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九师联盟新高考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中)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基础必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九师联盟新高考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中)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基础必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由透明介质制成的半径为R的半球形的横截面如图所示,O为球心,A为截面内的最高点,一细光束在截面内从S点沿平行AO方向射入介质,该光束经两次折射后从界面MN沿平行OS方向射出介质。
已知S到AO的距离为,真空中的光速为c,忽略反射光。
则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和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分别为( )
A
.,B.,C.,D.,
第(2)题
把线圈、电容器、电源和单刀双掷开关按照图示连成电路。
把示波器的两端连在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上。
先把开关置于电源一侧为电容器充电;稍后再把开关置于线圈一侧,从此刻开始计时,电容器通过线圈放电(规定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
电路工作过程中,同时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则电压U ab和电流随时间t变化的波形正确的是( )
A.B.
C.D.
第(3)题
关于下列各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实验现象说明薄板材料是非晶体
B.图乙中液体和管壁表现为不浸润
C.图丙中,T1对应曲线为同一气体温度较低时的速率分布图
D.图丁中,微粒越大,单位时间内受到液体分子撞击次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第(4)题
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已知航天员所在的中国空间站离地面高度约为400km,设其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则( )
A.空间站运动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空间站运动的周期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
C.空间站运动的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D.空间站运动的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第(5)题
铀、铅测年法是放射测年法中最早使用,并且准确度最高的一种测年方式。
本法可测定距今100万到45亿年前的物体,测定精确度大约是测定范围的。
铀、铅测年法依赖两个独立的衰变链,一是衰变至稳定的,二是衰变至稳定的
,对于两个衰变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至的半衰期会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一个核可以同时发生衰变和衰变
C.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
D.衰变是原子核外电子吸收能量跃迁的结果
第(6)题
2023年7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 2030年前实现登月开展科学探索。
探月宇航员从月球返回过程中要从月球表面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随后进入的预备转移圆轨道继续环月运行,等待指令返回地球,已知环月圆轨道低于预备转移圆轨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上运行时的线速度小于在预备转移轨道运行的线速度
B.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上运行时的周期大于在预备转移轨道运行的周期
C.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上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在预备转移轨道运行的向心加速度
D.着陆器从环月轨道上升至预备转移轨道过程中需要向后喷气
第(7)题
小明站在水池边玩激光笔,他用单色光a斜射向水面,其折射光线把水池底的小鹅卵石P照亮,一会儿水池水面上升一些,他换用单色光b沿同一路径斜射向水面,其折射光线恰好也把小鹅卵石P照亮。
小鹅卵石P可以看成一个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波长比b光长
B.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大
C.a光在水中传播速度比b光大
D.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相邻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大
第(8)题
在某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有一条直线,直线上各点中a点的场强最大,直线上另一点b的场强大小为a点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场强方向相同
B.a、b两点的场强方向的夹角为30°
C.a、b两点的场强方向的夹角为60°
D.a、b两点的场强方向的夹角为120°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图1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P、Q为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2为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
A.t=0.2s时,质点Q沿y轴负方向运动
B.0~0.3s内,质点Q运动的路程为0.3m
C.t=0.5s时,质点Q的加速度小于质点P的加速度
D.t=0.7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第(2)题
如图甲为某种转椅的结构示意图,其升降部分由M、N两筒组成,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图乙为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初始时刻筒内气体所对应的曲线为b、人坐上椅子后M迅速向下滑动,设此过程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则此过程中( )
A.密闭气体压强增大,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
C.密闭气体内能增大,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增加
D.密闭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可能会变成a曲线
E.密闭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可能会变成c曲线
第(3)题
如图,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循环由下面4个过程组成:1→2为绝热过程(过程中气体不与外界交换热量),2→3为等压过
程,3→4为绝热过程,4→1为等容过程。
上述四个过程是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循环的主要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B.2→3过程中,气体向外放热
C.3→4过程中,气体内能不变D.4→1过程中,气体向外放热
第(4)题
如图所示,有一光滑绝缘圆轨道竖直放置,其圆心为O,半径为R,A、B分别为圆轨道最低点和最高点,C为圆轨道上与圆
心O等高的点。
空间中存在垂直圆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在圆轨道内侧沿逆时针方向做完整的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关于小球从C点到B点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守恒B.所需向心力逐渐减小
C.过B点时的速度可能为D
.洛伦兹力的冲量为零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
第(1)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为完成实验
(1)某同学在实验室找到如图1所示的重物应选_____(用甲、乙表示);
(2)关于本实验,在操作过程正确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实验时一定要称出重物的质量
B.实验中测得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 p略大于它动能的增加量△E k,是因为阻力做功造成的
C.如果纸带上打下的第1、2点模糊不清,则无论用何种方法处理数据,该纸带都不能用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D.处理实验数据时,可直接利用打下的连续实际点迹作为“计数点”
(3)由图2可以测得打D点时重物的速度v D=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根据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多组数据,画出了的图像(图3),根据图像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以下表达式正确的是_____。
A . B. C. D.
第(2)题
某同学用如图甲的电路测量一废旧充电宝的电动势E(约为7V)和内阻r()。
实验器材如下:
i. 双量程电压表V(0~3V、0~15V);
ii. 定值电阻(阻值);
iii. 电阻箱R(最大阻值);
iv. 开关S,导线若干。
完成下列填空:
(1)按图甲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电压表不偏转。
为排除故障,该同学将电压表从电路中bc两点取下(不影响电路其它部分连接),保持开关闭合,将电压表______量程(选填“0~3V”或“0~15V”)接入cd两点间,电压表偏转,断开开关,电压表又指回零刻线。
再将电压表从cd两点取下,保持开关断开,将电压表接入ab两点间,电压表不偏转。
则可判定,故障出现在______段(选填“ab”、“bc”或“cd”)。
(3)排除故障后,将电压表______量程(选填“0~3V”或“0~15V”)接入bc两点间,闭合开关,多次调节电阻箱,记录下阻
值R和电压表的相应读数U。
(4)根据测量数据,作图线,如图乙所示,测得图线斜率为k,截距为b。
若电压表视为理想电表。
则充电宝内阻
______(用、k、b表示)。
(5)若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上述实验得到的电动势和其真实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如图,是喷洒农药的某种压缩型喷雾器,其药液桶A的总容积是10L,装入药液后,封闭在药液上方的空气体积是1L。
关闭喷液阀门K,用打气筒B每次通过下方的单向进气阀门C打入1atm的空气0.2L。
(设温度都保持不变,不考虑喷管中液体的体积变化的影响)
(1)要使药液上方的气体压强为4atm,应按压几次打气筒;
(2)当药液桶上方的气体压强为4atm时停止打气,打开阀门K向外喷药,当药液不能喷射时,桶内剩下的药液还有多少L。
第(2)题
从宏观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经典物理学规律不一定都能适用于微观体系。
但是在某些问题中利用经典物理学规律也能得到与实际比较相符合的结论。
根据玻尔的氢原子模型,电子的运动看成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已知电子质量为,电荷量为,静电力常量为。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电势
能为(取无穷远处电势能为零)。
第个能级的轨道半径为,已知,氢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动能、电子与原子核系统的电势能的总和。
(1)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速度;
(2)1885年,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氢原子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能够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
公式写做(,,)。
式中叫做里德伯常量,这个公式称为巴耳末公式。
已知氢原子基态的能量为,
用表示普朗克常量,表示真空中的光速,求:
a. 里德伯常量的表达式;
b. 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系最小波长与最大波长之比。
第(3)题
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传送带长32m,传送带上左端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
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煤块与传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从某时刻起,传送带以4m/s2的加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加速运动,经一定时间t后,马上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
最后,煤块恰好停在传送带的右端,此过程中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
(g=10m/s2)。
求:
(1)传送带的加速时间t;
(2)当煤块停止运动时,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黑色痕迹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