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03(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1.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
“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而且不允许做的。
“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土地改革法》
2.如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
该邮票发行于()
A.1949B.1999C.2009D.1951
3.以下哪部文件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A.《1954年宪法》
B.《明定国是诏》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下列哪一事件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
5.1949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
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C.开始向工业化迈进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6.“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下列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话内涵的是()
A.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7.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8.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和新中国的成立
B.洋务运动和新中国的成立
C.南昌起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D.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9.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西藏解放的意义不包括的是()
A.实现各族人民大团结B.西藏进入社会主义
C.粉碎藏独的阴谋D.巩固新中国政权
10.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这意味着中央人民政府()
A.力争和平解放西藏取得了成功
B.摧毁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
C.废除了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D.完成了对西藏的社会主义改造
11.回顾过去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中朝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2.2015年3月21日,搭载着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B.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
C.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D.西藏的和平解放
14.如果你在网上或者生活中与尚不理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因和人交流,你会挑选下列哪一最为恰当的表述向他说明呢()
A.美国侵略了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
B.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
C.台湾乘朝鲜战争的机会反攻大陆
D.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15.“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是因为()
A.抗日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C.解放战争的胜利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6.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17.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
”词中的“土地还家”是指()
A.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8.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起止时间:1950年至1953年底
②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
③结果:近3亿多农民分到了7亿多亩土地以及农具等
④它完成了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⑤这样,在农村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③④D.②④⑤20.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是()
A.所有权B.使用权C.经营权D.管理权21.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22.1949年,某村152户,2511亩土地,其中11户就占了1000多面土地。
这11户人家最可能是()
①贫农②地主③富农④雇农
A.①②B.③①C.②③D.①④
23.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
A.新解放区B.老解放区C.东北地区D.华北地区24.新中国土地改革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一现象说明了()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5.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26.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2)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如图)。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1949年到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表。
(1)材料一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我国当代仍属于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为此党和政府实行哪一土地政策进行调整?
(2)材料二节选自1950年我国颁布的哪一重要的土地文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实施这一土地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是哪一举措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举措实施的
重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1.B
2.C
3.D
4.D
5.B
6.B
7.B
8.A
9.B
10.A
11.B
12.C
13.C
14.D
15.D
16.B
17.A
18.B
19.C
20.A
21.C
22.C
23.A
24.C
25.B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26.1)盛典:开国大典。
巨人:毛泽东。
(2)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中国人民志愿军。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和平,卫祖国)。
结果:中朝人
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依据:土地改革。
摧毁的制度:封建土地制度。
(5)主题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27.(1)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分配不合理,占全国农村人口90%的广大农民只占有20%~30%的土地,占有10%的地主阶级却占有70%~80%的土地。
封建土地制度。
进行了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一政策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