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帮扶“摘穷帽”——襄州区检察院扶贫工作二三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N YUAN TIAN DI
倾情帮扶“摘穷帽乃
—一襄州区检察院扶贫工作二三事◎贺怀静王文化
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选派扶贫工作队进驻该区古驿镇下张、高王庄和黄渠河村,历时六年,大力开展脱贫攻坚。
六年间,驻村工作队先后换了三批,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倾情帮扶,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筑起一条“脱贫路”。
修路筑堤夯实脱贫"路基”
贫困的根源在哪里?进村伊始,扶贫工作队带着这个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他们白天下地、晚饭后到农户家中走访。
经了解,黄渠河、下张与高王庄村属于鄂西北丘陵山地,是典型的“旱包子”,无自流水源,主要靠提取地下水供应人畜饮用和农业灌溉;且下张村主要干道全是土路,狭窄又坑洼不平,是阻碍村民发展经济的“卡脖路”。
当地老百姓都说,他们一穷在“水”上,二穷在“路”上。
要致富,先修路。
找准症结后,扶贫工作队决定,以入村道路、生产作业路硬化、水利设施维修、农田整治、饮水灌溉工程为重点内容,协助包保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脱贫的“路基”筑牢。
2017年,他们把整治下张村的“卡脖路”作为惠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多方筹措,争取支持,为该村新修3条、全长5公里的水泥路,总投资近百万元,畅通了村民的“致富路”。
2018年,又帮助该村打了两口饮水井。
高王庄村二组地处白河右岸,在受到水流的冲刷后,属于沙质沉积土壤的岸坡崩岸150多米,造成岸边房屋垮倒,道路塌陷。
险情如不排除,不仅影响脱贫攻坚,就连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
扶贫工作队队长项卫急群众之所急,他多次会同村、镇干部前往崩岸现场察看险情,邀请水利专家实地勘察,分析崩岸原因,提出可行性抢修方案。
为了帮助包保村争取项目、筹措资金,他还以驻村工作队的名义向区政府递交了《关于解决白河高王庄村二组段受河水冲刷造成严重损毁问题的
报告》。
2019年1月初,襄州区领导对
报告作出批示。
当年8月18日,总投资
700余万元的抢修主体工程完工,共在
崩岸地段修建河道护岸河堤524米,修
复渡口码头1座,新增坡面踏步4座、
坡面排水沟1处,支沟入河口整治1
处,坡顶碇道路长380米。
“以前只知道检察官会办案,现在
才知道他们还会在意我们的衣食住行,
时时把老百姓记在心里。
以后每次来到
河边,我们都会想起这是检察院的同志
为我们做的好事!”髙王庄的村民看见
崩塌的河岸一天天变得完整、结实,对
检察院的扶贫工作赞不绝口。
项目扶持插上脱贫"翅膀”
扶贫工作之初,扶贫工作队从解决
群众燃眉之急入手,为困难的群众送去
米面油等生活急需物资。
同时,与区民
政、残联、住建局等部门沟通,为村民翻
修建设6所住房,办理了10户低保待
遇,利用申请来的危房重建资金维修了
2处危房,还给一个行动不便的村民送
去轮椅,及时传递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
暖,让贫困群众的脸上绽放出舒心的笑
容。
扶贫工作队知道,仅有这些工作远
远不够。
要让群众彻底摆脱
贫困,必须增强其自身的“造
血”功能,培育其内生发展动
力。
这就需要帮扶当地群众
因地制宜找到一个产业项
目,将贫困群众纳入到扶贫
产业中来。
2019年,他们从区
水利部门为大张村争取的投
资额为1400万元的高标准农
田改造产业扶贫项目完工,
让4600多亩土地增产增收;
从国土资源部门为高王庄村
争取的300亩土地增减挂勾
项目也已结束2020年6月,
他们乂从区农业农村局为黄渠河、下张
村争取到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8000
亩,其中黄渠河村5000亩、下张村
3000亩。
扶持的产业发展项目,正在惠
及越来越多的群众。
下张村的贫困户老张说:“脱贫不
能只靠国家给物资、发救济,我们也得
加把劲,努力发展生产,让自己站起来。
现在村里引进产业项目,我们以后有了
奔头!”
助学帮教传递脱寳接力棒”
扶贫丁作队帮扶困难群众不忘从
娃娃抓起,动员引导他们加强学习,为
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帮助
其完成学业,让他们将来有能力接过脱
贫致富的“接力棒”。
黄渠河村少年小天的家是建档立
卡贫困户。
小天父亲身体有残疾,父母
离异后小天随父亲一起生活。
2019年
寒假前夕,因为家庭原因,学习成绩一
向不错的小天辍学了。
扶贫工作队多次
到小天家中与他促膝谈心,给他讲解知
识的重要性。
同时,还为小天的父亲申
请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可以领到
1300多元工资,改善了他家的生活条
件,让一个辍学少年安心复学。
下张村顾某,是扶贫工作队帮扶对
象。
2018年,顾某的儿子考上大学,无
钱上学。
扶贫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
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国家和社会的相关
资助政策,动员他参加市团委和湖北日
报社襄阳分社开展的“十帮贫困生圆大
学梦”活动,帮助其办齐全部申请助学
材料,领取助学金,让贫困家庭学子圆
WEN YUAN TIAN DI
了大学梦。
该院检察长胡芝春说:“知识就是财富!我们在从物资、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对贫困家庭进行帮扶的时候,始终不忘从文化教育上进行帮扶,提升群众素能,让脱贫致富之路行稳致远。
”
防控疫情清除脱赏'绊脚石”
今年年初,面对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扶贫工作队突出抓好疫情防控,不让疫情成为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绊脚石”。
疫情刚爆发的时候,防疫物资十分紧缺。
扶贫工作队想方设法为三个驻点村送去一批医用口罩和630斤医用酒精、84消毒液。
驾驶宣传车辆巡回播放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和相关知识,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递到群众中去。
他们还坚守疫情防控卡点值勤,劝返非必要外出人员。
2月24日,他们邀请蓝天救援大队对三个驻点村进行了一次全面消毒杀毒。
对于驻点村的贫困家庭,扶贫工作队每天一次电话询问,第一时间了解其家庭成员身体和生活状况,及时提供帮助。
对于因疫情无法返襄的,配合村组干部采取每日两见面的方式,对其留守家中的老人、小孩细心照料,统一协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春耕生产开始后,为了不误农时,该院检察长胡芝春与扶贫丁作队一起,督导三个驻点村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大力开展复工复产。
他们对现有1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个摸排,掌握其外出务工意向及务工就业目的地,然后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用工方接洽,提醒38名拟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开通健康码,坚持每天打卡,确保出行限制解除后能够顺利通过健康检测,尽快返岗复工。
对于在当地从事生产劳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开展多方会商,协助落实年度产业扶贫项目,做好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准备,开展春耕生产。
疫情无情,人有情。
当地老百姓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和支持下,对战胜疫情和脱贫致富充满信心!打造中小律所发展的武珞模式
◎姚飞
成立于2006年的湖北武珞律师事
务所,从2018年7月的4个人发展到
现今的60人。
这家有着鲜明“学院派”
识别度的律所,近两年的发展受到了越
来越多同行的关注。
办一家,学院派啲律所
武珞律所由执业30多年的国家一
级律师李顺义律师于2006年3月创
立。
2017年,对律所充满了深厚感情的
他,希望能找到合适年轻人,将武珞精
神发扬光大。
彼时,李少波和他的学生
叶平、姚飞、郑武平也正在筹划开设一
家带有学院气息的律师事务所。
2018年,李少波结识了李顺义律
师。
成立了十多年的湖北武珞律师事务
所,在发展当中已经为多家政府机关、
企事业单位、中外合资企业提供常年法
律顾问服务。
这样具有口碑和业绩的律
所,对于正在筹备建所的李少波师生来
说是最适合不过的。
经过半年的商讨,李少波师生对于
律所后续的发展规划与想法得到了李
顺义律师的认可。
最终在2018年7月,
律所完成了重组。
由李顺义律师担任了
武珞律所的顾问,对律所管理进行宏观
指导,日常运营则由叶平、姚飞、龚月琴
三位新武珞人进行管理。
2019年1月,新的办公室正式装
修完毕启用,武珞律所正式走上了重启
之路。
打造一家“学院派”风格的律师事
务所,是重组后武珞律所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武珞人还将“智慧、精致、共
享、公益”作为立所发展理念。
以“智慧”明法。
武珞律所的律师团
队,以博士、硕士为主体,为客户提供精
准、立体的法律设计和服务。
律所与中
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武汉
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律所聘请
国内多名知名法学家、教授、博导组成
专家顾问团,为客户提供高层次、高规
格智力支持,把建设智慧型律所贯彻到
每一项工作当中。
同时,也从实践中积
累经验与素材去做研究,形成产学研闭
环的生产过程。
以“精致”行法。
精致是对所内每一
位律师办理案件提出的高要求。
每位律
师在办案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职业伦理来办案,用匠人精神精细化处
理所代理的每一个业务。
律所在业已形
成的刑事辩护、农业产业、民商事争议
等业务强区块的基础上,深耕细作打造
出链条化、体系化的法律专业产品。
以“共享”传法。
努力践行“共享、共
治、共建”的新时代社会治理发展理念。
每一位进入武珞律所律师及实习律师
都会做一部分知识管理的工作,共同完
成知识法律服务产品。
而律所也会将所
有的研究成果对每一位律师开放,做到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