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发布了数字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由此引发了世界各国央行的关注与讨论。

此次央行即将推出的数字货币重点替代M0而非M1和M2,简单而言就是实现纸钞数字化。

我国当前货币体系中,基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的M1和M2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和数字化,所以短时间内没必要使用另一种技术对其进行再一次的数字化改造。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支持M1/M2流转的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系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不断演进,支付效率和性能足以满足当下经济发展需要。

所以,央行短时间内不会也没动力再次改造M1/M2。

那为什么要替代M0?
首先,现在纸钞、硬币的印制、发行、贮藏等各环节成本相对数字货币都非常高,还需要不断投入成本进行防伪技术研发。

同时由于电子支付的发展,纸钞和硬币便捷性不足,使用场景逐渐萎缩。

其次,M0由于交易匿名和伪造匿名,存在被用于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风险。

而随着安全意识和数据保护意识的提升,普通用户自身存在一定的匿名支付和匿名交易的需求,但现在的支付工具,无论是移动支付还是银行卡支付都无法摆脱银行账户体系,满足不了匿名的需求,也就不能完全取代纸钞支付。

(摘编自《央行数字货币的“大时代”:从人民币1.0到人民币3.0》,有删改)【注】M0、M1、M2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

M0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M1是狭义货币,“M1=M0+企业在银行的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

这引发了民间对数字货币的属性以及应用的广泛猜想。

经济学上讲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贮藏等属性,并且从古到今,货币一直具有实体形态。

而数字货币没有了实体形态。

与之相对的,虽然电子货币我们也看不到实体形态,但其实它代表了我们银行账户里的钱,或是从银行账户转出的钱,相当于有实体货币做支撑。

而数字货币则没有这个支撑,是货币的信息化形式。

数字货币的交易是使用具有数字货币安全芯片的智能手机通过一定的信息传输技术进行交易,不像电子货币交易那样,通过网络传输信号,继而银行或者第二方机构进行资金的划转。

其更像纸币的交易过程,不过用上了数字化技术。

综合来看,就是比纸币交易复杂(技术复杂,操作并不复杂),比电子货币交易简单。

央行在解释中提到基于人民币现金的支付、交易、反洗钱等,在现代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

而发行数字货币,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解决方法便是可控匿名。

可控匿名意味着什么?其一,交易记录的隐私保护;其二,犯罪事实的追溯。

数字货币同纸币一样,交易记录很难被追踪,但央行有着追踪的权利,因此可控匿名保证了日常生活中交易记录隐私不被泄露,同时在遇到特殊事件时,央行可利用相关技术对资金进行追踪。

(摘编自广州日报《央行数字货币“新”在何处》,有删改)材料四
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很可能对人民币国际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然前提是人民币本身比较稳健、值得信赖、能够被周边国家所接受。

由于数字货币降低了交易成本,周边国家的企业和居民使用人民币的成本也会下降,因此会有利于其推广。

在信赖人民币的前提下,数字化能很好地降低人民币的流通成本,外国居民也可以通过数字钱包很方便地使用源自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国内商业银行甚至不需要去海外开很多分支机构就能使数字货币打开市场。

所以,从技术层面来看,数字技术是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

(摘编自徐远《央行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中“数字货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货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对于匿名支付和匿名交易的需求,而电子支付方式却无法满足,故而数字货币更有优势。

B. “数字货币”是货币的信息化形式,它不同于电子货币,是没有实体货币作为支撑的货币形式。

C. “数字货币”的交易不像电子货币交易那样,通过网络传输信号,它只要通过具有一定信息传输技术的智能手机便可完成。

D. “数字货币”将有效降低周边国家的企业和居民使用人民币的成本,因此在信赖人民币的前提下,“数字货币”的技术将有利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将推出的数字货币重点替代M0,即实现纸钞数字化,而数字货币具有的低成本、交易匿名化等优点必将导致纸钞使用场景的进一步萎缩。

B. 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自2009年始,我国的流通中现金供应量(M0)稳步增加,对央行推行数字货币提出了要求。

C. 发行数字货币后,针对洗钱等犯罪行为,央行可以行使追踪权利,利用相关技术对交易记录进行追踪。

D. 一旦实现人民币的数字化,外国居民也将可以通过数字钱包使用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国内商业银行在国内便可以打开国际市场。

3. “数字货币”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板
赵树理
王家庄办理减租。

地主王老四和佃户们按法令订过租约后,农会主席问王老四还有什么意见,王老四叹了口气说:“那是法令,我还有什么意见?但思想我是打不通的!我的租是拿地板换的,为什么偏要叫我少得些才能算拉倒?”农会主席和区干部给他解释了一会,都说粮食是劳力换的,不是地板换的。

王老四说:“他拿劳力换,叫他把我的地板缴回来,他们到空中生产去!我的思想打不通!”
小学教员王老三站起来面对着王老四讲道:老四!再不要提地板!不提地板不生气!
你知道!我常家窑那地板怎么样?都是红土夹沙地,老契上虽写的是荒山一处,可自从租给人家老常他爷爷,十来年就开出三十多亩好地来;后来老王老孙来了,到老常这一辈三家种的地合起来已经够一顷了。

打多少粮食?光给我出租,每年就是六十石!如今啦,谁可给我六升呢?
大前年除了日本人和土匪部队扰乱,又遭了大旱灾,老王和老孙逃荒走了,老常饿死,他老婆领着孩子走了,这庄上就没有人了。

那年九月间,八路军来打鬼子,咱不是还逃到常家窑吗?你可见来,蒿可长得不低,这年秋天,自然是一颗租子也没有人给。

谷囤子麦囤子,一个一个都见了底,我有点胆寒,没等过了年就把打杂的、做饭的一齐都打发了。

过了年,接女婿住过了正月十五,囤底上的几颗粮食眼看扫不住了,我跟你三嫂着实发了愁。

后来正月快过完了,别人都在地里送粪,我跟你三嫂说:“要不咱就把咱那三亩菜地也种成庄稼吧?村边的好地,收成好一点,俭省一点,三亩地也差不多够咱这三口人吃。

”她也同意。

第二天,我去地里看了一下,辣子茄子秆都还在地里直撅撅长着,我打算收拾一下就往地里送粪。

老弟!我把这事情小看了,谁知道种地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光几畦茄子秆耽误了一前晌:用镰削,削不下来;用斧砍,你从西边砍,它往东歪;用镢刨,一来根太深,二来枝枝碍事,刨不到根上。

后来用镢先把一边刨空了,搬倒,用脚踩住再用斧砍。

弄了半晌还没有弄够一畦。

邻家小刚,挑着箩头从地里回来,看见我两只手抡着斧剁茄根,笑得合不住口,羞得我不敢抬头。

他笑完了,就放下箩头拿起镢来刨给我看。

奇怪!茄秆上的枝枝偏不碍他的事!哪一枝碰镢把,就把那一枝碰掉了。

他给我做了个样子就刨了一畦,跟我半前晌做的一般多。

我就照着他的样子刨。

也行!也刨得起来了,只是刨了不几颗,两手上磨起两溜
泡来;咬着牙刨到晌午才算刨完,胳膊腿一齐疼,直直睡了一后晌。

第二天准备送粪。

我胳膊疼得不想去插(插是往驮子里装的意思),叫你三嫂去。

老弟!我说你可不要笑,你三嫂给她娘守服,穿着白鞋,拿着铁锨走进马圈里,看准一个空子才敢往前挪一步,小心谨慎照顾她那一对白鞋,她拿着一张锨,立插插不下去,一平插就从上面滑过去了,反过锨来往回刮也刮不住多少,却不幸把她一对白鞋也埋住了。

老弟!你不要笑!她把锨一扔,三脚两步跑出马圈来,又是顿,又是蹴,又是用手绢擦。

她擦了半天仍然有许多黄麻子点;手也已经磨起了一个泡来,气得她鼓嘟着嘴跑回去了。

只好自己干!不过我也不比人家强多少,平插立插也都是一样插不上,后来用上气力尽在堆上撞,才撞起来些大片子。

怕弄碎了不好插,就一片一片装进驮子里去。

绝没有想起来这一下白搭了:备起马来没人抬——老婆才生了气,自然叫不出来,叫出来也没有用;邻居们也都不在家,干看没办法;后来在门口又等到小刚担粪回来,他抬得起我抬不起,还是不算话。

后来他有了主意,把粪又倒出半驮,等抬上以后他又一锨一锨替我添满,这才算插出第一驮粪,地不够一百步远,一晌只能送三驮,因为插起来费事。

老弟!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粪送到地了,也下了雨,自己不会犁种,好歹求人才算把谷种上。

谷苗出得很不赖,可惜锄不出来。

我跟你三嫂天天去锄,好像尽管锄也只是那么一大片,在北头锄了这院子大一片,南头的草长起来就找不见苗了。

这一年是丰收年,到了秋收时候,北头锄出来那一小片,比起四邻的自然不如,不过长的还像个谷,穗也秀得不大不小,可惜片子太小了。

南头太不像话,在草里也能寻着一些谷:秀了穗的,大的像猪尾巴,小的像纸烟头,高的挂在蒿秆上,低的钻进沙蓬里;没秀穗的,跟抓地草锈成一片,活着的像马鬃,死了的像鱼刺,三亩地打了五斗。

老弟!光我那一圈马粪也不止卖五斗谷吧?我跟你三嫂一年才落下这点收成,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欠年,收完秋就没有吃的了。

村里人都打下两颗粮食了,就想叫小孩子们识几个字,叫干部来跟我商量拨工——他们给我种那三亩地,我给他们教孩子。

去年就这样拨了一年工,还是那三亩地,还种的是谷,到秋天打了八石五。

老弟!你看看人家这本领大不大?我觉着这才是走遍天下饿不死的真正本领啦!
老弟!在以前我也跟你想的一样,觉着我这轿上来马上去,遇事都要耍个排场,都是凭地板啦,现在才知道是凭人家老常老孙啦!
老弟!再不要跟人家说地板能换粮食。

地板什么也不能换,我那三亩菜地,地板不比你的赖,劳力不行了,打的还不够粪钱;常家窑那顷把红土夹沙地,地板也不赖,没有人只能长蒿。

老弟!人家农会主席说得一点也不差,粮食确确实实是劳力换的,不信你今年自己种上二亩去试试!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老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帮王老四“打通思想”,劝说过程充满人情味,具有说服力。

B. “地主”“佃户”“八路”“鬼子”等词,清晰展现了时代特点,暗示了当时百姓生活的不易。

C. “谁可给我六升呢?”写出王老三对“减租”满是牢骚和不满,照应前文“不提地板不生气!”
D. 文中写王老三亲自种谷子及村里人拨工种谷子,结果形成对比,意在突出“粮食是劳力换的”。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多次出现“老弟!”的称谓,现场感强,符合“面对着王老四”讲话的情境,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B. 文章虽是面对面的交谈,但没有写王老四的回应,这样处理给读者留白,让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文章第一段,作者向我们交待了谈话背景、谈话围绕的主题,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便于后文的展开。

D. 文章在写王老三的劳动过程时,特别注重细节刻画,叙述详略得当,详写了王老三整地及运粪的过程。

6. 本文在主体故事的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7. 文学史上有“赵树理方向”的提法,其较大特点就是“老百姓喜欢看”,请结合本文从选材及语言组织方面分析“老百姓喜欢看”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食是文化中最容易理解和沟通的东西,知味赏味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往往有人以为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非常有效与切实的传播手段,会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借鉴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的传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要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着手,从人们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

“跨文化"传播要重视其中现实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

由于语境有别、生活方式有异、期待视野不同,传播的内容往往面临着打折问题。

有很多内容优质的文化产品,由于这种折扣的损耗,往往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和认知方面的困难,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前因后果阐释和解说才能为人们所理解。

因此,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创造都要充分关注到不同语境、不同人群的差异,有些可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传播;有些可能要跨越不同人群,寻求更为广泛的传播,力求让文化传播有效果、能落地。

比如日本一些全球流行的卡通人物,如“口袋妖怪“,就由于易被接受而在传播中广受欢迎,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产品,近期还产生了像《大侦探皮卡丘》这样相当有影响力的影片。

这可以说是个相当典型的跨文化传播例子。

像皮卡丘这种人物,创作者并不特别强调其日本特征,而是从很多共通的兴趣出发,通过人们易于接受的有趣形象,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化产品,反而获得了相当大的全球影响。

这种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对我们应有所启发。

(摘编自《跨文化传播不要忽视“文化折扣”问题》,有改动)材料二:
网络红人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Youlube 上走红,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祧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风味。

加之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呼之欲出。

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收获两千多万的点击率。

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

这两种说法对文化传播的理解都过于狭隘。

首先,李子柒的视频无疑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

这种大众文化传播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

其次,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中心,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自然而然地跨越文化障碍,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种在新媒体平台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所具有的正面效果。

另外,文化传播还要了解受众需求。

传播往往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

文化传播既要以我为主,也要对受众有深入理解。

如果只是把“我的内容”做单向传播,往往不会产生良好效果。

(摘编自《文化传播需要更多李子柒》,有改动)材料三:
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文明。

透过这些生动丰富的文明形态,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

人类在不同地区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不同文明形态。

人们不仅要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源,还要在个体生命活动基础上构建起种族、氏族、民族文化。

历史上,受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过程,但这种交流客观存在。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

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

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原来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其互补性也会越来越强。

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

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在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

不同文明承载着不同的价值,文明共同体也是价值共
同体。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不同文明既有各自特殊的价值也有共同的追求。

比如,在当今世界,虽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

我们应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加深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差异性的认知,以团结、智慧、勇气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赢之路。

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而不应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

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摘编自《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有改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子柒的美食视频鲜活生动,降低了文化折扣,可为更多样式的文化传播打开空间。

B.美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低端,但容易理解和沟通,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

C.文化传播既需要有高雅内容有深度的价值理念,也需要有具体可感的传播方式。

D.李子柒的视频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

9.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所在,只要抓住它,就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B.文明要保持活力,不仅要做好自身传承,更重要的是善于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

C.具有各自特殊价值的不同文明,如果不能做到交流互鉴,就无法走出合作共赢之路。

D.若要让世界文明百花齐放,我们就要以平等的姿态,优先为其他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10.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必要性的一项是( )
A.一批中国网络影视作品被国际主流视频网站购买,并向全球观众推荐,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掀起一阵“翻译热”。

B.山东各地以乡村儒学讲堂、社区儒学讲堂等为载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C.敦煌研究院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传播敦煌文化讲好“敦煌故事”,获得来自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

D.中医药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近年来借助各类项目或平台走出了国门,使其国际传播超越自发性
阶段。

11.材料二与材料三的论证思路有何不同?
12.如何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作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名我固当固:本来
B. 根拳而土易拳:拳曲,伸展不开
C.字而幼孩字:养育
D. 故病且怠病:生病
14.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名我固当②旦视而暮抚③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而木之性日以离矣⑨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