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稳定我国税负问题的若干思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我 国税收收入 的高速增长 ,宏观税 负问题 已引发社会各界 的高 度关注 ,并就我 国宏观税负高低与否及应 降低还是 提高 进行 了激烈 的争 论 。十八届三 中全会提 出把稳定税 负作 为建 立现代 财政 制度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笔者认为稳定税 负有两层含 义:一 、税 收的增长不能远远超 出经 济的增长 ,导致税负不断上升 ;二 、就是税 收的增 长不 能过低于经 济的 增长 ,这意味着税负下降 ,此 时政府赤字 、债务风 险就会扩大 ,可 能导 致财政危机 。稳定税负 ,就是要使税 收的增长 和经 济的增长相适应 ,或 者税收 的增长和经济 的增长基本 同步 。 因此 ,本文拟从稳定税负 的角度人手 , 探讨我 国税 收增长 与经 济增 长的比例关系 ,从而得 出 目前我 国宏 观税 负 的运行 状态 ,并 探 寻其 成 因 ,最后据此给 出稳定我 国宏观税负 的政策建议 。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 围界定 税负 ,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 ,是人们劳动 和资本 所得用 于 自身 消费与上交 国家用于公共消费之间 的比例关 系。 宏 观税负指一个国家的税负总水乎 ,通 常以一 国政府 一年的税 收总 额 占G D P的比值来表示 。在市场 经济条件 下 ,宏观 税负代 表着 政府对 整个社 会财富的 占用程度 。宏 观税负 问题是税 收政策 制定 的核心 问题 , 宏 观税 负决定一 国政府 的财政状况和宏观调控能力 ,是确 保政府有效 行 使 其职能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的基础 ;又影响居 民和企业 负税水平 ,进 而影响微观经济体的活动 ,制约经济 的发展 。 由于我国政府收入形式不够规范 ,学者们认为单纯用税 收收入 占比 并不能说 明我国宏观税负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广义 的税 收收入 ,包 括 规 范的税 收收入 、非税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 ( 不含国有土地使用权 出 让金 收入 ) 、社保基金 收入 和预算 外收入。 税 收与经济的关系 可以用税 收 弹性 来表 示 ,即税 收 变化率 与 G D P 变化率 的比值 ,它能够 直观地反映税收收入 与经济之 间的动态关系。用 t 和t — l 时期的广义税收变化率与 t 和t — l 时期的 G D P变化率之 比表示 ,该 指标旨在通过比较税收收 入 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来反映我 国的宏观税负 水平。若计算的弹性系数绝对值大于 l ,表明 税收的增长超过经济发展速度 ; 若 弹性 系数小 于 l , 表 明税 收的增 长低 于经 济发展 速度。
对 稳 定 我 国税 负 问题 的若 干 思 考
李 超
摘 要 :十八届 三中全会提 出把稳 定税 负作为建立现代财政 制度的一项重要 内容,本文利用税收 弹性 ,从 广义 角度 对我 国税收收入增 长与 经济增 长的政治 、制度 、技 术等方面对现状 成因进行分析 ,并 提 出稳 定我 国税 负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稳 定税 负;宏观 税 负;税收弹性 ;税 负成 因
( 二 )政 府 职 能 扩 大 ,
1 .政府 支出 规模扩大
, / ’ .
。
由于 目 前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 , 该 遏出的领域没有退 出 ,导
致政府职能范围过大,对税 收收入 的需求加大 。 2 .税款使用不透 明 由于 目前财政支 出缺乏透 明度 ,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 对称 。导 致政府 各部门规模过大 ,同时提供过多的无效公共物品。 ( 三 )政 府 财 政 收 支 不规 范 1 .非税收入激增 由于法 制不完善 ,对非税收入缺乏有效监管 ,地方 政府支 出扩 大而 税收增长乏力 时,其在利益驱动下不断扩张非税收入 来源 ,导致非税 收 入 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 。 2 .行政事业费超常增长 在财政支 出的增长 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呈 现超 常增长态势 。在 缺 乏法律 约束 的情况下 。行政管理费用膨胀严重。 ( 四)征管水平提 高推动税 负上升 税 收征管是将潜在经济税源转化为现实税 收的重要 途径 。我 国税 收 征收管理水平及纳税服务水平的提高 ,直接推动宏观税负水平上升。 四、稳定宏观税负的若干对策建议 综合考虑导致我 国宏观税负不断上升的合理 与不合 理因素 。笔者认 为稳定税负要做好 “ 加减法” ,在税 收收入结构上 要有增有 减 ,最终达 到税负结构 的优化 。 1 .加大清费正税力度 。一、尽快 立法 收费 ,达 到 “ 清费 ” 目的 。 严格收费制度 ,规范收费行为 ,杜绝乱 收费现象 。二 、把具有 税收性质 的行政收费改为税 ,达到 “ 正税 ” 自的 。 2 .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 。一 、减轻 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 微企业 的税 收负担 ,带动就业和创业 ,增强经济发展 的内生动力 。二 、进 一步扩大 营改增试点的范围和领域 ,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3 .压缩行 政支 出。我 国政府机 构规 模过 大,政府 职员 增长过 快 , 各项支 出随之增加。要减轻税收负担就要厉行节约 ,压缩机构 , 精 简人 员 ,优化支出结构 ,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促进合理税负。 4 .加强监督 。 一、建立健全财税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各项财税政策 , 规范财税秩序。二、提高政府运行的透明度。三、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大力 推行政务公开 , 提高税款使用透明度,让财政支出在阳光下运行 。 5 .提高社会福利支 出水 平。我 国福利 支出 占财政 支 出比重相对 较 低 ,社会福利水平 与西方发达 国家相 比存在很大差距。各级财政应通 过 加大财政对 民生领域 的支 出,大 幅增加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供 给,重点
一
2 .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认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产社会化水平 的提高 ,社会生产 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也 在上 升,纳税人 同时也 愿意支付 更高 的 “ 税 收价 格” 以获得公共 产品和服务 。
3 .产 业 结 构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 ,我 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提 供税 收较多的第二、第三产业所 占比重不断上升 ,而提供税收较少 的第 一产 业所 占比重下降 ,客观上推 动宏观税负 升
对 稳 定 我 国税 负 问题 的若 干 思 考
李 超
摘 要 :十八届 三中全会提 出把稳 定税 负作为建立现代财政 制度的一项重要 内容,本文利用税收 弹性 ,从 广义 角度 对我 国税收收入增 长与 经济增 长的政治 、制度 、技 术等方面对现状 成因进行分析 ,并 提 出稳 定我 国税 负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稳 定税 负;宏观 税 负;税收弹性 ;税 负成 因
( 二 )政 府 职 能 扩 大 ,
1 .政府 支出 规模扩大
, / ’ .
。
由于 目 前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 , 该 遏出的领域没有退 出 ,导
致政府职能范围过大,对税 收收入 的需求加大 。 2 .税款使用不透 明 由于 目前财政支 出缺乏透 明度 ,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 对称 。导 致政府 各部门规模过大 ,同时提供过多的无效公共物品。 ( 三 )政 府 财 政 收 支 不规 范 1 .非税收入激增 由于法 制不完善 ,对非税收入缺乏有效监管 ,地方 政府支 出扩 大而 税收增长乏力 时,其在利益驱动下不断扩张非税收入 来源 ,导致非税 收 入 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 。 2 .行政事业费超常增长 在财政支 出的增长 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呈 现超 常增长态势 。在 缺 乏法律 约束 的情况下 。行政管理费用膨胀严重。 ( 四)征管水平提 高推动税 负上升 税 收征管是将潜在经济税源转化为现实税 收的重要 途径 。我 国税 收 征收管理水平及纳税服务水平的提高 ,直接推动宏观税负水平上升。 四、稳定宏观税负的若干对策建议 综合考虑导致我 国宏观税负不断上升的合理 与不合 理因素 。笔者认 为稳定税负要做好 “ 加减法” ,在税 收收入结构上 要有增有 减 ,最终达 到税负结构 的优化 。 1 .加大清费正税力度 。一、尽快 立法 收费 ,达 到 “ 清费 ” 目的 。 严格收费制度 ,规范收费行为 ,杜绝乱 收费现象 。二 、把具有 税收性质 的行政收费改为税 ,达到 “ 正税 ” 自的 。 2 .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 。一 、减轻 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 微企业 的税 收负担 ,带动就业和创业 ,增强经济发展 的内生动力 。二 、进 一步扩大 营改增试点的范围和领域 ,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3 .压缩行 政支 出。我 国政府机 构规 模过 大,政府 职员 增长过 快 , 各项支 出随之增加。要减轻税收负担就要厉行节约 ,压缩机构 , 精 简人 员 ,优化支出结构 ,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促进合理税负。 4 .加强监督 。 一、建立健全财税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各项财税政策 , 规范财税秩序。二、提高政府运行的透明度。三、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大力 推行政务公开 , 提高税款使用透明度,让财政支出在阳光下运行 。 5 .提高社会福利支 出水 平。我 国福利 支出 占财政 支 出比重相对 较 低 ,社会福利水平 与西方发达 国家相 比存在很大差距。各级财政应通 过 加大财政对 民生领域 的支 出,大 幅增加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供 给,重点
一
2 .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认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产社会化水平 的提高 ,社会生产 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也 在上 升,纳税人 同时也 愿意支付 更高 的 “ 税 收价 格” 以获得公共 产品和服务 。
3 .产 业 结 构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 ,我 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提 供税 收较多的第二、第三产业所 占比重不断上升 ,而提供税收较少 的第 一产 业所 占比重下降 ,客观上推 动宏观税负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