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逍遥游拓展阅读寓言(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逍遥游拓展阅读寓言
南华秋水我知鱼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1. 喻:通“愉”,愉快。
2. 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3. 觉(jué):醒来。
4. 蘧(qú渠)蘧然:惊动的样子。
一说僵直的样子。
5. 分:区分、区别。
6. 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
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一切事物的存在变化,包括所谓有无、大小、是非、寿天、贵贱、贫富等等都是有限的、局部的和不确定的、无意义的,要从一个混沌、完全、齐备的整体分出有无、是非、大小等,寻出种种区别。
就会失去真实的本体存在。
只有在精神上超越不真实的现象世界,只有从有限事物的束缚和局限中解脱出来,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李煜曾有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生死之间,是否只是一场大梦?庄子借梦蝶,模糊了真实和梦幻的界限。
梦里是真的,还是现在是真的?
如果我们活在一场梦里,那么梦醒时分才是我们回归真实的时刻吧。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1、时,按照时令。
2、望洋向若而叹,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的名字。
3、大方之家,有见识的人,修养极高的人。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因此河神自己十分高兴,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行走,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因此河神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说,‘听到了很多条道理,便认为天下莫过于自己是最好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我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到底有多强悍。
人可以有傲骨,但是不可以有傲气。
人生大部分的失败都源于两个字,一个是懒,另一个就是傲。
骄傲的人,眼界偏狭,不知天高地厚。
看似张牙舞爪,其实不过是纸老虎。
海纳百川,成其浩大。
山聚土石,成其雄伟。
谦虚一点,总没有坏处。
曳尾涂中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1、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
先:致意,问侯。
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2、累:烦劳3、巾笥:巾:覆盖用的麻织品。
笥:盛饭食或放衣物的竹器,此处用作动词。
装入竹箱里。
用锦缎裹,用竹箱装。
4、庙堂: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臣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麻烦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臣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这个世界上名利并不是唯一的指标,人生也不一定都要完成这个指标。
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庄子强调率性。
与其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
庄子蔑视权势利禄,追求独立自由人格和逍遥自适生命境界的精神,使中国文人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有了另一种生命追求。
这正是庄子独特人格魅力的卓越体现。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至乐》)(1.芒芴:同“恍惚”。
形容不可辨认,不可捉摸。
2.噭噭jiào jiào :哭声。
庄子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安慰他,庄子正张开双腿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惠子说: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抚养孩子自己老去,她死了你不哭就罢了,又敲着瓦盆唱歌,不也太过分了吗!”庄子说:“妻子刚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没有感慨呢!考察妻子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
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
如今又变化为死,即没有生命。
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
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达了吗?所以止住了哭泣。
”)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是人所无可奈何之事,那就只能调整心态,心平气和地接受它,以免给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
庄子的人生是平淡的、寂寞的、理智的、安详的,他一再提及“形如枯槁,心如死灰”视生若死,视死如生。
变化是必然的,死亡只是人生戏剧中的最后一幕。
那是从某一种存在转化为另一种存在,来自无,复归于无,这就是他的生死观。
庄子的话看起来比较荒唐,很难被人理解。
但是,将他的思想与我们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庄子的悲天悯人在于它的每个故事都贴近人心。
看见自己内心生与死的较量,看见我们可以活下去的那个希望。
其实我们可以做到乐生,做到让亲人幸福快乐,活好每分每秒。
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
安知鱼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知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儵:音条。
庄周和惠施在濠水岸边散步。
庄子随口说道:“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一旁惠施问道:“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施又问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庄子安闲的回答道:“我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刚才你问我说:‘你是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既然你问我鱼为什么是快乐的,这就说明你事先已经承认我是知道鱼是快乐的,而现在你问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
”)
这个故事变成了后来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人心之间的不同,远远超过人鱼的不同,人心七窍,混杂着生活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
不同的轨迹给不同的人带上不同的烙印,不同的习惯。
人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身边的人和事,只不过,有的被岁月打磨成哈哈镜,有的被打磨成放大镜,不同的镜子看到不同的世界,彼此之间都是无法理解的隔阂。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不应该轻易对任何人和事下判断,人心各异,要懂得尊重不同,走好自己的路,已经很不容易了。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庄子·秋水》)(1、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
庄子的朋友。
2、相(xiàng)梁:在梁国当宰相。
3、国:国都。
4、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
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5、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
6、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醴:甘甜。
7、鸱(chī):鸱鸺(鴞)为猫头鹰。
8、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
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
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看着鹓雏喊:“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当你执著地追求一种感觉或者境界时,总会有人会指指点点的认为你有所图,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已经让人们对人的行为失去了最原始的最本质的信任。
你汲汲以求的,可能是别人厌恶的死老鼠。
人生在世,不能被别人挟裹,为了大众的目标去活,你得活出自己的样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这样的一生才算没有白活。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1、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
2、波臣:海神的臣子。
3、常与:老朋友。
这里指鱼所赖以生存的水。
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
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税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谁在半道上呼唤我。
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辗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挣扎。
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
你也许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
’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发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我经常生活的环境,没有安身之处。
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样多的水就活下来了,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里找我!’”)
扶危济困是有能力者的社会担当。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绝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病心:患心痛的病。
2、颦:皱眉。
3、里:乡里。
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
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
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
见贤思齐是一个人向上的动力,但是不根据具体条件,盲目地模仿别人,结果会适得其反。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和目标,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愚不可及,只会贻人笑柄。
无用之用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
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庄子·人间世》)(①匠石:名叫“石”的匠人。
之:往。
②栎(lì):树名。
社:土神。
“栎社树”意思是把栎树当作社神。
③絜(xié):用绳子计量周围。
围:周长一尺。
④临山:接近山巅。
⑤仞:八尺。
⑥旁:通作“方”,且:将的意思。
⑦匠伯:即匠石。
“伯”这里用指工匠之长。
⑧辍(chuò):中止,停。
⑨厌:(厌):满足,“厌观”意思是看了个够。
⑩走:跑。
及:赶上。
(11)散木:指不成材的树木。
(12)沈(chén):同“沉”。
(13)液:浸渍。
樠(mán):松木心;“液樠”意思是像松木心那样液出树脂。
(14)蠹(d ù):蛀蚀。
(15)若是之寿:像这样的长寿。
匠人石去齐国,来到曲辕这个地方,看见一棵被世人当作神社的栎树。
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量树干,足有头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八十尺处方才分枝,用它来造船可造十余艘。
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地涌来涌去,而这位匠人连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
他的徒弟站在树旁看了个够,跑着赶上了匠人石,说:“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
可是先生却不肯
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匠人石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
这是不能取材的树。
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寿延。
”)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不同的标准下,有着不同的价值。
有时候看似无用也是用。
人不能总是用“利益”来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天生万物,各有不同,不单为取悦人而存在。
树木弯曲,虽不能用,但是却不能妨碍他自由自在的生长,这远比成为栋梁更有用。
就像教育孩子,虽然孩子不能成为社会栋梁,但是却不妨碍他发展自己的兴趣,他的成长本身就有价值。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庄子·外篇·达生》)(1、渻:音shěng。
2、鸡已乎:斗鸡养好了吗。
3、虚憍而恃气:虚浮骄傲,而且自恃意气。
憍,通“骄”。
4、犹应向景:还是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意思是心还是为外物所牵制。
向,通“响”。
景,通“影”。
5、德:鸡有五种高尚的品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
意思是说:鸡的头上有鸡冠子走起路来文质彬彬是文德、鸡的腿下长着一对拒爪是一种武器的象征是鸡的武德、鸡在大敌当前不管是体型超过自己数倍的强敌都干斗上一斗这是鸡的勇德、当一只鸡见到食物都会咕咕的和同伴打招呼叫同伴来共同进食这是鸡的仁德、鸡每天天刚要一亮都会打鸣叫醒人们这说的是鸡的信德。
6、异鸡,其它的鸡。
纪渻子为宣王饲养斗鸡。
十天后,宣王问道:“鸡训练完毕了吗?”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过了十日,宣王又问训练好了没有。
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再过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又过了十天,宣王又问。
纪渻子说:“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看上去就像木鸡一样了,鸡德全部具备了,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转身逃走了。
)
原来,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
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
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
武林高手难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
“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
不是骄气,不是盛气,最终是一分呆气。
(黄明坚)
外表的活泼、逞强、伶俐,都是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地磨练,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凝聚于内,看似呆呆的、无啥稀奇,可是那些存心挑衅、争先恐后的斗鸡,碰到一动不动内蕴真气的木鸡,却根本不得近其身,对方还未出手,自己先就吓破胆了。
屠龙之技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列御寇》)(单:通“殚”,用尽。
朱萍漫是个很爱好学习的人,为了想学会一项特殊的本领,他变卖了家产,带了钱粮到远方去拜支离益做老师,跟他学杀龙技术。
转瞬三年,他学
成回来。
人家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兴奋地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踩龙的尾巴,怎样从龙脊上开刀……指手划脚地表演给大家看。
大家都笑了,就问:"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 朱萍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间上根本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
龙是人们想象中的东西,实际并不存在,因此,虽有高超的沙龙的本领,也只能落得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
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一定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无的放矢,为学习而学习,那么学来的本领再好也是一钱不值的。
运斤成风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⑿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1.垩:(è),白色粘土。
2.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
3.斫:(zhuó),用刀斧砍。
4.运:挥动。
5.失容:改变神色。
6.虽然:尽管如此。
7.质:通“锧”。
砧板,引申为配手,即郢人。
8.夫子:那人。
指惠子。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人生在世,历经坎坷,每个人都会修炼成一把锁,千奇百怪,形状各异。
锁里都锁着自己那颗心,日复一日,孤独难解。
每个人都会孤独,而孤独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各自的钥匙,无论是棋逢对手,还是高山流水,只要有一种,孤独也就有了解药。
隋珠弹雀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庄子·让王》)(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
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至于说到生命,难道只有隋侯之珠那么珍贵吗!
鲁王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1、昔:从前,过去。
2、御:鲁侯亲自迎接的意思。
3、觞:动词。
敬酒的意思。
4、九韶:古代舜时一种音乐的名称。
5、太牢:指猪、牛、羊三牲做的供品。
6、脔:切成块状的肉。
有一天,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
鲁王从来没见过这种鸟,以为是神圣,就派
人把他捉来,亲自迎接供养在庙堂里。
鲁王为了表示对海鸟爱护和尊重,马上吩咐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奏给鸟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鸟吃。
可是鸟呢,它体会不到国王这番招待盛情,只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就活活饿死了。
)
对待客观事务,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的对象,应当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
否则,像鲁王那样,用供养自己的方法供养海鸟,尽管主管愿望很好,也难免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