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锡林郭勒盟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化学题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BF3B. PCl5C. NCl3D. CH4
2.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B.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
C.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8个族
D.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除了H),第VII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
3.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 HXB. H2XC. XH4D. XH3
4.同一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Y>Z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D.阴离子的还原性:Z3—>Y2—>X—
5.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Y>Z>M
B.离子半径:M—>Z2—>Y—
C. ZM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三种元素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6.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铝与稀盐酸
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
D.煤与O2的燃烧反应
7.某烯烃(只含1个双键)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 则该烯烃的结
构式可能有()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油脂、淀粉、蔗糖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甲烷和苯都不能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但苯不属于饱和烃
C.将红热的铜丝迅速插入乙醇中,可观察到铜丝表面变红,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D.煤中含有苯、甲苯,可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CH2CH3)3的名称是3—甲基戊烷
B.和、和都属于同一种物质
C.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与氢气充分反应后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D.向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震荡后静置,观察到液体分层,且上、下层均无色
10.下列操作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把食物储存在冰箱里
B.双氧水分解时加入二氧化锰
C.实验室制备氢气用粗锌代替纯锌
D.用2mol/L 50mL的硫酸代替2mol/L 50mL的盐酸与大小、形状、纯度相同的锌粒反应11.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最简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A.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
B.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
C.1H核磁共振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12.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A.柠檬烯的一氯代物有7种
B.柠檬烯和丁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C.柠檬烯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在一定条件下,柠檬烯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还原等反应
13.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B. 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 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 D. 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
14.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两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的烷烃是( )
A. (CH 3)2CHCH (CH 3)2 B. 新戊烷 C. 异戊烷 D. (CH 3)
3CCH 2CH 3
15.银锌纽扣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Zn+Ag 2O=ZnO+2Ag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ZnZn 做负极 C. Ag 2O 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 可用稀硝酸做电解质溶液
16.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 )
A. C 6H 5OH 和C 6H 5CH 2OH
B. CH 3OH 和HOCH 2CH 2OH
C. HCOOH 和C 17H 35COOH D. CH 3Cl 和CH 2Cl 2 17.有8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2-丁炔;⑤乙醇;⑥邻二甲苯;⑦环己烯;⑧乙醛。

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A. ③④⑤⑧ B. ④⑤⑧ C. ③④⑤⑦⑧ D. ④⑦⑧ 18.2-甲基丁烷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后得到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9.有A 、B 、C 、D 四种金属。

将A 与B 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 为正极。

将A 、D 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 比A 反应剧烈。

将铜浸入B 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如果把铜浸入C 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 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D A B C B. D C A B C. B A D C D. A B C D
20.如图为番茄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
B. 负极反应为Zn 一2e-=Zn 2+
C.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会减少
D.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增加
2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高中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知识的载体。

(1)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

①这样的两种元素的组合有种。

②若这样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数之比为1∶1。

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名称:;(2)A是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ⅡA族元素,常以化合物F存在.从单质A起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可由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F的化学式为,D的电子式为。

②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际生产中,可由F为原料制备单质A,写出制备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不需考虑综合经济效益)。

22.分别按下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
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F. 乙溶液中SO42-向铜片方向移动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甲为;乙为。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分析原因可能是。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请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及总反应离子方程式:铜电极:,总反应:。

当电路中转移0.25 mol电子时,消耗负极材料的质量为(Zn的相对原子质量65)
23.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 (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s)012345
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在第 5 s时,NO的转化率为。

(2)如图中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

用O2表示0~ 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24.已知X是一种具有果香味的合成香料,下图为合成X的某种流程:
提示:①不能最终被氧化为—COOH;
②D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与C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E的结构简式是。

(2)D→E的化学反应类型为反应。

(3)上述A、B、C、D、E、X六种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
是。

(4)反应C+E→X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为。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及解析
1.
【答案】C
【解析】A. BF3中B原子最外层为6电子结构;B. PCl5中P原子最外层为10电子结构;C. NCl3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D. CH4中H原子最外层为2电子结构。

故选C。

点睛:本题分子都形成共价键,每个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自身的最外层电子数+共价键数。

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正确;B.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数等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则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正确;C.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ⅤⅢ族,共16个族,错误;D.第IA族的元素中除H元素外都是碱金属,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的确定的知识。

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确定最高正价,进而求得最低负价,得出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
解: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XO4,所以X的最高正价是+5价,所以最低负价为﹣3价,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H3.
故选:D.
4.【答案】A
【解析】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

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增强,所以原子半径:X<Y<Z,选项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X>Y>Z,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选项B正确;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H2YO4>H3ZO4,则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选项C正确;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由于非金属性X>Y>Z,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Z3->Y2->X-,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

注意相关性质的比较角度以及元素周期律的主要递变规律是解题关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据此解题。

5.【答案】C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He元素,Y为F元素、M为Cl元素、Z为S元素。

A、Y、M同主族,原子序数:Y<M,则非金属性:Y>M;Z、M同周期,原子序数:Z<M,则非金属性:Z<M,所以非金属性大小为:M>Z>Y,选项A错误;B、Z、M位于第三周期,其阴离子比Y多1个电子层,且原子序数:Z<M,则离子半径大小为:Z2->M->Y-,选项B错误;C、Z为S、M为Cl元素,则ZM2为SCl2,SCl2分子中S和Cl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选项C正确;D、Y为F元素,F没有正化合价,三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为Cl,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为解答关键,注意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根据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He元素、Y为F元素、M为Cl元素、Z为S元素。

再根据元素的构、位、性关系进行推断。

6.【答案】C
【解析】A、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但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选项A不选;B、铝与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B不选;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为吸热反应,且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选;D、煤与O2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D不选。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应注重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并熟悉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是否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 (OH)2·8H2O与NH4Cl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有碳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即可。

7.【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烷烃的碳链结构为,1号和6号碳原子关于2号碳原子对称,5、8、9号碳原子关于4号碳原子对称,但4号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4号碳原子和3、5、8、9号碳原子间不能形成双键;相邻碳原子之间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双键,所以能形成双键有:1和2之间(或2和6);2和3之间;3和7之间,共有3种,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名师点晴】先判断该烃结构是否对称,如果对称,只考虑该分子一边的结构和对称线两边相邻碳原子即可;如果不对称,要全部考虑,然后各去掉相邻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形成双键,因此分析分子结构是否对称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不能重写、漏写。

8.【答案】D
【解析】A、油脂、淀粉、蔗糖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选项A正确;B、甲烷和苯都不含双键和三键所以都不能与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甲烷属于饱和烷烃,苯中碳原子未达到最大连接方式,属于不饱和烃,选项B正确;C、乙醇和红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黑色氧化铜被还原为红色的铜,选项C正确;D、煤中不含苯和甲苯,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9.【答案】B
【解析】A、 CH(CH2CH3)3的名称是3—乙基戊烷,选项A错误;B、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苯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碳碳键都相同,故
都属于同一种物质,选项B正确;C、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与氢气充分反应后产物乙醇和丙醇是同系物,选项C错误;
D、向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震荡后静置,观察到液体分层,且上层无色、下层呈紫色,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0.【答案】A
【解析】A、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选项A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B、加入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C、粗锌代替纯锌,其中置换出的铜与锌形成微电池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D、等浓度的硫酸比盐酸氢离子浓度大,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般是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

明确该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A项正确;B.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B项正确;C.核磁共振氢普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种类,C项错误;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D项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有机物研究的有关判断。

12.【答案】D
【解析】A、分子中有8种性质不同的H可被取代,一氯代物有8种,选项A错误;B、柠檬烯和丁基苯的分子式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选项B错误;C、分子中含有多个
饱和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选项C错误;D、柠檬烯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氧化反应,属于烃,可发生取代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烧、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等,A项错误;B.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所以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项正确;C.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C项错误;D.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不相等,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4.【答案】A
【解析】根据等效氢的判断方法: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的氢原子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所连的甲基的氢原子等效,对称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

A.含有2种等效氢,所以能生成2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选项A正确;B.含有1种等效氢,所以能生成1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选项B错误;C.含有4种等效氢,所以能生成4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选项C 错误;D.含有3种等效氢,所以能生成3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5.【答案】D
【解析】
16.【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二者分别是苯酚和苯甲醇,结构不相似,不能互为同系物,A错误;B、二者的羟基个数不同,结构不相似,不能互为同系物,B错误;C、二者均是饱和的一元羧酸,结构相似,互为同系物,C正确;D、二者含有的氯原子个数不同,结构不
相似,不能互为同系物,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不同主要是考查同系物判断
【名师点晴】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称为同系物。

同系物的判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同系物必然符合同一通式,但符合同一通式的不一定是同系物;但符合通式C n H2n+2且碳原子数不同的物质间一定属于同系物。

(2)同系
物必为同一类物质。

如CH2=CH2和虽都符合C n H2的通式,且构成上也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它们分别属于烯烃和环烷烃,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所以符合同一通式且分子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

(3)同系物分子间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化学式不可能相同。

(4)同系物组成元素相同。

CH3CH2Br与CH3CH2CH2Cl虽C、H原子数相差一个CH2原子团,又都符合C n H2n+1X的通式,同属一卤代烃,但因卤素原子不同,即组成元素不同,故不是同系物。

(5)同系物结构相似但不一定完全相同。

例如,CH3CH2CH3和,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结构不尽相同,但两者碳碳原子间均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结构仍相似,属于同系物。

17.【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又能与溴水褪色的物质类别:烯烃、炔烃、醛等,因此④⑦⑧符合题意,故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官能团的性质等知识。

18.【答案】C
【解析】考查有机物中氢原子种类的判断。

首先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其次同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所有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再就是具有对称性结构的(类似于
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的关系)。

根据2—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的氢原子可分为4类,所以一氯代物就有4种。

答案选C。

19.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

则金属活动性A>B;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

则金属活动性D>A;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则金属活动性B>Cu;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

则金属活动性Cu>C;所以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是:D>A>B>C,因此选项是A。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的知识。

2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铜是正极,则A.电流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A错误;B.锌为负极,负极反应为Zn一2e-=Zn2+,B正确;C.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减少,铜片质量不变,C错误;D.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减小,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晴】掌握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即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1
【答案】7过氧化钠或过硫化钾CaCO3NaH+H2O===NaOH+H2↑CaCO3CaO+CO2↑ 2CaO2Ca+O2↑或CaCO3+2HCl=
CaCl2+CO2↑+H2O CaCl2 Ca+Cl2↑
【解析】(1)、1—20号元素中,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的有:H 和Be,He和B,O和Na,F和Mg,Ne和Al,S和K,Cl和Ca。

7组。

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数之比为1∶1的有Na2O2或者K2S2:名称为过氧化钠或过硫化钾;(2)、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ⅡA族元素为Ca,以CaCO3形式存在,F为CaCO3,故D为二氧化碳,电子式:;G为氧化钙,C为氢氧化钙,结合Na与水的反应可知,钙与水反应,B为氢气。

E为NaH。

与水反应:NaH+H2O===NaOH+H2↑;③通过Na的制备可得:CaCO3CaO+CO2↑ 2CaO2Ca+O2↑或CaCO3+2HCl=CaCl2+CO2↑+H2O CaCl2 Ca+Cl2↑。

22.
【答案】C、D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就形成原电池Cu2+ + 2e- = CuZn + Cu2+ =Zn2+ +Cu8.125克
【解析】(1)A项,甲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B项,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甲烧杯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C项,两烧杯中氢离子都参加反应,浓度都减小,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确;D项,乙中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产生气泡的速率甲中比乙中慢,故D正确;E项,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流相反,乙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所以电流方向Cu→Zn,故E 错误;F项,乙中构成原电池,Zn为负极,失去电子,电子沿外电路流向正极Cu,溶液中的H+项铜片方向移动,SO42-向锌片方向移动,故F错误。

综上,选C、D。

(2)甲没有构成原电池,该反应放热,故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乙构成原电池,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在锌片上也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锌片上也构成了原电池,所以肯定是锌片不纯造
成的。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则反应原理为:Zn +Cu2+=Zn2++Cu,即为该原电池的总反应;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铜电极上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是为:Cu2++2e-=Cu。

(5)负极反应为:Zn-2e-=Zn2+,当电路中转移0.25 mol电子时,消耗锌0.125mol,质量为:0.125mol×65g·mol-1=8.125g。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构成条件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都是原电池的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形成闭合,阴离子移动方向与电子方向形成闭合。

23.
【答案】65%b1.5×10—3mol·(L·s)—1b、c
【解析】(1)在第 5 s时,NO的转化率为0.020−0.0070.0200.020-0.0070.020×100%=65%;(2)(2)由平衡体系2NO(g)+O2(g)⇌2NO2(g)知,NO2为生成物,n(NO2)=Δn(NO)=0.020mol—0.007mol=0.013mol
c(NO2)=0.0013mol2L0.0013mol2L=0.006 5mol·L—1,故表示NO2变化曲线的为b;v (NO)=0.020mol−0.008mol2L×2s0.020mol-0.008mol2L×2s=0.003mol·(L·s)—1,
则v(O2)=1212v(NO)=0.001 5mol·(L·s)—1;(3)a项中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故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项正确;c项中已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由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总体积
也不变,因此,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故d项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选bc。

24.
【答案】碳碳双键、羧基CH3CH2OH加成A、ECH3CH2COOH+C2H5OH CH3CH2COOC2H5+H2O2CH3CH2CHO+O22CH3CH2COOH 【解析】由已知及流程,D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则D是乙烯,E是乙醇,又因为X是一种具有果香味的合成香料,分子式为C5H10O2,所以X是一种酯,C是丙酸,B是丙醛,A是丙醇。

(1)D为CH2=CH2,分子中官能团名称为碳碳双键,C为CH3CH2COOH,分子中官能团名称为羧基,E为乙醇,结构简式是CH3CH2OH(或C2H5OH)。

(2)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D→E的化学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A(丙醇)、B(丙醛)、C(丙酸)、D(乙烯)、E(乙醇)、X(丙酸乙酯)六种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A(丙醇)和E(乙醇)。

(4)CH3CH2COOH和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H2COOCH2CH3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OOH+C2H5OH CH3CH2COOC2H5+H2O。

(5)B为CH3CH2CHO,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加热生成CH3CH2COOH,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CHO+O2−→−Δ催化剂→Δ催化剂2CH3CH2COOH。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涉及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推断有机物,通常是先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可能的分子式;再通过试题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机物可能存在的官能团和性质;最后综合各种信息,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其中,最关键的是找准突
破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