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三含解析 试题_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三〕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一、选择题
1.关于粒子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而不是地球;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应选项A错误;光年是指光一年的时间是内通过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应选项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可知,宇宙中任意物体间都存在引力,所以电子与原子核间存在引力,应选
项C正确;固体分子间同样存在间隙,只是比液体和气态分子间间隙小,应选项D错误.考点:分子动理论的根本观点,光年,探究宇宙的历程。
2.一瓶酒精倒掉一半,剩下的半瓶酒精的密度、比热容、热值和原来相比,以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D
【解析】
密度、比热容和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一瓶酒精和半瓶酒精的热值、比热容、密度都不改变。
3.以下事例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
A、池塘中的水被晒热,温度升高了,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将牛奶放进冰箱冷冻制作冰棒,温度降低了,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磨刀时,克制摩擦做功,刀刃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D、热开水变凉,温度降低了,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应选:C.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能根据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正确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4.如下图,在光滑程度地面上,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拉力可能的方向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物体在光滑的程度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程度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施加一个力后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该力的方向只能竖直向上或者竖直向下,符合条件的只有A选项.
A.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频率越低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且传播速度与环境温度无关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但假设听到声音并不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答案】B
【解析】
A.频率决定音调。
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错误;
B.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可以被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区分锣和鼓是利用了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传播速度与环境温度有关,故C错误;
D.声音由振动产生,假设听到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但物体在振动时,可能响度太小,或者频率走出人耳的听觉范围,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D错误;
应选B。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低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高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A不符合题意;“细声细语〞是指响度,B 不符合题意;“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C符合题意;“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D不符合题意;应选C。
考点:音调;响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晚上用手电筒照黑暗的天空的光,容易看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躲在云层后面从云层缝隙中射出的光束,能看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它,是由于光线经过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现象,不能说沿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多媒体教室中投影仪投射出来的光,能说是沿直线传播的,故D不符合题意;
8.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当把眼睛片靠近眼睛时,发现眼睛被放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应选B.
9.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那么在光屏上可以呈现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A
【解析】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所以u>2f,此时f<v<2f.假设把蜡烛放在光屏的位置,那么f<u<2f,所以会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10.王瑞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
30 50 70
m/g
液体的体积V/cm310 30 50
A.×103kg/m3
B.×103kg/m3
C.×103kg/m3
D.×103kg/m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为10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30g;当液体体积为3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50g;据此根据密度公式列方程求出量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
【详解】当液体体积为10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30g;当液体体积为3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50g。
那么液体的密度:,故答案为D。
【点睛】一定体积的液体及对应的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两次测量结果质量的变化量与体积的变化量之比,即所测液体的密度。
11.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经过特殊制备得到的。
室温下外形一样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的事实,说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
【答案】C
【解析】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
题中告诉我们,室温下外形一样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由此说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
应选C.
12.〔2分〕关于自行车部件的设计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车的尾灯是由很多个三个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组合构成的.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将从后面各个方向射来的光线都能原路反射回去进入司机眼镜便于后面的汽车司机发现自己.是为了平安而设计的,不只是一种装饰,应选项A错误.车轮的外胎上做有凹凸花纹是为了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来增大摩擦力的,不是为了节材料,应选项B错误.车座垫较宽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人臀部的压强,应选项C错误.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使自行车骑起来更力,应选项D正确.
考点:光的反射、增大摩擦的方法及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
13.树叶落在马路上,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路面时,树叶将
【答案】C
【解析】
流速达的地方压强小,当一辆汽车高速行驶过路面时,靠近汽车的地方速度大,所以压强小,所以树叶被吸向汽车。
14.城下水道井盖丧失导致行人坠入下水道的悲剧时有发生,令人痛心。
为此,某同学设计了一种警示电路:在井口安装一环形灯L,井盖相当于开关S;正常情况下〔S闭合〕,灯L不亮;一旦井盖丧失〔S断开〕,灯L即亮起,以警示行人。
图中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答案】B
【解析】
由于电路在正常情况下〔S闭合〕,灯L不亮;一旦井盖丧失〔S断开〕,灯L即亮起。
而A中是开关S闭合时,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街铁向下运动,故灯光会亮,与要求不相符,A不对;B是开关S闭合时街铁向下,灯光断路,不亮,而S断开时,电磁铁没磁性,街铁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灯泡被接通,发光,故B是正确的;C、D中无论开关S闭合与断开,灯泡都发光,故它们都不对。
【考点】电磁继电器。
15.如图,两个滑轮组由每个质量一样的滑轮组成。
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进步一样
高度
G1=G2,拉力做的额外功一样
G1=G2,拉力做的总功一样
G1=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不计绳重和摩擦阻力,提升动滑轮做的功是额外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详解】A、由图可知,滑轮的每个质量相等,甲滑轮组中有一个动滑轮,乙滑轮组中有两个动滑轮,把物体提升一样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阻力,额外功是对动滑轮做的功,根据W额=G动h可知,乙滑轮组做的额外功多,故A错误;
BC、假设G1=G2,把物体提升一样的高度,由W有=Gh可知,甲乙所做的有用功一样;乙滑轮组做的额外功多,由W总=W有+W额可知乙做的总功大于甲做的总功,根据得到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故B错误,C正确;
D、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在提升高度一样时,所做的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发生变化,所以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将发生变化,即机械效率要发生变化,故D错误。
应选C。
二、理解与应用
16.如下图,小丽同学利用小卡片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卡片两端各挂上一样数量的钩码,第一次两端各挂一个,第二次两端各挂两个钩码,第三次两端各挂三个钩码后,均发现卡片静止,于是她就得出两个力的大小相等的条件,你认为实验过程中不妥之处是_____。
【答案】没有使卡片两端的拉力不同进展实验
【解析】
实验中小丽同学三次都是在两端挂一样数量的钩码,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丽应该使卡片两端的拉力不同再进展实验,观察两端的拉力不同时卡片是否还能静止.故答案为:使卡片两端的拉力不同进展实验.
17.如下图,人都爱吃牛肉面。
牛肉面在制作过程中,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这是由于分子的______造成的。
将一碗牛肉面端起来感觉很烫手,是由于通过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夹起牛肉面的筷子是______杠杆选填“力〞、“等臂〞或者“费力〞。
【答案】(1).无规那么运动(2).热传递(3).费力
【解析】
【详解】端上一碗牛肉面,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造成的。
端碗时很烫手,碗放热热量,手从碗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手的内
能。
筷子在使用的过程中相当于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
【点睛】重点是分子运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及杠杆的分类,注意牢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即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对于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两种方式很容易区分,做题不难。
18.用2.5N的拉力将重为5N的物体沿着长1m、高0.4m的斜面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端,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J,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答案】2;80%
【解析】
试题分析:拉力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端,做的有用功为W有=Gh=5N×0.4m=2J,总功为W 总=FS=2.5N×1m=2.5J;那么该斜面的机械效率。
考点: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
19.如下图,草原犬鼠挖的洞左边的洞口较平整,右边的洞口由圆锥形土堆围成,这有利于洞内通风。
洞内风的流向是_____,可以应用_____的知识进展解释。
【答案】(1).从左向右(2).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解析】
犬鼠的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那么是隆起的土堆;等质量的空气在一样的时间是内通过出口的上外表,吹过平坦外表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外表的风流速大,压强小。
因此,地面上的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综上分析可知,气流应该从平的洞口流入,从隆起土堆的洞口流出,即从左向右。
如下图:
20.在自动化消费线上,常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如下图,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沿程度向右做加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到的所有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物体程度向右做加速运动,物体相对于传送带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所以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那么物体一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上,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摩擦力方向程度向右,作用点也可画在重心上.
三、实验与探究
2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一样的钩码假设干个。
〔每个钩码重,杠杆上每格等距〕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选填“平衡〞或者“不平衡〞〕状态。
〔2〕实验时,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的大小,因此应将图
甲所示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_____〔选填“左〞或者“右〞〕调
〔3〕在图乙中的A处先挂2个一样的钩码,要使杠杆程度平衡,应在B处挂_____个同样的钩码;然后再把挂在B处的钩码拿掉,在P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F,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那么力F1的方向_____,大小为_____N。
〔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假设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展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屡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展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作用的影响。
〔5〕图丙中,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程度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_____,原因是_____。
【答案】(1).平衡(2).力臂(3).右(4).1(5).竖直向上(6).0.6(7).杠杆自重(8).增大(9).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动力臂减小
【解析】
【分析】
〔1〕杠杆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者匀速转动状态;
〔2〕要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挪动;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动力,得到钩码的数量;设一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B点施加的力,并确定其方向;
〔4〕杠杆的重心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5〕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拉力大小的变化。
【详解】〔1〕如图甲所示,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调节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测量力臂,杠杆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挪动;
〔3〕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由杠杆平衡条件得,2G×3L=nG×6L,n=1〔个〕,所以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1个一样的钩码;由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可得,F1×5L=2×0.5N×3L;所以F1,方向竖直向上;
〔4〕图丙所示,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屡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展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5〕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向右倾斜时,杠杆保持程度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动力臂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到动力将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增大。
2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1〕在程度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程度向左拉动木块,使其作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下图,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N。
〔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
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
【答案】(1).匀速直线(2).2.8(3).没有控制压力这个变量
【解析】
【详解】〔1〕用弹簧测力计程度向左拉动木块,当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弹簧
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从图中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所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
〔2〕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面积的关系时,应保持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虽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但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减小了一半,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23.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影响物体吸热多少因素〞的实验装置,用同一酒精灯加热,请完成以下问题:〔忽略热量损失〕
〔1〕实验中他们用停表记录加热时间是,目的是什么?
〔2〕如表记录了实验中的局部数据,请算出第3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C 水
=×103J/〔kg•℃〕〕
次
数
物质
质量
/g
加热时间是/s 升高的温度/℃
1 水30 121 10
2 水40 157 10
3 水50 188 10
〔3〕分析1、2、3次实验数据,你认为他们可以探究物体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的详细
关系?并写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答案】〔1〕反映水吸热多少;〔2〕2100J;〔3〕质量;同种物质,在升高一样的温度
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解析】
【详解】〔1〕加热时间是越长,那么吸热越多,故通过加热时间是长短来反映水吸热多少;
〔2〕第3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为:Q=cm△t=×103J/〔kg•℃〕××10℃=2100J;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升高一样温度时,质量越大,加热的时间是越长,即物质吸热越多,故可以探究物体吸热多少与质量的详细关系。
四、分析与计算
A的示意图,在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作用下,使重800N的建筑材料A在50s的时间是里,匀速竖直上升了10m.在这个过程中,动滑轮提升建筑材料A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0W.绳重可忽略不计。
求:
〔1〕有用功W有;
〔2〕额外功W额;
〔3〕动滑轮匀速提升建筑材料A的机械效率η。
【答案】〔1〕8000J〔2〕2000J〔3〕80%
【解析】
【详解】〔1〕有用功:W有=Gh=800N×10m=8000J;
〔2〕拉力F做的功:W总=Pt=200W×50s=10000J,
额外功:W额=W总﹣W有=10000J﹣8000J=2000J;
〔3〕使用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答:〔1〕有用功为8000J;
〔2〕额外功为2000J;
〔3〕动滑轮匀速提升建筑材料A的机械效率为80%。
25.如图甲所示,正方体金属块在钢丝绳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匀速缓慢上升,直至完全分开水面〔金属块上所带水的重力影响可忽略不计〕。
图乙是钢丝绳拉力F随时间是t变化的图象。
求:
〔1〕金属块底面在深度为2m时受到水的压强;
〔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金属块的体积;
〔4〕金属块完全分开水面后拉力的功率。
【答案】〔1〕2×104Pa;〔2〕1.0×104N;〔3〕1m3;〔4〕2.7×102W.
【解析】
分析:〔1〕利用即可求出压强;
〔2〕分析钢绳拉力随时间是t变化的图象,石料以恒定的速度下降,当石块没有浸入水中时,拉力等于重力,当石块完全浸入后,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据此求出石料受到的浮力;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石料排开水的体积〔石料的体积〕;
〔4〕分析钢绳拉力随时间是t变化的图象,得出从金属块开场露出水面到完全分开水面时的时间是和升高的高度,据此求出速度;利用可求得拉力的功率。
解答:〔1〕金属块底面受到的压强:
;
〔2〕由图象可知: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F1=2.7×104N,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F2=1.7×104N,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3〕根据,石料的体积
〔4〕由图象可知:金属块完全分开水面后拉力F1=2.7×104N,从金属块开场露出水面到完全分开水面,根据V=1m3可知:金属块的边长为1m,所以升高的为1m,那么金属块上升速度为所以根据可知:金属块完全分开水面后功率为。
答:〔1〕金属块底面在深度为2m时受到水的压强为2×104Pa;
〔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0×104N;
〔3〕金属块的体积为1m3;
〔4〕金属块完全分开水面后拉力的功率为2.7×102W。
【点睛】此题考察浮力和功率的计算,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乙确定金属块的重力及钢丝绳受到的拉力,难点是根据图象求出金属块上升的速度。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