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有效的批判性思维教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哪种批判性思维教学方式的效果较好?
元分析对上述四类教学法的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混合式教学法能够产生最大的教学收益,而使 用沉浸式教学法所获得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效果最差。这告诉我们,如果想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不仅需要明确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将其融入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二者结合方能 产生最佳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明确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只将其作为教学过程的副产 品,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效果最差。
四种主要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方式
根据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是否结合具体学科,是否明确以批判性思维提高为目标,恩尼斯区分了 四类教学干预方式,分别是:
一般式教学法:不结合特定学科,只单独讲授批判性思维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主要的教学 目标是提高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倾向。
灌输式教学法:结合特定学科,以批判性思维提高为明确目标的教学方式。使用灌输式教学法 的课堂通常进行深入的、透彻的学科教学,鼓励学生在这一特定学科内进行充分的批判性思 考,强调批判性思维与具体学科的结合。
[3]Abrami, P.; Bernard, R.; Borokhovski, E.; Waddington, D.; Wade, A. & Persson, T.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 Meta-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5, 85, 275-314.
3.不同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教学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这个问题也可以理解为:有没有最适合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学科?元分析结果对于这个问题的答 案是模糊的,目前针对现有研究的元分析对这一结果未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有的研究显示,对 于不同学科的课程来说,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太大差异。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社 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效果要明显高于对卫生专业的大学生的教学效果。 虽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更多的研究,但目前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通过目标明确的批判性思 维教学,各学科领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5.哪些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最有效?
研究表明,对话法和抛锚式指导法对于训练批判性思维十分有效,二者结合时效果更上一层 楼,而强调一对一指导的学徒式辅导法对批判性思维的提高却显得效果不佳,但学徒式辅导法 却可以充当其他教学策略的“催化剂”,有力地提高其他教学策略的效果。当对话法、抛锚式指导 法、学徒式辅导法三者同时运用到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时,产生了最强大的提升效果。
学科通才观VS.学科特定论
批判性思维是不是一种通用技能?或者说,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和应用是否必须要和具体学科或 实践领域相结合?如果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通用技能,那我们应该重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通用 技能来学习。如果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必须和具体学科相结合的思维技能,那么它应该通过解决 具体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学习。
沉浸式教学法:结合特定学科,但不以批判性思维提高为明确目标,以隐蔽的方式进行批判性 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与灌输式教学法相比,使用沉浸式教学法的课堂并不明确指出批判性思 维的原理和方法,学生“沉浸”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
混合式教学法:既单独讲授批判性思维相关课程,又结合特定学科的混合的教学方式。在混合 式教学法的课堂中,学生既接受特定学科内的批判性思维教学,又可以学习单独介绍批判性思 维一般原理或方法的课程。
学徒式辅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老师或专家的实践活动,在某一领域内进行学习,强调专家 和新手之间一对一的示范、指导、训练和错误纠正。这种一对一可能发生在师生之间,也可能 发生在水平不同的同伴之间。这种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亲自实践中积 累知识,通过及时向专家请教、与老师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将专家的内隐知识 和思维过程显性化,让学生可以在老师和其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观察、实践、重复演练,最终 促进对思维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自我修正。
元分析结果
1.批判性思维是否可以教授?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总体效果如何?
元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干预对批判性思维的提升效果显著,但不同研究产生的效果量之间差异 很大,教学干预的效果量介于中等和较小效果量之间。这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能力确实是可 以通过教学干预来培养的,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倾向的提高有明显效果,但这一提升 效果是有限的,且非常容易受教学过程中其他因素(如:课程的教学方式、老师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专业或学科、教学总体时长)的影响。
7.批判性思维教学多久效果较好?
不同的元分析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越久越好!短时间内的批判性思维教学通常 能够产生显著的提高效果,但这一效果可以说是转瞬即逝的。对于大学生的元分析结果表明, 教学干预时长超过12周时效果更佳。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品质产生持 续的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批判性思维教学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效果如何?
现有研究表明,虽然批判性思维教学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显著提升效果,但随着年龄(年 级)递增,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干预的效果逐渐递减。对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 的教学效果最佳,而对于成年人(包括大学生、研究生)来说,教学干预对他们批判性思维的 提高相对较低。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结果并不否定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的 必要性。如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批判性思维没能得到专门的训练,在其后任何学习阶段进行 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都十分必要。
抛锚式指导:向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或对学生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 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包括案例学习、虚拟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游戏等。最为典型的一种教学
方式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这是一种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 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 励学生自学,通过民主的教学氛围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做什么准备?
元分析显示,教师教授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基础和教师的准备程度能够对最终的教学效会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 课程进行过程中进行全面广泛的考察,或将课程内容细化并分别指定课程中每一部分与批判性 思维提高这一目标的关系,教学效果会明显提升。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批判性思维作为课程目 标,而没有教师的培训、缺乏细节的落实,教学干预带来的最终效果微乎其微。
元分析:一种在传统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文献综合 方法,对已有的同类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分析、整合、总结和综合评价,以获得普遍 性、概括性结论。与传统的文献综述相比, 元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偏倚, 确保结论的科学 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现有对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及策略上的一些常见差异。
[2]Niu, L., Behar-Horenstein, L. S., & Garvan, C. W. Do 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s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 meta-analysis.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013, 9, 114-128.
参考文献
[1]Abrami, P.; Bernard, R.; Borokhovski, E.; Wade, A.; Surkes, M.; Tamim, R. & Zhang, D. 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s affec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dispositions: A stage 1 Meta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8, 78, 1102–1134.
批判性思维培养需要尽早开始
认知能力和高阶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因此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 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更多地受到传 统教学法、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多不会提问、不敢质疑,习惯了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到大学 时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能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功夫。因此,建议在基础教育阶段 中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孩子学会自己探索、自我发现、学会质疑。这也意 味着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主体可以并不局限于学校和教师,当父母在孩童的心中种下了批判意识 的种子时,学校的批判性思维教育更容易展开。
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积极的、系统的、目的性强的教师支持
教育者自身要增强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当教师真正明白了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和重 要性,掌握了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后,批判性思维的教授才能游刃有余。强大的教师支持, 或是有意识地使用技能策略以促进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中的体现,有利于发挥出教学干预的最佳 效果。同时,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倾向的提高不能仅只作为隐形的教学目标,必须将批判性思维 明确在教学目标和教师培训中,将批判性思维落实在真正的教学环节中。
如何开展有效的批判性思维教学?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当代国际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当前社会人才竞争的迫切需求。批判 性思维的教学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批判性思维是否可以教授?批判性思维应该通过结 合不同学科知识来传授还是应该单独作为一门学科传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有效?批判性思 维教学对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最有效?不同学科领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效果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时长多久比较合适?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整理了三篇专门针对批判性思维教 学效果元分析的经典研究,试图揭开批判性思维教学干预的神秘面纱。
常用的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
批判性思维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尊 重,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交流、同伴对话、自我反思,使学生参与批判性思维过程。目前主 要的教学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对话法:让大家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的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提问、讨论、辩 论。这种对话或讨论可以是相互合作的,也可以是立场对立的,包括相互提问、组内讨论、班 级讨论、班级辩论、苏格拉底式对话、在线平台讨论等多种形式。教师或同伴的提问可以激起 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通过对话和讨论自我分析、寻找根据、进行推论从而得出结论。 辩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引导学生公正对待与自己立场不同的观点,并让 学生明白自己的伙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观点,甚至重建自己的思考过程,修正自己的思考结 果。
研究成果的教育启示
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细致的、综合的、持续时间长的多方面干预
在最普遍的层面上,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几乎所有年龄段(或受教育水平)、所有学科领域 内的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都能够得到提升。但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则应该认识到批判性 思维的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研究结果提示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水平、专业 特点开发专门的批判性思维教学,而不是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领域内的学生施以相同的 教学干预。此外,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的批判 性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思维教学的价值。
1
END
1
元分析对上述四类教学法的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混合式教学法能够产生最大的教学收益,而使 用沉浸式教学法所获得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效果最差。这告诉我们,如果想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不仅需要明确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将其融入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二者结合方能 产生最佳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明确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只将其作为教学过程的副产 品,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效果最差。
四种主要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方式
根据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是否结合具体学科,是否明确以批判性思维提高为目标,恩尼斯区分了 四类教学干预方式,分别是:
一般式教学法:不结合特定学科,只单独讲授批判性思维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主要的教学 目标是提高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倾向。
灌输式教学法:结合特定学科,以批判性思维提高为明确目标的教学方式。使用灌输式教学法 的课堂通常进行深入的、透彻的学科教学,鼓励学生在这一特定学科内进行充分的批判性思 考,强调批判性思维与具体学科的结合。
[3]Abrami, P.; Bernard, R.; Borokhovski, E.; Waddington, D.; Wade, A. & Persson, T.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 Meta-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5, 85, 275-314.
3.不同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教学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这个问题也可以理解为:有没有最适合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学科?元分析结果对于这个问题的答 案是模糊的,目前针对现有研究的元分析对这一结果未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有的研究显示,对 于不同学科的课程来说,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太大差异。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社 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效果要明显高于对卫生专业的大学生的教学效果。 虽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更多的研究,但目前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通过目标明确的批判性思 维教学,各学科领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5.哪些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最有效?
研究表明,对话法和抛锚式指导法对于训练批判性思维十分有效,二者结合时效果更上一层 楼,而强调一对一指导的学徒式辅导法对批判性思维的提高却显得效果不佳,但学徒式辅导法 却可以充当其他教学策略的“催化剂”,有力地提高其他教学策略的效果。当对话法、抛锚式指导 法、学徒式辅导法三者同时运用到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时,产生了最强大的提升效果。
学科通才观VS.学科特定论
批判性思维是不是一种通用技能?或者说,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和应用是否必须要和具体学科或 实践领域相结合?如果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通用技能,那我们应该重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通用 技能来学习。如果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必须和具体学科相结合的思维技能,那么它应该通过解决 具体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学习。
沉浸式教学法:结合特定学科,但不以批判性思维提高为明确目标,以隐蔽的方式进行批判性 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与灌输式教学法相比,使用沉浸式教学法的课堂并不明确指出批判性思 维的原理和方法,学生“沉浸”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
混合式教学法:既单独讲授批判性思维相关课程,又结合特定学科的混合的教学方式。在混合 式教学法的课堂中,学生既接受特定学科内的批判性思维教学,又可以学习单独介绍批判性思 维一般原理或方法的课程。
学徒式辅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老师或专家的实践活动,在某一领域内进行学习,强调专家 和新手之间一对一的示范、指导、训练和错误纠正。这种一对一可能发生在师生之间,也可能 发生在水平不同的同伴之间。这种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亲自实践中积 累知识,通过及时向专家请教、与老师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将专家的内隐知识 和思维过程显性化,让学生可以在老师和其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观察、实践、重复演练,最终 促进对思维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自我修正。
元分析结果
1.批判性思维是否可以教授?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总体效果如何?
元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干预对批判性思维的提升效果显著,但不同研究产生的效果量之间差异 很大,教学干预的效果量介于中等和较小效果量之间。这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能力确实是可 以通过教学干预来培养的,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倾向的提高有明显效果,但这一提升 效果是有限的,且非常容易受教学过程中其他因素(如:课程的教学方式、老师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专业或学科、教学总体时长)的影响。
7.批判性思维教学多久效果较好?
不同的元分析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越久越好!短时间内的批判性思维教学通常 能够产生显著的提高效果,但这一效果可以说是转瞬即逝的。对于大学生的元分析结果表明, 教学干预时长超过12周时效果更佳。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品质产生持 续的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批判性思维教学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效果如何?
现有研究表明,虽然批判性思维教学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显著提升效果,但随着年龄(年 级)递增,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干预的效果逐渐递减。对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 的教学效果最佳,而对于成年人(包括大学生、研究生)来说,教学干预对他们批判性思维的 提高相对较低。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结果并不否定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的 必要性。如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批判性思维没能得到专门的训练,在其后任何学习阶段进行 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都十分必要。
抛锚式指导:向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或对学生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 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包括案例学习、虚拟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游戏等。最为典型的一种教学
方式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这是一种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 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 励学生自学,通过民主的教学氛围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做什么准备?
元分析显示,教师教授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基础和教师的准备程度能够对最终的教学效会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 课程进行过程中进行全面广泛的考察,或将课程内容细化并分别指定课程中每一部分与批判性 思维提高这一目标的关系,教学效果会明显提升。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批判性思维作为课程目 标,而没有教师的培训、缺乏细节的落实,教学干预带来的最终效果微乎其微。
元分析:一种在传统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文献综合 方法,对已有的同类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分析、整合、总结和综合评价,以获得普遍 性、概括性结论。与传统的文献综述相比, 元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偏倚, 确保结论的科学 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现有对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及策略上的一些常见差异。
[2]Niu, L., Behar-Horenstein, L. S., & Garvan, C. W. Do 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s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 meta-analysis.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013, 9, 114-128.
参考文献
[1]Abrami, P.; Bernard, R.; Borokhovski, E.; Wade, A.; Surkes, M.; Tamim, R. & Zhang, D. 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s affec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dispositions: A stage 1 Meta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8, 78, 1102–1134.
批判性思维培养需要尽早开始
认知能力和高阶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因此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 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更多地受到传 统教学法、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多不会提问、不敢质疑,习惯了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到大学 时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能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功夫。因此,建议在基础教育阶段 中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孩子学会自己探索、自我发现、学会质疑。这也意 味着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主体可以并不局限于学校和教师,当父母在孩童的心中种下了批判意识 的种子时,学校的批判性思维教育更容易展开。
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积极的、系统的、目的性强的教师支持
教育者自身要增强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当教师真正明白了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和重 要性,掌握了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后,批判性思维的教授才能游刃有余。强大的教师支持, 或是有意识地使用技能策略以促进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中的体现,有利于发挥出教学干预的最佳 效果。同时,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倾向的提高不能仅只作为隐形的教学目标,必须将批判性思维 明确在教学目标和教师培训中,将批判性思维落实在真正的教学环节中。
如何开展有效的批判性思维教学?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当代国际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当前社会人才竞争的迫切需求。批判 性思维的教学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批判性思维是否可以教授?批判性思维应该通过结 合不同学科知识来传授还是应该单独作为一门学科传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有效?批判性思 维教学对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最有效?不同学科领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效果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时长多久比较合适?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整理了三篇专门针对批判性思维教 学效果元分析的经典研究,试图揭开批判性思维教学干预的神秘面纱。
常用的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
批判性思维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尊 重,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交流、同伴对话、自我反思,使学生参与批判性思维过程。目前主 要的教学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对话法:让大家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的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提问、讨论、辩 论。这种对话或讨论可以是相互合作的,也可以是立场对立的,包括相互提问、组内讨论、班 级讨论、班级辩论、苏格拉底式对话、在线平台讨论等多种形式。教师或同伴的提问可以激起 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通过对话和讨论自我分析、寻找根据、进行推论从而得出结论。 辩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引导学生公正对待与自己立场不同的观点,并让 学生明白自己的伙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观点,甚至重建自己的思考过程,修正自己的思考结 果。
研究成果的教育启示
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细致的、综合的、持续时间长的多方面干预
在最普遍的层面上,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几乎所有年龄段(或受教育水平)、所有学科领域 内的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都能够得到提升。但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则应该认识到批判性 思维的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研究结果提示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水平、专业 特点开发专门的批判性思维教学,而不是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领域内的学生施以相同的 教学干预。此外,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的批判 性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思维教学的价值。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