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中职生守护自我拒绝校园霸凌班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知识点梳理
1. 校园霸凌的定义和表现形式:校园霸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或学校周边的,一方或多方对另一方进行身体、心理、精神上的攻击或伤害,导致受害者身心受损的行为。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包括肢体暴力、言语攻击、网络暴力、排挤孤立等。
2. 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校园霸凌是一种违法的、不道德的行为,对受害者和施暴者都会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校园霸凌不仅会影响受害者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同时,校园霸凌也会对施暴者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例题四:请解释我国法律对校园霸凌有哪些规定。
答案:我国法律对校园霸凌有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
目标:引起学生对校园霸凌现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校园霸凌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校园霸凌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校园霸凌的危害和影响。
简短介绍校园霸凌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校园霸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校园霸凌的基本概念、表现形式和影响。
6. 校园霸凌的自我保护方法: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学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识别和拒绝校园霸凌行为。如果遇到校园霸凌,应该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其他成年人求助,并采取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维护校园秩序的行动中来,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例题五:请分析校园霸凌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答案:通过分析具体的校园霸凌案例,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例如,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被排挤孤立,学校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发现有学生参与校园霸凌,学校应该及时进行教育和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家庭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社会应该加强对校园霸凌的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 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应对方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学校应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社会应该加强对校园霸凌的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例题三:请列举出一些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答案: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学校应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社会应该加强对校园霸凌的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 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 预防方法: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预防和干预机制,加强法治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应对方法: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其他成年人求助,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4. 校园霸凌的法律规定
-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图片可以展示校园霸凌的实例,图表可以展示校园霸凌的数据统计,视频可以展示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验器材包括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场景布置,以及小组讨论所需的讨论材料和记录工具。
7. 校园霸凌的团队合作方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学生可以成立校园霸凌预防和干预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提高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校园霸凌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2. 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识别校园霸凌行为,掌握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过程:
讲解校园霸凌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表现形式和影响。
详细介绍校园霸凌的常见行为和受害者类型,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校园霸凌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 校园霸凌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霸凌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校园霸凌案例进行分析。
5. 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具体的校园霸凌案例,学习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
6. 校园霸凌的自我保护方法
- 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识别和拒绝校园霸凌行为,积极参与维护校园秩序。
7. 校园霸凌的团队合作方法
- 方法:成立校园霸凌预防和干预小组,共同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校园霸凌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校园霸凌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校园霸凌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校园霸凌的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校园霸凌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4. 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校园秩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到维护校园秩序的行动中来。
5. 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4. 校园霸凌的法律规定:我国法律对校园霸凌有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
5. 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校园霸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例如,分析一些校园霸凌事件的背景、经过、后果,以及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
6.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有深入的了解,掌握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还需要熟悉教材和辅助材料,准备教案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7.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和辅助材料,了解校园霸凌的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教室布置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分组讨论区可以为学生提供讨论和交流的空间,实验操作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法律法规数据库、校园霸凌案例分析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2024学年中职生守护自我拒绝校园霸凌班会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思想品德》第7单元《法律与生活》第24课《维护秩序》。课程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和识别校园霸凌,学习如何保护自己,拒绝校园霸凌。课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学会自我保护,积极参与到维护校园秩序的行动中来。
七、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一:请简要说明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
答案: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包括肢体暴力、言语攻击、网络暴力、排挤孤立等。
例题二:请分析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
答案:校园霸凌是一种违法的、不道德的行为,对受害者和施暴者都会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校园霸凌不仅会影响受害者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同时,校园霸凌也会对施暴者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认识不足,可能不知道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同时,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可能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包括《思想品德》第7单元《法律与生活》第24课《维护秩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
学生通过之前的课程学习,已经对道德与法治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规定。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关于校园霸凌的现象,对校园霸凌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能力上,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互动和讨论来学习,喜欢参与实践活动。
八、板书设计
1. 校园霸凌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 定义:校园霸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或学校周边的,一方或多方对另一方进行身体、心理、精神上的攻击或伤害,导致受害者身心受损的行为。
- 表现形式:肢体暴力、言语攻击、网络暴力、排挤孤立等。
2. 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
- 性质:违法的、不道德的行为
- 危害:对受害者和施暴者都会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影响受害者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校园霸凌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校园霸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择一个与校园霸凌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1. 校园霸凌的定义和表现形式:校园霸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或学校周边的,一方或多方对另一方进行身体、心理、精神上的攻击或伤害,导致受害者身心受损的行为。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包括肢体暴力、言语攻击、网络暴力、排挤孤立等。
2. 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校园霸凌是一种违法的、不道德的行为,对受害者和施暴者都会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校园霸凌不仅会影响受害者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同时,校园霸凌也会对施暴者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例题四:请解释我国法律对校园霸凌有哪些规定。
答案:我国法律对校园霸凌有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
目标:引起学生对校园霸凌现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校园霸凌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校园霸凌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校园霸凌的危害和影响。
简短介绍校园霸凌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校园霸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校园霸凌的基本概念、表现形式和影响。
6. 校园霸凌的自我保护方法: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学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识别和拒绝校园霸凌行为。如果遇到校园霸凌,应该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其他成年人求助,并采取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维护校园秩序的行动中来,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例题五:请分析校园霸凌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答案:通过分析具体的校园霸凌案例,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例如,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被排挤孤立,学校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发现有学生参与校园霸凌,学校应该及时进行教育和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家庭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社会应该加强对校园霸凌的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 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应对方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学校应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社会应该加强对校园霸凌的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例题三:请列举出一些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答案: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学校应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社会应该加强对校园霸凌的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 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 预防方法: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预防和干预机制,加强法治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应对方法: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其他成年人求助,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4. 校园霸凌的法律规定
-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图片可以展示校园霸凌的实例,图表可以展示校园霸凌的数据统计,视频可以展示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验器材包括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场景布置,以及小组讨论所需的讨论材料和记录工具。
7. 校园霸凌的团队合作方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学生可以成立校园霸凌预防和干预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提高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校园霸凌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2. 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识别校园霸凌行为,掌握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过程:
讲解校园霸凌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表现形式和影响。
详细介绍校园霸凌的常见行为和受害者类型,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校园霸凌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 校园霸凌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霸凌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校园霸凌案例进行分析。
5. 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具体的校园霸凌案例,学习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
6. 校园霸凌的自我保护方法
- 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识别和拒绝校园霸凌行为,积极参与维护校园秩序。
7. 校园霸凌的团队合作方法
- 方法:成立校园霸凌预防和干预小组,共同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校园霸凌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校园霸凌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校园霸凌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校园霸凌的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校园霸凌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4. 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校园秩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到维护校园秩序的行动中来。
5. 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4. 校园霸凌的法律规定:我国法律对校园霸凌有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
5. 校园霸凌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校园霸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例如,分析一些校园霸凌事件的背景、经过、后果,以及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
6.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有深入的了解,掌握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还需要熟悉教材和辅助材料,准备教案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7.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和辅助材料,了解校园霸凌的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教室布置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分组讨论区可以为学生提供讨论和交流的空间,实验操作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法律法规数据库、校园霸凌案例分析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2024学年中职生守护自我拒绝校园霸凌班会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思想品德》第7单元《法律与生活》第24课《维护秩序》。课程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和识别校园霸凌,学习如何保护自己,拒绝校园霸凌。课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学会自我保护,积极参与到维护校园秩序的行动中来。
七、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一:请简要说明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
答案: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包括肢体暴力、言语攻击、网络暴力、排挤孤立等。
例题二:请分析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
答案:校园霸凌是一种违法的、不道德的行为,对受害者和施暴者都会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校园霸凌不仅会影响受害者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同时,校园霸凌也会对施暴者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认识不足,可能不知道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同时,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可能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包括《思想品德》第7单元《法律与生活》第24课《维护秩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
学生通过之前的课程学习,已经对道德与法治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规定。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关于校园霸凌的现象,对校园霸凌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能力上,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互动和讨论来学习,喜欢参与实践活动。
八、板书设计
1. 校园霸凌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 定义:校园霸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或学校周边的,一方或多方对另一方进行身体、心理、精神上的攻击或伤害,导致受害者身心受损的行为。
- 表现形式:肢体暴力、言语攻击、网络暴力、排挤孤立等。
2. 校园霸凌的性质和危害
- 性质:违法的、不道德的行为
- 危害:对受害者和施暴者都会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影响受害者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校园霸凌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校园霸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择一个与校园霸凌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