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图上距离》(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求图上距离》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求图上距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如何正确地读取比例尺。

2. 如何正确地应用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比例尺。

3. 实际问题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测量距离的情况,比如我们要知道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或者我们要知道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那么,我们如何求出这些距离呢?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二、探究
1.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的一种工具。

2. 讲解比例尺的读取方法:比例尺上的数字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比如,比例尺上的数字是1:10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100000厘米。

3. 讲解求图上距离的方法:当我们知道比例尺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测量地图上的距离,然后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三、实践
1. 给学生发放比例尺和实际问题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

2. 学生根据比例尺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并计算出实际距离。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
1. 让学生回顾求图上距离的方法,并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
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地图,并尝试使用求图上距离的方法,计算一下家到学校的距离。

2. 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了求图上距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读取比例尺,并正确应用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
在讲解求图上距离的方法时,我们需要详细解释每一步骤,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1. 引入比例尺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概念。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的一种工具。

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将地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

比例尺通常以分数的形式表示,如1:100000,表示地图上的1单位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100000单位。

2. 读取比例尺的方法:在讲解比例尺的读取方法时,我们需要向学生解释比例尺上的数字和单位。

比例尺上的数字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比如,比例尺上的数字是1:10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100000厘米。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读取比例尺,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3. 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在讲解测量地图上距离的方法时,我们需要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直尺或其他测量工具来测量地图上的距离。

学生需要将被测量的距离放置在直尺上,并确保直尺的刻度与地图上的距离对齐。

然后,学生可以读取直尺上的刻度,得到地图上的距离。

4. 计算实际距离:在讲解计算实际距离的方法时,我们需要向学生解释如何将地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

学生需要使用比例尺上的比例关系,将地图上的距离乘以比例尺的比值,得到实际距离。

比如,如果地图上的距离是2厘米,比例尺是1:100000,那么实际距离就是2厘米 100000 = 200000厘米。

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讲解求图上距离的方法后,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场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并使用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对求图上距离方法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解求图上距离的方法时,教师需要耐心解释每个步骤,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示例和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解答学生的疑
问。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求图上距离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讲解求图上距离的方法时,还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6. 精确度的重要性:在测量和计算过程中,精确度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意识到,即使在地图上,距离的测量也应该是尽可能准确的。

教师可以强调使用直尺时要注意对齐,避免斜放或歪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学生应该了解,实际距离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因为四舍五入或测量误差而有一定的偏差。

7. 单位转换:在实际问题中,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可能使用不同的单位。

例如,地图上可能使用厘米或英寸,而实际距离可能需要转换成米或千米。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单位转换,确保最终结果的单位是正确的。

8. 错误检查:在计算实际距离后,学生应该养成检查的习惯。

他们可以通过反向计算,即从实际距离回到地图上的距离,来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9. 多样化的练习: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求图上距离的方法,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

这些练习题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城市地图、国家地图、世界地图)、不同的比例尺以及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10. 实际应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使用求图上距离方法解决的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测量学校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出实际需要走的路程;或者在家庭旅行时,使用地图和比例尺来规划行车路线。

通过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11. 学习策略: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学习策略,如制作图表来记录不同比例尺的转换关系,或者使用记忆法来记住常用的比例尺。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12. 反馈与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或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求图上距离方法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计划。

通过以上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学生应该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求图上距离的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需要耐心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这个重要的数学技能上取得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