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天门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北省天门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
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完成育人任务。
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
有关“云教育”的诸多尝试都是一次次“破冰”之旅,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
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当角色,给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
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云教育”带给我们的有关未来教育的诸多绚丽想象,有望逐步成为更加鲜活的现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材料二:
教育部会同工信部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能满足5000万学生同时在线学习。
自2月17日开通以来,该平台已开设119门学科课程。
截至3月24号,共播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课程1917节,浏览量累计达到了9.94 亿次,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累计超过了1.95亿人次。
据统计,目前全国教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区400 多万名学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超过60%的教师和近50%的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
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三:
(摘编自马璐璐、姜子涵《数说疫情下的“云生活”模式》)材料四:
在线教育要稳健发展,有赖内容与技术融合创新,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的盲点是定位不清晰,痛点是
资源不对路,堵点是产品不赋能。
具体体现:一、市场上大部分在线课堂以补习知识为主旨,以刷题为评价手段,通过过度训练、超纲挖掘、提前授课等策略,实现“提分”目标;二、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以课程资源与学生的互动为主线,但我国没有统一建立中小学教学专业资源库,缺少体系完备且具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
没有专业、适需的资源支撑,技术再翻新也是空壳,学生们没有兴趣点击,即使强制也粘不住。
这已成为在线教育不能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
这些都与21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不符,影响着青少年高阶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所以我国在线教育需要颠覆性重建。
具体做法:一、建立与全球21世纪学习目标框架相配套的内容体系,二、搭建与区域发展基础及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供给服务体系,三、构建教育与企业多元共建实施体制及在线教育准入机制、评级机制等。
总之,要通过政策的、资本的、技术的、研究的等多措并举,加快全国在线教育整体能力有序进化。
(摘编自吕文清《疫情催生在线教育2.0变革》)
1. 下列对“云教育”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云教育”基于云计算应用,搭建了一个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供教育方、受教育方等分工协作在线平台。
B. “云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让我们对未来教育产生了许多绚丽的想象。
C. 据统计,自2月17日至3月24日,已经有近2亿人次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在线完成了119门学科课程的学习。
D. 春节后我国教育学习APP行业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较春节增加7.5分钟,而教育学习人群活跃时段的占比较平日增加一倍。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云教育所搭建的平台能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可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
B.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建立,是我国在线教育的破冰之旅,但在线教育在定位、资源、产品等方面的不足阻碍了自身发展。
C. 建立与21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相配套的体系,提供体系完备且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是在线教育能够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
D.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们须多措并举,加快在线教育整体能力的有序进化。
3.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云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娟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
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
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
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
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
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
我问清了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
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
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
不一会儿,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
”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
我叫他带我去看看。
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
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
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
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
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督,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
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
半晌,她转身
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
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
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
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
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
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
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儿,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
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
”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
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
用了给她好好洗洗。
”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包扎所作为任务活动的重要场景,它有些荒凉、简陋,却承载了丰厚的东西。
B. “乡干部”是一位次要的人物,但他身上折射出了民众的热情与奉献精神。
C. 新媳妇对被子先不出借后出借,这原因应是嫌通讯员不会说话、态度不好。
D. “傻乎乎”的通讯员能让“我”爱,根本上在于他的质朴、纯真、憨厚。
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新媳妇开朗、俏皮的一面。
B. 各自借被子时,对“我”是略写,对通讯员是暗写,这为后面详写新娘借被做了张本。
C. 选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方面来写人物,但主要的还是用细节描写。
D. 小说借助小事来表现军民美好的人情、人性,虽然写的仍是战争,却显得清新、俊逸。
6. “我”不是小说的核心人物,那“我”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你进行简析。
7. 对新媳妇借被子一事,通讯员的情感态度前后富有变化,请问有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桑斯坦认为当某一突发事件在网络空间中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话题时,一些较为激进、冒险的观点往往会更受网民的追捧,并集结为一种充满风险甚至叛逆的群体性话语。
福柯权力话语理论认为,话语的背后意味着权力,在网络群体极化的趋势下,一些群体都意图在网络话语空间占据主导地位,掌握话语主导权,成为网络话语生产、传播和评判者。
为使自身话语意见迅速产生影响,他们更加渴求自身话语内容的时效性、批判性、创新性甚至极端性,以期影响或主导网络话语议题和典情发展方向。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多例话语内容失真引发的网络典情危机。
在湖北省个别党政干部由于“失职” “脱离岗位”等原因被免职或给予相关纪律处分时,网络上针对党和政府的话语攻击或谣言层出不穷。
部分以“异见者”身份参与话题讨论的网民群体,利用不同方式在媒体平台或自媒体账号打着自由式反权力话语口号,襄挟民意,生产和传播有损政府权威话语身份的网络谣言,意图主导舆论话语导向。
(摘编自朱佳欣李云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话语失序及其治理》)材料二
大数据时代的吊诡之处在于,数字信息海量增长的现象之下是受众往往无法获取有用信息的窘境。
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推送系统被认为是解决这一悖论行之有效的方案。
算法技术可以实时获取用户在数字空间中的各类浏览痕迹,从中挖掘出用户对媒介内容的偏好,并实现定制信息的精准推送,迎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智能算法看似遵循着“数字化”与“标准化”的算法公式,所谓的“个性化定制”下隐藏的却是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来源。
同质化的信息来源让用户无法接触不同立场的声音,蕴含着统一而固化价值立场的信息流将受众封闭于数字化的“孤岛”中。
“信息孤岛”中的群体在内部交流中固化了既有的偏执价值,并形成了网络“偏见共同体” 。
当这种价值偏见遭遇“孤岛”外的其他价值理念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甚而引致相互诋毁与抨击,形成价值分裂格局。
“意见的自由市场”由此淹没了理性讨论的声音,侵染了理性交往的网络公共空间,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理性基础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摘编自方正叶海涛《智媒时代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三点思索》)
材料三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得非主流意识形态有了生存的空间,加大了在网络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
就目前来看,弥散在网络空间的非主流社会思潮不下十余种,如: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新左派、新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等。
它们以看似中立的态度发表看法,凭借似是而非的言论宣扬其主张,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难度增加。
与此同时,互联网以碎片化的方式传播虚假主体的混杂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辨识度。
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是网络媒介的一个突出特点,多元社会思潮以不必呈现全貌的方式潜藏其中。
虚假的网络主体则意味着秉持某种信仰的网民能轻而易举地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将带有某种意图的信息通过包装后发布到网络空间。
面对混杂的网络信息,我们难以准确判断信息源,也无法做到对所有信息逐一审查,这无疑为多元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基于上述原因,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不再是仅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便可为之,其难度明显加大。
摘编自王永贵路媛《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及其路径创新》)
8. 下列对材料中“网络信息传播”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异见者为了主导舆论的话语导向,在网络上生产和传播信息,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B. 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推送系统并不能真正解决受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难题。
C. 网络同质化的信息会固化受众既有的偏执价值,使受众群体形成网络“偏见共同体”。
D. 网络空间会助长多元社会思潮传播,加大人们在网络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
9.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为了使自身话语意见迅速产生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性话语的网络空间话语,具有时效性、批判性、创新性甚至极端性的特点。
B.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利用算法技术虽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却也将用户封闭于数字化的“孤岛”中,不利于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C. 网络媒介容易以碎片化的方式传播一些掩盖真实意图的信息,众多混杂的网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辨识度。
D. 网络空间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会影响到人们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政府应该打压网络空间上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10. 针对材料中网络信息传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洪信,并州晋阳人,汉圣太后弟也。
后弟六人,洪信居长,少善骑射。
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渐迁小校。
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及弘实东奔,捧圣军数百从行,洪信预焉。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清泰中,又为雍王重美牙校。
晋初,为兴顺左厢都指挥使。
汉祖统禁军,迁镇太原,奏隶麾下。
汉祖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俄加岳州防御使。
从汉祖降邺,以警扈之劳,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
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
岁余,迁保义军节度。
初,杨邪以元从功臣为方镇者不谙政务,令三司择军将分补诸镇都押牙、孔目官,或恃以朝选,藩帅难制。
洪信闻内难,即召马步军都校聂召,奉国军校杨德、王建、黄全武、杨进、翟本,右牙都校任温武,护圣都校康审澄及判官路涛、掌书记张洞、都押牙杨昭勍、孔目官魏守恭,悉杀之,诬奏谋逆。
周广顺初,加同平章事。
洪信常以此妄杀自歉,及革命,内不自安。
周祖犹以汉太后之故,移镇京兆。
本城兵不满千,王峻西征至陕州,以援晋州为辞,又取去数百人。
及刘崇北遁,遣禁兵千余屯京兆,洪信益惧,即请入朝,恳辞藩镇,拜左武卫上将军。
世宗即位,迁左骁卫上将军。
显德五年,改右龙武军统军,从世宗北征,为合流口部署。
乾德五年,改左骁卫上将军。
开宝五年请老,以本官致仕。
八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李洪信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B.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C.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D.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文中的清泰、明宗、乾德、开宝等都是年号。
B. 在古代,爪牙是得力帮手的意思。
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
C. 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 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洪信出身皇戚,早年从军。
李洪信是汉圣太后的弟弟,后被朱弘实提拔,逐渐升迁至小校。
少帝东奔时,洪信参与了护卫行动。
B. 李洪信屡立战功,受到封赏。
晋初时,李洪信因立战功,先后被授予兴顺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等官职。
C. 李洪信担忧时事,为朝解忧。
李洪信将聂召、杨德、王建、黄全武、杨进、翟本、任温武、杨昭勍、魏守恭等人全都杀死。
D. 李洪信受到猜忌,惶惶不安。
周朝建立后,周祖因为李洪信是汉太后弟弟的缘故,让他镇守京兆,后又削弱他的武装力量,洪信忧惧,恳请辞藩镇,入朝为官。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
(2)洪信常以此妄杀自歉,及革命,内不自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莲子
王夫之(1)
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
荻絮横飞,蓼红斜眩,秋光无赖。
拚(2)不含愁,韫香密裹,泠泠珠佩。
伴江妃(3)、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深缀。
十斛明珠谁买。
空望眼、悬愁碧海。
露冷昆明(4),霜凋玉井(5),兰舟罢采。
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
莫抛掷、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注释:(1)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
(2)拚:同“拼”。
(3)江妃: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
(4)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
(5)玉井:井的美称。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万物凋残、萧瑟凄清的景象。
B.“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
C.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
D.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
16.请赏析“空望眼、悬愁碧海”一句中“悬”字的妙处。
17.屈原的《离骚》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离骚》”,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反问句式指出“惑”存在的普遍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一诗中,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则通知,可对文字进行删改。
要求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布通知时间为2020年5月25日。
不能出现具体的学校名称。
①学校拟举办“国学诵读经典”演讲比赛,请各年级组织师生观看比赛。
②本次比赛由校团委举办。
③演讲比赛的地点为学术报告厅。
④本次演讲比赛主题是“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精神”。
⑤比赛时间为2020年5月26日晚7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从制度上遏制餐饮浪费现象不再出现,②并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来治理。
③具体而言,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立法,④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作用;⑤二是针对餐饮浪费行为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⑥三是要加强对餐饮经营者的法律监管,⑦禁止设置最低消费额,建立节俭消费提示,⑧营造良好的餐饮消费环境;⑨四是要加强餐饮行业规范,⑩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协会在餐饮管理上的作用,⑪制定相应的餐饮企业管理、餐饮消费、餐厨垃圾处理等标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两会上,“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有人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并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会增加学生新的“体育应试”负担;也有人认为,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报拟针对“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开设专栏,展开讨论。
请你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