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发布时间:2021-11-04T09:22:56.8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7期作者:冯夫勤[导读]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冯夫勤
济宁市兖州区东方中学 272100摘要: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授课,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去研究物理知识,还会让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提高探究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探究式教学,会更进一步促进教学有效性提高。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初中物理;应用实践前言:
初中物理知识抽象深奥,但同时也十分有趣。

教师要积极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其可以了解物理知识的奥妙所在,才会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

并且,教师要完善探究式教学环节,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才会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物理成绩。

一、引用有趣现象,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物理知识,是物理科学的启蒙课程,多数学生对物理知识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教师可以借助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作为课程导入的内容。

不仅可以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还会有效抓住学生好奇心,让其对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形成浓厚的求知欲。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的物理现象,可以让学生通过简单回忆就快速想起。

并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理解的生活现象,才会更高效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如,《从闪电谈起》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单据相互作用的规律等知识。

为了让学生可以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物理课堂变得活跃,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把塑料木梳,和一些彩色的碎纸片。

在导入课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教师手中的木梳,并与之交流:“同学们猜一猜,这把木梳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并且,将木梳放在碎纸屑的上方。

学生就会十分好奇。

接下来,教师再用丝稠去摩擦木梳。

此后,再让学生认真观察,将木梳重新放到碎纸屑的上方。

学生就会惊奇的发现,碎纸屑被木梳吸到了半空中。

同时,也会让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

接着,教师再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呢?”。

之后,再让几名学生分别来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其中的奥妙,就会让其探究心理更加浓厚。

此后,教师再引入摩擦起电的知识。

深入剖析奇妙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就会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接着,教师再导入正电荷、负电荷的物理知识,以及相关的生活现象,就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二、鼓励动手实践,引导深度探究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想达到深度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必须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去验证、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才会让学生对物理概念、现象等深层认知。

这就需要教师要课前做好实践教学的准备,并要注重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才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对物理知识更加扎实的掌握,这会让学生的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如,《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这一课,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可以掌握介质不同,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折射现象,并对光线、法线、入射角等概念、规律充分的了解。

教师可以在课前整理显示法线、折射线的幻灯片,以及透明玻璃杯和筷子、硬币等实验物品。

在导入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去捕鱼时,明明看到鱼就在眼前,但有手去捕捉时,就会让鱼跑掉,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再展示相对应的幻灯片,并讲解空气折射所带来的影响。

当学生对知识理解后,教师再说:“刚刚我们对空气这种介质折射的现象进行了学习,倘若水是折射的介质,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然后,再指导学生开展实践。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然后再将水杯、硬币、筷子,分别发到每个探究小组。

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总结相关的结论。

在奇妙的物理现象影响下,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并且,会通过实践,总结出自己的见解。

此后,教师再让每个小组分别分享实验结论。

并且,对实验进行总结。

教师要此基础上,再加以指导,就会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认知,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更加喜欢去探究物理知识。

三、开展合作学习,提升综合能力
初中阶段,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可以快速内化物理知识,才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自主探究的方式,指导学生互相学习、相互讨教,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仅会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成绩,还会让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水平得到良好发展。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探究任务,让学生在探究答案的同时,加深对物理新知识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精髓,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

如,教师在对《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授课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导入课程:“在天气炎热的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一块冰,冰不久就分化成水,将其放到冰箱,不久又会冻成冰。

物质在固、液两种状态之间变化。

那么这两种变化有哪些特点呢?”。

然后,再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先去进行自主学习,并探索到问题的答案。

当学生探索后,教师再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来回答问题。

并且,让每个代表分别列举一个生活实例,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

当每个小组分享答案后,教师再就学生所回答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学生理解错误的知识加以纠正。

并且,带领学生去梳理知识点。

就会让其在意识中,建立准确的知识体系。

同时,还会让学生对熔化、凝固的特点扎实的记忆。

而且,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还会让其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当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时,就会更高效的理解。

总结:
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对于快速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探究能力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探究意识被有效激发,让其通过实践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层的认知,并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才会让学生在物理知识领域获得更大的成就。

另外,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才会促使学生的探究深度不断提高,提高其探究知识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志向.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J].考试周刊,2021(32):133-134.
[2]王利梅.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1):67-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