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跟踪检测(十二)氮的循环 鲁科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跟踪检测(十二)
氮的循环鲁科版
1.绿色化学实验是指化学实验要符合绿色化学思想,如减少污染,防止浪费等。

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是( )
A.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uSO4,并用少量品红溶液吸收尾气
B.将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
C.用CCl4进行萃取操作练习时,将溴水改成碘水
D.将Zn和稀硫酸制H2后的废液倒入水槽后,再清洗玻璃仪器
解析:选C 品红溶液可以用来检验SO2气体,但不能用来吸收尾气,A错误;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中含有少量CO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B错误;溴易挥发,而碘不易挥发,C正确;锌与稀硫酸制氢气后的废液倒入水槽会污染环境,D错误。

2.某同学用滤纸折成一个纸蝴蝶并喷洒一种溶液(保持湿润),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右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
变为红色。

下表的组合中,能够实现上述变化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 浓硝酸易挥发,酸性气体HNO3遇石蕊变红;浓氨水易挥发,碱性气体NH3遇酚酞变红。

3.(2018·松江模拟)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对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
B.将氨水缓慢滴入AlCl3溶液中,研究Al(OH)3的两性
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
D.加热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
解析:选A 氨水的主要成分NH3·H2O是弱电解质,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前者部分电离,后者完全电离,故通过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可比较氨水和NaOH 碱性强弱,A正确。

由于NH3·H2O是弱碱,Al(OH)3不能溶于氨水中,故无法验证Al(OH)3的酸性,B错误。

浓硫酸无挥发性,无法观察到白烟,C错误。

NH4Cl受热也会分解,故不可采用加热法除杂,D错误。

4.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③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
A .无明显现象,因稀H 2SO 4不与铜反应
B .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 .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
解析:选D 生成的Cu(NO 3)2在H 2SO 4的酸性条件下相当于又有了HNO 3,铜片会继续溶解生成NO 。

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 ,将滴管中的液体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 ,烧杯中的液体d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 和b 分别是( )
解析:选D 一氧化氮和水不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喷泉,A 错误;CO 2与饱和NaHCO 3溶液不反应,不能形成喷泉,B 错误;Cl 2不溶于饱和NaCl 溶液,也不与其反应,锥形瓶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C 错误;NH 3与盐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物为NH 4Cl 固体,气体被吸收进入溶液中,烧瓶内压强减小为零,同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强差,所以形成喷泉,并充满烧瓶,D 正确。

6.(2018·宣城第一次调研)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品包装中使用生石灰或硅胶可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B .将化工厂排放废气的烟囱加高可减少烟尘对环境的污染 C .将家用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可提高去污效果 D .向海水中加明矾可使海水淡化
解析:选A 生石灰或硅胶是常见的干燥剂,可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A 正确;烟囱加高,依然还是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照样造成污染,B 错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 ,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会生成Cl 2污染空气,去污效果减弱,C 错误;向海水中加明矾可以除去海水中的悬浮物,不能使海水淡化,D 错误。

7.(2018·湘潭模拟)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O2与水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利用上述关系制取NaHCO3的操作为向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过量的CO2、NH3,然后过滤得到NaHCO3
解析:选C NaHCO3不是化肥,A项错误;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 项错误;制NaHCO3时是向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NH3和CO2,D项错误。

8.废水脱氮工艺中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NaClO使NH+4完全转化为N2,该反应可表示为2NH+4+3ClO-===N2↑+3Cl-+2H++3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
B.还原性:NH+4>Cl-
C.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转移6 mol电子
D.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可以直接排放
解析:选D 反应中N元素由-3价升高为0价,NH+4为还原剂,Cl元素由+1价降低为-1价,被还原生成Cl-,Cl-为还原产物,还原性:NH+4>Cl-,A、B两项正确;C项,N元素由-3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所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转移6 mol电子,正确;D 项,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呈酸性,不能直接排放,错误。

9.(2018·山师附中模拟)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与预
测不一致的是( )
解析:选D A项,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NH3溶于水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正确;B项,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硝酸蒸气溶于水得稀硝酸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KI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正确;C项,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和
NH3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装置内有白烟,正确;D项,亚硫酸不稳定,分解产生SO2,SO2具有还原性,能使溴水退色,错误。

10.2016年10月,“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实现了我国宇航员中期在轨驻留。

火箭使用的液体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H3)2N—NH2]和N2O4,发生化学反应:C2H8N2(l)+2N2O4(l)===2CO2(g)+3N2(g)+4H2O(g) ΔH<0。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2O4作氧化剂
B.C2H8N2中有两种元素被氧化
C.消耗1 mol C2H8N2时,生成201.6 L气体
D.消耗等量燃料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
解析:选C A项,反应中N2O4中的N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正确;B项,C2H8N2中C、N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所以这两种元素均被氧化,正确;C项,生成气体所处的温度、压强未知,无法计算体积,错误;D项,由于液态水的能量低于气态水,所以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更多,正确。

11.(2018·邯郸大名一中月考)向50 mL稀H2SO4与稀H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产生的气体为H2
B.AB段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C.所用混合溶液中c(HNO3)=0.5 mol·L-1
D.参加反应的铁粉的总质量m2=5.6 g
解析:选D 向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铁首先和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和NO;当溶液中硝酸完全被消耗之后,过量的铁能和Fe3+反应生成Fe2+;当Fe3+完全反应之后,过量的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

由以上分析可知,开始生成的气体是NO,A错误;AB 段的反应是铁和Fe3+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B错误;A点对应的气体是NO,物质的量是0.05
mol,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5 mol
0.05 L
=1.0 mol·L-1,C错误;生
成氢气的体积是0.56 L,物质的量为0.025 mol,所以反应中共转移电子0.05 mol×3+0.025 mol×2=0.2 mol,参加反应的铁最终在溶液中以Fe2+的形式存在,因此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消耗铁的物质的量是0.1 mol,质量是5.6 g,D正确。

12.羟胺(NH2OH,不稳定、极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有机合成中用作还原剂。

回答下
列问题:
(1)羟胺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以Pd/C 为催化剂,用H 2还原硝酸制备羟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羟胺为一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

羟胺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离常数K b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已知:NH 2OH +H

3
OH +的平衡常数K =6.6×105;K W =1.0×10
-14
)。

羟胺与硫酸形成的正盐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4)羟胺是一种强还原剂。

向装有少量AgBr 的试管中加入羟胺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羟胺作还原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羟胺可以把碱性废水中剧毒的Na 3AsO 3转化为Na 3AsO 4,理论上1 mol 羟胺可除去废水中溶解的1 mol Na 3AsO 3,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

在有机合成中,羟胺与丁二酮(OO)反应制备检验镍离子的丁二酮肟(HONN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结构上看,羟胺是由氨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H)被羟基
()代替形成的,故羟胺分子的电子式为。

羟胺分子中,H 的化合
价是+1价,O 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以求出N 的化合价是-1价。

(2)HNO 3被还原为NH 2OH ,N 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1价,即1 mol HNO 3得到6 mol e

,还原剂是H 2,1 mol H 2失去2 mol e -
,由得失电子守恒知,1 mol HNO 3氧化3 mol H 2,
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 3+3H 2=====Pd/C
NH 2OH +2H 2O 。

(3)由“NH 3+H 2
+4
+OH -
”类比,写出一元弱碱羟胺的电离方程式:NH 2OH +
H 23
OH +
+OH -
(实质是羟胺分子中含有孤电子对的氮原子结合水电离出的H +
生成
NH 3OH

),K b =
c
3
OH

c

c
2

c
3
OH

c

c

c 2
c

=K ·K W =
6.6×105
×1.0×10
-14
=6.6×10-9。

NH 3OH +
是一价阳离子,与硫酸形成的正盐同Na 2SO 4类似,
就是把Na +
换成NH 3OH +
,即为(NH 3OH)2SO 4。

(4)NH 2OH 中-1价的N 失电子被氧化为N 2(有气泡产生),AgBr 中的Ag +
得电子被还原为Ag(固体逐渐变黑)。

在反应中,羟胺被氧化生成N 2和H 2O ,故被称为绿色还原剂,其优点是不产生其他杂质。

(5)1 mol Na 3AsO 3被氧化为Na 3AsO 4失去2 mol e -
(As 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5价),1 mol 羟胺中的N 原子得到2 mol e -
,N 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3价,还原产物为NH 3。

观察反应物丁二酮()和生成物丁二酮肟()的结构简式可发
现,丁二酮中羰基上的氧原子被N —O —H 代替,即2个羰基中的氧原子结合2个羟胺分子中
的4个氢原子生成水:
答案:(1) -1
(2)HNO 3+3H 2=====Pd/C
NH 2OH +2H 2O (3)NH 2OH +H 2O
NH 3OH ++OH -
6.6×10-9
(NH 3OH)2SO 4
(4)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 不产生其他杂质(或不会对反应体系引起二次污染)
(5)NH 3
+2NH 2OH ―→
+2H 2O
13.大气污染物主要成分是SO 2、NO 2、C x H y 及可吸入颗粒等,主要来自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

(1)上述成分中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之一。

利用煤的气化获得的水煤气(主要成分为CO 、CO 2和H 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绿色燃料甲醇。

已知:
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1=-58.7 kJ·mol -1
CO 2(g)+H 2(g)===CO(g)+H 2O(g) ΔH 2=+41.0 kJ·mol -1
CO 与H 2生成CH 3OH 气体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质子交换法治理SO 2,其原理是将含有SO 2的烟气与O 2通过电化学反应制得硫酸,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湿法吸收工业尾气中的NO 2,常选用纯碱溶液,将NO 2转化为两种氮元素的常见含氧酸盐。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高能电子束激活烟气(主要成分是SO 2、NO 2、H 2O 等),会产生O 3等强氧化性微粒。

烟气经下列过程可获得化肥。

该化肥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解析:(1)SO2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2)把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编号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得:CO(g)+2H2(g)===CH3OH(g) ΔH=-99.7 kJ·mol-1。

(3)空气质子交换法治理SO2,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其原理是将含有SO2的烟气与O2通过电化学反应制得硫酸,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SO2+2H2O-2e-===SO2-4+4H+。

(4)用Na2CO3溶液吸收工业尾气中的NO2,将NO2转化为两种氮元素的常见含氧酸盐,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3+2NO2===NO-2+NO-3+CO2。

(5)SO2能够被臭氧氧化为SO3,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NO2与H2O反应生成硝酸,NH3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因此该化肥中含有的离子是NH+4、SO2-4、NO-3。

答案:(1)SO2、NO2
(2)CO(g)+2H2(g)===CH3OH(g)
ΔH=-99.7 kJ·mol-1
(3)SO2+2H2O-2e-===SO2-4+4H+
(4)CO2-3+2NO2===NO-2+NO-3+CO2
(5)NH+4、SO2-4、NO-3
14.磷化氢(PH3)是一种剧毒气体,是最常用的高效熏蒸杀虫剂,也是一种电子工业原料。

(1)在密闭粮仓放置的磷化铝(AlP)片剂,遇水蒸气放出PH3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反应PH3+3HgCl2===P(HgCl)3+3HCl,可准确测定微量的PH3。

①HgCl2溶液几乎不导电,说明HgCl2属于__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②通过测定溶液________变化,可测定一定体积空气中PH3的浓度。

(3)PH3的一种工业制法涉及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亚磷酸属于________元酸。

②当反应Ⅰ生成的n(NaH2PO2)∶n(Na2HPO3)=3∶1时,参加反应的n(P4)∶n(NaOH)=________。

(4)一种用于处理PH3废气的吸收剂成分为次氯酸钙80%、锯木屑(疏松剂)15%、活性炭
2.5%、滑石粉(防结块)2.5%。

①次氯酸钙将PH3氧化为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气中的水蒸气可加快PH3的氧化过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4)中的吸收残留物中回收磷酸氢钙(CaHPO4)的方法如下:
①试剂X 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已知25 ℃时,H 3PO 4的K a1=7.5×10-3
、K a2=6.3×10-8
、K a3=4.4×10
-13。

加入Y 时,
应控制悬浊液pH________7(填“>”“=”或“<”),通过计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磷化铝(AlP)遇水蒸气放出PH 3气体,结合原子守恒推知还生成Al(OH)3,化学方程式为AlP +3H 2O===Al(OH)3+PH 3↑。

(2)①HgCl 2溶液几乎不导电,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HgCl 2难发生电离,故HgCl 2
为共价化合物。

②PH 3与HgCl 2反应生成P(HgCl)3和HCl ,溶液的导电性和酸性均增强,故可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或pH 的变化测定一定体积空气中PH 3的浓度。

(3)①亚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 2HPO 3,据此推测亚磷酸(H 3PO 3)属于二元弱酸。

②反应Ⅰ中黄磷(P 4)与NaOH 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H 2PO 2、Na 2HPO 3和PH 3,其中PH 3是还原产物,NaH 2PO 2和Na 2HPO 3是氧化产物,若产物中n (NaH 2PO 2)∶n (Na 2HPO 3)=3∶1,设n (Na 2HPO 3)=a mol ,则有n (NaH 2PO 2)=3a mol ,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a mol +3a mol =6a mol ;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中生成PH 3的物质的量为2a mol ;据P 、Na 元素守恒可知,n (P 4)=1.5a mol 、n (NaOH)=5a mol ,故参加反应的n (P 4)∶n (NaOH)=1.5a mol∶5a mol =3∶10。

(4)①次氯酸钙将PH 3氧化为H 3PO 4,而本身被还原为CaCl 2,化学方程式为2Ca(ClO)2+PH 3===H 3PO 4+2CaCl 2。

②Ca(ClO)2属于强碱弱酸盐,与水蒸气接触后水解生成HClO ,而HClO 的氧化能力强于Ca(ClO)2,故空气中的水蒸气可加快PH 3的氧化过程。

(5)①磷酸氢钙(CaHPO 4)加水溶解后,加入试剂X 调节pH ,过滤得到Ca 3(PO 4)2沉淀,显然该过程为中和HPO 2-
4电离产生的H +
,为防止引入新杂质,试剂X 应选择CaO 或Ca(OH)2。

②加入试剂Y 搅拌后生成CaHPO 4,HPO 2-
4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HPO 2-
43-4+H +
)和水解
(HPO 2-4
+H 22
PO -4
+OH -
),则HPO 2-4的电离常数K a (HPO 2-4
)=
c +
c
3-4
c
2-
4

4.4×10
-13,HPO 2-4
的水解常数K h (HPO 2-4
)=
c
2
PO -
4
c

c
2-4
=1×10-14
6.3×10
-8≈1.59×10-7,显然K h (HPO 2-
4)>K a (HPO 2-
4),说明HPO 2-
4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故应控制悬浊液pH 大于7。

答案:(1)AlP +3H 2O===Al(OH)3+PH 3↑
(2)①共价 ②电导率(或pH) (3)①二 ②3∶10
(4)①2Ca(ClO)2+PH 3===H 3PO 4+2CaCl 2
②次氯酸钙与水蒸气接触,水解得到氧化能力更强的HClO (5)①Ca(OH)2(或CaO) ②>
K a (HPO 2-4
)=c +
c
3-4
c
2-
4
=4.4×10
-13

K h (HPO 2-4
)=
c
2
PO -
4c

c
2-4
=1×10-14
6.3×10
-8>K a (HPO 2-4),HPO 2-4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
15.(2018·南通一模)工业上利用氧化铝基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Al 2O 3,少量Pd)回收Al 2(SO 4)3及Pd 的流程如下:
(1)焙烧时产生的气体X 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浸液Y 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3)“热还原”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焙烧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硫酸铵固体的分解。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高温下硫酸铵的分解产物,通过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B 中溶液颜色变浅,C 中无明显现象。

①装置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一步测定可知:D 中收集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

写出(NH 4)2SO 4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Pd 是优良的储氢金属,其储氢原理为2Pd(s)+x H 2(g)===2PdH x (s),其中x 的最大值为0.8。

已知:Pd 的密度为12 g·cm -3
,则1 cm 3
Pd 能够储存标准状况下H 2的最大体积为________ L 。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解析:(1)废催化剂和(NH 4)2SO 4焙烧中产生的气体X 通入浸液Y 中发生中和反应,则X 为碱性气体NH 3。

(2)NH 3中和浸液Y 生成(NH 4)2PdCl 6,则浸液Y 为酸性,主要成分为H 2PdCl 6。

(3)H 2还原(NH 4)2PdCl 6生成Pd ,Pd 的化合价降低,H 的化合价升高,从元素守恒分析,NH +
4和Cl -
反应后生成NH 3和HCl ,根据Pd 和H 元素配平反应。

(4)①B 中的品红退色,说明有SO 2产生,所以B 的作用是检验产物中是否有SO 2。

②C 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O 2生成,D 中收集到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体,则为N 2,根据N 、S 的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反应。

(5)根据反应方程式知:2 mol Pd ~x mol H 2,2×106.412×1=0.8×22.4
V 2
,得V (H 2)=1 L 。

答案:(1)NH 3 (2)H 2PdCl 6
(3)(NH 4)2PdCl 6+2H 2=====△
Pd +2NH 3+6HCl (4)①检验产物中的SO 2
②3(NH 4)2SO 4=====高温
4NH 3↑+N 2↑+3SO 2↑+6H 2O↑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