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的输送教学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
意图
【预习案】
1、电阻定律
2、电功率
3.变压器原、副线圈关系
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答:
【探究案】
一、从生活走进物理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合理地利用天然资源,水电站要建筑在河流上,火电站有时要建筑在煤矿附近。但是用电的地方却分布很广,有的地方离发电站很远。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
我认为:
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
1、请同学在学案上标出,输电示意图中的各部分电压关系,能量关系。
2、电压关系:U1/U2=n1/n2U3/U4=n3/n4U2=U3+U线
能量关系:p1=p2p3=p4p2=p线+p3
学生分组讨论:产生损耗的原因,如何解决导线中电能的损耗,并形成统一结论,由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增大电压
利用升压变压器
铜
1.7×10-8
铝
2.9×10-8
钨
5.3×10-8
铁
1.0×10-7
目前一般用电阻率较小的作导线材料。但是,要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就要多耗费金属材料,,给架线带来很大困难。
方案二:减小导线中的电流I,在导线电阻不变的条件下,电流如果减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功率损失公式得损失功率减小到原来的
思考1:怎样才能保证我们电能不变的情况下,使输电的电流减小呢?
、。
二、探究降低输电损耗的途径
1:讨论产生损耗的原因,影响因素有:
2:如何解决导线中电能的损耗?
方案一:
方案二:
3:讨论、分析两个方案的可行性
方案一:由电阻定律可知,在输电线长度L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减小电阻,应当选用、
的导线。
学生查阅资料:几种导体材料在20℃时的电阻率
材料
ρ/Ω·m
银
1.6×10-8
思考2:怎样才能实现升高电压呢?
思考3:升压后的电能输送到用户后,能直接用吗?还需要怎么办?
三、探究电能输送的示意图
我的设计:
尝试运用
发电机的端电压220v,输出电功率44kw,输电导线的电阻为0.2Ω,如果用原副级线圈匝数比为1:10的升压变压器,经输电线后,再用原副级线圈匝数比为10:1的降压变压器降压供给用户。
课题:5.5电能的输送
新课标选修3-2册第五章第五节
葫芦岛市实验高中物理组沈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之一;知道输电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导线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知道如何减小损耗。
(3)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4)会设计电能输送的示意图,并理解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检查学生对损失功率,损失电压,以及它们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能体现出课改精神,重在过程,重在发现,而不是象以前只重结论。
2.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结论。
3.实验设计能令学生深刻意识到高压输电的效果。
(1)画出全过程的示意图
(2)求用户得到的电压和功率
(3)若不经过变压而直接送到用户,求用户得到的电压和功率
1、引导学生回答导线上的电能损耗公式
2、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电阻定律角度分析
老师引导功率公式:P=UI
教师指导学生连接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并且强调用电安全。
师:请你在观察模拟演示输电过程的基础上,猜想实际电能输送的示意图是怎样的呢?
(2)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调节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
重点:设计电能输送的示意图,并理解输电过程中的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难点:输电过程中要保证输送功率不变,理解输电过程中的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教法:引领式教学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课
学案
教师活动
(含学法指导)
学生
活动
(5)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调查和学生合作学习相互结合,探索物理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演示实验相互结合,探究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电能输送问题分析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热情。
不能,还需要降压变压器进行降压
1、学生相互讨论,组与组之间互动交流。
2、学生十分兴奋,并认真对比自己的图与同学的示意图。分析那种更合理。
3、请画好图的同学到前面来,用展台展示输电原理示意图。
教师创设发现问题的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去思考讨论。
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远距离输电真实场景的模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不仅学到了远距离输电的知识,并且亲身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科学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训练,同时保持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了科学探索的兴趣。
谈谈我的收获和感悟:【训练 Nhomakorabea】P99课时训练
意图
【预习案】
1、电阻定律
2、电功率
3.变压器原、副线圈关系
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答:
【探究案】
一、从生活走进物理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合理地利用天然资源,水电站要建筑在河流上,火电站有时要建筑在煤矿附近。但是用电的地方却分布很广,有的地方离发电站很远。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
我认为:
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
1、请同学在学案上标出,输电示意图中的各部分电压关系,能量关系。
2、电压关系:U1/U2=n1/n2U3/U4=n3/n4U2=U3+U线
能量关系:p1=p2p3=p4p2=p线+p3
学生分组讨论:产生损耗的原因,如何解决导线中电能的损耗,并形成统一结论,由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增大电压
利用升压变压器
铜
1.7×10-8
铝
2.9×10-8
钨
5.3×10-8
铁
1.0×10-7
目前一般用电阻率较小的作导线材料。但是,要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就要多耗费金属材料,,给架线带来很大困难。
方案二:减小导线中的电流I,在导线电阻不变的条件下,电流如果减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功率损失公式得损失功率减小到原来的
思考1:怎样才能保证我们电能不变的情况下,使输电的电流减小呢?
、。
二、探究降低输电损耗的途径
1:讨论产生损耗的原因,影响因素有:
2:如何解决导线中电能的损耗?
方案一:
方案二:
3:讨论、分析两个方案的可行性
方案一:由电阻定律可知,在输电线长度L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减小电阻,应当选用、
的导线。
学生查阅资料:几种导体材料在20℃时的电阻率
材料
ρ/Ω·m
银
1.6×10-8
思考2:怎样才能实现升高电压呢?
思考3:升压后的电能输送到用户后,能直接用吗?还需要怎么办?
三、探究电能输送的示意图
我的设计:
尝试运用
发电机的端电压220v,输出电功率44kw,输电导线的电阻为0.2Ω,如果用原副级线圈匝数比为1:10的升压变压器,经输电线后,再用原副级线圈匝数比为10:1的降压变压器降压供给用户。
课题:5.5电能的输送
新课标选修3-2册第五章第五节
葫芦岛市实验高中物理组沈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之一;知道输电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导线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知道如何减小损耗。
(3)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4)会设计电能输送的示意图,并理解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检查学生对损失功率,损失电压,以及它们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能体现出课改精神,重在过程,重在发现,而不是象以前只重结论。
2.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结论。
3.实验设计能令学生深刻意识到高压输电的效果。
(1)画出全过程的示意图
(2)求用户得到的电压和功率
(3)若不经过变压而直接送到用户,求用户得到的电压和功率
1、引导学生回答导线上的电能损耗公式
2、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电阻定律角度分析
老师引导功率公式:P=UI
教师指导学生连接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并且强调用电安全。
师:请你在观察模拟演示输电过程的基础上,猜想实际电能输送的示意图是怎样的呢?
(2)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调节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
重点:设计电能输送的示意图,并理解输电过程中的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难点:输电过程中要保证输送功率不变,理解输电过程中的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教法:引领式教学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课
学案
教师活动
(含学法指导)
学生
活动
(5)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调查和学生合作学习相互结合,探索物理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演示实验相互结合,探究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电能输送问题分析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热情。
不能,还需要降压变压器进行降压
1、学生相互讨论,组与组之间互动交流。
2、学生十分兴奋,并认真对比自己的图与同学的示意图。分析那种更合理。
3、请画好图的同学到前面来,用展台展示输电原理示意图。
教师创设发现问题的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去思考讨论。
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远距离输电真实场景的模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不仅学到了远距离输电的知识,并且亲身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科学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训练,同时保持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了科学探索的兴趣。
谈谈我的收获和感悟:【训练 Nhomakorabea】P99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