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整理1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上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七上语文第六单元第19课《皇帝的新装》知识梳理!第19课皇帝的新装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理清童话的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二、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安徒生出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三、文体知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被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他们人格化。
四、字词积累骇(hài)人听闻滑稽(jī)头衔(xián)钦(qīn)差大臣勋(xūn)章陛(bì)下随声附和(hè)御聘(yùpìn)称(chèn)职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炫耀:本课指夸耀。
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妥当:稳妥适当。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惊吓。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附和,跟着别人说。
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五、整体感知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以新装为线索;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3.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课文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课文皇帝的新装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枣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好让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
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直到深夜。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
”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皇帝的新装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皇帝的新装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好词:
炫耀、愚蠢、妥当、奇异、称职、呈报、滑稽、精致、接二连三、骇人听闻、随声附和。
好句:
1、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2、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一看。
他为此特地派诚实的老臣去看。
3、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我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
4、皇帝于是先自己判断一下,然后便点头表示满意。
5、过了不久,皇帝派了另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一看布是不是很快就可以织好。
好段:
1、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 “乖乖 !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2、“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 “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皇帝的新装课文精讲

皇帝的新装一、章节划分《皇帝的新装》的章节划分有多种方式,以下是其中两种常见的划分方法:第一种: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皇帝喜欢穿新衣服,这是故事发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两个骗子向皇帝行骗,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三部分(第5至22自然段):大臣和皇帝受骗、骗人,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23自然段至末尾):皇帝裸体参加游行大典,一个小孩子戳穿了这场闹剧,这是故事在高潮中结束。
第二种:第一部分(第1段):写皇帝酷爱新装成癖。
第二部分(第2~4段):皇帝决定让骗子做新装。
第三部分(第5~23段):写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装。
第四部分(第24段至末尾):写皇帝穿上新装举行游行大典,一个小孩子戳穿了骗局。
这两种划分方法略有不同,但都将故事分为了几个部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故事进行不同的划分和解读。
二、文章赏析《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经典童话故事之一。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同时,这篇童话也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出事件的真实性,不要沉湎于腐败中。
从情节上看,这篇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
皇帝、大臣、骗子、百姓等人物的性格特点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皇帝的形象,他的愚蠢、虚荣、自欺欺人等特点被深刻地揭示出来,让人不禁为之捧腹大笑。
而骗子的狡猾、机智、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等特点也让人印象深刻。
从主题上看,这篇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奸诈、愚蠢,以及百姓们的盲从和无知,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问题。
而骗子之所以能够得逞,也正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人性的弱点,利用了人们的虚荣心和盲从心理。
皇帝的新装课文重点笔记

皇帝的新装课文重点笔记一、主题概述本文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请骗子制作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并穿上它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与大臣们的虚伪、愚蠢以及自欺欺人的丑恶本质。
二、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故事的引子——皇帝酷爱新装。
第二部分(2~4):故事的开端——骗子“做”新装。
第三部分(5~23):故事的发展——群臣看“新装”。
第四部分(24~33):故事的高潮——皇帝穿“新装”游行。
第五部分(34~37):故事的结局——揭穿假新装。
三、课文解析1.开篇介绍皇帝的爱好有什么作用?皇帝爱穿漂亮衣服,为下文骗子“纺织奇特的布做新衣服”来投皇帝所好埋下了伏笔。
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这是两个骗子赋予新装的特性,这说明骗子揣摩透了包括皇帝、官员在内的人们虚伪的特点,揭示了骗子行骗的高明,体现了他们的狡猾。
同时,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暗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皇帝之所以上钩,主要是看中了这一特性,以便毫不费劲就可以鉴别他的臣民,帮助他统治国家。
下文中老大臣、官员以及老百姓之所以说假话,也都是因为害怕这一特性。
3.第⑤段写了皇帝怎样的心理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到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再到“仍然觉得”,充分运用心理描写,体现出皇帝自信而又心虚,准确地表达他愚蠢而又虚伪的性格特点。
4.第⑥段的“诚实”一词有何妙处?“诚实”一词的本义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在这里是反语,是对虚伪的老大臣的无情讽刺。
这个皇帝认为诚实、称职、理智的老大臣竟如此虚伪,那官场上的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5.老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类似,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三个场面类似而写法不同,妙趣横生,刻画了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丑恶可笑的嘴脸。
皇帝的新装总结知识点

皇帝的新装总结知识点皇帝的新装故事中,皇帝对自己的新衣服非常自负,他为了炫耀自己的新衣服,不惜以高价买下,而后又不断地让他的臣子给他夸奖。
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虚荣心和自我意识。
对于这点,我们可以理解一个人内心的虚荣心往往会让他们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好,而采取一些明显的举动,甚至可能不择手段,这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在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皇帝确实并没有穿上任何新衣服,但因为他自己也对自己进行了疑惑,他其实并不确定自己到底有没有穿上新衣服,于是他选择了相信别人。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说辞。
此外,从“童言无忌”的故事中,还可以了解的一点就是,一个人的虚荣心和自我意识很容易被他人的恭维所左右,这说明了皇帝在选取自己的所信任的对象时,并不是那样的严格,他忽略了自己旁边那些真心的人,而被一群骗子所欺骗了。
而在板凳和床单这一节中,皇帝的虚荣心更加显露了出来。
她在脱下所有的衣服,直到只剩下一条裤子让那些人给骗走的时候,他的虚荣心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变得更加坚定。
这说明了一个人的虚荣心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很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引发更大的危机。
在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中,老实的小孩在看到皇帝并没有穿上新衣服,而且赤身裸体的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他没有选择保持沉默,而是直接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人要有清晰的认识,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沉默的接受别人的误导。
最后,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带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一个人的虚荣心和自我意识会给他们自己和他人带来很大的危害。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勇敢地直面自己的错误,并且要真诚地相待他人,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恭维,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皇帝的新装课文笔记

皇帝的新装课文笔记《皇帝的新装》是康熙帝发明的一项衣装,在当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
它既实行了皇帝领衔内外礼仪大典的原则,又实施了统一服饰和脱帽敬礼的礼制。
这种制度继续直到清末,对宫廷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制定背景:1、西夏的君主侯衣制度:早在西夏时期,就有勋侯贵族穿“侯衣”来表示身份的制度,由此可见当代皇帝的新装制度与西夏时期的侯衣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2、唐代宫廷礼仪制度:在唐朝,皇帝出行必须着正装,礼佩下行,游行休息时作盖帽敬礼。
3、宋元明古代礼仪制度:在宋元明古代,皇帝也有着严格的打扮习俗,并严格要求被崇拜者的礼炮礼仪也相应增加了。
二、康熙帝发明“皇帝的新装”的内容:1、色彩:采用的是红、黄、绿和蓝四色,以红为主,其余三色组合而成,但每一色只能占1/4,如果占用超过1/4,就要被叫做“陋习”。
2、样式:衣长一般可以是一段、二段或三段,即贴脚、贴腿和贴膝这三种样式。
衣袖有“马蹄袖”、“牛角袖”、“大肚腩袖”和“流苏袖”等。
衣服上有金钿扣和绣花纹路。
3、配饰:脚上穿尖筒鞋,带金缕带,打扮时手腕处有丝绢,胸前的口袋上系金钩,里面可以装着文笔用具和内线衣服,桃木做的带子可容鞭、绢、香等,头上戴着押绢帽,总共有五种斗笠和九种转角帽,滚边使用黄色或者紫褐色,头上有对联,可装书信料理。
三、皇帝的新装对宫廷习俗的影响:1、形成了封建礼教的总体原型:康熙皇帝的新装不仅改革了古代的服装习俗,也形成了封建礼教的总体原型,代表了封建制度下皇帝的特殊身份。
2、统一了朝廷官员的仪容:所有官员都打扮一样,实行统一服装,提高了皇室尊贵的气质,增强了士卒之间的凝聚力和联系,加强了社会秩序。
3、加强了皇室家族仪式:在这种新装之下,每个家族仪式都变得严肃、庄重,家族口号和副口号更加突出,使得皇室家族仪式更加具有礼仪感,更加庄严。
四、总结康熙帝的发明的“皇帝的新装”不仅在形式上对宫廷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统一了朝廷官员的仪容,使得皇室家族仪式更加庄严,同时也增强了宫廷礼仪的严肃性和尊贵性,促进了封建制度的正确发展。
皇帝的新装课文笔记七年级上册

皇帝的新装课文笔记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一个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穿上了一件不存在的衣服,最终在公众的嘲笑中尴尬地走在大街上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具有深刻的寓意,而且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的课文笔记,供您参考:一、主题思想《皇帝的新装》通过一个荒诞的故事,揭示了虚伪和欺骗的丑陋面目,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敢于说真话、坚持真理。
故事中的皇帝因为害怕被视为与众不同而不敢说出真相,最终自食其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面对事实,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更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信念。
二、人物形象1. 皇帝:昏庸无能,只关心自己的外表和虚荣,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他害怕面对真相,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最终成为了被愚弄的对象。
2. 骗子:狡猾、机灵,善于利用人的弱点。
他们利用皇帝的虚荣心和愚昧,制造了一个不存在的衣服,骗取了皇帝的财富。
3. 小男孩:天真无邪,敢于说出真相。
他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只有像他一样敢于说真话、坚持真理的人,才能避免被骗子所欺骗。
三、故事情节1. 开头:皇帝酷爱新装,每天都要换一套衣服。
2. 发展:两个骗子来到皇宫,声称能织出最美丽的布料,做出最漂亮的衣服。
这种衣服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而愚蠢的人是看不到的。
皇帝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命令两个骗子为他制作新衣。
3. 高潮:两个骗子开始制作衣服,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做。
皇帝派大臣去查看进度,但都被骗子欺骗了。
最后皇帝决定亲自去看衣服。
当他看到所谓的“新装”时,虽然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但害怕被视为与众不同而不敢说出真相。
4. 结尾:一个小男孩勇敢地指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事实,让皇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最终皇帝在公众的嘲笑中走在大街上。
四、知识点1. 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例如,皇帝的虚荣心和愚昧、骗子的狡猾和机灵、小男孩的天真无邪等。
2. 讽刺和寓意: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荒诞现象进行夸张和讽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
《皇帝的新装》 知识清单

《皇帝的新装》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
安徒生是 19 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出生于丹麦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安徒生早期写过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但最著名的还是他的童话作品。
他的童话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故事背景这个故事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虚伪、愚蠢和盲从的现象。
在那个时代,人们往往为了迎合权威或者追求表面的虚荣而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
三、主要人物1、皇帝一个极度虚荣、愚蠢的统治者,他对新衣服的痴迷达到了荒诞的程度,完全不顾及国家的事务和人民的疾苦。
2、骗子两个狡猾、善于欺骗的人,他们利用皇帝的虚荣心成功地骗取了大量的财富和荣誉。
3、大臣一群阿谀奉承、不敢说出真话的官员,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对皇帝的荒唐行为视而不见。
4、百姓普通民众,他们在最初也不敢说出真话,但最终在一个孩子的带领下,打破了沉默。
四、故事情节从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穿新衣服,几乎每天都要换一套。
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能够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布,而且用这种布做成的衣服还有一种神奇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听了非常高兴,马上给了这两个骗子大量的金子和丝线,让他们马上开始织布。
两个骗子把这些东西都装进了自己的口袋,然后在空空的织布机上假装忙碌地工作着。
皇帝派了一位诚实的老大臣去查看织布的进度。
老大臣来到织布房,什么也看不见,但他害怕别人说他愚蠢,于是就回去向皇帝禀报说:“这布真是美极了!”后来,皇帝又派了一位官员去查看,结果这位官员也和老大臣一样,什么都没看见,但也不敢说实话。
当骗子把所谓的“新衣”做好后,皇帝决定亲自去试穿。
他赤身裸体地走在大街上,所有的大臣和百姓都不敢说出真相,都称赞皇帝的新衣漂亮极了。
皇帝的新装课文

皇帝的新装课文下面是皇帝的新装课文原文:皇帝的新装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枣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好让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
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直到深夜。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
”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穿上了一件不存在的“新装”,最终在游行中出丑的故事。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面对真相。
二、重点知识点1. 人物形象:故事中的皇帝、骗子、大臣、小孩等人物形象鲜明,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
皇帝的虚荣、愚昧和愚蠢,骗子的狡猾和机智,大臣的阿谀奉承和随波逐流,小孩的纯真和勇敢,都让读者印象深刻。
2. 情节发展:故事情节紧凑,步步深入,从皇帝决定换新装开始,到骗子设计骗局,再到皇帝和大臣们被骗,最后到皇帝出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 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夸张、讽刺等手法,如“皇帝的新装”、“看不见的布料”等,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
三、主题思想《皇帝的新装》通过一个荒诞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虚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真相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同时,它也呼吁我们追求真实、正直和勇敢。
四、个人感悟通过学习《皇帝的新装》,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持清醒头脑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欺骗,但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避免被误导。
同时,我们也要勇于面对真相,不要因为害怕被嘲笑或者批评而选择逃避。
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能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此外,《皇帝的新装》还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纯真的心。
在故事中,小孩是最纯真无邪的一个人物。
他敢于说出真相,不怕被嘲笑或者惩罚。
这种纯真的心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本心。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颗纯真的心,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最后,《皇帝的新装》也告诉我们追求真实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为了追求某种利益或者名声而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价值观。
然而,《皇帝的新装》告诉我们追求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皇帝的新装》安徒生词语整理新人教版

第十九课《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笨(bèn):1.不聪明:~人。
~拙。
~伯(a.傻瓜,愚蠢的人;b.肥大的人)。
愚~。
2.不灵巧:嘴~。
~口拙舌。
~鸟先飞。
3.粗重,费力气的:~重。
~活。
粗~。
赐(cì):1.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予。
~死。
赏~。
恩~。
2.敬辞:请~教。
希~函。
3.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
受~良多。
聘(pìn):1.访问:~问(古代指代表国家访问友邦)。
通~。
~使往来。
2.请人担任职务:~书。
~用。
~请。
招~。
3.定婚或女子出嫁:~礼(彩礼)。
~金。
~姑娘。
炫耀(xuàn yào):从各方面(多指金钱、权力、地位等)特意强调自己(略带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的意思)。
泛指夸耀。
称职(chèn zhí):才能与职位相称。
愚蠢(yú chǔn):愚笨无知。
现款(xiàn kuǎn):可以当场交付的货币。
妥当(tuǒ dàng):稳妥适当地。
理智(lǐ zhì):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
呈报(chéng bào):敬词,呈文上报。
钦差(qīn chāi):旧指皇帝特命去外地办事的官吏。
滑稽(huá jī):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圈定(quān dìng):画圈选定(人选、范围等)。
狡猾(jiǎo huá);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
陛下(bì xià):对君主的尊称。
爵士(jué shì):1.欧洲君主国的最低爵位,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列 2.领有爵士头衔的人头衔(tóu xián):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勋章(xūn zhāng):授给有功者的荣誉证章。
袍子(páo zǐ):表示或标志某一行业、等级或职务的装束。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药:治疗。
《皇帝的新装》 知识清单

《皇帝的新装》知识清单一、作品简介《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这是一篇具有深刻讽刺意味的经典之作。
故事以皇帝爱穿新衣为线索展开,讲述了两个骗子利用皇帝和大臣们的虚荣心,声称能织出最美丽的布并做成神奇的新装,实际上他们什么都没做。
皇帝穿着“新装”举行游行大典,最终被一个孩子揭穿了真相。
二、主要人物1、皇帝这位皇帝极度虚荣,对新衣服痴迷,不惜耗费大量金钱和精力,只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他的愚蠢和盲目自信使他轻易地陷入了骗子的骗局。
2、骗子两个骗子狡猾且精明,善于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用虚假的承诺和夸张的言辞欺骗众人。
3、大臣们大臣们阿谀奉承,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不敢说出真话,对皇帝的新装一味地称赞。
4、孩子孩子天真无邪,没有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敢于说出真相。
三、故事情节1、皇帝爱新衣皇帝对于新衣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换新衣服,这为骗子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2、骗子的骗局两个骗子声称能织出神奇的布料,这布料不仅美丽非凡,而且用它做成的衣服还有一种神奇的特性: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3、皇帝的反应皇帝听到这样的描述,内心充满了期待,立刻给了骗子大量的财宝让他们开始制作。
4、大臣们的查看大臣们去查看新衣的制作进度,虽然他们什么都没看到,但为了显示自己不是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都纷纷夸赞新衣的美丽。
5、皇帝试穿新衣皇帝在镜子面前假装欣赏并不存在的新衣,并且摆出满意的姿态。
6、游行大典皇帝穿着所谓的“新衣”上街游行,民众们都不敢说出真相,直到一个孩子喊出了“皇帝什么也没穿”。
四、主题思想1、讽刺虚荣与愚蠢通过皇帝和大臣们对新衣的盲目追求和虚假称赞,深刻地讽刺了他们的虚荣心和愚蠢。
2、批判虚伪与阿谀奉承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虚伪和阿谀奉承的现象,人们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敢说出真话。
3、赞美童真与勇敢孩子的出现代表着纯真和勇敢,他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敢于揭露真相。
《皇帝的新装》 知识清单

《皇帝的新装》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
安徒生生于1805 年,卒于 1875 年。
他的童话作品不仅在儿童中广受欢迎,也深受成年人的喜爱。
安徒生的童话以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寓意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著称。
二、故事背景这个故事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和人性的弱点。
在那个时代,虚荣、谄媚和愚蠢的行为并不罕见,人们往往为了迎合权威或者追求表面的荣耀而失去了真实和理智。
三、主要人物1、皇帝这位皇帝极度虚荣,他只关心自己的外表和别人对他的看法,为了穿上所谓的“新衣”,不惜被骗子愚弄。
2、骗子两个骗子狡猾奸诈,利用皇帝的虚荣心,编造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新衣,从而骗取了大量的财富和荣誉。
3、大臣们大臣们阿谀奉承,明明看不到新衣,却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声,纷纷谎称新衣美丽无比。
4、百姓百姓们最初不敢说出真相,但最后在一个孩子的带领下,终于打破了沉默。
5、孩子孩子天真无邪,无所顾忌,一语道破了皇帝没穿衣服的事实。
四、故事情节从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穿新衣服,几乎每天都要换一套。
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对皇帝说,能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布料,而且用这种布料做成的衣服,凡是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
皇帝听了非常高兴,给了他们大量的金银财宝,让他们马上开始织布。
两个骗子在空空的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大臣们来看时,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愚蠢或者不称职的,都纷纷夸赞布料的美丽。
皇帝亲自来看时,也装作看到了布料,并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终于,新衣做好了,皇帝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游行,让所有人都看看他的新衣服。
在游行的过程中,街道两旁的百姓们都称赞皇帝的新衣漂亮,直到一个孩子大声喊道:“皇帝什么也没穿啊!”这时,人们才如梦初醒,纷纷议论起来。
皇帝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但为了面子,还是硬着头皮走完了游行。
五、主题思想1、批判虚荣和愚蠢皇帝和大臣们的虚荣,让他们陷入了骗子的骗局,最终出尽了洋相。
皇帝的新装的读书笔记

皇帝的新装的读书笔记1. 故事简介《皇帝的新装》这本书呀,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讲的是一个皇帝特别爱穿新衣服,结果被两个骗子给耍了。
他们说自己能做出一种看不见的衣服,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
哎,皇帝一听,立马就心动了,觉得这简直是个绝佳的机会!可惜,这衣服根本就不存在,结果在大街上游行时,大家都假装看到了,唯独一个小孩大喊:“他啥都没穿!”这个时候,皇帝才明白自己被愚弄了。
2. 角色分析2.1 皇帝先说说这个皇帝,他真的是个典型的虚荣男。
每天都想着怎么才能更帅、更威风,连衣服都要比别人好。
大家都说他好,他就特别高兴,真是“听风就是雨”啊!他就像那些总想通过外表来证明自己的人,结果最后把自己搞得像个笑话。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内心其实是挺空虚的,除了衣服,似乎没有什么真正值得骄傲的。
2.2 骗子再说这两个骗子,真是天上掉下来的“无赖”。
他们就像那些总是能找机会占便宜的人,满嘴跑火车,甚至还能把一件不存在的衣服描述得那么神乎其神。
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才华”,不过呢,最终也只能算得上是“空中楼阁”。
这两个人就像生活中那些爱耍小聪明的人,结果总是落得个自食其果的下场。
3. 主题思考3.1 虚荣与真相故事传达的主题可真是深刻,虚荣心真是个大坑!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居然连真相都不敢面对。
就好比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迎合别人,假装自己很完美,实际上心里却明白,那不过是“画饼充饥”。
在追求外在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会失去真实的自己呢?这真值得我们深思。
3.2 孩子的直言不讳而那个小孩的出现,简直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这个被谎言笼罩的世界。
他的勇气让人惊叹,敢于说出真相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童真”,不怕权威,不怕别人的眼光。
说真话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这却是我们最需要的品质。
4. 总结《皇帝的新装》这本书虽然简单,却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它让我们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是否也有时候会被虚荣心蒙蔽了双眼?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不忘真实,敢于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
19《皇帝的新装》知识点归纳复习

19《皇帝的新装》复习提纲一、中心思想: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
作者围绕“新装”这个中心,极力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二、文章结构:(一)故事的引子(第1段):童话首先交代皇帝喜欢穿新装的怪癖。
(二)故事的开端(第2--4段):接着写骗子投皇帝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开始“做”新装。
(三)故事的发展(第5--22段):顺着做新装,写皇帝派人去看新装。
(四)故事的高潮和结局(第23--37段):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装参加游行大典。
三、问题研究: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儿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
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写作特色作者凭借自己天才的想像,通过两个骗子设的骗局,对皇帝尽情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
童话以讽刺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无情地挞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把他们的愚蠢、卑鄙、虚伪,为了保持权力不惜自欺欺人等等恶行,拿出来示众。
童话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五、课后问题:一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使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使老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使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被人说愚蠢,所以都不敢说真话了。
2.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
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
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二阅读下面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皇帝的新装知识点总结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in life is not hard work or struggle, but making the right choice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皇帝的新装知识点总结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皇帝的新装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二、文体知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通常离奇曲折,引人入胜,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时代背景18世纪末代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__,揭露了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的社会的病状。
四、重点字词炫耀称职愚蠢滑稽狡猾不可救药骇人听闻随声附和五、课文细读1.__课文的题目是“皇帝的新装”。
从题目看,你认为中心词是什么?新装。
2.皇帝的“新装”有什么特异的功能?(主线)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3.围绕这条主线作者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对新装的态度如何?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小孩揭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2021年整理〗《皇帝的新装》学习要点

《皇帝的新装》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炫耀、称职、滑稽、头衔、呈报、陛下、精致、勋章、赏赐、御聘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等词语的读音及词义。
2.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3.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写作思路。
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4.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像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5.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语言积累1.生字正音炫uàn耀陛bì下御yù聘ìn骇hài人听闻头衔ián 滑稽jī钦qīn差大臣2.词语解释钦差大臣: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骇:震惊。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没有主见。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称,适合、相当。
精致:精巧细致。
呈报:报告(上级)。
炫耀:夸耀。
语法与修辞写作手法:1.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反映生活:夸张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
两个骗子在织布机上空忙,描述并不存在的布的美丽花纹,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大臣们手里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这些情节当然是夸张的,但又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据安徒生自己说,这个童话的题材来自西班牙作家所提供的民间故事,经改写后,更符合丹麦的生活实际。
骗子怎样诓人,皇帝怎样上当,群臣又怎样瞒骗,写得合情合理。
“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
”我们在这篇童话里看到的皇帝、官吏,不正是当年丹麦封建统治者的真实写照么?安徒生把自己不敢明白说出的一切,隐藏在夸张、诙谐的故事里,引起读者深思。
夸张中包含着合理性,是《皇帝的新装》的情节特点,也是安徒生童话的情节特点。
2.语言通俗、流畅,保持着口语化:故事叙述就像谈家常一样:“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有一天,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来了两个骗子……”安徒生重视提炼语言,所以他写的童话,语言既简洁又生动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帝的新装》课文知识点整理
一.作者简介
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二.字词音
炫耀(xuàn yào)愚蠢(yú chǔn)陛下(bìxià)赐给(cìgěi )爵士(juéshì)勋章(xūn zhāng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钦差(qīn chāi )附和(fùhè)huájī(滑稽)tóu xián(头衔)chèn zhí(称职)yùpin(御聘)chēng h ū(称呼)jīng zhì(精致)
三.课文知识点
1.引子皇帝爱新装
开端骗子织新装
发展君臣看新装
高潮皇帝展新装
结局小孩揭新装
2.“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皇帝心里“感到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
这一句“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
这里表现出皇帝的愚蠢。
作者将话说得很有分寸,却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蓄积着力量。
2.“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哪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皇帝为什么要先
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
这段情节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的疑虑。
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3.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①在故事里,人们都害怕说出新衣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做傻瓜,因此都装作看见了新衣。
②深层的原因则是,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他们看不见也不愿看见真相,而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社会也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
4.“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人们为什么要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这段情节里的三句话,有着递进的关系。
爸爸说的话,是在小孩子说话之后,既说明了他对自己孩子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又表露出震惊和惶恐的情态。
“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时,真相已经大白。
“有一个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则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逐渐接受。
5.这明显的骗局为什么大人们没有人去点透?最后为什么让一个小孩道出真相?
这些大人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而小孩没有受污浊的世风熏染,还保持着一颗纯真,无邪,无私无畏的心,他敢于说真话。
6.皇帝已经感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恰巧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7.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孩子”寄托着作者对于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
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
作者的立场也就十分明显了。
四.中心主旨
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统治者愚蠢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本质,启迪人们做一个诚实、纯真无畏的人。
五.启示
我们要做一个无私的人,诚实的人,做一个敢于说真话,抗战邪恶的人,用真诚去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