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辛弃疾原文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龙吟辛弃疾原文及赏析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水龙吟辛弃疾原文及赏析
南宋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
“中兴”词人们把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辛弃疾、陆游、陈亮、姜夔等。
其中,辛弃疾成就最高也影响最大,他的词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同时辛弃疾的词还能兼顾婉约,与李清照并称“二安”,是一位全能词手。
辛弃疾号稼轩,人们习惯称他的词为“稼轩长短句”,他与其他
词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还是一名将领,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所以在他的词中,常将英雄的才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结合在一起,尽显自己的抱负。
辛弃疾在建康通判上任之时,南归八、九年的他的碌碌无为,难以挥洒一腔报国热血。
于是他登上了赏心亭,此亭是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当辛弃疾作者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大好河山时,他的内心必定百感交集,痛惜自己满怀壮志却难以施展,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由此而生。
辛弃疾以“水龙吟”这个词牌写过不只这一首词,但这首词是他登临赏心亭即兴挥发,情景结合,内心的感情既含蓄而又直白地表达出来,堪称代表之作。
这首词充满沉痛悲愤,但基调却激昂慷慨,这正是辛词豪放风格特色的体现。
回到词中,上阙重点着笔写景:由水到山,由景无情写到景有情,层次感渐出。
开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他在赏心亭上亲见的景色。
千里辽阔的楚天,无边无际的秋色。
大江向天边流去,却不知何处流至尽头。
望着遥远的天际,天水一色,雄浑阔大的意象尽显无疑。
“水随天去”的“水”,正是一望无际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写出了江南秋季的特点,秋的感觉完美体现。
后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重点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形态万千,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遇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移情及物,由物及人。
词人面对大好河山的沦落,束手无策。
朝廷主和,像他一样的志士有苦难言,“登临意”恰是如此。
上阙开头两句纯粹写景,至
“献愁供恨”这三句的时候,“愁”、“恨”两字开始引出,词人开始抒情,平淡的感情渐趋强烈,词意与情感得到深化、升华。
“落日楼头”意思是说,夕阳西沉之时,孤雁哀鸣之时,赏心亭上的他,对北方的故乡的思念,是深切而祈盼的。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三句,虽是写景,却寓情于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他用“落日”二字,意在说明南宋国势已到衰颓之时。
“断鸿”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在外,心境孤寂,无人问津。
辛弃疾作为有志之士,一心为收复国土努力,但南宋统冶集团无心北上收复失地,苟且偷安。
辛弃疾就只能一腔热血,徒洒无用之地,受朝廷的猜忌,也受朝廷的排挤。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是典型的动作描写,用平淡的笔墨表达强烈的情感,深厚的内涵耐人寻味。
“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也没有志同道合之人一同风雨同舟,共进共退。
辛弃疾站在楼头远眺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时光在流逝;风雨,国家在飘摇。
此时辛弃疾心中想必无比想念故乡,但他又不能贪图安逸,不想忧虑却不能不忧虑。
他忧虑的正是时光流逝与国家动荡,北伐无望,恢复中原的宿愿也遥遥无期。
他确实老了,他自己也知道老了,他害怕没有机会再为国效力。
到这里,词人的感情经过数次推进已然发展到最高潮。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这几句就进入了收尾阶段。
倩,请求之意,“红巾翠袖”,意为少女的装束。
辛弃疾不能实现抱负,难逢知已,无人慰藉在这三句上正有体现,与上阙“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辛弃疾小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加上受到祖父的影响,他一直怀有爱国之情,立志报效国家,建功立业,这是他一生最高的理想,他一生也都执着于追求这理想,只不过现实是残酷的,带给他无助与无望。
他的词常常表达壮志未酬的孤郁、悲愤和惆怅,他不禁流泪慨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光阴似箭,一去不返,国家还在动荡,他却无能为力,痛惜哀哉。
他内心希望有知己出现,有志同道合的人与其并肩作战,哪怕只是心灵的畅谈,也未尝不可。
所以上阙的最后一句与下阙的最后一句紧相呼应,抒发出辛弃疾功名未就、有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恨。
赏心亭
读过辛词的人都知道,辛弃疾是一位用典高手,这首词也不例外,典故频出,例如:“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是说晋朝人张翰,字季鹰,他在洛阳作官时,正赶上秋风起,就想到家乡美味的鲈鱼,于是弃官回乡。
词人借此表达即便有家难回,也不愿弃官归隐。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用到了三国陈登的典故,借此表达自己对刘备等英雄豪杰的仰慕,有讽刺只顾求田问舍,苟且偷安官员的意味。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当年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到自己种过的柳树已长成巨树,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说罢抚枝落泪。
词人借此表达出对北伐无望的愤激,对朝廷主和不主战的愤慨。
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哀之情通过用典得到了升华。
当年纵马奔腾的辛弃疾
在这首词中,这位刚强自信的英雄也禁不住愤然泪下,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此时在他身上体现了出来。
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称得上豪放派代表词作之一,稼轩词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都有所体现,对现实世界的关怀又融入其中,抒发了作者鲜明强烈的情感。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辛弃疾无愧此名,他的稼轩词也无愧于文武之词、词龙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