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弱势群体,他们主要指城乡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前高校的学生中也日渐形成了一个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关注。
这个群体有的来自于社会弱势家庭,有的具有不同于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独特特征。
这些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一部分,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力量,这部分学生能否成长成才,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高等教育的成效、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甚至有沦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危险。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在经济、身体、心理、环境适应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
具体说来,这部分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经济拮据型。
主要是指贫困生。
他们交不起学费,生活十分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这部分人当中有的表现得更努力、积极,主动去争取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减轻经济负担,化压力为动力,变弱势为均势甚至优势;有的则经常生活在焦虑、自卑之中,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学习上投入不足,成绩不好,拿不到奖学金等甚至考试还不及格。
后者由于经常得不到“实质”上的关心,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问题严重时容易走极端,如偷盗、自杀、辍学等。
二是生理缺陷型。
主要指身体残疾、有缺陷、体弱多病的学生。
这部分人在学生当中占的比例不大,但其弱势不可忽视。
他们当中有的对自己的长相、体重极不满意,有的身材比较矮小,身体局部畸形或残疾,有时受到同学的挖苦嘲讽,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大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表现得比较自卑、忧郁,总是担心自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和伤害,做起事来瞻前顾后,畏手畏脚。
三是心理脆弱型。
这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打击,经受不起较大的挫折和失败,对周围事物很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同,一旦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往往表现得比较忧郁、失落、悲伤、精神压抑,最终导致心理畸形,形成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走极端。
轰动全国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心理畸形导致的极端行为。
四是胸无大志型。
这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意志薄弱,缺乏进取精神,很少考虑自己的将来和发展,放任自流,自我约束力差。
有的经常逃课,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吧、录相室、电游室、桌球室、歌厅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学无术,经常有多门课程补考甚至重修。
他们不仅不关心自己周围发生的事,对自己的事也漠不关心。
有的违反校规校纪,经常晚归、夜不归宿甚至在校外租房。
有的经教育后仍屡教不改,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老师与家长共同做工作都无济于事。
五是交际自(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闭型。
这部分学生往往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懦弱,缺乏基本的交际技能,在交际中处于被动地位,有心事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甚至自己的家人进行沟通。
有的缺乏集体意识,经常离群索居,独来独往,交际范围狭窄,将自己自我封闭,缺少人们的关心。
有的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愿意或者不敢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
有的不能主动去适应新环境,遇到挫折或打击就自我逃避,沉默寡言,一个人承受各种压力,常常将自己的各种想法、打算闷在心里。
六是基础薄弱型。
有的来自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省份,有的来自教育基础好的城市,进入大学时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压力大,学习上非常吃力,加之不够努力,时不时有补考甚至重修,大多难以通过英语四级;也有的原先学习基础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学里不思进取,成绩一落千丈,一蹶不振,由学习上的优势转化为弱势。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探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家庭的原因。
这其中又包括经济、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等原因。
有的来自老少边穷、农村地区,有的父母是下岗职工,收入微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有的教育方式不当,对小孩过于宠爱、纵容,对其成长大包大揽,导致小孩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很少花时间关心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有的家庭经常闹矛盾,父母婚姻不和,有的甚至是单亲家庭,与子女交流不够,导致小孩性格孤僻、自卑,产生消极、厌世情绪,给他们的成长蒙上一层阴影;有的家庭对小孩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给小孩的正常成长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使得他们产生反抗、抵触情绪。
2、社会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完善,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对部分下岗职工、残疾人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等低收入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不够,导致贫富悬殊过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子女求学、成长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颓废主义逐渐侵入校园,学生的各种观念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他们常常表现得有悖于常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许多学生不得不面临着就业、竞争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严峻挑战;独身子女的增加使得他们依赖性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缺乏。
3、学校的原因。
应该说,许多高校对弱势群体还是给予了充分重视,但收效却并不明显。
有的对弱势群体的危害及其社会影响认识不够,“重视”停留在表面,配套措施不完善;有的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方法陈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堵不疏,
不注意社会变革时期弱势群体的新特点和具体情况,没有分类教育的措施,常常“一锅煮”,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缺乏对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挫折意识、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和培训,使得弱势群体学生在交际、竞争、就业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有的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稳定,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教书与育人被割裂开来,对学生关心、引导得少,有的弱势群体在同学中受到歧视;有的不重视跟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常常是学生出了大问题后才与家长进行交流,工作严重滞后,缺乏主动性。
4、学生自身的原因。
从前述六种弱势群体类型来看,在当前高校,一些学生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价值缺失现象,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不能正视自身的弱势,不注意将自己的弱势转化为优势,背上各种各样的思想包袱;有的学生自我定位高,个性要强,功利思想严重,遇到挫折就情绪失控,而不是分析客观原因,找对策,导致心结越来越多;有的道德观念、纪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适应环境能力差;有的学生心灵空虚,经常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中,产生了厌学甚至厌世情绪,较少与他人交往,集体意识差;有的面对家庭、社会、学习、就业的压力无所适从,压抑、苦闷、悲观、无助情绪潜滋暗长。
三、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由于弱势群体的特点,在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有针对全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也要有符合弱势群体特点的针对性的举措,结合他们的实情,注重工作的实效。
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我们认为:1、工作思路上要体现创新,构建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干部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社会要关心弱势群体,从政策上给予鼓励、帮扶,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良好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给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良性的生存空间;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台帮扶弱势群体的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学生弱势群体的成长;所有老师都应该本着“一切为了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原则,在教学、管理、思想教育中对弱势群体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和关怀,真正努力做到“有教无类”;注重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家长、学生干部三者间的及时交流与沟通,发挥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