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径”通幽,提升“双创”——“双创”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径”通幽,提升“双创”——“双创”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双创”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课堂也是“双创”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基地。

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中要敢于创新中职课堂教育教学的路径,让“众参与”“人文关怀”两径通幽,职业教育的“双创”方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育教学的靓景。

关键词:两径双创中职语文
“双创”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中职学校在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就呼之欲出。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了”,流水之所以不腐,得益于源头有活水。

教育之树之所以能四季常青,亦是教育改革这股源源不断的“活水”使之。

在“双创”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如何经行改革才能与之相匹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径”入手改革中职语文课堂。

一、“众参与”之径,提升中职学生“双创”能力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一些有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普遍具有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有待加强,自觉学习能力较弱等特点。

这些特点也就制约着中职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扬长避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达成提升“双创”能力的目标。

(一)被动学习转为众参与学习
建构主义者认为:“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是个体经验世界形成的源泉,是个体获得事物意义的表达方式的源泉。

”强调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中职语文课堂也应该“百花齐放”,而“众参与”这种模式就契合这一目标。

“众参与”模式教学以学生为本,通过学生众参与,与现代学习理论“求知始于质疑”的观点是异曲同工。

中职语文教
师的教学重心就由“教”变成了“学”,由“学什么”转向“怎样学”,由“个体学”转向“大家学”。

只有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双创”能力的提升才会成为可能。

(二)单一评价转为众参与评价
课堂评价包括了对“教”与“学”评价。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理论强调“价值多元化、成员全面参与和共同建构”。

课堂评价的众“参与式”的评价。

其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评价应该从学生学习的状态、掌握知识的程度、课堂学习的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力求避免“唯知识”“唯分数”的评价标准;其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也应该多元化,需要教师放下“身段”,俯下“身子”虚心倾听学生的评价心声。

最后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这是“众参与”式评价的核心。

学生对学生的评价的双方是全面的,既有成员对组长的评价,也有组长对成员的评价。

既有组长之间的互评,也有同桌之间的互评。

在评价内容上也是全方位的,不但有掌握知识程度的评价,更要有学习态度、主动性强弱、情感价值等方面的综合性内容。

课堂中的“众参与”式评价,本身就蕴含着“双创”,它是提升“双创”能力的必经之路。

二、“人文”之径,提升中职学生“双创”能力
“人文”这一词语的内涵是丰富而复杂的。

《易经》解释“人文”:“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由此得知“人文关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与发展。

“双创”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更应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怀,这是提升中职学生“双创”能力的动力源泉。

(一)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双创”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应该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需要和成长,这也是“双创”的应有之义。

课堂中的“人文关怀”要从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需要出发。

学生是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个性的个体,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他们的需要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察言观色”,用
心去关注,可以在课堂中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地想法。

有些学生在课堂
中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教师就需要赏识之心制造“机会”,让
这些孩子“崭露头角”;其次,课堂中的“人文关怀”也需要教师去关注孩子们
的“错误”。

中职学校生天性活泼好动,课堂中难免会“犯错误”。

教师应该关
注他们的“错误”,而不是“打压”,需要教师用耐性的心去分析这些“屡教不改”孩子们内心的想法,化“错误”为前进的动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课堂中的“人文关怀”也需要教师允许学生去失败。

课堂教学本身就
是一种思想碰撞的争锋,肯定高低之分,教师要正确地对待那些在课堂中的“失
败者”,允许他们失败。

虽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说法,但是在学习中又
有哪位学生是常胜“将军”。

“失败者”会有情绪的波动,教师如果对他们没有
人文的关怀,而是“冷嘲热讽”,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学课堂充满了排
斥和抵触的情绪,“双创”能力的提升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语文老师在课堂中的
人文情怀,让学生有自信,这也就有了“双创”的“助推剂”。

(二)课堂后的“人文关怀”
课后是课堂的延申,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
可缺少的环节。

以前的“题海战术”让学生疲惫不堪,“双创”能力的培养并不
意味着课后的语文作业要铺天盖地。

中职语文课后更要有人文关怀性。

它不是一
种“机械化的劳作”,而是学生心灵深处与知识碰撞的一次契机。

比如在中职语
文作业设计上,教师就可以语文学科的特点把人文关怀融合在作业里面。

语文重
在基础知识的积累,我们就可以设计“聚沙成塔”的环节,让学生积累课文中成
语和生字词;语文还重在学生的思想感悟,在语文作业中设置“挥斥方遒”的环节,让学生写对所学课文的感悟,把心中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语文注重阅读,
在作业中就可以设置“激扬文字”的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内心与作者的思想
发生碰撞,把智慧的火花化作延绵不断的文字。

这三个环节把语文的作业和对学
生的人文关怀巧妙地结合起来。

为了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去完成作业,还需设计
“互动平台”,让学生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写出来,给学生一个“情绪宣泄”
的空间,同时教师在“回声墙”里及时有效的回复学生。

这样从课后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不仅仅对课堂有依恋,对课后的作业依旧有无限期待。

“双创”能力的提
升就在充满人性关怀的课后作业里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双创”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要敢于破除“顽疾”,敢于创新中职课堂教育教学的路径,让“众参与”“人文关怀”两径通幽,职业教育的“双创”方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育教学的靓景。

参考文献:
[1]阚阅,周谷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结构改革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16,37(10):19-24.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36(05):56-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