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氧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研究
向志雄
【摘要】本文从低氧刺激和低氧训练对心率、心输出量心脏的变化进行阐述.提出了以低氧训练提高人体心血管功能,保障人体的健康,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3(003)003
【总页数】2页(P13,15)
【关键词】低氧;心脏;心肌;血管
【作者】向志雄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湖南娄底4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5
心血管功能是人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
低氧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利用高原的自然低氧来配合训练,从而增加运动员的运动机体的缺氧程度,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机体抗氧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调解身体的机能潜力,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1]
Mayfield等研究发现低氧训练所致的急性适应可使其后在低氧环境中生存时间延长,对心脏有保护的作用[2]。
缺氧或者缺血是最常见的病症,对身体各组织,器官都有严重的危害。
缺血性心脏疾病就是由于低氧造成的。
低氧刺激的强弱跟身体的损伤成都成正比。
同时还是要看自身的心脏对低氧的承受能力强弱。
因此,通过
增加心脏对低氧的耐受性,来达到保护心脏的目的一直是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
李强等研究低氧训练对健康成年人心血管功影响,结果显示:低氧训练后,身体的心搏出量增加、心输出量、心搏指数、心脏指数有显著性增加,而心率改变不明显。
这表明低氧训练有助于提高人体心血管功能,提高了心脏抗缺血、缺氧的能力[3]。
心肌对含量非常敏感,研究显示对的敏感程度仅低于脑组织。
在低氧状态下可引起心肌供血量增多,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人体试验可知,心肌代谢过程极为复杂,主要以有氧代谢为主,对高原低氧环境有一定的敏感性。
大鼠试验表明,海拔超过3800~5500m后,急性低氧造成心肌糖原减少,葡萄糖摄取总量有明显的增加,心脏肌红蛋白含量和动脉血乳酸明显增多。
但冠状窦静脉与动脉乳酸浓度与常氧环境相比,差距不大。
试验表明,进行科学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有效减轻心肌在缺氧状态下钙的超载幅度,在常压下模拟不同低氧环境(12.6%,14.5%氧含量)高住低练一月,可有效减少急性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伤害程度,也可引起mRNA心肌低氧诱导因子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增加[5]。
雷志平同志试验证明,科学的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使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心肌线粒体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大鼠运动时间明显延长。
在间歇性低氧(intennittent hypoxia,IH)训练过程中,能量代谢机制产生适应性变化,心肌糖原浓度可进行自我调节,一部分脂类能源转化为糖类,用来维持心肌细胞能量自我守恒。
加强高原低氧环境适应(long-term high-altitude hypoxic adaptation,LHA)能力,对加强动物心脏系统代谢工作和心肌的保护更有效。
本单位内部资料显示,再灌注前后ATP在心肌含量/动物缺血IHA与常氧环境相比显著提高。
IHA不仅能增强缺血的抵抗力,而且能够在正常状态下提高心肌能量的储备。
再灌:三心肌物质能量生成、对缺血心肌能量的对抗缺乏。
心率变化是人体对缺氧最早、最敏感的反应,是衡量人体缺氧状态的重要指标,具有报警意义。
安静时心率的变化能间接反映心血管的机能状况在高原训练期间晨脉可以反映出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情况。
平原移居高原后,心率明显增加,而心率又是高原人体劳动能力的客观指标。
但是运动员在高原数月后,期心率慢慢减慢,最后可达到与平原人大致相同。
中国医学科院卫生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工作表明,在同一批受检者从平原进驻到高原地区时,在安静的情况下,心率比平原平均增加45%,但是在同等高度时候从事体力劳动,高原地区平均增加7%~8%,也就是,无论
从事轻体力劳动还是重体力劳动,心率增加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完成同等活动的条件下,高原的心脏胜利负荷强度比平原增大7%~8%,即在心脏负荷强度相
等(心率达到同一水平)的情况下,心做功率比平原降低8%,未经过任何体育专业训练的女大学生(9人)经高原训练( AT)后,运动力竭时间延长;同级负荷时
心率降低。
王茂叶研究结果表示,通过间歇性低氧训练,心率曲线右移,表明心率降低[4]。
运动员在经过一个月的间歇性低氧训练之后,无氧阀心率降低,无氧阀曲线右移,无氧阀功率有效改善。
在有氧运动环境下,运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运动员在参加定量负荷运动试验时,呼吸频率与受训前的水平相比得到明显提高。
但并没有造成身体肺通气量降低。
这充分说明该方法能够使人体对氧气吸收率显著提高。
心输出量(CO)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取决于每次心跳射出的血量(每搏
输出量:SV)和每分钟的心跳次数(HR),而有研究表明人体急性缺氧后,通过增加心输出量和血流重新分配实现代偿,心输出量的增加是由于心率增快而引起的,而每搏量却不增加。
对危重患者,准确测定心输出量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及时反映心血管系统状态并指导治疗低氧对人体心输出量的报道有三种情况,分别为,增加、不变和减少,这些报道不甚一致。
也有试验证明,大鼠在进行低氧活动中,因为适当的运动活动,左右心室收缩速度有一定的增强,心输出量也有明显的
提高,同时,对左右心室收缩压并也有提高作用,而主动脉却无明显变化。
说明了在低氧条件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
而心脏功能的增强有利于供应外围的氧气,促进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提高身体在高原的劳动能力此外,运动员缺氧时呼吸加深加快,胸内负压增大,静脉回流增加也是导致心输出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间歇性低氧适应( IH adaptation),类似缺血预适应lschemlc preconditioning,IPC)和长期高原低氧适应(long-term high-altitudehypoxic adaptatition,LHA),对心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常表现为,增强心肌对缺血损伤的耐受性,限制心肌梗死面积大小,抗细胞凋,促进缺血,灌注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以及抗心律失常。
随着人们对运动健康的重视,近些年对急性低氧对心脏、生化生理指标、血管和血液功能的影响研究非常迅速。
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训练需注意两个问题。
(1)是高原气压、含氧量与普通地区有很大区别,在此种环境下会给运动员带来强烈的刺激反应,在大运动量下容易引起缺氧;(2)应注意科学安排运动量和受训时间,否则将导致机体心功能下降,引发一系列疾病。
随着人们对运动健康了解的越来越透彻,对低氧训练对人体的好处了解的也就越来越多。
相信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安排低氧训练,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将有非常显著的提高。
【相关文献】
[1]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冯连世.高原训练及研究现状(续完)[J].体育科学,1999,19(11):65-71.
[3]胡杨.低氧训练的最新动向-HiHiLo[R].香港国际低氧探讨会,2004.
[4]黄丽英,林文弢,翁锡全.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对大鼠心肌低氧诱导因la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运动
医学杂志,2004,23(2):133-135.
[5]雷志平,王伟,王煜,等.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急性运动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
志,2004,23(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