的,有可能是相反的。
产业集群理论 新产业空间理论
世界溢出模型 第4页/共50页
微观研究
中观研究 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第5页/共50页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区域经济学概念
以区域为着眼点,运用以经济学为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和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即研究人类经济活动 的空间规律。(张敦富)
)1/
n 0
c(i
)
di
(1
)
/
c(i)Βιβλιοθήκη 1p( i )n 0
c(
j
)
di
(1
)
/
c(
j) 1
p( j)
c 1 (i)
c 1 ( j)
p( i ) p( j)
c(i)
c(
j)
(
p( j) p( i )
)1/(1 )
第31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短理论期均衡
1.消费者行为
c( j)
第8页/共50页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 点空间经济学寻找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
些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认为 空间是一种具有同质性的平面,空间的存在导致 经济主体间交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通过运输成 本把空间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区域 经济学研究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空间差 异。
第7页/共50页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区域经济学特征
• 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 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 经济活动的极化性 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表现为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它是由 经济本身的趋利性和节约性导致的。
• 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有空间就有距离,距离因子是区位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16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3.2 对工业生产的补贴和产业的分散
实际工资差异
S
ST
CPN
S
B
S0
A
(南部进行补贴)
0 E
补贴以前实际工资差异 CPS
(北部实际工资减去南部实际工资) C
SH
1/2
1
门槛、黏性以及补贴
第17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3.2 对工业生产的补贴和产业的分散
许多地区利用纳税者的钱补贴企业,以达到吸 引更多企业的目的,但这种补贴的政策作用的大 小受到门槛效应、不连续性和黏性的约束和影响, 任何小于门槛补贴值的补贴都不会起作用的,超 过了门槛补贴值,将发生急剧变化。当补贴超过 门槛值时,补贴的地区可以吸引产业集聚,这种 集聚过程是非连续性的,并受到黏性的约束。
件 • 讨论长期均衡的稳定性
第26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理论
地区1消费者
地区2消费者
北部 农业劳动力 北部 工业 劳动力
流动( )i
南部 工业 南部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
() ()
)
工 收业 入品
开 支
农
(
农 业 劳
业1
开 支
-
动
力
收劳 入动
N1家工业厂商
N1种工业品(弹性 规模报酬
)内部
垄断竞争
收劳 入动
C
C1
M
A
不 变 替 代 弹 性 ( C E S ) :CM
n 0
c(i)
di1/
替代弹性: 1(/ 1 )
n
pA A 0 P(i)c(i)di Y
pA 1
n
A P(i)c(i)di Y 0
第28页/共50页
0 1
如何效用 最大化?
核心-外短围期理论均衡
1. 消费者行为
第一,如何把总收入在农产品和工业品之间分配?
L
n 0
p( i ) c( i ) d i
CM
n 0
c( i )
di
1/
第30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短理论期均衡
1. 消费者行为
对c i 和 cj求一阶导数
0= p(i)
n 0
c(i)di
(
n 0
c( i )
d
i
)1/
0= p(i)
n 0
c(i
)
di
(
n 0
c(i
)
d
i
第20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5. 贸易自由度
贸易自由度: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即经济系统对要素流 动的阻碍程度。
实际收益率
B
A
S
0
贸易更加自由
n=0
n n 1/2
政策的制定和影响要素
第21页/共50页
1 SH
分析工具
5. 贸易自由度
任何经济政策的影响都取决于经济系统的开放程 度。这警告我们只考虑某种政策本身的研究很可 能把研究引向歧途。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某种 政策的效应是大不相同的。对政策制定者和推行 者也是一种警告,某种政策的影响很难从历史数 据中估测出,在不同的贸易自由度下,同一种政 策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目标函数 maxU C M C1 A
约束函数 s.t.PCM CA Y
根据最大化问题标准化解法,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L C M C1 A (Y PCM CA )
分别对CM和CA求导并等于0
CM
Y
P
CA (1 )Y
消费者效用U,可以用收入水平、工业价格指数表示
U (1 )1 PY 第29页/共50页
核心-外短围期理论均衡
1. 消费者行为
第二,如何在不同的工业品间分配?
CES效用函数被称为“偏好多样化”函数,在同样的支 出水平下,消费的产品种类越多,效用水平越高。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n
min 0 p(i)c(i)di
s.t.
n 0
c(i)
di1/
CM
根据最小化问题的标准解决方法,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N2家工业厂商
N2种工业品(弹性 )内
部规模报酬 垄断竞争
T
工业品开支
工业品开支
工 业 品
收 入
开
支
(
食
1品
-
开 支
农 业 劳 动 力
)
北部农场
南部农场
核心-外围模型结构
第27页/共50页
核心-外短围理期论均衡
1. 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在预算约束条件下,效应函数的最大化问题。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U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第1页/共50页
产生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概念
试图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因素纳入 到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中, 研究经济活动 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不同规模、 不同形式的生产的空间集中机制,并通过这种 机制的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
持续点:整个经济系统保持稳定时的区域间贸易自由度。 突破点:整个经济系统变得不稳定时的区域间贸易自由度。
第14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3.1 门槛效应与区位黏性
SH
1
E3 E4
1/2
E1 E2
0
S 0 B 1
贸易自由度
S H北部区流动要素在流动要素中份额
第15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 门槛效应3.1.门槛效应以及区位黏性
第10页/共50页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第11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1. 垄断竞争机制和规模报酬递 增
完全竞争机制和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无法解 释空间集聚现象。当市场实现均衡时,各个企业的 利润为0,这种0利润无法解释现实经济中某些企业 所具有的很强的市场扩张能力。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
即揭示区域经济的总体运行趋势规律,又探讨区域 各组成要素、各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
即研究在国家宏观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的地位与功 能的变动规律,也研究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区 域内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
即研究各经济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组合规律,也 研究不同区域条件对经济因素的作用与效率规律。
把运输成本看成是在运输途中一部分产品因“融解” 或 “蒸发”而造成的损失。
第13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3. 门槛效应、不连续性以及区位黏 性
产业集中在某一区域产生的聚集力有很强的惰性, 区域政策力度小时,这种政策无法改变已有的经济 格局。但这种政策力度超出某一门槛值,企业或生 产要素开始转移或企业选择新的区位。
第22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6. 历史和偶然事件
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最初原因是什么? 偶然事件的发生是造成初始集聚的决 定性原因。 收益递增使历史在决定实际经济的地 理特征时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23页/共50页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空间经济学模型有多种均衡,这个特性是与区域 经济学重要区别。
第9页/共50页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 点
空间经济学运用运输成本、收益递增和循环因果解 释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区域经济学更注 重经济差异、产业结构、区域政策的研究。
空间经济理论强调历史和偶然事件在经济活动区位 选择的重要作用。区域经济更强调要素禀赋对产业区 位选择的意义。
第24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理论 核心-外围理论内容
• 思想:在收益递增、运输成本和要素流动作用下形 成核心和外围两种空间结构。
• 思路:
人口不流动
短期均衡
人口流动
长期均衡
核
工业品需求量
心
与
产品价格
边 缘
工资
的 关
系
流动结果
流动机制
第25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理论
模型构建
• 提出一系列简化假设 • 考虑经济主体的最优化决策行为 • 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得出长期空间均衡条
传统理论认为,政策力度小,绩效就小。但空间经济学分析可知,政策 的细微变化有时会引起急剧的非线性变化,这种非线性变化加大了我们预 测政策变动效应的困难。
• 区位黏性(路径依赖)
“坏”的政策,尽管是短期的,具有长时间的后遗症,解决这种后遗症 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制定比导致这种后遗症时的政策力度更大的政策。
CM
Y P
U (1 )1 PY
U (1 )1 ( pn1/(1 ) ) Y (1 )1 ( pn1/(1 ) )Y
消费的产品种类越多,效用水平越高。消费者对 异质性产品显示出多样性偏好。
第33页/共50页
垄断竞争指一个厂商只生产一种产品,具有垄断 性,导致了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促使产业集聚。 不同产品之间又有替代性,这种替代性使得不同产 品之间有具有竞争性。
第12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2. “冰山”成本
地理因素是如何影响单个消费者和厂商的决策以及 这些决策反过来如何影响经济行为的空间分布? 杜能和萨缪尔森提出“冰山”成本
n 0
p 1/( 1) ( j)
1/
p(i)
/
1di
CM
n 0
p( j)c( j)d j
n 0
p( i )
/(
1)
di
(
1)
/
CM
价格指数:P
n 0
( 1) /
p( i )
/(
1)
di
n 0
1/(1 )
p(i
1 )
di
价格指数,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CM时的最小费用。
c( j)
空间表达
空间结构、梯度推 移、城镇体系、功 能区划、空间规划
第3页/共50页
产生与发展
历史渊源
起步阶段
空
间
经
济
学
理
论 发展阶段
研
究
历
史
脉 络
提高阶段
区位论 空间结构理论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中心地理论 市场区位论
增长极理论 倒“U”型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 空间作用理论 累积因果理论
核心-外围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
如何建立国家经济区域系统,并按照地域分工与合作
的原则来组织系统内各区域中产业的发展与布局,使之
形成一个既能顺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又能最大程度发挥
地区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一个大、中、小企业相结合,
以多层次城市为结点,由运输网、信息网、服务点分布
网等网络系统将全区域连成一体的经济有机体科学。
(周起业)
第6页/共50页
(
p( j) P
)1/(
1)
CM
p 1/( 1) ( j)
P1/( 1)
CM
(
p( j) P
)
CM
第32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短理论期均衡
1.消费者行为
c( j)
(
p( j) ) P
CM
CA (1 )Y
假设 ci c, p(i) p
P
n 0
p 1 (i)
di1/(1
)
pn1/(1 )
第2页/共50页
产生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产生
经济学
地理学
注重时间过程,区域 为一个均质地域,强 调各要素在时间轴上 的协调、反馈作用。
空间经 济学
注重空间特性,强调区 域的空间分异。即使考 虑时间,把区域设为随 时间变化的线性过程。
量化分析
收敛与发散、主导产 业选择、经济增长差 异、投入-产出分析
时间 空间
第18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4. 非线性效应
实际工资差异
B
A t E t
0
实际工资差异
(北部实际工资
减去南部实际工资)
n n 1/2
1
SH
税收的一般非线性效应
第19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4.非线性效应
在非线性模型下,分析政策效应的难度很大, 因为在不同时期,实施相同的政策干预,政 策效应是不同的,相同的政策产生的绩效是 不同的,有可能是相反的。
产业集群理论 新产业空间理论
世界溢出模型 第4页/共50页
微观研究
中观研究 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第5页/共50页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区域经济学概念
以区域为着眼点,运用以经济学为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和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即研究人类经济活动 的空间规律。(张敦富)
)1/
n 0
c(i
)
di
(1
)
/
c(i)Βιβλιοθήκη 1p( i )n 0
c(
j
)
di
(1
)
/
c(
j) 1
p( j)
c 1 (i)
c 1 ( j)
p( i ) p( j)
c(i)
c(
j)
(
p( j) p( i )
)1/(1 )
第31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短理论期均衡
1.消费者行为
c( j)
第8页/共50页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 点空间经济学寻找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
些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认为 空间是一种具有同质性的平面,空间的存在导致 经济主体间交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通过运输成 本把空间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区域 经济学研究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空间差 异。
第7页/共50页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区域经济学特征
• 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 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 经济活动的极化性 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表现为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它是由 经济本身的趋利性和节约性导致的。
• 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有空间就有距离,距离因子是区位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16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3.2 对工业生产的补贴和产业的分散
实际工资差异
S
ST
CPN
S
B
S0
A
(南部进行补贴)
0 E
补贴以前实际工资差异 CPS
(北部实际工资减去南部实际工资) C
SH
1/2
1
门槛、黏性以及补贴
第17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3.2 对工业生产的补贴和产业的分散
许多地区利用纳税者的钱补贴企业,以达到吸 引更多企业的目的,但这种补贴的政策作用的大 小受到门槛效应、不连续性和黏性的约束和影响, 任何小于门槛补贴值的补贴都不会起作用的,超 过了门槛补贴值,将发生急剧变化。当补贴超过 门槛值时,补贴的地区可以吸引产业集聚,这种 集聚过程是非连续性的,并受到黏性的约束。
件 • 讨论长期均衡的稳定性
第26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理论
地区1消费者
地区2消费者
北部 农业劳动力 北部 工业 劳动力
流动( )i
南部 工业 南部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
() ()
)
工 收业 入品
开 支
农
(
农 业 劳
业1
开 支
-
动
力
收劳 入动
N1家工业厂商
N1种工业品(弹性 规模报酬
)内部
垄断竞争
收劳 入动
C
C1
M
A
不 变 替 代 弹 性 ( C E S ) :CM
n 0
c(i)
di1/
替代弹性: 1(/ 1 )
n
pA A 0 P(i)c(i)di Y
pA 1
n
A P(i)c(i)di Y 0
第28页/共50页
0 1
如何效用 最大化?
核心-外短围期理论均衡
1. 消费者行为
第一,如何把总收入在农产品和工业品之间分配?
L
n 0
p( i ) c( i ) d i
CM
n 0
c( i )
di
1/
第30页/共50页
核心-外围短理论期均衡
1. 消费者行为
对c i 和 cj求一阶导数
0= p(i)
n 0
c(i)di
(
n 0
c( i )
d
i
)1/
0= p(i)
n 0
c(i
)
di
(
n 0
c(i
)
d
i
第20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5. 贸易自由度
贸易自由度: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即经济系统对要素流 动的阻碍程度。
实际收益率
B
A
S
0
贸易更加自由
n=0
n n 1/2
政策的制定和影响要素
第21页/共50页
1 SH
分析工具
5. 贸易自由度
任何经济政策的影响都取决于经济系统的开放程 度。这警告我们只考虑某种政策本身的研究很可 能把研究引向歧途。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某种 政策的效应是大不相同的。对政策制定者和推行 者也是一种警告,某种政策的影响很难从历史数 据中估测出,在不同的贸易自由度下,同一种政 策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目标函数 maxU C M C1 A
约束函数 s.t.PCM CA Y
根据最大化问题标准化解法,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L C M C1 A (Y PCM CA )
分别对CM和CA求导并等于0
CM
Y
P
CA (1 )Y
消费者效用U,可以用收入水平、工业价格指数表示
U (1 )1 PY 第29页/共50页
核心-外短围期理论均衡
1. 消费者行为
第二,如何在不同的工业品间分配?
CES效用函数被称为“偏好多样化”函数,在同样的支 出水平下,消费的产品种类越多,效用水平越高。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n
min 0 p(i)c(i)di
s.t.
n 0
c(i)
di1/
CM
根据最小化问题的标准解决方法,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N2家工业厂商
N2种工业品(弹性 )内
部规模报酬 垄断竞争
T
工业品开支
工业品开支
工 业 品
收 入
开
支
(
食
1品
-
开 支
农 业 劳 动 力
)
北部农场
南部农场
核心-外围模型结构
第27页/共50页
核心-外短围理期论均衡
1. 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在预算约束条件下,效应函数的最大化问题。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U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第1页/共50页
产生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概念
试图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因素纳入 到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中, 研究经济活动 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不同规模、 不同形式的生产的空间集中机制,并通过这种 机制的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
持续点:整个经济系统保持稳定时的区域间贸易自由度。 突破点:整个经济系统变得不稳定时的区域间贸易自由度。
第14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3.1 门槛效应与区位黏性
SH
1
E3 E4
1/2
E1 E2
0
S 0 B 1
贸易自由度
S H北部区流动要素在流动要素中份额
第15页/共50页
分析工具
• 门槛效应3.1.门槛效应以及区位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