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_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教学内容: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第123-125页内容,中位数与众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并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并会利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信息来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并能够求出这些特征数。
难点:体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数据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问题1.某公司对外宣称员工的平均年薪为3万元。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全体员工年薪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你知道该公司的平均年薪3万元是怎么得到的吗?
(通过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复习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讨论质疑,展示新知
如果该公司为了扩展业务,准备利用员工的平均年薪3万元进行广告招聘新员工,你认为该公司的这样宣传是否失实?
3万元能代表该公司员工年薪的一般水平吗?
(通过有争议的现实情景,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学生首先进行自主探索,再进行合作交流,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平均数的局限性,从而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
3万元既然不能代表该公司员工年薪的一般水平,怎样的数据才能代表员工年薪的一般水平呢?
与学生一起观察、分析数据。
给出中位数和众数概念,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让学生体会到中位数与众数与平均数一样,也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代表。
出示概念巩固
(三)深入探索例题解析
例题 8位评委对选手甲的评分情况如下:
9.0, 9.0, 9.2, 9.8,8.8, 9.2, 9.5, 9.2
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注意:在排列时不能把相同的数据看成一个 1.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组数据; 2.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教师板演过程
问题3. 巨星公司是以生产各种模具为主的大型企业,公司销售部有营销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下一年度每位营销员的销售定额,统计了这15人本年度的销售情况:
(1)如果公司销售部把每位营销员的下一年度销售额定为平均数86万元,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
(2)你认为销售额定为多少元比较合理?试说出你的理由。
1.观察、分析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86万元定为下一年度的销售额合理吗?为什么?
3.思考销售额定为多少较合理? (四)拓展应用
某大商场策划了一次“还利给顾客”活动,凡一次购物100
元以上(含100元)均可当场抽奖。
奖金分配见下表:
你认为商场的说法能够很好的代表中奖的一般金额吗?商场欺骗顾客了吗?说说你的看法,以后我们在遇到开奖问题应该关心什么?
(五)归纳小结
分析归纳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异同点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