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同景融 意与境合——诗歌中“示现”的三种形式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照 < 声慢 》一 词开 头几句 的仿 套就纯粹 只是形式 声 上的模仿了。 诗词与楹 联之 间的关系真是难解 难分 ,诗词借楹 联而渗入了 民间 ,镶进了风景 ,楹联 借诗词而扩大了 内涵 ,提高了品位。了解以上种种情 况 ,我们就能更
好 地 去 观 赏 风 景 ,鉴 赏 楹 联 ,就 能 更 灵 活 地 在 平 时 写
小乔初嫁了 , 姿英 发。羽扇纶 巾 , 雄 谈笑 间 , 橹灰 樯
飞烟灭……”这里 “ 追想 示 现”的 “ ” 景 ,与诗人 抒 发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向往和 自己未能为国建功立业的 感慨之 “ 情”高度融合。
预 感式——描 绘未 来的 图景
诗歌中 『 品 中展 示 的 生三种形 式探析 来 ,创 设 出 一个 十 分美 好 的 1 l的 活 理想 和现实统 一起 作 现| 不
复道 行 空 ,不 霁 何 虹? …… 歌 台 暖 响 ,春 光 融 融 这让人如临其境的画面 。与诗人指出 “ 后人 ”如
不知借鉴 。必将重蹈历史覆辙的思想 内容组成一个震 撼人心 的艺术 “ 境界” 。
找到它 的源头 。杜牧 曾写过一首题为 < 夜泊秦淮》的 诗 。 中有这样 的句子 : “ 诗 烟笼寒 水月笼 沙,夜 泊秦 淮近酒家 。 ”他也曾写过一首 < 山行》 的诗 :“ 远上寒 山石径斜 ,白云 生 处有 人 家。 两相 对 照 ,很 显 然 , ” “ 半帘花影月笼沙 ”仿 “ 烟笼寒水月笼沙”而来 ,“ 垂 杨 深处有人家”仿 “ 白云生处有人家 ”而来 。上述仿 套少半是内容上的借鉴 ,多半 是形式 上的仿照 。至 于 像网师 园 中的 “ 风风 雨雨 ,暖暖寒 寒 ,处 处寻 寻觅 觅 ;莺莺燕燕 。花花叶叶 。卿卿 暮暮朝朝 ”联 ,对李
追 想式—— 再 现 已逝 的图景
将 过 去 的 图景 描绘得 历 历 在 目。
悬想式 ——描 述 虚幻 的 图景
把想象中的情景 ,描述得如同活灵活现的真实 图 景一般 ,使美好的向往或幻境融合在一起 ,创 设出一 种奇妙的意境。李 白 < 梦游天姥 吟留别》 中巧借美梦 描绘 了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 “ 仙境” 脚著谢公 :“ 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 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 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 已瞑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 深 林兮惊层巅 。……洞天石扉 ,訇然 中开。青冥浩荡 不 见底 , 日月照耀金银 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 兮 纷纷 而来下 。虎鼓 瑟兮 鸾 回车 ,仙 之 人兮 列 如麻 。 ” 诗人 浮想联翩 ,巧 用 “ 悬想示 现 ” ,将虚 幻 的仙界 景 观描 绘 得 惟 妙 惟 肖 、栩 栩 如 生 、有 声 有 色 ,令 人 如 见 其景 ,如 闻其声 。如 临其 境 !这 种 “ ”含 “ ” 景 情 , “ 情”寄于 “ 景”的 “ 景交 融” 情 ,浑然天成的 高度完 美 ,可 谓 是 “ 意境 ”深 邃 。
画 面 ; 是 “ ” 也 一 意 ,
面: 一是“ ” 就是 境 ,
把未来的事情叙说得如 同出现在眼前 的一般 ,将 “ 意
就 是 作 者 在 作 品 中 所 傅达 的 思 想 情 表 望华 感 。“ 现” 示 修辞手 法就 是绘 “ ” 境 创 “ ” 一 个 妙 法。 意 的 “ 示现” 这一修辞手 法, 是凭借想象 , 将 实际上没 能看到听 到的 事物 , 描绘 得 栩栩 如生 , 人 仿 让 佛 历 历 在 目。 “ 现 ” 辞 格 示 在诗 歌 中的 运用 。 通常 有 三 种形 式 :
维普资讯
情 同 景 融 意 与 境 合
相互 关联 的两 个 方
● ●
诗歌是非常讲 究 “ 境” 意 的。“ 意 境” 作 品 中所 描 是 绘的生活 图景与作 者思想感情融化一 致而达到 的艺术 界。“ 意境” 包涵着
再 如 ,苏 轼 在 < 念奴 娇 ・ 赤壁 怀 古》 中描 述 了 80多年前 “ 0 赤壁之战 ”中的周瑜 , “ 遥想公 瑾 当年 ,
境 ” 。 杜甫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描述 了 自己的 现实遭遇 , “ 头屋漏无 干处 ” “ 床 长夜 沾湿 何 由彻 ” , 在诗的结 尾 “ 示现”了诗人 的美 好理 想的图景 :“ 安 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 山? ”诗人盼望 “ 天下 寒士”都 能住进 高楼 大厦 的美 好愿望显现于他笔下的 “ 预感示 现”中。 毛泽东在 15 96年 6月畅 游长 江时 写下 的 < 调 水 歌头 ・ 游泳> 采用了 “ 预感 示现 ”手 法 ,描 绘 了开发 利用长江水利工程的美好远景。“ ……更立西 江石壁 , 截断巫 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 界 殊。 ”如今这个世界 最大 的水 利工 程进 入了 紧张的 施 工阶段 ,大坝 已高高地矗立在人们的 眼前 了,而一 代 伟人 毛泽东在 近半个世纪前就用 诗句描绘 了三 峡库 区 “ 高峡出平湖” 的情 景 。其 “ ”正 是通 过 “ 现 ” 情 示 追想式 、预感 式和 未来 的美 “ 景”来表达的 ,这里的 “ 示现”为读者 创 悬想式。 设了一个 洋溢着诗情 画意的艺术境界 。
借往昔之 “ 境”表今 日之 “ ” 比如 ,杜牧 的 《 意 。 阿
房官赋》极 为出色地运用 了 “ 追想示 现” ,将 10 00多 年前已被 “ 楚人一炬 、化为焦土”的 “ 阿房宫 ”再 现 于滇者 眼前 : “ 五步一楼 ,十步一 阁 ;廊腰缦 回 ,檐
牙高啄 ;各抱地势 ,勾心斗角。盘盘焉 ,困困焉 ,峰 房水涡 。矗不知其 几千万 落。长桥 卧波 ,未 云何龙?
作 中运用修辞 ,借鉴诗词 ,这对 于提升我们理解和欣 赏作品的能力 ,对 于提 高我们表达 和写作水平都是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