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南平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学年南平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用时: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野望》中运用对偶修辞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①
__________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②_______,③________。

(3)《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描写晨昏之景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④______,⑤_________。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⑥_________,⑦_________。

(5)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素湍绿潭,⑧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①1.7秒,是从10米跳台起跳到入水的时间。

在这()的1秒多钟,全红婵好像能施展魔法,完成()的跳水,甚至让水花消失。

②在19日的福冈世锦赛女子10米台决赛中,每当全红婵瘦小的身影出现在跳台上,观众都不敢眨眼睛,生怕错过水面上的一丝动静。

全红婵也(),当日上演完美一跳,震惊全场。

③这场决赛,东京奥运会冠军全红婵和两届世锦赛冠军陈芋汐顶峰相见,两位绝世高手要一决高下。

17岁的陈芋汐更为沉着冷静,最终以457.85分夺冠,但16岁的全红婵好像灵感①(bèng)发般在第四跳贡献出震惊全场的满分一跳,7个②(cái)判在观众的惊呼声中齐刷刷给出10分,现场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全红婵的最终成绩是445.60分,虽然输给陈芋汐排名第二,但这一跳无疑是全场最佳,不但再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让比赛更精美。

④赛后陈芋汐等在泳池边,一把抱住全红婵,两人此前在本次世锦赛携手拿下了双人10米台的金牌。

③(bān)奖仪式上,全红婵笑得非常开心,一直为陈芋汐鼓掌。

“我很为她高兴,”全红婵说,“为她高兴也为我高兴,今天后面三个动作还是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昙花一现不可思议不孚众望
B.稍纵即逝不可思议不负众望
C.昙花一现匪夷所思不负众望
D.稍纵即逝匪夷所思不孚众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再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让比赛更精彩。

B.不但让比赛更精美,也再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C.不但让比赛更精彩,也再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D.即让比赛更精美,也再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名著阅读交流。

(6分)
3.初次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会遇到一些疑难,有的同学没有耐心读下去,请你写一段简要的话,分享你读纪实作品的方法和感悟。

二、阅读(67分)
(一)(7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5.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至莫夜①月明,独与迈②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③欲搏人,而山上栖鹘④,闻人声亦惊起磔磔⑤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效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⑥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⑦,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⑧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⑨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⑩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⑪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摘选苏轼《石钟山游记》)【注释】①莫夜:晚上。

莫,通“暮”②迈:苏轼的长子苏迈③森然:形容繁密④栖鹘hú:宿巢的老鹰⑤磔磔zhé:鸟鸣声⑥噌chēng吰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⑦罅xià:裂缝⑧涵澹澎湃:波浪激荡。

涵澹,水波动荡。

澎湃,波浪相激⑨空中:中间是空的⑩窾kuǎn坎镗tāng鞳tà:窾坎,击物声。

镗鞳,钟鼓声。

⑪无射:与下文的“歌钟”都是钟的名称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B.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C.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D.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词义
噌吰如钟鼓不绝.关联教材
哀转久绝(《三峡》)
(1)绝:
_______________
或.曰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或:①或者;②有时;③有的人。

(2)或:
_______________
徐.而察之参考成语
不疾不徐
(3)徐:
_______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2)古之人不余欺也。

9.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古人有三说,一说风水声如钟,二说石声如钟,三说山形如钟,你认为苏轼觉得的“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是什么?请结合本文说说理由。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老师,你在哪里(节选)
王蒙
①二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叫华霞菱的老师,20岁左右,个子比较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

校长说,她是北平师范学校的高才生,将担任我们的级任(班主任)老师。

②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尤其对一些“坏学生”特别严厉,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

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

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
③小学二年级,平生第一次做造句题,第一题是“因为”。

我造了一个大长句,其中有些字不会写,是用注音符号拼写的。

那句子是:放学以后,看到妹妹正在浇花,我很高兴,因为她从小就勤劳。

华老师在全班念了我造的这个句子,从此,我受到了华老师的“激赏”。

④但是,有一次我给华老师出了个“难题”,实在有负华老师的希望。

华老师规定,写字课必须携带毛笔、墨盒和红模字纸。

但经常有同学忘带,致使写字课无法进行,华老师火了,宣布再有人不带上述文具来上写字课,便到教室外面站壁角去。

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等想起这一节是写字课时,课前预备铃已经响了,再回家取已经不可能。

我心乱跳,面如土色。

华老师来到讲台上,先问:“都带了笔墨纸了吗?”我和一个瘦小的女生低着头站了起来。

华老师皱着眉看着我们,她问:“你们说怎么办?”
⑤我流出了眼泪。

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这个学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了壁角,这种奇耻大辱就会被她报告给父母……天啊,我完了。

全班都沉默着,大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个瘦小的女同学说话了:“我出去站着吧,王蒙就甭去了,他是好学生,从来没犯过规。

”听了这句话我真是绝处逢生
....,我喊道:“同意!”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厉声说了句:“坐下!”事后她把我找到她的宿舍,问道:“当xxx(那个女生的名字)说她出去站而你不用去的时候,你说了什么来着?”
⑥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

⑦这是我平生受到的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写到这儿的时候,心仍然怦怦跳。

不受教育,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呢?
⑧我们上三年级,级任老师就要换的,因此,华老师就不再教我们了,此后也有许多好老师,但没有一个像华老师那样细致地教育过我。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表达了“我”对细致地教育过自己的华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B.文章一开篇对华老师进行外貌描写,运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更加突出“我”对华老师的印象深刻。

C.第⑥段中“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作者是因为自己忘带写字文具而感到“无地自容”。

D.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抓住细节和一些小事情来表现主题,朴实亲切,平淡中蕴含真情。

11.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听了这句话我真是绝处逢生
....,我喊道:“同意!”(赏析加点词语)
(2)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

(赏析句子)
12.综观全文,说说华老师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3.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请运用你的学习经验,看看本文哪一件事详写?哪些事略写?这样处理详略有什么好处?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于9月23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

本次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在亚运会主媒体中心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开幕式打破以往的观演模式,秉持绿色办赛理念,全程没有实体烟花燃放,而是用数字烟花的形式展现开幕式高光时刻的热烈氛围,让观众看到一个前所未见的“烟花”盛景。

②“取消烟花燃放,我们下了很大决心。

因为只要放烟花,空气中就一定会有粉尘污染。

”沙晓岚说,取消实体烟花燃放环节是在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下,秉承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希
望在开幕式这一最为瞩目的时刻,把环保理念传递出去,以情动人、以美动人、以人动人,将情感体验做到最大化,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③据悉,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本次开幕式上不仅体现在用数字烟花取代传统烟花,还包括主火炬也采用绿色燃料,实现零碳排放。

④不燃放实体烟花并不意味着热烈喜庆的氛围会打折扣。

沙晓岚说,团队将运用三维动画、增强现实(AR)技术等,把灿烂的烟花展示在电视观众和现场观众面前,“我们采集了各种象征热情的声音元素并结合视觉表达,能让大家感受到不是实体胜似实体的烟花表演,通过几次的彩排已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⑤因为高科技加持,本届亚运会开幕式在电视机前看到的烟花效果将比真实燃放得更加灿烂。

沙晓岚说:“平时我们看烟花一般是仰着头看,但这次从电视上可以看到俯拍角度的烟花,见证它们在钱塘江两岸的知名地标以及大小‘莲花’上绽放,还可以通过各种机位进行多角度呈现,这样的视觉效果是从来没有过的。


(记者沈听雨)
1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秉持绿色办赛理念,打破以往的观演模式,全程燃放数字烟花,让观众看到一个前所未见的“烟花”盛景。

B.燃放实体烟花,空气中可能会有粉尘污染,但本届亚运会仍下了很大的决心取消实体烟花的燃放。

C.本届亚运会开幕式的绿色环保理念,不仅体现在用数字烟花取代传统烟花,还包括主火炬也采用绿色燃料,实现零碳排放。

D.本届亚运会开幕式将运用三维动画、增强现实(AR)技术等高科技,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的烟花效果将比真实燃放得更加灿烂。

15.给本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6.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燃放数字烟花与传统燃放实体烟花比较,有哪些优势?
(五)(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初中阶段,整本书的阅读尤为重要。

语文老师下发了有关阅读的材料给同学们研读,指导同学们更好地开展阅读。

【材料一】
对初中生进行阅读与语文学业成绩相关性的问卷和测试后,研究人员得出以下数据。

图1: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长与语文成绩的关系
图2: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种类数量与语文成绩的关系
【注】图中分数为量尺分数,即采用项目反应理论模型得到学生能力分数后再转换成的测验标准分数。

【材料二】
【材料三】
①摘抄是很费时间的,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希望你能尝试一次。

不试试的话,你是无法体会摘抄带来的惊喜的。

②摘抄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

作家井上厦在《书的命运》中提到,他会在看报纸或书时把有疑问的内容全都摘抄到一本名叫“摘抄本”的大号笔记本里。

为了方便参考,还会写上出处和页码。

“这样的笔记本,我一年能写完五六本。

虽然只是把文章按原样抄写一遍,但这是效果最好的记忆法。


③摘抄不需要多加考虑,只需要抄写原文就够了。

而且,因为作业量=字数,很容易估算摘抄需要的时间。

如果只写要点,总结要点比抄写原文还需要动脑,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心理,而且日后重读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感到迷茫,“这到底是引用原文还是我自己的感想呢”。

④摘抄的第二个好处就是,这样做可以加深理解。

在摘抄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作者经过反复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机锋。

虽然写得太详细容易脱离本书主旨,但这种发现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积累。

(选自《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有删改)
1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主要说明了树立写读书笔记意识的重要作用。

B.阅读时做读书笔记不仅可以记住书中内容,还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C.摘抄很费时间,虽然无须多加考虑,但比总结要点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的心理。

D.材料三引用作家井上厦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摘抄可以促进和加深对书的记忆。

18.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9.咚咚说:“我也看过很多书,但很多都记不起讲了什么内容,也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感受。

”针对咚咚的问题,请你结合材料给他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三、写作(60分)
20.“建水粼粼潭山葱,千古传承读书风,崇正学子梦非梦,求真创新勤苦中。

”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即将迎来五十岁的华诞,二中的花草树木,老师同学在过去的一年里与你朝夕相处,他(它)们必定给你留下许多珍贵美好的回忆。

请以《我和二中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说说你与二中的故事,谈谈成长变化,表达对母校的深情,共祝母校生日快乐。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包括自己和老师的姓名)和班级。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8分)
(1)《野望》中运用对偶修辞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
①_山山唯落晖_。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②大漠孤烟直,③长河落日圆。

《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描写晨昏之景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④夕日欲颓,
⑤沉鳞竞跃。

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⑥日暮乡关何处是?
⑦烟波江上使人愁__。

(5)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素湍绿潭,⑧回清倒影”描写江水清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
1.7秒,是从10米跳台起跳到入水的时间。

在这()的1秒多钟,全红婵好像能施展魔法,完成()的跳水,甚至让水花消失。

在19日的福冈世锦赛女子10米台决赛中,每当全红婵瘦小的身影出现在跳台上,观众都不敢眨眼睛,生怕错过水面上的一丝动静。

全红婵也(),当日上演完美一跳,震惊全场。

这场决赛,东京奥运会冠军全红婵和两届世锦赛冠军陈芋汐顶峰相见,两位绝世高手要一决高下。

17岁的陈芋汐更为沉着冷静,最终以457.85分夺冠,但16岁的全红婵好像灵感①(bèng)发般在第四跳贡献出震惊全场的满分一跳,7个②(cái)判在观众的惊呼声中齐刷刷给出10分,现场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全红婵的最终成绩是445.60分,虽然输给陈芋汐排名第二,但这一跳无疑是全场最佳,不但再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让比赛更精美。

赛后陈芋汐等在泳池边,一把抱住全红婵,两人此前在本次世锦赛携手拿下了双人10米台的金牌。

③(bān)奖仪式上,全红婵笑得非常开心,一直为陈芋汐鼓掌。

“我很为她高兴,”全红婵说,“为她高兴也为我高兴,今天后面三个动作还是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
①(bèng)迸②(cái)裁③(bān)颁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3分)
昙花一现不可思议不孚众望 B.稍纵即逝不可思议不负众望
C.昙花一现匪夷所思不负众望
D.稍纵即逝匪夷所思不孚众望
(昙花一现:和“稍纵即逝”都表示时间短,但“昙花一现”强调“出现”的时间短,且往往有贬义;“稍纵即逝”强调“纵”的时间短,强调不能“纵”。

不可思议:和“匪夷所思”都表示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但在程度上和感彩上有所不同。

“不可思议”侧重于没有想到,“匪夷所思”侧重于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范围,令人感到难以理解,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古怪,超出寻常。

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合乎大家的期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
不但再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让比赛更精彩。

B.不但让比赛更精美,也再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C.不但让比赛更精彩,也再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D.即让比赛更精美,也再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3.名著阅读交流。

(6分)
初次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会遇到一些疑难,有的同学没有耐心读下去,请你写一段简要的话,分享你读纪实作品的方法和感悟。

初读: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再读,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最后,阅读纪实作
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意对即可,感悟有理即可)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4~5题。

(7分)
【甲】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3分)
“水中映月图”,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了江水的澄澈明净,抒发了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

“天边云霞图”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

5.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甲】诗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乙】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而被迫远行的安慰、思念和牵挂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至莫夜①月明,独与迈②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③欲搏人,而山上栖鹘④,闻人声亦惊起磔磔⑤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效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⑥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⑦,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⑧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⑨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⑩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11)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摘选苏轼《石钟山游记》)
注释:①莫夜:晚上。

莫,通“暮”②迈:苏轼的长子苏迈③森然:形容繁密
④栖鹘hú:宿巢的老鹰⑤磔磔zhé:鸟鸣声⑥噌chēng吰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⑦罅xià:裂缝⑧涵澹澎湃:波浪激荡。

涵澹,水波动荡。

澎湃,波浪相激⑨空中:中间是空的⑩窾kuǎn坎镗tāng鞳tà:窾坎,击物声。

镗鞳,钟鼓声。

(11)无射:与下文的“歌钟”都是钟的名称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B.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C.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D.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分)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词义
噌吰如钟鼓不绝关联教材哀转久绝(《三峡》)绝:_______________(停止、消失)
或曰使用词典选择义项或:①或者;②有时;③有的人。

(2)或:_______________(有的人)
徐而察之参考成语不疾不徐(3)徐:_______________(慢慢)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

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9.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古人有三说,一说风水声如钟,二说石声如钟,三说山形如钟,你认为苏轼觉得的“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是什么?请结合本文说说理由。

(4分)
苏轼认为是“风水声如钟”。

因为微波涵澹澎湃,造成“山下皆石穴罅”,当有适当的风力和相应的风向时,缝隙洞穴就会“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一样的声音,故名“石钟山”。

(意思相近即可)
译文: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

到断壁下面。

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

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

船夫很惊恐。

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

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竅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

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寂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

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华老师,你在哪里(节选)
王蒙
①二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叫华霞菱的老师,20岁左右,个子比较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

校长说,她是北平师范学校的高才生,将担任我们的级任(班主任)老师。

②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尤其对一些“坏学生”特别严厉,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

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

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
③小学二年级,平生第一次做造句题,第一题是“因为”。

我造了一个大长句,其中有些字不会写,是用注音符号拼写的。

那句子是:放学以后,看到妹妹正在浇花,我很高兴,因为她从小就勤劳。

华老师在全班念了我造的这个句子,从此,我受到了华老师的“激赏”。

④但是,有一次我给华老师出了个“难题”,实在有负华老师的希望。

华老师规定,写字课必须携带毛笔、墨盒和红模字纸。

但经常有同学忘带,致使写字课无法进行,华老师火了,宣布再有人不带上述文具来上写字课,便到教室外面站壁角去。

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等想起这一节是写字课时,课前预备铃已经响了,再回家取已经不可能。

我心乱跳,面如土色。

华老师来到讲台上,先问:“都带了笔墨纸了吗”我和一个瘦小的女生低着头站了起来。

华老师皱着眉看着我们,她问:“你们说怎么办”
⑤我流出了眼泪。

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这个学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了壁角,这种奇耻大辱就会被她报告给父母……天啊,我完了。

全班都沉默着,大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个瘦小的女同学说话了:“我出去站着吧,王蒙就甭去了,他是好学生,从来没犯过规。

”听了这句话我真是绝处逢生,我喊道:“同意!”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厉声说了句:“坐下!”事后她把我找到她的宿舍,问道:“当xxx(那个女生的名字)说她出去站而你不用去的时候,你说了什么来着”
⑥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

⑦这是我平生受到的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写到这儿的时候,心仍然怦怦跳。

不受教育,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呢
⑧我们上三年级,级任老师就要换的,因此,华老师就不再教我们了,此后也有许多好老师,但没有一个像华老师那样细致地教育过我。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表达了“我”对细致地教育过自己的华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B.文章一开篇对华老师进行外貌描写,运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更加突出“我”对华老师的印象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