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实验报告尿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背景
休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休克的治疗过程中,尿量的观察是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尿量变化,探讨尿量在休克治疗中的监测价值。

二、实验目的
1. 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模拟临床休克情况。

2. 观察休克早期尿量变化,分析尿量与休克病情的关系。

3. 探讨尿量在休克治疗中的监测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成年SD大鼠,体重约300g,雌雄不限。

2. 实验器械:电子天平、手术器械、注射器、肝素、戊巴比妥钠、硫化钠、液体
石蜡、尿液计滴器等。

3. 实验方法:
(1)称重麻醉:大鼠称重后,腹腔注射40mg/kg 2%戊巴比妥钠溶液进行全麻。

(2)股动静脉插管:切开股动脉搏动处皮肤组织,分离股血管神经鞘,暴露神经
血管后,用玻璃分针分离股动静脉与股神经,股静脉插管,结扎远心端,近心端插入静脉留置针,推注50U/ml肝素。

股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

(3)尿道插管:消毒会阴处,将导管沿尿道插入约4cm,前端与尿液计滴器相连。

(4)肛温测量:用液体石蜡涂抹动物肛温仪前端,插入肛门测量肛温。

(5)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通过股动脉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

(6)尿量观察:每隔一定时间记录大鼠尿量,观察尿量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动物在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明显下降,
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

2. 休克早期,大鼠尿量逐渐减少,与正常大鼠相比,尿量显著降低。

在休克早期,大鼠尿量约为正常大鼠的50%。

3. 随着休克治疗的进行,大鼠血压、心率逐渐恢复,尿量也逐渐增加。

在休克治
疗后期,大鼠尿量恢复至正常大鼠水平。

4. 休克治疗过程中,尿量变化与休克病情密切相关。

尿量减少提示休克病情加重,尿量增加提示休克病情改善。

五、结论
1. 尿量是休克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监测指标,可反映休克病情变化。

2. 休克早期,尿量减少,提示休克病情加重;休克治疗过程中,尿量增加,提示
休克病情改善。

3. 在休克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尿量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六、实验不足与展望
1. 本实验仅观察了失血性休克模型,未涉及其他类型休克,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局
限性。

2. 实验过程中,未对尿量变化与休克治疗药物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3.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尿量变化与休克治疗药物的关系,为临床治疗
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总之,尿量在休克治疗中具有重要的监测价值,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通过对尿量的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休克治疗成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