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塬鼓点后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塬鼓点后读后感
说实话,在《一地鸡毛》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土塬鼓点后:理查德·克莱德曼》,这是作者的一篇游记,可是又不像是游记,他将一个世界闻名的音乐家与一个山西土塬上的民间艺术家进行了跨越空间的对比,这两位没有交集的艺术天才分别在各自的时空里上演了一场超乎寻常的演出。

类似的对比,在余华的那本《我们生活在巨大差距里》的书中有提到,说的是某个六一儿童节中北京的孩子与某山区的孩子所期盼的节日礼物有何等的天差地别。

敏感的作家很容易区分时空的不同,他们通过造物主留下的蛛丝马迹直接触及了世界的某个层次的真相,可是这种差别立刻给了他们疑惑,越过山丘,他们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自己,也看到了屏障背后的诡异。

按刘震云的说法是,世界级音乐家理查德和土塬上的奎生是没有任何交集的,作者在书中评论到:
这时我明白,理查德与奎生在演奏风格和心情投入到出发点上,肯定大有不同。

一个精心,一个随意;一个富足,一个赤贫;一个在沙龙中,一个在田野上;一个似水仙,一个似狗尾巴草;一个皮肤细腻,一个皮肤干焦;一个富于艺术创造性,一个富于心灵感悟力。

可是这两个人真的没有交集吗?如果从他们本身的艺术演出范围和内容看,他们确实没有交集,可是如果将他们本身对这个世界的影响考虑在内呢?难道认
识两个人的作者本人不就是交集之一吗?如果再论及他们各自在艺术上的追求,以及各自凭借对艺术的感知而操控众人情绪能力时,他们的交集就更加广泛。

任何行业只要到了一种极致,都会涉及到对世界给予我们的限制的突破问题,不同的大师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但最终都是殊途同归。

上帝给了我们智慧,同时也设置了人与神的屏障,可是智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是对神的思考能力的终极模仿,这种模仿的本身决定了在芸芸众生中,一定会有人不甘于碌碌做个凡人,他们会将自己的目标定在向世界的极限发起的挑战上。

作家如此,画家如此,音乐家也如此,哲学家如此,数学家如此,诗人也如此,甚至连各行各业的工匠都会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查德和奎生本就是同一类人,他们现给世人看的表象尽管天差地别,可他们对世间美好的追求却是一样的,我们是否可以说由于理查德受到良好教育因此反而境界低下吗?我们是否可以说由于奎生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因此品格更高贵吗?绝非如此,他们的艺术成就只能由他们的艺术本身来衡量和佐证,任何以出身论高下的观点都容易走入一种失却逻辑的诡辩。

我相信理查德在法国南部的尼斯村畔,伴着夕阳美人钢琴,能领略到世界的和谐美好,我也相信奎生在尘土飞扬的土源上在用灵魂击打鼓乐时,已经遁入一种忘我之境。

当他们处于那种境界时,富足贫穷、形貌高下、随意刻意这些词语已经显得贫乏,因为这些境界已经不再可以用这些二维概念来衡量,或者,在目前已有词汇中,那种境界已是“不可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