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与DR性能影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与DR性能影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朱晓明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6期
朱晓明
贵州省黔西县中心医院,贵州黔西 551500
[摘要]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和数字X线摄影系统(DR)影像特点及性能,探讨各自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诊断患者的1000张CR、DR片,按照统一的评片标准进行分类及质量评估,统计CR、DR片所占百分比,分析、比
较其影像特点与临床应用。
结果 CR片有481张,优质片447张,占92.93%;DR片有519张,
优质片498张,占95.95%,DR优质片率高于CR。
DR优质片率高于CR,CR与DR成像转换方式
不同,具有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
结论 CR与DR具有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CR使用范围广泛、灵活,费用较低,无需改变现有设备;与CR相比,DR成像更快、空间分辨率更高,支持动态
观察,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流程。
[关键词] CR;DR;影像特点及原理;临床应用;分析比较
[中图分类号] R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9(b)-0168-
02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逐渐取代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CR和DR
就是发展而来的两种有效途径,使影像信息以的数字化的形式贮存和传输[1]。
现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诊断患者的1000张CR、DR片,按照统一的评片标准进行分类及质量评估,统计CR、DR片所占百分比,分析、比较其影像特点及优劣势,以提高医学影像质量,更好的应用于临床诊断,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应用设备
CR机生产厂家:德国爱克发公司,型号:CR30-X;DR机生产厂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型号:GE全数字X线机DR-F。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诊断患者的1000张CR、DR片,男性520例,女性480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5.5±10.5)岁。
CR、DR片含有胸片250张,腹部平片
200张,椎体片250张,四肢关节片150张,其他150张。
1.3 方法
①CR操作流程:进入CR摄影机房后,患者按常规X线摄影方式摆好体位。
影像科技师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影像板,选择不同的X线摄影条件进行曝光。
曝光结束后3 min左右,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即可获得所摄图像。
②DR操作流程:进入DR摄影机房后,患者按常规X线
摄影方式摆好体位。
管球自动跟踪X线的中心线,影像科技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DR摄影方式,人工或AEC方式进行曝光,曝光结束后3 s即可获得所摄图像。
1.4 评片标准
对所有CR、DR摄片进行评估,评片标准参照《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的标
准[2],分为甲、乙、丙3种等级片。
优质片率=甲级片数/总片数。
甲级片:位置正确,无划损、污染、伪影,清晰度、对比度好;乙级片:甲级片中有一项存在不足,但对整体读片影响不大;丙级片:甲级片中存在两项以上不足,片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但尚能诊断。
2 结果
2.1 DR与CR片分级统计结果
CR片有481张,优质片447张,占92.93%(447/481);DR片有519张,优质片498张,
占95.95%(498/519),DR优质片率高于CR,具体统计结果详见表1。
2.2 DR与CR特性比较
CR与DR影像转换过程各不相同,但最终均以数字方式成像记录、输出及存储,CR与DR不同特性比较分析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当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CR与DR为医学影像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笔者
认为CR与DR系统共性与个性并存,区别与联系同在,在性能特点上各有所长,不能相互取代[3],现将CR与DR的各自特点及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3.1 CR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3.1.1 工作原理 X线机曝光,IP与被照体穿透的X线发生相互作用,即形成潜影,激光扫描后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显示屏上显示灰阶图像设备。
3.1.2 性能特点①空间分辨率较高(3.3 LP/mm):对影像中较小的细节也分辨;②灵敏
性高:即使紧凑、很弱的信号也能够显示出来;③线性度高:光谱范围内得到的信号与真实影
像光强度呈线性;④大宽容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X线照射量并且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小;⑤
动态范围大:能同时检测到极弱与极强的信号,使影像层次更丰富;⑥优越的识别性能:能显
示出高质量、最理想的图像,准确扫描出影像信息;⑦由于IP板便携性较高,可在手术室病房、急诊室、野战等处使用,并不局限于在影像科[4]。
3.1.3 临床应用①胸部:改善了成像方式,提高曝光宽容度及胸部影像显示水平,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并且降低了X线剂量;②头颈部:最大限度地减少X线曝光量,利用放大增益及自动调节激光发光量,可清晰显示颅骨线样骨折及颅面骨骨折;③骨骼:X曝光剂量低,可清晰显示骨皮质内缘,明显提高定量定位精度,可以直接测量,清晰显示骨结构;④腹部:可充分显示腹部内的影像,密度分辨率高,应用范围扩大了。
3.2 DR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3.2.1 工作原理利用X线直接转换技术,将X线通过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的光电导性直接转换成电信号,在特定的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读取、记录到X线信息并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或再现影像。
3.2.2 性能特点①时间分辨力高:优化了工作流程,成像速度快,曝光后几秒内即可呈现出图像;②图像质量高:图像层次丰富,3.6 LP/mm的空间分辨率,MTF、DQE高;③曝光宽容度大:可修正后调节,成功率达100%;④无胶片化:在计算机中对图像进行转输、存储,节省了冲片和胶片的费用;⑤后处理功能强大:有亮度、对比度、增强、边缘处理、反转、黑白、缩小、放大、测量等处理功能;⑥可与PACS融合:可进行远程会诊[5]。
3.2.3 临床应用①胸部:选择性开窗显像,曝光量在1~3 mAs,突出胸部重点,可正负片反转,可处理边缘局部,可调节窗位、窗宽等灰度,可分别显示胸部各类器官;②头颈部:可显示难以显示的上段胸椎及头颈部图像;③腹部:具有实时采集及存储的优点,可电视定位,回放图像处理,连续性与即时性,曝光条件可自动设定。
综上所述,CR与DR具有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CR使用范围广泛、灵活,费用较低;与CR 相比,DR成像更快、空间分辨率更高,支持动态观察,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流程,是X线摄影技术的一场革命。
[参考文献]
[1] 甘泉,刘冬明,殷瑞根,等.CR与DR性能影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2):90-91.
[2] 赖玲,廖斌.探讨CR与DR的性能特点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3,
4(5):173-174.
[3] 革波,陈康平.CR与DR系统的临床应用与成像对比[J].中国医药导报,2010,
7(21):76-78.
[4] 李菊芳.DR影像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影像技术,2012,6(5):11-15.
[5] 王骏,甘泉.医学影像技术[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62-87.
(收稿日期:201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