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PP模式下“一带一路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PPP模式下“一带一路的发展
1PPP模式与“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1.1PPP模式
1.2“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2机遇与风险
如上面所述,PPP模式重心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公共基础设施
因为运营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加上作为公共产品还具有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的特点,导致单纯由市场提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政府干预成为
必然。

PPP作为政府干预的一种新形式,引入了社会资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机遇与风险。

2.1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类的机遇
PPP模式作为政府实现公共部门职能的手段,有着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在“一带一路”开展的过程中,PPP将在众多领域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先是在交通领域,据2022年的相关统计,沿线国家物流绩效指标基本都
低于欧洲平均值,包括中国,说明国家间互联互通水平还处于低水平阶段,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交通上存在阻碍。

交通作为“一带一路”成功的基础,应当被最先考虑,如我国的民营资本可以在“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及相关设备服务的运营方面进行投资;其次,通信互联网领域的
不畅通也是上述物流绩效指标低的一个原因,现在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使得各国都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来互利互通[2],因此该领域也是不错的投
资选择;还比如能源领域,我国当前油气、电力等能源的过剩正好可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输出,而与其相关的管道设备建设等则又将是
一个个工程浩大的项目。

2.2沿线国家的各种风险“一带一路”
因为涉及不同国家不同国情,相较于国内复杂很多,因而PPP模式除
了原先便带有的经营风险,汇率风险,财务风险等,在其中还应当充分考
虑沿线国家可能存在的政治、法律、社会宗教等风险。

如像巴基斯坦、以
色列等地政局不稳,政党更换频繁,会给PPP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且沿线国家经济相对落后,PPP所支持的项目又是投资大回报率低,在回
本甚至是盈利方面很难保证;又比如各国法律制度各不相同,很多都不够
完善,那么在PPP模式运作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关于劳动保护、知识产权、环境治理等问题就会突显出来;同时各国家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完全是一致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一些风俗习惯和文化禁忌需要尤其注意。

3PPP投资的对策建议
3.1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
“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充满着机遇,各种大型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
域的资本投入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PPP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一方面缓解资金的紧张需求,另一方面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一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包括进行银行贷款时利息的补贴,在税务上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税、收扣除等政策;二是建立PPP项目
资金,政府与社会资本以某一比例进行投资,以及设立一些风险补偿金来
引导社会资本的流入;三是加强对PPP投资项目的宣传,当前很多投资人
还处于观望状态,通过各种宣传及上述的政策扶持来向公众展现PPP项目
的进展情况从而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

3.2做好投资调查,规避各种风险
相对于国内的PPP项目,“一带一路”PPP投资最重要的首先是对所
在国的各项制度、标准、政策、宗教文化等进行调查,具体包括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要求、行业准入准则、外汇政策、本土化政策、产业政
策等。

可以考虑组织专门的团队或者在相关咨询机构进行咨询[2],充分
了解所在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从而提高投资的针对性
与有效性。

当然也包括一些必要的风险预警、风险应对措施。

在PPP操作
过程中,持续监测风险变化,评估预案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3.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司法合作
一方面,建立健全我国国内的PPP项目相关法律体系,目的是为了加
强PPP项目在“一带一路”中运转的信心,并吸引更多的PPP投资。

另一
方面,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法律,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因此努力促使沿线国
家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专用于“一带一路”的法律体系,对PPP模式的风
险分担、权利与义务的归属、争议的解决方式等做出规定,使“一带一路”的建设做到有法可依。

同时法律体系的完善也能够使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PPP项目都能有相应的法律基础,增强法律的适用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对于国际间的法律体系,应该事先明确法律的管辖地,权力归属及适用情况。

通过开展积极的沟通,促成司法协议的签订,保障涉外法律纠纷的解决。

如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一带一路”的PPP模式会产生众多商标权
和专利权方面的侵权,在注重创新的同时需要提高对知识产权的维权意识,在模式开展前就应该理清产权的归属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光普.助力“一带一路”PPP模式大有可为[N].经济日
报,2022-05-14(008).
【2】于丽.PPP与“一带一路”如何实现“无缝对接”[N].中国财经报,2022-07-28(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