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山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褶皱山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时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褶皱山的形成原因、地理特
征和对人类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褶皱山的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褶皱山的形成过程和地理特征。
2. 教学难点:匡助学生理解褶皱山对人类的影响,并能够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
2. 教学材料:教科书、地图、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褶皱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量。
提问:“你
们知道这是什么地貌吗?你们对褶皱山有了解吗?”
2. 呈现(15分钟)
通过幻灯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褶皱山的形成原因和地理特征。
重点讲解地壳
运动和板块构造对褶皱山的影响。
3. 探索(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赋予一幅褶皱山的地图和一些相关资料。
让学生观察地图,分析褶皱山的分布规律和地理特点。
引导学生思量:褶皱山的形成和地壳运动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些地区有褶皱山,而另一些地区却没有?
4. 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引导学生深入思量褶皱山对人类的影响,如地震、地质灾害等。
5. 总结(10分钟)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思量,引导学生总结褶皱山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和对人类的影响。
并强调褶皱山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褶皱山的小短文,或者制作一份褶皱山的海报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呈现、探索、讨论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褶皱山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和对人类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量,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强调褶皱山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地理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对于学生的作业布置,可以通过批改作业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巩固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