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咯.血/恪.尽职守枕藉./杯盘狼藉.侘.傺/叱咤.风云
B.模.型/模.棱两可橘.子/云波诡谲.削.皮/削.足适履
C.枫.叶/岚.烟缥缈伛偻./衣衫褴褛.将校./校.准仪表
D.泄露./公开露.面豇.豆/力能扛.鼎坍圮./杞.人忧天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六·三○”特大醉酒驾车肇事案司机张明宝一审被判无期徒刑,这一判罚引起广泛
争议,许多人认为张明宝致五死四伤,后果特别严重,罚不当罪
....,判处死刑也不为过。
B.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围坐在广场音乐水池旁的人们骤然爆发出一阵由衷的欢呼,
他们情不自禁的手拉着手,忘乎所以
....地唱着、跳着。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500万册,作为传统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
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
....,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收购计划的评论家指出,沃尔玛的一些国际冒险进行的很糟,尤其是在德国的扩张
计划,最终是铩羽而归
....。
3. 某同学在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时,口占一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请你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内容为素材,精心撰写一下联。
(4分)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
4. 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您的孩子从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站在江苏镇江某早教机构门前,张连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
但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感觉到孩子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了。
而有着张连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万0至3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
据记者调查,在盐城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33天。
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1分) (不超过10个字)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早教市场发展壮大的两个主要原因。
(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
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
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
”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
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
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
自卒至今二十年,
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
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
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必以处士为法.法:标准,规范
B.卒而反.葬应山反:反而,却
C.悉散以赒.乡里赒:周济
D.乃表.其墓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⑤厚遗以遣之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
(4分)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始得西山宴游记》)(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
答:
(2)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3)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 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3)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5) 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6) 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7)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8) 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故乡草
刘翠婵
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
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
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
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
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
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
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
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
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
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暖和了。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
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
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
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
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
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
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
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
⑥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大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
⑦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
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
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
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⑧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
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
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
⑨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
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11年第1期,有删节)11. 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4分)
12.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
(4分)
13.文章第⑤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
14.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
(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①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②它有些像吃。
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
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③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
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
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
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要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并没有卧着个鸡蛋。
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
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
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
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
我想寿星老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得了一个聪明的脑。
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
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
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
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
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④它有些像睡。
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
睡一觉也许就好了。
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
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⑤它有些像搏斗。
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
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
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
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
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悬殊甚远。
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
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
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
只是江湖上的口诀藏之深山传之密室,各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而得。
由于它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视了它的价值。
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
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
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记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
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
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的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
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
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阅读是一种孤独。
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只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
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
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
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
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⑦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捶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者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选自《我的人生笔记》)
15.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说阅读“有些像睡”?这样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6分)
16. 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说“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
”又说“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进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这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6分)
17.结合全文内容看,读书有什么要旨?请你作简要分析。
(6分)
七、作文(70分)
18.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答案A(B项,模.型/模.棱两可;C项,伛偻/衣衫褴褛;D项,泄露/公开露面,读音相同)(3分)
2. D 【解析】A.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与语境相反。
B.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常用作贬义,此处属色彩不当。
C.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常用于人,此处属用错对象。
(3分)
3. 下联:橘子洲头热血青年指点苍茫江山
4. (1)疯狂的早教(点出报道中心事件“早教”,并做出一定的评价即可;合情理者皆能得分。
) 或“拔苗助长”之类等。
(2)①父母不甘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1分)②全国早教市场空间巨大(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B(反,通“返”,回到。
)
6.(3分)C(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
)
7.(3分)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
)
8.(1)(3分)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
(2)(4分)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
(“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
(3)(3分)(见课本)
【参考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
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
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
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
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
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
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
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
”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
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
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
”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
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
”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
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
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
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
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
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
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1)、秋天傍晚。
(1分)“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
(2分)
(2)、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
(3分,每点1分)
(3)、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2分)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4) 蟹六跪而二螯
(5) 官盛则近谀(6) 泣孤舟之嫠妇
(7) 挟飞仙以遨游(8) 岂因祸福避趋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运用了比喻(1分)、比拟(1)等修辞,运用了对比(1分)的手法,描绘了春天村庄里小草竞相生长的情景(1分)。
12.稻草香甜(1分),带给村里人一年的希望(1分);稻草温暖(1分,或“有温度”),温暖作者童年许多个冬天(1分)。
13.既写出了小村庄的破败(2分);又写出了村民的渺小卑微(2分),以及他们乐观面对命运的精神(2分)。
14.①对故乡草的歌颂和赞美;②对简单而朴素、绵长而清贫的故乡生活的眷念;③对和故乡草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的悲悯;④对正在消逝的村庄的慨叹。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因为睡眠中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能使人醒来时信心倍增;(2分)而阅读使人的灵魂发生大振,为精神增添新的钙质,重又生机盎然(2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或类比)论证方法,形象而生动地阐释了读书的作用、意义。
(2分)
16.不矛盾。
“我们被征服”意指在阅读中我们折服于作者的思想,接受作者的观点,受到作品的感染。
(3分)“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意指我们在阅读中,有了新的思考,提高了思辨能力,精神得到升华。
(3分。
)
17(1)要虚怀若谷,只有这样才易于接受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见第2段);(2)要选择好的书读。
只有读好的书,才能获得享受,才能有收获(见第3段);(3)要勇于同作者争辩,对话,多思考,多想象,悟出真谛(见第5段)。
(每层意思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