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指导(三)说明文语言品析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说明文语言生动性。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主要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文章生动形象,把复杂的科学知识讲的通俗易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普小品文,而 这类阅读素材是这几年的选文的趋向,当然语言生动,并不代表语言不准确了,这类文章同样用一些具体数据或是修饰 限定性词语来体现小品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7
THANK YOU 春暖花开 一路有你
考情分析
1. 考试形式
现代文阅读题,共4题,16分。
2. 考试范围
课外现代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②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 ③分析说明文语言及其表达作用。
5
02重点讲解
6
重点讲解
说明文阅读材料的选取涉及面非常广泛,选文常常注重材料时代性、如识性和趣味性,近几年多考查科普文,普及科普 知识不再是板着脸孔说教,而是运用生动语言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授,因此说明文语言的考查也呈现多样性。
15
考题举例
【例3】《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第⑦段中加点词语“清道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最后,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 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 环境。
【答案】“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鲨 鱼清理海洋腐烂大型动物的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7
举例分析
【例1】(选自八上第17课《中国石拱桥》)
分析下列加红词语的表达作用。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 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解析】本题考查修饰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的理解,考查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大约”是左右的意思,“可能”是也许的意思,表示估计、推 测的情况。说明“旅人桥”是在公元282年左右建成的,也许是最早的石 拱桥,但不完全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指导(三)
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复习目标
01 理解说明文中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掌握说明文中 常用词语的含义。
02 抓住文章个性特色,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03 熟练应对说明文语言品析的各类题型。
2
目录 CONTENTS
考情分析 重点讲解 常考词汇 链接中考
01 考情分析
9
技法归纳
【体会加点词语有何表达作用。一般答题思路是:】
1
解释词语(换词/说明哪一方面限定的/修辞手法)
2
联系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回答此词语对表达被说明
事物特征的作用;
3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10
03 常考词汇
11
表示估计的词语:
常考词语汇总
其他常用词语:
1.“可能”:也许。 2.“约”“大约”:左右。 3. “应该”:大概,可能。
14
考题举例
【例2】《月之精灵-蟾蜍》 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 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答案】“平时”是一般状况,表示限制,说明了蟾蜍一般情况下栖息在小河、池塘等地 的生活习性,并不排除其他状況的存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既有语言准确性的考查,又有语言生动性的考查。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数据的运用和修饰限定词的使用上。对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常 常是考查修饰限定词语的表达作用。那么修饰限定性词语包括哪些方面呢? 说明文的修饰限定性词语一般是一些副词或形容词,往往表示时间、空间(方位)、数量、范围、程度、次序等方面,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通常”“至今“等表时间。这些词语 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
举例分析
【例2】(选自八下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分析下列加红词语的表达作用。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像是 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解析】红色字体的词语有何表达作用,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所以不能单纯解释词语意思,还应该考虑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并结合 语境分析其作用。 【答案】“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 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表示限制的词语:
1.“现在”:目前 。
2.“目前”:现在、此刻(到现在为 止)。
3.“几乎”:十分接近,差不多。
4.“往往”:经常、常常。
1.“据说”:根据传说、根据他人所 说。 2.“基本”:主要的。 3.“恐怕”:大概、也许 。 4.“主要”:最重要 。 5.“大多”:大部分、大多数。 6.“总”: 总是。 7..“部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 里的一些个体。 8.“通常”:一般情况下。 9.“仅,只”:只是,表范围。 10.“一直”,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 状态持续不断突出。 11.“之一”:其中的一个。
5.“初步”,表示刚开始阶段。
12
04链接中考
13
考题举例
【例1】《有此一间,不求广厦》 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家讲学之风,白天的课堂到晚上变成了读书之地。这 应该就是书房的雏形吧。 【答案】“应该”是可能的意思,表示估计,说明春秋诸子百家的讲学读书之地可能 就是书房的雏形,但不完全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说明文的语言品析,分 析当前考情,回顾课本知识,总结答题思路, 整合常考词汇,进行中考演练。相信大家都有 所收获。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 会来临。在此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过好每 一个当下。在浮躁中,学会沉淀;在压力中, 学会调节;在失去中,学会珍惜。让我们以饱 满的学习热情,静候春暖花开之时。
17
THANK YOU 春暖花开 一路有你
考情分析
1. 考试形式
现代文阅读题,共4题,16分。
2. 考试范围
课外现代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②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 ③分析说明文语言及其表达作用。
5
02重点讲解
6
重点讲解
说明文阅读材料的选取涉及面非常广泛,选文常常注重材料时代性、如识性和趣味性,近几年多考查科普文,普及科普 知识不再是板着脸孔说教,而是运用生动语言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授,因此说明文语言的考查也呈现多样性。
15
考题举例
【例3】《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第⑦段中加点词语“清道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最后,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 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 环境。
【答案】“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鲨 鱼清理海洋腐烂大型动物的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7
举例分析
【例1】(选自八上第17课《中国石拱桥》)
分析下列加红词语的表达作用。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 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解析】本题考查修饰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的理解,考查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大约”是左右的意思,“可能”是也许的意思,表示估计、推 测的情况。说明“旅人桥”是在公元282年左右建成的,也许是最早的石 拱桥,但不完全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指导(三)
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复习目标
01 理解说明文中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掌握说明文中 常用词语的含义。
02 抓住文章个性特色,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03 熟练应对说明文语言品析的各类题型。
2
目录 CONTENTS
考情分析 重点讲解 常考词汇 链接中考
01 考情分析
9
技法归纳
【体会加点词语有何表达作用。一般答题思路是:】
1
解释词语(换词/说明哪一方面限定的/修辞手法)
2
联系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回答此词语对表达被说明
事物特征的作用;
3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10
03 常考词汇
11
表示估计的词语:
常考词语汇总
其他常用词语:
1.“可能”:也许。 2.“约”“大约”:左右。 3. “应该”:大概,可能。
14
考题举例
【例2】《月之精灵-蟾蜍》 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 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答案】“平时”是一般状况,表示限制,说明了蟾蜍一般情况下栖息在小河、池塘等地 的生活习性,并不排除其他状況的存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既有语言准确性的考查,又有语言生动性的考查。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数据的运用和修饰限定词的使用上。对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常 常是考查修饰限定词语的表达作用。那么修饰限定性词语包括哪些方面呢? 说明文的修饰限定性词语一般是一些副词或形容词,往往表示时间、空间(方位)、数量、范围、程度、次序等方面,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通常”“至今“等表时间。这些词语 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
举例分析
【例2】(选自八下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分析下列加红词语的表达作用。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像是 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解析】红色字体的词语有何表达作用,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所以不能单纯解释词语意思,还应该考虑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并结合 语境分析其作用。 【答案】“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 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表示限制的词语:
1.“现在”:目前 。
2.“目前”:现在、此刻(到现在为 止)。
3.“几乎”:十分接近,差不多。
4.“往往”:经常、常常。
1.“据说”:根据传说、根据他人所 说。 2.“基本”:主要的。 3.“恐怕”:大概、也许 。 4.“主要”:最重要 。 5.“大多”:大部分、大多数。 6.“总”: 总是。 7..“部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 里的一些个体。 8.“通常”:一般情况下。 9.“仅,只”:只是,表范围。 10.“一直”,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 状态持续不断突出。 11.“之一”:其中的一个。
5.“初步”,表示刚开始阶段。
12
04链接中考
13
考题举例
【例1】《有此一间,不求广厦》 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家讲学之风,白天的课堂到晚上变成了读书之地。这 应该就是书房的雏形吧。 【答案】“应该”是可能的意思,表示估计,说明春秋诸子百家的讲学读书之地可能 就是书房的雏形,但不完全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说明文的语言品析,分 析当前考情,回顾课本知识,总结答题思路, 整合常考词汇,进行中考演练。相信大家都有 所收获。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 会来临。在此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过好每 一个当下。在浮躁中,学会沉淀;在压力中, 学会调节;在失去中,学会珍惜。让我们以饱 满的学习热情,静候春暖花开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