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廊道与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
遗产廊道的简述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遗产廊道的简述及其建设的必要性摘要:作为绿色廊道和遗产区域的综合,一种新的遗产保护形式——遗产廊道的形成为线性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个与绿色廊道相对应的概念,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
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
”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类似于重要遗产如大运河的保护。
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关键字:遗产廊道必要性生态保护引言:不少学者都设想过把遗产保护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以实现区域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如在“重提大地园林化”设想下把历史保护与城市绿化等结合起来,或者是在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开辟“绿色天窗”,以利于城市生态保护和美化等。
从景观规划研究来说,实现遗产与生态保护结合目标,就需要在借鉴有关理念的基础上,辨识并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并将之作为一种区域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来加以建设和保护。
所谓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种线性的文化景观,可以是具有文化意义的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也可以指通过适当的景观整理措施,联系单个的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绿色通道。
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Illinois and Michigan Canal National Heritage Corridor)是首个通过美国国会立法指定的国家遗产廊道,标志着遗产廊道这一概念的提出和确立。
目前,国家遗产廊道已经成为美国保护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保护理念,从规划角度看,遗产廊道可以理解为一种地区发展战略或规划方法,作为一个地方资源整合的结构和方法出现,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其作法就经常表现为把一些遗产通过建设绿色通道连接起来。
长城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基金项 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地整合保护 的空间 网络理论 方法研究 ”批准号 5 6 8 4 资助 ( 0 0 0 3)
Ab tad:As W o l Cut a Hei g h Gra al a e lt o r e d ig t c s v t a tur m d v lp e t h sr a r d l I ur ra e t e t e tW I c s os f ci s ur i on era i f s n s on nd o i s e eo m n.T e ou —o —ore de eo t f dr v lpme t e c s u i di e p rd a , s ot n u d , Ic o p bl c n cou n s an S o a e ns x e s sng s m ee Iws h r t o f n s a k f u i o s i s e s c d O n r m a ig t itgry kn i ne i an auh nii ls .B t te s l d t e t l e s oh h Gra W ali el n i en i me t e a ig ih cy et l t f d t s a s vr on n ar fcn hg da g s or eaig n er.F d l n wi te ur t o dt s s m e ug e t s r prvde i ti p e, n t h c r c n ion , o s g si ae h en i on o i d n hs ap r amey on erain s wh e e e d v lp e t l c s v t a a o ol, v n e eo m n, unf d m a ag m e t an i i a v c ,a d ubi p riiain ie n e n,pl nng n d an e n p l a cp t i c t o Ke r s an s ap rhtcur;tuim v lp e t y WO d :I d c e a c i t e o r e s de eo m n;Gra al e tW l ;wo l ut r ra e erag o s rai r c l aIhei g ;h i e c n e t d u t t v on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时代价值分析

256作者简介:胡雪(1970— ),女,汉族,山东商河人。
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保护。
目前,我国对于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且成立了相应的调研组。
通过开展相应的调研工作,不但可以保证调研组成员自身职责进行充分发挥,同时还能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加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可以将我国时代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因此,应该深刻认识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时代价值作用,这对于长城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彰显国家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长城不但是一项非常宏伟的建筑,同时也是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重要人文景观,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是整个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加强我国与国际之间的交流工作。
加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所体现出的价值并不是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彰显出的国家文化,这也是加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
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很多情况下会认为长城只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而通过相关调研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长城建筑涉及到的规模比较广泛,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我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同时也能将长城内外商贸往来状况充分体现出来,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实现民族团结。
而这种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质上指的就是文化融合。
基于这一角度上进行分析,长城精神文化的核心就是文化融合。
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价值体,针对这种现象,在加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时,一定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上进行充分考虑,充分发挥出文化价值的财富作用,对长城遗产资源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同时对长城文化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从而有利于国际对中国文化以及长城故事进行深刻了解,这对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掌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本质属性,加强长城保护工作通常情况下,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其建设工作并不只是体现在长城保护方面,基于国家公园本质属性角度上进行分析,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自然状态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具有非常明显的天然性以及原始性特点,这也说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天然景观。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3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摘编自施雨岑、王鹏、徐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材料二中轴线上大部分建筑的前身都可以追潮到明代,清代在继承明北京城的基础上虽略有改建,但整体依然承袭历史。
近代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中轴线上的建筑几乎都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坛庙辟为公园不再是祭祀仪礼场所,紫禁城被开放成为博物馆,钟鼓楼也不再进行报时工作……旧的功能被新功能取代,在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与社会。
除了文化遗存,元大都的水系规划也一直被明清沿用,并且保存至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
一根中轴线记录了三朝的历史,留下了三朝的遗迹。
若干个历史拐点在这条中轴之上发生,自元代开始,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也都集中于此。
线性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政府部门应出台更加完善的法 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严厉打击盗取文物和破坏文化遗产廊道环境的行为。同时, 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2、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保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GIS技 术等,对线性文化遗产廊道进行全面记录和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评估其价值和 制定保护措施。此外,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也有助于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 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以英国的Canal and River Trust为例,该组织是由政府和公众共同出资成 立的保护和利用英国运河网络的机构。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规,开展公众教育 和宣传,以及实施保护和修缮项目等措施,该组织成功地保护了英国的运河网络, 并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
3、遗产廊道与大运河保护的原 则
“真实、完整、安全、可持续”是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保护过程中,应保持遗产廊道与大运河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真实可靠;完整性原则强调保护工作的全面性,避免保护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破 损或损失;安全性原则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
确保遗产廊道与大运河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面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在保护工作中注重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以确保遗产 廊道与大运河在时间的长河中得以永久传承。
1、文化廊道的建设需要突出其文化内涵和特色,使其成为连接不同文化遗 产地点的纽带。
2、文化廊道的建设需要保持其历史和文化的真实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城 市化。
3、文化廊道的建设需要与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开发方面,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的策略和方法,包括:
廊道是什么意思

廊道是什么意思又叫什么?廊道可以理解为一个建筑物里供行走的通道;而从环境艺术角度来讲,则可以指园林、庭院或者室内空间中利用墙面、天花、柱子等围合成的一种连续的有顶或无顶空间形式。
廊和道同音,故常将廊泛指那些供人行走的宽敞通道。
中国的长城不仅是世界奇迹之一,也已经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它跨越崇山峻岭,穿过深峡险谷,绵延起伏于群山峻岭之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然而今天的长城作为一处景观正慢慢消失在历史中,但长城的遗址却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被人所忘记,相反,因其特殊的地位与影响力,更因其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了全球游客心目中极具吸引力的独特景点,让每个到访的游客都能感受到长城带给他们的震撼与魅力。
而长城带给我们的震撼,远不止它本身的宏伟壮丽与雄浑粗犷,长城背后凝结的传统文化及价值观才是真正令人赞叹与向往的。
当我们翻开那厚重的历史画卷,见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巨变时,惊喜总伴随着忧伤,只因那段痛苦的经历太沉重,教训太惨烈!我想没有哪一个时期比古老的封建社会在此方面的反省要来得彻底、来得完整、来得强烈、来得久远……在秦朝建立起统一帝国后,为巩固边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自己本国的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
修路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举措。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
由于线路较长,运输困难,粮食补给跟不上,后勤保障工作非常艰辛。
为减少沿途人烟稀少区域的居住密度,蒙恬决定在各个修建一条穿越山脉和沙漠的驰道。
驰道虽贯通了秦、燕、赵三国,却并没能像长城那样将西部地区和北部边防联系起来。
让我们回忆起1998年发生在南京的“九八抗洪”吧。
7月19日至8月1日,长江水位超警戒线,主汛期提前到来,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为保护好自家的财产安全,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抢救生命,数十万南京市民奋战在防洪第一线。
有人问:“现场就两辆挖掘机,为何不调集重型设备呢?”答曰:“平时养尊处优惯了,怕动辄一天几万上十万元的费用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阐释框架——以长城为例

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阐释框架——以长城
为例
周觅;邬东璠;吴晶巍
【期刊名称】《风景园林》
【年(卷),期】2023(30)2
【摘要】【目的】作为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依托资源,长城等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需要实现整体统筹、提高文化传承力和旅游吸引力的阐释目标。
【方法】通过案例研究法解析英国哈德良长城阐释框架的规划过程,提出构建遗产地阐释体系的工作方法。
【结果】总结了构建阐释框架的总体流程,包括前期调研、拟写草案、测试修改、发布实施、评估优化5个步骤,详述其内容与做法,辅以案例实践策略说明。
【结论】从构建阐释体系、提升阐释实践、转变从业者观念3个方面讨论了对中国长城遗产地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积极作用。
【总页数】7页(P82-88)
【作者】周觅;邬东璠;吴晶巍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K878
【相关文献】
1.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晋蒙明长城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区构建——以云石堡及周边遗存为例
2.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长征文旅空间的重构研究——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为例
3.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乡村改造策略研究——以延吉市小河龙村为例
4.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大境门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研究
5.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清茶馆段延边边墙的保护利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

开展廊道遗产资源调查与评估,明确 保护对象和范围。
加强廊道遗产的监测与管理,及时发 现并解决潜在威胁。
国内外保护性开发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成功案例: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通过综合保护和适度开发,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 循环。
法国卢瓦尔河谷: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特色旅游,成功地将古老的廊道遗产变成 了当地的旅游名片。
综合评估资源
全面评估廊道遗产旅游资 源的价值、特色和保护现 状,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 。
设定开发目标
根据资源特点和社会需求 ,设定合理的开发目标, 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制定详细规划
针对不同类型的廊道遗产 ,制定具体的保护与开发 规划,明确空间布局、项 目设计和建设时序。
建立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
政府引导
社区参与与凝聚力增强
保护性开发往往需要当地社区的参与和支持,促进社区居民对文化 遗产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未来研究展望与发展趋势
深化跨学科合作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涉及文物保护、旅游管理、 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化跨学科合作 ,形成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创新保护与开发模式
针对不同类型的廊道遗产,探索多元化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国内外保护性开发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启示:
保护性开发需要建立在充分研 究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确保 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引入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为保护性开发提供持续、稳定 的资金支持。
重视公众参与和教育,提高全 社会的遗产保护意识,形成保 护与发展的合力。
04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
保护性开发的实施
路径
制定详细保护与开发规划
北京万里长城文化遗产介绍

北京万里长城文化遗产介绍北京万里长城文化遗产介绍遗产,不仅仅是我们留给后人的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起于中国的河北省,绵延至新疆,有着漫长的历史和传说。
在这里,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北京的万里长城文化遗产。
第一部分:历史介绍长城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城墙的存在。
然而,正式建造长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以筑墙防御为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匈奴入侵,重修长城,经过历代的修建完善,长城才成为具有现代特色的伟大工程。
第二部分:景点介绍北京的长城景点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其中最知名的是八达岭长城。
这里是长城的主要游览区,是全长城体系中保护最好、最完整的代表。
其它著名的长城景点还包括司马台长城、天下第一关等。
第三部分:文化价值万里长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建筑成就之一。
长城不仅仅是用于防御外敌的防线,其背后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长城的建造,代表了中国建筑的高超技术和杰出的劳动成果;长城的历史,见证了中国的战争史和民族精神的积淀。
这些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崇敬。
第四部分:现状与保护纵观长城的历史,其建设与修缮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于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长城的完整性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长城进行了不断的修缮和保护。
结语北京的万里长城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致力于长城的修缮和保护,让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流传下去。
同时,游客们在游览长城的同时也要爱护这个文化遗产,让它一直保持着原来的美态,向着更辉煌的未来前进。
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进展评述

2015年10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进展评述于海燕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是近年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重要的两个概念,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对国内外线性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旅游价值评估,旅游发展合作,旅游开发模式,旅游影响等。
同时在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线性文化遗产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往往出于人类的特定目的而形成一条重要的纽带,将一些原本不关联的城镇、村庄等串联起来,构成链状的文化遗存状态,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移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互动,并赋予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载体的人文意义和人文内涵。
”在欧洲,1993年,圣地亚哥·得·卡姆波斯特拉朝圣之路(西班牙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随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出“文化线路”概念,并在1998年成立了文化线路国际科技委员会(CIIC),召开一系列会议对文化线路进行系统研究。
在美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廊道”是美国对于本土大尺度线性遗产区域提出的保护理念,1984年美国设立了第一个国家遗产廊道——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Illinois and Michigan Canal National Heritage Corridor),丰富的遗产保护和开发实践,使之形成了一些基于廊道管理实践的研究。
21世纪初,我国学者把“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两种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引入国内,利用线性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活动,是实现遗产“保护、保存和展示”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其经济这一功能属性的主要方式。
很多学者针对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基于这两种理念,通过对外文数据库所发表的关于“Heritage Corridor tourism”“Cultural Route tourism”的文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表的“线性文化遗产旅游”“文化线路旅游”“遗产廊道旅游”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以期对现有研究做一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
八达岭长城历史背景文化遗产介绍

八达岭长城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的一段长城,是全长21,196公里的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是关于八达岭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介绍:
1. 历史背景:
八达岭长城修建于明代,始建于1368年,修建工程历时几百年。
它是中国古代防御体系的一部分,用于保护北京周边地区免受外来入侵。
2. 地理位置: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延庆县境内,距离北京市区约70公里,是最接近北京市的长城段之一。
3. 文化遗产价值:
八达岭长城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以下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长城的一部分,八达岭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防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 军事防御价值:八达岭长城修建于险要之处,拥有高墙和密集的城楼,为防御外敌提供了有力支持。
- 建筑工艺价值:八达岭长城采用传统的石砌结构,展现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之处。
- 景观价值:八达岭长城位于山区,周围风景秀丽,成为游客观赏自然风光和登长城的热门景点之一。
4. 旅游景点:
八达岭长城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游客可以欣赏到长城壮丽的景象,登上城楼俯瞰周围山景,还可以参观八达岭长城博物馆等相关设施。
八达岭长城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和军事防御的华丽,也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教育资源。
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长城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其自身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在其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2006年《长城保护条例》的正式实施,促使长城保护进入了一个更加积极的阶段。
在对其保护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旅游开发的再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以北京地域内的长城为例,对其保护和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引言万里长城是世界上耗时最久、工程量最大的一项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这项工程集结了中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汗水,使其成为世界上令人惊叹的奇迹。
长城的修筑在历史上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列国争霸,彼此之间因防守需要而使长城的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历经各朝各代的不断修建,现存最完整的长城为明朝所修建。
在现代,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已经消失,其包涵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北京地域内的长城自东向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几个区县,目前保存较好的仅有54.3公里,保存一般的约有110.7公里,保存较差的约有95.6公里,保存状况差(仅能勉强分辨遗迹)的约有103.4公里,已经毁灭消失的达到162.7公里。
北京地域内的长城已经成为万里长城的代表,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和对外交流基地。
一、保护和开发现状(一)旅游类型单一北京地域内的长城资源较为丰富,每段长城都独具特色。
例如八达岭长城以雄伟著称,居庸关长城以险峻著称,慕田峪长城以风景秀丽而出名,依山傍水是黄花城水长城和水关长城的独特之处。
虽然北京地域内的长城资源呈多元化,但是北京地域内的长城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还是以观光型的旅游为主,旅游产品也较为单一。
在“不到长城非好汉”口号的号召影响下,旅游者以攀爬长城和欣赏景色为主要活动。
对于长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进行挖掘和开发,并且目前北京地区只有八达岭一处有长城博物馆,因此长城本身所蕴含的军事文化、边塞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完整的展示,游客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体验。
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进展评述

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进展评述-旅游管理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进展评述于海燕作者简介:于海燕(1981-),女,河南开封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古运河扬州段文化廊道旅游空间组织与开发”阶段性成果(编号2013SJD790054);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苏教[2012]23号)。
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是近年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重要的两个概念,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对国内外线性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旅游价值评估,旅游发展合作,旅游开发模式,旅游影响等。
同时在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线性文化遗产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往往出于人类的特定目的而形成一条重要的纽带,将一些原本不关联的城镇、村庄等串联起来,构成链状的文化遗存状态,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移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互动,并赋予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载体的人文意义和人文内涵。
”在欧洲,1993年,圣地亚哥·得·卡姆波斯特拉朝圣之路(西班牙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随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出“文化线路”概念,并在1998年成立了文化线路国际科技委员会(CIIC),召开一系列会议对文化线路进行系统研究。
在美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廊道”是美国对于本土大尺度线性遗产区域提出的保护理念,1984年美国设立了第一个国家遗产廊道——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Illinois andMichigan Canal National Heritage Corridor),丰富的遗产保护和开发实践,使之形成了一些基于廊道管理实践的研究。
21世纪初,我国学者把“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两种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引入国内,利用线性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活动,是实现遗产“保护、保存和展示”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其经济这一功能属性的主要方式。
北京长城的资料

北京长城的资料北京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和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它位于中国北京市境内,是中国古代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座长达数千公里的巨大工程,北京长城以其壮丽的景观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与建设北京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起初的目的是为了保卫中国的北方边境,抵御外族侵略。
建设始于公元前7世纪,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延伸和修建,长城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模样。
明朝时期是北京长城最辉煌的时期,当时的明成祖朱棣下令加强长城的防御力量,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工程。
第二部分:长城的地理位置和结构北京长城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境内的山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北方防御的理想选择。
长城的结构采用了多种建筑材料,如大理石、砖块和木材等。
长城的建筑风格也因地域而异,有些段落是砖石结构,有些则是石块砌筑。
在一些重要的关口和要塞上,还建造了城楼和瞭望塔,以便士兵在战斗中观察敌情。
第三部分:景观和旅游资源北京长城以其壮丽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长城周边的山山水水构成了迷人的景观,不仅给游客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提供了徒步和登山的机会。
北京长城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游客可以在长城上徒步,欣赏沿途的景色和建筑,还可以参观一些历史遗迹和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长城的知识。
第四部分:北京长城的保护和研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长城的保护和研究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以确保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到传承。
同时,长城也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他们通过考古学和历史学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功能。
结论:北京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旅游胜地。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辉煌成就,还承载着中国古人对于家国防卫的坚定信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凝聚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敬仰和喜爱,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作者:熊梦林,张春阳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9年第3期1 遗产廊道的概念、起源和发展遗产廊道起源于“绿道”,1950 年美国环境主义作家威廉·怀特在城市土地研究所出版的专著《保卫美国城市开放空间》中首次使用了“绿道”一词“, 绿道”译自英文单词“ ”,指代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代表人类、植物、水、动物等的通道[1]。
1987年美国户外空间总统委员会上官方首次使用“绿道”这一概念[2];美国风景园林师查尔斯·E·利特尔指出了绿道的5 种类型,其中的“风景或历史线路绿色通道”本质上就已接近“遗产廊道”的内涵。
1993年在绿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遗产廊道”的概念即“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3]。
除了“绿道”外,与遗产廊道相近的概念还有廊道遗产、文化线路、文物径(见表1)。
“文化线路”起源于欧洲,1994年在马德里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专家会议上首次定义了文化线路的内涵即“由多种有形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在文化上的显著性来自于跨国或跨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多维度的对话,展示了沿线区域在时空上的互动”[4];说明文化线路是跨越地理界线的大尺度线性景观,且通常伴随着商业、行政、宗教等功能,是承载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交往活动的路线。
“廊道遗产”是国内学者在美国遗产廊道和欧洲文化线路2个概念的基础上的本土化解读,其内涵区别于遗产廊道在于遗产廊道中串联起众多遗产节点的廊道本身可以不是遗产,而廊道遗产本身一定是跨区域的大型遗产,具有显著的遗产特征[5]。
廊道遗产区别于文化线路就在于其体量大,其跨区域的模式同时涵盖了遗产本身和周边的自然景观。
“文物径”的说法来源于香港,自1993 年起香港规划了屏山文物径等6条文物径,根据香港文物径及其沿线的历史遗迹的分布可以看出,文物径是连接一系列古物古迹供游客游览的旅游步行路径[6]。
长城遗址调研报告

长城遗址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长城作为中国古代世界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长城遗址调研,以了解其现状及保护措施,为未来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以京华段长城为对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1. 历史概况京华段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境内,全长约42.6公里,是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代,它起到了阻止蒙古族匪患入侵的重要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 现状分析调研发现,京华段长城整体状况良好,石砖基本完整,部分墙体有轻微损坏。
然而,由于长城所处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加上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得一些墙体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和倒塌现象。
3. 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京华段长城,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于已经损坏的墙体进行了修复,保持了长城的整体完整性。
其次,加强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限制了建设和人为破坏的行为。
此外,还设置了监控设备,加强对长城的日常巡查和保护。
三、问题与建议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 长城保护的资金来源问题。
长城保护需要巨额投入,但目前资金来源不稳定,需要寻找更多的资金渠道。
2. 人为破坏问题。
尽管相关措施有限,仍然存在人为破坏的情况,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力度。
3. 游客参观秩序问题。
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存在乱扔垃圾、刻字等行为,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文明素质。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多方筹措资金。
除了政府拨款外,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开展长城保护的公益性项目,同时也可以争取国外的捐赠和赞助。
2.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长城保护巡查队伍,并加大对人为破坏的处罚力度,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
3. 提高游客文明素质。
加强游客教育,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通过宣传和引导来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和参观秩序。
四、结论长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旅游景观的系统保护与开发

l 绿道项t l 促进遗产廊道 线城镇群及珠江沿岸文化景观的科学 调发展.是一项功德尤船的伟业 }
l 哭 艟 词: 风玳吲 林 ;珠江 ; t 台 遗产廊 道 :绿道 旅游 擐 l; 系统 ] ;保护 拜发 炮 岘 一 程 l 文 章编号 : 1  ̄66(f2 7 08 { ( - 642 lm 41 -5 ' f i 5 1 1 巾 嘲分类 号 :T 8 U9 6
prt l n a dd ve lm e t oeci n e bp n o
从广 卅l 到 珠 江 城
战争的主战场 ,分布有
景观”
。
它 既
大清帝国数十座古炮台f 含古寨堡) 5 4 群 5 樽炮位的遗址 、遗物。这些炮 台犬都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牵动了
保 家 卫 国的 重 要 作用 .见 证 了
el r
K w rs l dcp r i c r;h a i rf ni t rse hs r o i rg ewa tui t ci sss m t r et o dta saea ht t ete er Rv ;l ac n t l i ̄ ioi crd ;  ̄ n y ort t t n:yt acp jc n c eu P l e i e e h t t c ro sa r o a e i o ;
收 确 F :2 1- 6 2 : I 期 0 0— 6 I
文 献标志 码 :A
睁 IH期 :2 1f4 6 i _ I 0l i ) 一8
貉 盘项 目: 广州市 社 会科学 羿联 台会 研究 项 目f 编号0 S I 0) 9 K WY 3资助
北京城的历史遗存与建筑文化

北京城的历史遗存与建筑文化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它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建筑文化,这些遗存和文化既是北京的瑰宝,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城作为中国的古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清代的《北京通志》可知,北京古城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多以木结构为主,四合院、庙宇、祠堂等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在城市文化的发展中,厚重的建筑文化成为中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北京的古代历史中,城墙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北京的城墙早在元代就已经建立,主要是因为北京地处北方,需要防御外族侵略。
明代,城墙被加固,同时也增加了外城和内城,形成了明清时期的三条环城壕河,以及城门、城楼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城楼,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依山而建,是为成千上万游客瞻仰故宫与天安门广场的标志性建筑。
而在北京的古建筑中,四合院的特殊质地也无疑是最为明显的。
四合院是一种庭院式住宅,庭院四周都有厅堂和卧室,整个建筑的格局呈现出一个中空的正方形。
四合院的特点在于空间的优化,并且非常灵活,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它的空间设计与朝向选择保证了冬暖夏凉,适合北京的气候。
这种建筑风格已经从古时候延续至今,并被赋予了牵涉到的文化元素,成为人们心中美好的居室梦想。
相比于传统的古建筑,现代建筑在北京也有着显眼的角色,在整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4年前,中国才刚刚进入现代城市化时期。
在面对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北京的城市化被迅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中涌现出高楼大厦,现代建筑艺术逐渐成为北京城市建设的新主流。
高层建筑的突然涌现,对于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银行、酒店、广场,各类现代化大型建筑都已经成为北京城市的标志,反映了北京现代建筑文化的最新成果。
总体而言,如今的北京是一个既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同时也有现代化大都市的繁荣光彩。
“文化廊道”及旅游开发:一种新的线性遗产区域旅游开发思路

“文化廊道”及旅游开发:一种新的线性遗产区域旅游开发思
路
陶犁
【期刊名称】《思想战线》
【年(卷),期】2012(038)002
【摘要】“文化廊道”作为我国线性遗产区域整体性开发保护的概念而提出,与“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的核心理念相近,但在时空构成、学术内涵及在我国的现实性开发领域有其特色.“文化廊道”是一种新的线性遗产区域旅游开发思路和方式,一方面可以创新遗产区域保护和开发途径并发掘其多元价值;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对线性旅游产品最深刻的表现形式,“文化廊道”的旅游开发可以在地域差异基础上形成不同的旅游开发思路和模式.该问题在我国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深化的必要.
【总页数】5页(P99-103)
【作者】陶犁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晋蒙明长城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区构建——以云石堡及周边遗存为例 [J], 翟禹;吴星;
2.基于遗产廊道的河西走廊文化遗产特征与旅游开发策略 [J], 柳红波;王晓晶;李玉
婷
3.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晋蒙明长城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区构建——以云石堡及周边遗存为例 [J], 翟禹
4.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以泉州为例 [J], 柯彬彬;张镒
5.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以邢台运河旅游开发为例 [J], 刘大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Ge ZhongXin GongNeng JianShe |“四个中心”功能建设|October,2019/QIANXIAN67遗产廊道与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景俊美[摘要]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等相关利益主体,需要对遗产进行动态化管理。
在具体的行动路径上,需要在精准评估、分层判别,资源挖掘、景观规划,解说展示、系统设计,公共服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有机配合,打造“山水长城人文北京”,不断提升北京地区的区域活力。
[关键词]长城文化带;遗产廊道;旅游;规划[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29-1445(2019)10-0067-03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历经2000多年,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
今天,长城早已脱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工程性质,进入文化遗产保护层面。
北京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核心区域,是全国长城景区中开放时间最早、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地区,有较好的文化、生态和经济基础。
作为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建设项目,北京长城文化带主要分布在北京西部和北部区域,是重要的绿色生产涵养区和民俗旅游区。
北京长城文化带的构建,有利于推动长城周边区域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协调发展,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 )是大型遗产区域性、整体性保护与开发的新理念、新方法①,起源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是对较大范围内遗产保护的一种有益探索,与我国文化遗产具体状况和遗产保护开发现实情况有契合之处,有助于帮助建设北京长城文化带。
作为一种系统化保护措施,遗产廊道主要包括物质性的遗产区域、游览性的交通线路、沟通性的解说系统以及生态性的绿色廊道。
在具体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应用中,注重对遗产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反对大拆大建;尊重现存的自然社会景观,在取材、设计等方面相互协调;合理开发遗产资源,分区域、分时段开放。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必要性借鉴遗产廊道理论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首先要对构建的价值意义、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资源情况做全面梳理,确认长城文化带构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价值意义。
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对长城及其周边资源整体保护开发有重要价值。
北京长城一直是历代封建社会的军事要塞,至今仍遗存大量的历史文物。
它弥补了历史文字记载的不足,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北方军事活动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例如,北京长城保留着中国古代的建筑构造工艺及材料,其附属的古村落城堡部分保存着中国古代的生活习俗和非物质文化技艺。
这些有助于研究中国古代北方的文化习俗。
北京长城地处西部和北部山区,是北京城乡空间布局结构中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所处的山脉是构建北京自然涵养系统的理想依托。
开发较为成熟的八达岭长城可以为北京①李飞、宋金平:《廊道遗产:概念、理论源流与价值判断》,《人文地理》2010年第2期。
|“四个中心”功能建设|SiGe ZhongXin GongNeng JianShe |68前线/2019.10长城其他段落的开发提供经验,从而促进北京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北京长城作为国内外的知名地标,成为很多展会的首选,如电影发布会、音乐会等。
这促进了北京长城地区的经济发展。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面临的主要问题。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统一规范,管理模式不一。
在规划管理上,缺乏整体展示系统和统一的旅游规划。
北京长城多以点状分散展示和攀岩观光为主,使得长城深层的综合防御体系、地域文化特色及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难以被大众熟知。
比如明代建立的九边重镇中蓟州镇东、中、西三段防守系统,以及戚继光在负责蓟州军事防务时进行的改良,这些都没有得到整体而有效的展示。
在管理模式上,有区级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如八达岭长城;有旅游公司为主导的模式,如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还有大量以驻村镇为主导的模式,如响水湖风景区。
不同的模式在管理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使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在现实中充满着不均衡性,这直接导致北京长城“旅游极化现象”突出。
以北京长城中的“名牌”——八达岭长城为例,2016年1月至10月,最大日承载量超过10万人次,共接待游客量超过800万人次。
相比之下,司马台长城、黄花城水长城等景区游客则相对较少。
如此不均衡的游客分布,不利于北京长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资源情况。
北京长城文化带的资源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遗存相对丰富,二是对资源的统计较为完整。
北京长城文化带区域涉及长城的景区有34处,其中八达岭、慕田峪被评为国家5A 级景区。
此外,北京长城还有大量的“野长城”属于非开放区域,但也受到了很多旅游和摄影爱好者的追捧。
北京长城沿线的140多处古村落,大多发展为民俗旅游区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这些展示资源由官方进行了完整的调查,为后续的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遗产廊道的具体路径明晰相关行动主体的权责与义务。
对于北京长城文化带的构建实践,要发挥好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三者之间的配合和协作。
政府作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设计者应做好规划和组织工作,设立相关机构进行专门管理,合理配置资源,统筹文化带构建。
非政府组织应在资源的深度挖掘、生态保护、旅游服务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吸纳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广大民众的深入参与,形成文化带共建、共享的局面。
同时,北京长城文化带要重视时间和空间的动态性、系统性。
有学者在借鉴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动态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整体观照,区域管理”“推进公众参与、伙伴制管理”“加强监督、监测管理”等思路①,这都有助于推进长城文化带的构建。
精准评估——分层判别。
在遗产廊道资源评估方面,有学者提出以“功能相关、空间相关、历史相关”为准则,划分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并构建其价值评价体系②。
或者针对“点、线、面”提出不同层级的保护策略及专项措施③,从理论上有效指导相关遗产廊道的保护与管理实践。
通过对资源的探勘与汇总,形成对北京长城文化的初步认识。
对已知资源进行精准评估,确定资源种类,进行分层判别,为下一步的资源深度挖掘奠定基础。
政府要合理规划,最大限度显示北京长城文化带各区域的价值,从而增加整体的附加值。
资源挖掘——景观规划。
北京占据全国长城资源的5.38%,除已开发的八达岭、慕田峪、司马①龚道德、张青萍:《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动态管理对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启示》,《中国园林》2015年第3期。
②俞孔坚、朱强、李迪华:《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上篇)》,《建设科技》2007年第11期。
③王丽萍:《遗产廊道视域中滇藏茶马古道价值认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SiGe ZhongXin GongNeng JianShe |“四个中心”功能建设|October,2019/QIANXIAN69台、居庸关等部分长城外,还有大部分未开放的“野长城”集中在欠发达的边远地区,这些资源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
具体而言,要在前期评估和分类基础上,设计资源挖掘流程和路线,同时结合当地城市景观规划进行系统选择。
北京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准备设立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延庆区八达岭长城区域作为第一批入选单位,主要分为五大类,包括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类。
如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密云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八达岭园区等。
国家公园体制作为遗产廊道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将生态、经济、文化三方面的价值进行统合,与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形成有机合作。
解说展示——系统设计。
对于遗产廊道而言,解说系统是最后的呈现,国内不同学者对其研究的侧重点和组织体系有所不同。
有人从遗产的地点和内容出发,设计了包括静态的展览、图片展示和动态的幻灯片放映、自我导向型设备、讲解员解说和参与性活动等解说系统①。
有人按照时间顺序,将遗产点进行主题分类,同时进行解说系统的线索与主题提炼,形成解说系统②。
除了遗产廊道的空间和时间原则,还有学者从解说主题的层次出发,借鉴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经验,构建核心解说主题、次级解说主题、解说主题和代表区域组成的解说框架,将层级解说系统分为解说框架、解说媒介、标示系统三个部分③。
北京长城文化带要有核心主题,统合各子主题,形成一个特色鲜明、规划科学的解说框架。
根据解说框架选择相应的解说媒介,既可以使用传统的视听媒介,也可引入新型的VR 、AR 等媒介形态,拓展传播样态。
建构具体的长城文化带标示内容,设计相应文字、图片、视频等视听材料,全方位展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
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遗产保护策略,遗产廊道理论注重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交通系统与原有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
北京长城文化带的游览路径按照距离远近,大致可以分为短途的公路汽车路径,中途的“铁路+公路”路径和远途的空中路径。
依托北京作为首都的区位优势,三条交通路径都相对较为便利。
但北京长城多处于北部、西部山区,地势起伏不定,交通设施相对不便。
应把这些“边缘地区”纳入全市交通网,打通“最后一公里”。
坚持定制化思维,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合理配置相应设施的规格与数量,因地制宜建设医疗卫生、娱乐等基础设施,避免将整个文化带用“一刀切”思维进行布局。
(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文化遗产廊道视野下北京长城文化带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李飞,宋金平.廊道遗产:概念、理论源流与价值判断[J].人文地理,2010,(02).[2]肖玮.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总规初步完成[N].北京商报,2018-6-22.(作者简介: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研究员)责任编辑/高斌①朱强:《遗产廊道规划的理论框架:以工业遗产廊道为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发展研究——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2009年4月。
②俞孔坚、朱强、李迪华:《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下篇)》,《建设科技》2007年第13期。
③奚雪松、陈琳:《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法及其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