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鲁人好钓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人好钓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阙子》
【注释】①错:镶嵌。

②纶:钓鱼绳。

③是:正确。

翻译:鲁国有个人喜欢钓鱼。

他把桂花当做诱饵,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

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

因此说:“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启示:做事情要讲究实效,片面追求形式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

这则寓言中那位用金钩桂饵钓鱼的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证。

注释:①好(hào)爱好。

②桂——肉桂,树皮可做香料。

这里指用桂皮制作的香料。

饵(ěr)——引鱼上钩的食物。

③错以银碧——镶嵌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

错,镶嵌。

碧,青白色的玉石。

④翡翠(fěicuì)——鸟名,有蓝色和绿色的羽毛。

羽毛可做装饰品。

纶(lún)——钓鱼用的丝线。

⑤处位——所处的位置。

是——正确。

⑥不几——不多。

⑦为:作为。

⑧故:因此。

⑨芳饰:漂亮的装饰。

⑩辩言:说辞。

子罕弗受玉
原文:
宋人或①得玉,献诸②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③示玉人④,玉人以为宝也,故敢⑤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⑥,尔⑦以玉为宝;若以与我⑧,皆丧宝⑨也,不若人⑩有其宝。


【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

子罕,宋国国相。

【注释】
①或:有人。

②诸:“之于”的合音。

“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

③以:即“以之”,把它……。

④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

⑤敢:表敬词。

⑥宝:指珍贵的东西。

⑦尔:你。

⑧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

⑨皆丧宝也:意为两个人都失去珍贵的东西。

指献玉者失去玉,子罕因受贿而失去廉洁的品质。

⑩人:各人。

指献玉者和子罕两人。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石的人说:“(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过了,玉匠认为是一块宝玉,所以敢把它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石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石给我,那么两人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不如我们各人都固守自己的珍贵的东西。


【文言知识】
1.者。

“者”在古文中有两个基本用法。

一是作代词用,可代人、代物、代事。

如上文“献五者”,即献玉的人。

二是作助词用,表停顿或语气。

如“天者,气也”,意为天空是一股气。

2.曰。

“曰”相当于“说”、“道”。

上文“子罕曰”、“献玉者曰”,即是子罕说、献玉的人道。

与“曰”同义的还有“云”。

【文化常识】
古人把五看得跟金子一样珍贵,所以对富贵人家常用“金玉满堂”来形容。

成语有“金玉良言”,意为像金玉一样有价值的话。

古代帝王的印章是用玉雕刻的,称王玺印。

有地位的人常把玉器挂在腰带上,一则显示其有身份,二则走起路来玉器互相撞击,发出叮咚悦耳的声音。

至于玉作为首饰更是普遍的现象。

【启发与借鉴】
人各有其宝。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

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

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

我们要赞扬子罕不贪的品质。

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清明得多了。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说明一个道理:不能一学到一点东西就自高自大,骄傲自满 ,要谦虚好学,学而不厌。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南北朝】颜之推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
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解
1.夫:句首发语词。


2.学者:学习的人。

3.求益:求得长进。

4.凌忽:凌,欺侮;忽,轻视。

5.轻慢:轻视。

慢,傲慢。

6.同列:同辈。

7.疾之:怨恨他。

8.恶(wù):厌恶(wù)。

9.鸱枭(chī 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10.如此:像这样。

(代指:才读数十卷书,就自高自大,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


11.所以:是为了。

12.疾:痛恨。

13.也:罢了。

14.损:损害。

译文
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

常见世人才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

(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对恶鸟一样。

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长进 ) 人疾之如仇敌( 怨恨 )
如此以学自损( 像这样 ) 轻慢( 轻视 )
轻:轻视疾:痛恨
2.翻译下列句子
如此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
答像这样以所谓学习损害了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9 本文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3.文章的观点是如此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
4.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学习生活谈谈,我们应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答:不能一学到一点东西就自高自大,骄傲自满 ,要谦虚好学,学而不厌。

5、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答: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6、短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答: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

道理
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骄傲。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求得长进,如果凭借学到的知识自高自大,还不如不学习。

人,千万不可以己之长,便恃才傲人、傲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