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7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

1~3小题,6~8小题,每题2分;4-5小题,9~11小题,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陨落(yuán)亵渎(xiè)骈进(pián)心无旁骛(wù)
B.田圃(pǔ)凌驾(líng)襁褓(qiǎng)媚上欺下(mèi)
C.睿智(ruì)妖娆(ráo)谀词(yú)气吞斗牛(dòu)
D.扶掖(yè)喧嚷(xuān)強聒(guō)恪尽职守(gè)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历史上任何一个由君王和战士创造的辉煌帝国,都比不上由■作者创建的那个文学的共和国更为______和_____。

借助翻译、印刷技术、因特网、大学■图书馆和书店,这个文学共和国覆盖地球上但凡掌握阅读的人群所居住的地区。

随着全■教育的______,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心智健康者,都会成为这■文学共和国的公民。

A.永远宽广普遍
B.恒久宽阔普遍
C.恒久宽广普及
D.永远宽阔普及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B.在互联网广泛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时代,使汉字陷入了有声无形的窘境。

C.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而且能够方便市民阅读。

D.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4.下面对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问)
B.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排比)C.在人类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反问)D.他仿佛看到了,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比喻)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句揭示了诗人矛盾的心理: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功立业,勒石燕然的目的。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藐视之意。

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诗句以轻舟衬愁重,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痛苦之大,哀愁之深。

D.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郑愁予《雨说》)
雨发出两句“为什么……”的亲切反问,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

阅读《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一文,回答6~8题。

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
①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为主题的五彩耳钉……近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一时间,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成为风尚。

②在晒景、晒娃、晒自拍居多的朋友圈,百年文物缘何走红?“即富有时代气息,有意思;也饱含历史厚重感,有韵味。

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铸就了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

”一位网友的评价,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倘若原封不动地把日历、折扇搬到市场,即便有人青睐,恐怕也很难引一时风骚。

相反,不管是与互联网联姻,还是接地气的创意,正是在渠道和内容上的更进一步,才让这些高大上的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③其实,文化最忌炒冷饭,最讲求创新创造。

从写就一篇翰墨短文,到熔铸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无不需要贯彻创新之魂。

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幼爱好书法,勤学苦练,临摹各家字帖,可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大,为此深感苦恼。

他的妻子一语点破:“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猛然醒悟。

此后,他力求创新,开创出了“板桥体”。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会让文化丧失活力;善于推陈出新,呼吸现代新鲜的氧气,才能不断让文化绽放新芽,枝繁叶茂。

④反观当下,一些文化现象仍值得我们反思。

比如,有的书籍,毫无创见不说,内容还东拼西揍,被人戏谑为“垃圾书”;有的综艺节目,千篇一律地从国外引入相似模式,结果水土不服,观众不买账;还有的电影,奉行“拿来主义”,剧情场景总是“借鉴”他人作品,屡陷抄袭旋涡,等等。

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

”从这个意义而言,故宫文物的走红,既是一种警惕,更是一种启示。

⑤“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文化创新这条新路上,或许有绊脚的石头,或许有拦路的枯枝,但不管怎样,一番披荆斩棘之后,我们必将发现一个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

6.下面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渠道和内容上的更进一步,让高大上的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B.文化最讲求创新创造。

C.一味固守,千篇一律,会让文化丧失活力。

D.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7.下面对本文第③自然段所使用的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理论证,引用郑板桥妻子的话证明写书法要创新。

B.举例论证,用郑板桥开创“板桥体”的例子证明本段的观点。

C.道理论证,引用俗语,证明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会让文化丧失活力。

D.对比论证,用郑板桥的例子进行正面论证,再引用俗语进行反面论证。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自然段开头以设问的形式引发对故宫文创产品走红原因的思考。

B.第自然段中的“炒冷饭”形象地表现了一成不变、毫无创见的文化现象。

C.第自然段列举一些值得反思的文化现象,从反面证明故宫文创产品有活的灵魂。

D.文章结尾“绊脚的石头”“拦路的枯枝”,喻指创新路上的困难、障碍。

阅读《陈涉世家》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9.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百人屯大泽乡屯:停驻
B.今亡亦死亡:逃走
C.楚人怜之怜:可怜
D.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10.下面句中加粗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失期,法皆斩
B.上使外将兵
C.百姓多闻其贤
D.数有功,爱士卒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在众人因逾期而面临被杀头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C.“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

D.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应该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题,共93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8分)
(1)___________,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5)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词人一生的理想抱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褚翔,宇世举,河南阳翟人。

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

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①,俄迁为友②。

出为义兴太守。

翔在政洁已,省繁苛,去符费,百姓安之。

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

及秩满③,吏民谐阙④请之,敕许焉。

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节选自《梁史•褚翔传》)
【注释】①宣城王文学:官职名。

②友:宣城王友,官职名。

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④谐阙:到天子的宫阙。

13.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2分)
(1)积年枯死积年:______
(2)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咸:_________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最后一句从描写的角度来看有何特点?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少原图第6页
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热,为之深深的感动。

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

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⑥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

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

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

待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侵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16.结合全文,说说北国为什么没有蛙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4分)
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撞撞地跳跃着,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羁旅北京时,对北国没有雨季感到遗憾。

他渴望北国的雨季,主要是想看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B.“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两句,反应出作者很希望有水洼子和天使般地小蛙。

C.“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通过写作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消除内心的孤独。

D.最后一段作者由梦境转为现实,“暖暖”与“侵冷”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的失望之情。

E.题目中“总有”意味着无法拂去,“蛙声”是故乡的象征,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19.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在今年国庆节假日期间,央视推出的《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将持续被热议的文化类节目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节目不仅传达了中国文化内涵,而且升级了文化类节目新形态。

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四则相关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绿水青山看中国》以极具地理特色和可视性的出题方式改变了以往益智类节目给人形式刻板、答题机械的印象。

许多实地拍摄的视频画面在《绿水青山看中国》中以短片的形式呈现,并通过知识问题,向全国观众介绍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

【材料二】《绿水青山看中国》摒弃传统的知识问答,换之以“一叶知秋的扫雷游戏”“行万里路的地图行走”和“猜猜我在哪儿的自媒体出题”等竞赛题目,在寓教于乐中普及地理知识,展现人地关系,感念乡情乡愁。

【材料三】《绿水青山看中国》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9集大型益智文化节目,是一场独具魅力、雅俗共赏的超级盛宴。

【材料四】《绿水青山看中国》以写意山水为舞美设计元素,以LED显示屏为主要背景舞台,从塞北到江南,从太行到秦岭,尽显绿水青山的无穷魅力,在震撼的视觉效果中,让观众看得见蓝天,望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

20.如果请你向同学们推荐《绿水青山看中国》这个节目作为升级版文化类节目的独特看点,上面四则材料与此无关的一则是____________(2分)
21.根据材料,向同学们分条陈述《绿水青山看中国》这个节目的独特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8分)
22.填空。

(4分)。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①、②的家信而编,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③,同时还是一个④的父亲。

23.有评论认为《傅雷家书》是一本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

从你阅读的感受出发,谈谈这本书从可以哪些方面帮助你提高自身修养。

至少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作文。

(50分)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有这样一段话:“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领略有领会、品尝、欣赏之意。

生命中有许多景、情、理值得领略。

请你以“领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