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护理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3-08-14T08:53:56.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福美隋汝芳[导读]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福美隋汝芳 (山东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 261041)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342-01 【摘要】妇产科护理教学是临床教学的关键,充分认识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特点和面临的困难,如何提高妇产科学生临床思维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妇产科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为国家培养出临床创新型、高素质的妇产科医学人才,转变教学观念,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势在必行。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要求人才培养从“知识型”向“创造型”方向转变[1],护理教育要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护理人才,必须进行创新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创造,尤其是注重临床实践的妇产科护理学,对护理工作更有特殊要求。
因此我们要积极贯彻“着重素质、面向临床”的基本理念,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改革妇产科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逐步建立起有一定特色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模式。
笔者就近年来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实践做一回顾。
1 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手段简单落后,师生交流不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与自身的培养相关,而且更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临床教学的根本所在。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领的作用。
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智慧和意志的发展[1]。
1.1 加强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实施医学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扎扎实实的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教育专业、信息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不仅具有一定知识结构,而且还必须具有快速吸收、转化知识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提高。
通过定期培训、进修、学术会议、自学及函授等多种途径,接受继续教育和强化培训。
争取拥有大量丰富、多层面、多侧面的知识,为医学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要将现代教育理论同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树立科学研究意识,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诸种问题,并寻求答案;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等。
通过潜心研究,尝试摸索,在研究中升华,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综合素质的发挥要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授他们丰富的妇产科学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1.3 转变教师角色观传统妇产科护理教学都是由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即“填鸭式教学”,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主张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引导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提高。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精选妇产科护理教学内容
精选妇产科护理教学内容,是我们讲好妇产科护理学的基础。
面对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在一些原则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序和有效的选择,教研室在临床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各位授课教师要作好资料收集,充分备课。
对各位授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授课教师备课完毕后,教研室对授课内容进行统一整理,一方面避免授课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另一方面避免某些授课内容的遗漏。
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授课内容,运用教学语言、选择教学模型用具、使用多媒体等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用最能让学生理解的方式传授知识。
教科书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但它不能成为束缚教师授课的枷锁。
既往授课一直沿用按教科书顺序及内容讲解,制作课件时有意打破过去的框框,将关系密切的内容融合一起讲授,既便于理解、又避免了重复。
3 改进妇产科临床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妇产科教育来说,创新教育就是要引导医学生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留下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新知识,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
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设定讨论的主题,并参与指导学生讨论。
在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中,提前选定讨论的题目,如“怎样指导产妇科学度过产褥期”。
并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查询手段查阅相关资料,鼓励他们不因循守旧,大胆创新,在学习中求新求异,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相关材料和全面思考后提出自己深思熟虑的见解,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这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形成,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多方面的沟通和了解,促进教与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2]。