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潍坊十三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潍坊十三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
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
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
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云中的红围巾
郝明
连长放下手中的高倍军用望远镜,揉了揉眼睛。
瞭望塔外漫长的边境线上,除了铁丝网和柱桩上还能看到些许黑色,剩下就是满眼的雪白,刺得眼睛生疼。
“报告连长,军区正午时分将有物资抵达!”
连长转过身,接过通信员手里的电报本,签上字,回敬了军礼。
“这几场暴风雪呀!”连长心里有些感慨。
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驻守了快二十年了,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几场雪了。
运输道路都被齐人深的积雪填埋,推雪机没日没夜地在抢挖,但等挖到这里,估计要年后了。
往年军区都是提前几天就把慰问物资运到,今年也不知为什么耽误了。
看着瞭望塔外的天空,灰蒙蒙的阴云像一群无人看管的野马,又在慢慢地压低地面并随风移动着,“做
好接收准备。
”
“是!”通信员答道,“连长,班里的战士们还有一个特殊的准备呢。
”通信员有些神秘的笑。
“什么准备?要注意安全,年三十了,可以搞点创新。
”连长有些心疼地望着通信员。
这帮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来自全国的各个省市,头一次在最前沿的萨麦哨所过年,他希望新兵们能过好头一个春节。
在回营房的路上,连长几次从军大衣兜里拿出手机,又几次放回去。
过年的这个电话怎么打呢?他是亏欠这个家的,平时照顾不到,就连过年,他不是有任务在身,就是把回家的机会让给下级,今年又不能好好陪家人了。
连长此刻的心,就像是自己脚底下踩着的莹白积雪,正发出嘎吱嘎吱的断裂声。
正午时分,连长站在营房前,他望着草原异常寒冷的天空,乌云黑压压堆成整坨厚铁,正准备压向地面,压向屋顶,仿佛所到之处,一切都会被碾压成扁扁的形状。
“通信员,停机坪提前做好准备!”
“是!”通信员接到命令,快步跑向指挥中心,他隐隐约约看到远处天空中一架军用直升机像只小蜻蜓般往这里飞来。
“报告机长,目前积云层覆盖严重,地面风速50km/h,顶风25km/h……”副驾拿着记录本,神色凝重地望着机长,并且偷偷瞄了一眼后排坐着的霞姐和孩子,两人正一无所知地望着窗外飞来飞去的云彩在指指点点。
“尝试悬停,油耗目前如何?”机长沉稳地拉起操纵杆,在积云层中间的一条缝隙中果断地穿行过去,开始寻找合适地准备降落。
“油量仅够维持返航。
”副驾尽量把声音压低了说。
地面上的连长感觉今天空中的直升机有些异常,平时如果不具备降落条件,直升机会通知地面部队,然后从缆绳上把物资空投下来,今天这是怎么了?一圈圈地反复寻找着机会降落,不断在低矮密集的云层中穿梭,仍在试图寻找着机会。
“连长,连长!”通信员手里拿着电文和望远镜,有些跌跌撞撞地从指挥中心跑过来。
“慌什么?”连长有些训斥道,“怎么了?”
“雄鹰呼叫,不具备降落条件,空投后准备返航。
”通信员因为跑得太快,回答得有些结结巴巴。
“那就接收好了。
”连长说。
“是准备好了接收,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它还总是在盘旋。
”通信员和连长一起怔怔地望着天空上的直升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霞姐,松开小宝,他想哭就哭吧!”直升机上的副驾大声地喊着。
小霞捂着小宝嘴的手不由得松开了,自己的眼眶里也蓄满了泪水,小宝因为妈妈的手松开了,继续自己的号啕大哭,自打他知道还要飞回去,便不顾一切地开始哭,他感到所有的新年愿望都将会落空。
“霞姐,你搂紧小宝,舱门要打开空投了——”
“等等。
”小霞望着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把自己脖子上围着的一条鲜艳的红羊绒围巾系在物资的缆绳上,“把这个系上。
”
副驾看着红围巾,不知道为什么,恍惚了一下,他努力保持着镇定。
“连长,那物资上绑的是标语吗?红红的一长条。
”通信员用手里的望远镜仔细地看着,“怎么看着像是一条红围巾呀?”
连长看着离自己头顶越来越近的物资,还有那条系在上面的红围巾,突然像是被罩进暖融融的红色光环里,沐浴在温存和幸福之中,一种感动和血液绞在一起,开始在体内奔涌。
那飘在空中的红围巾,就那么柔软地无声无息地一路过来。
连长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漫卷的风肆意吹打着他的脸,而这张脸上除了像被刀刻过般的刚毅,再看不出任何表情。
他缓慢而坚定地抬起右手,向空中敬着标准的军礼,一字一顿地大声说道:“回电雄鹰,预祝返航顺利,祖国在萨麦哨所心中!”
“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哭闹的小宝忽然发现新大陆一样,指着地面闪闪发光的东西。
小霞透过舷窗看到,地面H形的停机坪上,出现了一张闪烁的中国地图,那应该是一种EL发光带围成的,里面站着一排小小的人影,个个如雕塑般执着站立,小霞抹去小宝脸上未干的泪水说道:“那是爸爸和叔叔们驻守的地方,他们在守护着国家。
”
“妈妈,爸爸会看到你系的红围巾吗?我将来也要和他们一起站在里面好不好?”小宝似懂非懂地望着妈妈认真地说。
“会的!好!”小霞看着儿子稚嫩的脸蛋欣慰地笑着,湿润的眼睛深情地望着远去的发光的中国地图,远去的营房,远去的草原,窗外墨灰色的云朵也被远远地甩在舷窗后。
(原载《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2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长对暴风雪这一恶劣环境的感叹,既有对即将空投的慰问物资能否顺利抵达的担忧,也有对戍边战士的关爱之情。
B. 副驾大声让小宝哭,表现出对小霞管不了任性孩子的严厉态度,因为一旦小宝的哭闹影响了飞机的正常驾驶,后果不堪设想。
C. 通信员跌跌撞撞从指挥中心跑来,急于把飞机无法降落的情况报告连长,也表现出对飞机无法降落的失落。
D. 小霞把围着的红羊绒围巾系在缆绳上,表现出她在飞机无法降落不能团聚时的机智灵活,用红围巾把亲情连在一起。
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将阴云比作野马,运用比喻写出了边境风云变幻、环境恶劣,为下文装载慰问物资的飞机无法降落埋下伏笔。
B. 连长对直升机的异常举动心存疑惑,衬托了边防战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的互助互爱,也把对飞机上的妻儿的牵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C. 这篇小说通过场景的不断转换,从地面到空中,再从空中到地面,反反复复,一步步地引出空中的红围巾。
D. 小说结尾运用反复手法,一连写几个“远去的”,写出了飞机无法降落飞去的情景,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6. 小说以“云中的红围巾”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7. 结合文本,分析小说叙述上的特征。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药》(节选)
鲁迅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
”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便出了门,走到街上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
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
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白天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
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
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
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横肉的人只是嚷。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
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
”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夏瑜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
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
”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
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
现在怎样?得了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
“阿呀,那还了得。
”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却和他攀谈了。
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
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
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
”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
”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
小栓也趁着热闹,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
包好!
“疯了。
”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药》出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描绘极其安静的秋夜,渲染了冷清、凄寂的气氛,烘托了华老栓的心理活动,为后文老栓买药做铺垫。
B. 文章开头第一段写华老栓夜间没有睡着暗示了身为人父的华老栓一直在等待着什么,描述了为儿子治病不辞辛苦的情状。
C. “药”是小说线索,节选部分通过老栓买药——茶客谈药,引出小说另一个重要人物——夏瑜革命者的形象。
D. 华老栓想用人血馒头来治好小栓的病,表现了华老栓一家的愚昧与自私,读者也从中看出作者希望提高中国的医疗水平。
9.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掏了半天”“抖抖地装”“按了两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华老栓夫妇因生活贫困而小心谨慎。
B. “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还要劝牢头造反”对康大叔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对夏三爷的讽刺嘲弄,对革命者夏瑜的痛恨。
C. 通过文中康大叔的叙述,交代了红眼睛阿义盘问夏瑜底细的情节,这是对夏瑜的侧面描写,烘托了夏瑜的人物形象。
D. 文中多处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如“红眼睛”“驼背”“花白胡子”等,使文章语言更加凝练生动传神。
10. 文中“浑身黑色的人(黑的人)”是什么身份?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11. 茶馆中的茶客听到夏瑜和牢头阿义的故事后表现出来的情绪说明了什么?请结合小说主题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
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
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
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
县召署幕门候吏。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
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
”问何以知之。
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
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
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
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
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
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
请求自行,许之。
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
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
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
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
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
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
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
年八十余,卒于家。
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方术列传》)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拜:被授予
B. 唯汉中太守不豫焉豫:参加
C.坐请托事免坐:因为
D. 心丧三年,时人异之异:认为……不一般
13.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B. 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C. 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D. 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和帝登上皇帝位后,分别派遣使者穿上便服并单独行动,各人到州县,察访采集民间的歌谣,其中有两个使者投宿到了李郃住的房子。
B. 朝廷使者出发时并没有通知李郃,但李郃通过天象就知道此事,两位使者感到十分惊讶,完全不相信这一事实。
C. 李郃凭他对天象运行的了解,力劝汉中太守不要与大将军窦宪扯上关系,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D. 李郃知识渊博,最后当上了司空,他敢于向皇上陈述政治得失,表现了忠臣的节气;最后他还助力皇上,
并因此而受到褒奖。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
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
(2)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夏州①城楼
罗隐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②。
离心④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③。
[注]①夏州:北魏置夏州,唐朝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向来以险隘著称。
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
②晋英雄:晋朝时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
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夏州),誓死守边的将士堪称英雄。
③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
④离心:别离之情,此时作者宦游在外。
16.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触景生情。
边塞战事不断,作者独自倚靠在摇摇欲坠的城楼上,迎着强劲的寒风,内心不免生出惆怅之感。
B.颔联中意境恢宏。
作者放眼大唐山河,在此思绪又驰骋于千年历史,不禁感叹大唐幅员辽阔,三晋之地英雄辈出。
C.颈联之中作者有感于边塞战事不断,那边塞战马嘶鸣之声实在是于心不忍。
D.这首律诗在写法上有情景结合,寓情于景,又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17.诗歌尾联卒章显志,请简要赏析此联运用的表达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的《滕王阁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李密在《陈情表》中,写自己内外无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叠词突出春天的生机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