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岩石是多种多样的,每一块岩石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2、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可以观察到岩石的颜色、结构、硬度等特征。

3、使学生能够根据岩石的不同标准可以将岩石分成不同的类别,自己要会认识
岩石。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多种方法和感官观察岩石,学生经历了“观察方法——观察结果描述”
的探究过程,提高了观察方法与技能。

2、通过比较岩石,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简单的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解释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观察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观察岩石的愉悦情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岩石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岩石的特征并进行观察描述
【教学难点】比较岩石,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完全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教学课件、放大镜
【教学流程设计】
一、引入揭题(2分钟)
1、出示一些岩石的多媒体图片。

(大山、平地、海底)学生集体朗诵单元导读。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2、观看影片,初步了解岩石(2分钟)
通过短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知道岩石的哪些信息?你平时所见的岩石都有哪些?
二、情景导入:岩石展览会
(一)、如何观察岩石(9分钟)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宝物,请大家打开宝物袋看看吧!是什么?(岩石)
2、师:你们准备怎样对岩石进行观察呢?
3、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

生汇报(用眼睛看形状、颜色、大小;手摸的感觉;用手掂轻重;用指甲划痕迹感觉软硬……)
教师引导并板书:
(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颜色、形状、大小……)
(2)用手怎样观察?(摸、掂、指甲划……)
(摸)摸岩石的什么?(生:光滑粗糙程度)
(掂)掂掂轻重。

(生:轻重)
(指甲划)看岩石软硬程度?
(二)、选择喜欢的一种方法观察岩石(6分钟)(小组自己选择一种岩石并观察)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观察。

(2)组员有序汇报结果。

控制自己的音量,以免打扰其他小组。

(3)记录员做好记录。

(4)组长汇报。

2、教师巡视并参与到一个小组进行指导。

3、课件出示,学生按照前面要求汇报。

(1)说明观察方法(用眼睛、手、指甲、掂)
(2)岩石的特点
4、用刚才你没有用过的方法再次观察岩石,完成65页泡泡图
5、、提问:这些岩石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补充:天然、广泛分布
三、给岩石分类(18分钟)
1、指导分类方法。

(2分钟)
(1)师:虽然每块岩石都有各自独特的特征,但是岩石还是有相似之处,如果把这些岩石分分类,你们准备怎么分?(按什么标准)
(2)师生讨论分类标准。

(板书:按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
2、给岩石分类。

(8分钟)
1、出示活动要求(0.5分钟)
(1)给岩石编号
(2)轻拿轻放
(3)做好记录
(4)组长汇报
2、师:请大家在分类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课件出示思考问题)(0.5分钟)
(1)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
(2)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3、教师出示分类记录表,学生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分钟)
4、交流岩石分类情况。

(3分钟)
学生汇报交流,说明分类标准。

四、总结(2分钟)
(1)同一块岩石,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可以归入不同的类别吗?
(2)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3)为什么这些岩石是各种各样的?
五、课后拓展:(1分钟)
师:请大家阅读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了解不同类别岩石在地球运动中的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岩石
观察方法:
天然
广泛分布
比较坚硬
用眼看颜色、形状、大小……
用手摸光滑粗糙
用手掂轻重
指甲划痕迹(软硬)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小组合作的形式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

下面谈谈我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和交流,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
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观察活动和交流活动较多,我比较重视了节奏的紧凑和时间的把握,因而造成一些探究不够深入。

2、分组观察岩石时给学生的岩石种类较少,导致学生后面汇报观察结果不够深入,有疑惑。

3、教学语言不够简洁精炼,有时候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从平时的教学中多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孩子们喜欢的科学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